天天看小說

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

給大家推薦一本都市小說《忘情都市》書號11263

————————————————————

馬政雖然沒能見到金主,但在金國地方大員處得到確切消息,心中已安。楊樸大擺宴席,除了盧克忠等官吏、管寧學舍的儒生外,又有劉介、黃旌等商人作陪。

馬政聽說黃旌是泉州黃家的人,忙問他如何會在此處。黃旌道:“當日我本要去高麗,被海風吹到這裡,幸蒙津門軍民接濟,方保平安。”說著向馬政使了個眼色,馬政會意,不久推醉,楊樸便派人送他回驛館,黃旌也即告醉,悄悄尾隨而來。

四下無人時,馬政問黃旌道:“你可是受我朝官員委派至此?”

黃旌忙道:“大人明見!小人此來雖非領得官家文書,但實是藉著做生意,有心爲大宋出力。”

馬政讚了他幾句,又道:“此次北來,多虧你家船隻引路。”

黃旌道:“這是大宋子民的本份!”猶豫了一下,問道:“小人一介草民,本不該過問國家大事。只是怕大人初次到此,被別國人欺瞞。小人來津門日久,多知此間虛實,因此斗膽問問大人此行見聞。”

馬政也不疑他,將來津門後的遇合擇其要者與黃旌說了。黃旌聽完道:“小人只見過楊大人一次,不知深淺。至於盧刺史倒是個厚道人。聽大人所言,果然未曾受欺。只是有一事或甚重大,不知大人知否?”

馬政問是何事,黃旌道:“小人聽說遼南都統折大將軍和他的幾個異姓兄弟,以及他所部直系人馬,本來都是漢人,不是女真!”

馬政聽得大吃一驚,問道:“此事確實麼?你從哪裡聽來?”

黃旌道:“折大將軍留在津門的舊部都自稱漢部,對於自己原來是漢人的事情並不諱言,而且還引以爲榮。大人,依你這些天在津門的見聞,覺得這個地方如何?”

馬政沉吟道:“這裡和起我大宋的繁華都會自然沒得比,然而在北鄙能有這般氣象已是不錯了。難得的是往來禮貌,宛如我朝。”

黃旌拍手道:“照啊!遼東本已僻遠,那女真更是蠻荒,如何懂得這些?小人聽說,女真開國後一切建制,都是這位折大將軍主持的。據說這位折大將軍還很年輕,他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裂土封侯,除了因爲娶了大金先主的公主,更是因爲他在政事軍務上都有極大的功勞。”

馬政道:“朝廷原本以爲女真只是一個普通的夷族,沒想到裡面還有這樣一番曲折。”

黃旌又道:“大人,小人不敢妄測朝廷聖意,但聽說這折大將軍就是在會寧也常穿漢家服侍,平素讀的也都是中國之書。看他對我們這些大宋商人都善加看護,就知道他必有親宋之心。若朝廷能早開榷場,多派商隊、士子來津門,讓他身沐我大宋天子隆恩,則將來於國事或有出人意表的驚喜!”

馬政聽得入神,正想多問一些折彥衝的事情,黃旌已經站起來道:“小人進來已經許久,想來得告辭了,否則只怕有些不便。”

馬政醒悟過來,道:“正當如此。”才站起來相送,忽然想起一事道:“不如你和我一起回京,以備聖上問詢如何?”

黃旌聽得頗爲心動,然而想起楊樸對自己的囑咐,只好道:“若能得見聖上,那實是小人幾生修來的福分!只是小人若就此隨大人而去,如果被金人窺破了機關,只怕小人以及黃家再難在津門立足。橫豎大人必然再來,不如讓小人留在這裡,以備接應。”

馬政見他說的有理,又誇讚了他幾句,送他出門。他在津門又留了一日,楊樸派人來道:“我部天文司的官員說這幾日海風海浪正好出航,若明日風雲無變,便請貴使上船如何?”

馬政答應了,收拾行裝,第二日上船出海。這次在前導航的卻是漢部的水師。由津門到登州,風向正好,果然是朝發夕至!馬政踏上登州地面後心道:“出海之前只道是九死一生,沒想到兩地其實不過一二日路程罷了!只要有好船家好天氣,來去津門倒也不難。”

漢部水師的那官員是原歐陽適的副手劉七,這人本來就是個鬼靈精,經過數年曆練早已能獨當一面,歐陽適南下後便留他在楊應麒身邊助理海務,楊應麒知道劉七就能力而言幾乎就是歐陽適的影子,因此這次便派他來幹這件大事。

送馬政下船後劉七道:“馬大人,下官奉命到此,想要先在登州歇船,好等馬大人換了國書回來再接天使北上。只是得請馬大人與登州地方官員打聲招呼,別把我們當海盜纔好。”

馬政道:“這個自然。”進城來見登州知州王師中,王師中見了他又驚又喜,問他怎麼回來得這麼快。馬政將津門的見聞跟他略說了一遍,王師中道:“津門的事情我雖然略有耳聞,卻以爲是那些漁民妄作的胡說,沒想到真有此事。”

馬政問道:“你知道此事?之前如何不說?”

王師中道:“民間有諺道:‘一到津門,金銀滿盆’。我原來以爲不過是市井妄語,國務當前,沒覈實的事情哪裡敢隨便說出來?”

馬政又給他引見了劉七,劉七按品階與王師中相捋。雖然彼此不同國家,但既然朝廷有通好女真之意,王師中自然以禮接待。劉七說起暫時停泊一事,王師中道:“貴邦派水師護

送我朝使者歸國,足見友誠。讓船隻入港避風自是應有之意。”

馬政又邀劉七入京,劉七道:“此事未曾奉命,不敢妄自主張。”王師中嘆其忠直,便請他在城中居住,以待馬政歸來。劉七也不推卻,只是每日定要去海邊巡視船隻兵員。漢部水師紀律嚴謹,並無擾民之事,偶爾派人入城買賣日用貨物也都十分守規矩。登州人因見了知州大人的告示,又見這幫人說話行事和自己沒什麼兩樣,廝混日久,漸漸便習以爲常。

馬政一行人還沒到達汴京,楊應麒的奏表、書信卻已經分別到了阿骨打和折彥衝手上。

阿骨打召折彥衝問話,折彥衝道:“與宋交好,對我大金甚是有益。一來可以通商買茶,二來可以聯宋攻遼。”

吳乞買道:“我們都知道那是你父母之邦,既然彼此都仇大遼,建交通問也是好事。只是應麒爲何要將宋國使者趕回去?這什麼國書詔書又有多大區別?”

折彥衝道:“詔書是上對下,君對臣。宋朝來通問,當用國書。大宋多半消息阻隔,不知道我大金已經自立,因此待我如北國一節度使!”

吳乞買道:“原來如此!那是該趕他們回去!”

折彥衝道:“大遼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若能與大宋南北夾擊,實有大利!”

阿骨打道:“大宋乃天下第一國,若趙家官人能以待大遼之禮來下國書,也是一件好事!彥衝,宋人的事情你最清楚,就交給你去辦吧。”

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168章 偶遇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3章 狼羣(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68章 偶遇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6章 邊關(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87章 匕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66章 使者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2章 鷹兔(上)第195章 李綱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楔子終極遊戲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2章 鷹兔(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168章 偶遇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185章 變第347章 嶽幕(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65章 陰陽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
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下)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330章 秘策發(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168章 偶遇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3章 狼羣(上)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111章 塘沽展方略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下)第168章 偶遇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6章 邊關(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25章 鄧肅押糧第94章 將軍跨海南巡(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187章 匕第34章 海賊水兵(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46章 南行(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318章 大漢軍心(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66章 使者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3章 虛實反覆(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七十二章 上第269章 虎率羣狼萬獸走(上)第333章 靈壽墳(上)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263章 威脅利誘和解(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233章 宗澤之逝(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下)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2章 鷹兔(上)第195章 李綱第49章 複雜的政治(上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336章 醉獻妃(下)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9章 再破遼師(上)楔子終極遊戲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31章 山東進退(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2章 鷹兔(上)第216章 小買賣(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168章 偶遇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185章 變第347章 嶽幕(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92章 兄弟父子難言(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上)第165章 陰陽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大悟县| 青铜峡市| 巴彦淖尔市| 阳高县| 威信县| 即墨市| 水富县| 昌平区| 炉霍县| 呼图壁县| 新宁县| 中超| 樟树市| 安溪县| 瓮安县| 丰镇市| 武夷山市| 甘泉县| 河北省| 苏尼特左旗| 长泰县| 福鼎市| 庆安县| 登封市| 城口县| 聂拉木县| 扶风县| 深圳市| 元谋县| 宜黄县| 汉沽区| 筠连县| 辉县市| 黔西| 巩留县| 民县| 东辽县| 班戈县| 即墨市| 定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