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

陳顯回到府中,陳楚還未出發(fā)北上,陳顯將此事告訴兒子,建都一事,本是由陳楚負責物色商家,最近楊應麒讓他且將這件大事擱下,一切以北征優(yōu)先,沒想到才過了不到幾天,又出現(xiàn)這等變故。

陳楚奇道:“這事怪了,韓昉怎麼提出這建議來,他什麼時候和歐陽家走一塊去了?”

陳顯說道:“韓昉爲歐陽穿針引線,那只是表面文章,其實真正屬意歐陽北上的,還不是他。”

陳楚略加思索,心中更是訝異:“那難道是陛下?”

“多半如此。”陳顯說:“韓昉是到了陛下身邊後,才提出此事的。這件事就算不是陛下示意,也必是韓昉提出來後陛下同意了的。”

陳楚又不明白了:“可陛下爲什麼要調(diào)歐陽北上京畿呢?他來了沒用!”

陳顯道:“怎麼沒用?”

陳楚道:“京畿文武分途,已經(jīng)完善。不說楊七,就是父親以及幾位副相,任何一個站出來也都足以謀國,這麼多能人聚在一起,又有楊相作爲首腦主持政務,太子爲監(jiān)國正順名位,已經(jīng)是穩(wěn)當?shù)貌荒茉俜€(wěn)當?shù)母窬至恕V领段涔Γ瑮顜浘又袠校軒浭攸S河,劉曲種趙諸將分守邊疆,也是個難得的好格局。我實在不明白陛下還要調(diào)歐陽進京做什麼,更不知道楊相和父親爲何都表贊成。”

陳顯呵呵一笑道:“我兒,你的火候還是差了些許。我贊成此事,那是爲了調(diào)和文武,而楊相卻未必是贊成此事,他多半也只是爲了顧全大局而已。”

陳楚聽陳顯說出“調(diào)和文武”四個字,心裡揣摩,說道:“調(diào)和文武?如今我大漢文武不調(diào)麼?不會啊。樞密之楊帥、邊疆之曹帥,但凡有什麼事情,楊相都會盡量配合,這個大家都是看得到的;至於楊帥、曹帥之於楊相,那更是沒話說——楊相要推行政治革新,曹帥馬上自請削權,這等將相默契就是上下幾千年裡也找不到幾起!”

陳顯嘿了一聲道:“我兒,有些事,你看得比別人明白,比如曹帥自請削權這件事情,別人都只道他是爲了自保,爲了避嫌,卻不知其中還有配合楊相行政革新、中央集權的深意在。可是你弄明白了一層,怎麼就不再想深一層?”

“再想深一層?”

“不錯,將相和,乃是國之大幸,可是將相關係太過緊密,可未必是君之大幸!”

陳楚驚道:“難道陛下他……他不信任曹帥與二楊?”

陳顯微微一笑,道:“說不信任,太過了。但有些事情,最好能防範於未然,若等出了什麼事再作打算,那時可就晚了。君臣將相之間,做什麼都得有個度。”

陳楚恍然大悟,明白了陳顯方纔所說的調(diào)和“文武”,乃是更高層次的文武,頷首道:“這麼說來,陛下調(diào)歐陽進京,根本就不是來幫忙的,而是來攪和的?”

陳顯微笑道:“不錯。”

“可是這樣……”陳楚道:“這樣於國事未必有利啊!”

陳顯笑道:“於國事,或有小誤。歐陽到了京畿會扯楊相的後腿,這點我看十分可能。但陛下這次畢竟是親征漠北,要犯大險,他一走,後方的大權就會落在楊相手中,太子年淺,楊相威望又太重,就算他們兄弟倆論情可以互相信任,但論到勢,終究不能不有所制約,所以如何維持好他們君相兄弟二人的信任,纔是所有事情的重中之重!”

陳楚道:“所以楊相和爹爹爲了顧全大局,纔會答應了此事?”

“是啊。”陳顯嘆道:“歐陽適一來,不但楊相,正匯賢侄和我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陳楚道:“到時候孩兒怕已經(jīng)北上,父親在塘沽,可得小心。”

陳顯哈哈笑道:“放心,放心,就是出什麼事情,論出頭鳥,必然先輪到陳正匯,論背後樹,卻是楊相。我將頭放低一些,急禍有陳正匯擋著,大難有楊相頂著,不會有事的。”又道:“其實論到塘沽的勢力,誰及得上楊相?真鬥起來,四將軍不是對手。四將軍與我畢竟賓主一場,我希望他莫要意氣用事,該收手時就收手,否則怕會難堪。”

不久折彥衝正式發(fā)佈動員命令,宣告天下,御駕親征。漢廷沒有向外界透露蕭鐵奴被圍可敦城一事,雖然一些消息靈通的人也猜到漠北的形勢可能不妙,但輿論的主方向還是被楊應麒牢牢掌控在手裡,在他的巧妙安排下,這第二次北征便被描述爲主動出征,而不是被迫增援,而那些質疑漠北形勢不妙的輿論,則都被打入“奸細言論”“金寇謠言”的行列。

“出發(fā),出發(fā)!向北,向北!”

各地學生們在一片大好形勢下被鼓動了起來,熱情高亢地讚美這次皇帝北征。

“這一次,一定要一鼓作氣將漠北納入版圖!胡漢一統(tǒng),華夏大昌!”

配合著治安轉好帶來的人心向上,配合著商道開通帶來的市井繁榮,配合著第一季大秋收和免稅令帶來的安定團結,整個河北路都在載歌載舞,彷彿在預先慶祝北征大軍尚未實現(xiàn)的凱旋。

折彥衝調(diào)兵遣將,著阿魯蠻進駐臨潢府以配合整個北征的行動,著歐陽適率領部分水師北上塘沽拱衛(wèi)京畿海疆,同時兼領新都建都總監(jiān)。大軍繼進,蒙兀爾以步騎三萬爲先鋒,即日進軍可敦城,折彥衝率中軍六萬,王宣以後軍三萬,次第進發(fā)。郎將任得敬得盧彥倫推薦,也得以進入中軍,率領三千夏邊鐵騎爲中軍第一營。

這次北征,究竟動用了多少人?連楊應麒、陳正匯也只有個大概的估計,如果漢zf有意誇大的話,連同後勤隊伍算上,“百萬大軍”是可以叫出口來的。數(shù)十萬民夫被髮動起來,從塘沽、燕京、遼口、津門、遼陽、黃龍等地出發(fā),將糧草押解到大定府、臨潢府,然後再隨大軍押解到前線,大臣楊樸、張浩、韓昉都爲糧草押運的事情費盡了心思。

不但官員出動,連商人也多蜂擁而起,商運糧道已經(jīng)開闢,只要商人們將糧草運到大水泊,那就是兩倍的利潤,運到大鹽湖,那就是五倍的利潤!若能隨軍運到可敦城,那就是十倍的利潤!今年河北東西路、京畿路、安東南路的收成都不錯,zf在河北又發(fā)佈了減免農(nóng)業(yè)稅的政令,民間有了餘糧,糧價本來該低下來,但因有大量的商家大肆購買,反而把糧價擡了起來。

若在舊宋統(tǒng)治時期,農(nóng)民爲了換銀錢布帛去交稅,商家來買糧時將價格壓低,他們也沒辦法,但今年河北路的農(nóng)民卻大多不用交稅,交稅也可以直接用穀物來交,所以並不急著出手。加上漢廷沿襲在遼南的政策,各級地方都張貼有物價表,奸商要想欺瞞,卻也不易。河北路是一個殘破新立的行政區(qū),大亂之後轉入大治,區(qū)內(nèi)兼併不嚴重,糧食流通渠道也還沒有被壟斷,由於商人沒法成規(guī)模地進行有效的壓價,所以這一年裡開荒務農(nóng)之家,大多得到了北征戰(zhàn)爭的沾潤,有望過個肥年。

這場經(jīng)過包裝的戰(zhàn)爭和這場與戰(zhàn)爭相輔相成的秋收,讓河北數(shù)十州縣呈現(xiàn)欣欣向榮的氣象。如果不是塘沽華表壇周圍多了數(shù)百個逃難的災民,這一年冬天簡直可以宣告漢廷已經(jīng)進入盛世了。但那些災民就是在那裡躺著,也不管那些拼命想粉飾太平的人視他們爲眼中釘,只是兩眼發(fā)直地等著有司衙門按例給他們一口飯吃。

“那些人究竟是從哪裡來的?這不是來給我大漢抹黑嗎?簡直不成體統(tǒng)!”

不過華表壇的規(guī)矩是:百步之內(nèi),寸鐵不入,武官下馬,文官下轎,來去自由,言者無罪。

不但言者無罪,凡是來到這裡的人,該管的有司衙門還不能餓了他們,朝晚兩餐粥飯,冬日火爐帳篷都要給他們的。

“可他們爲什麼就不去懷恩營呢?”又有人質疑,一些官員還曾派人來勸他們到塘沽專門負責收留各地流浪到此、無依無靠者的懷恩營去。但許多人卻不敢下來,據(jù)說是害怕。

“他們到底害怕什麼?”

這個問題,並不是沒有人知道,但卻遲遲得不到處理。沒多久,莊嚴肅穆、在建成初期曾得到文人學士詩詞讚美的華表壇,就被一百多個黑污污的小帳篷給圍住了,一眼望去,簡直變成了一個難民營。這些人又大多沒什麼文化,沒什麼修養(yǎng),長日待在這裡,屎尿、垃圾自然也都扔在左近,沒半個月下來,整個華表壇就臭氣熏天。

華表壇代表著漢廷以民爲本的政治理念,是塘沽最尊貴的建築物之一,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後,一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文士忍不住憤憤不平:“這還是大國氣象嗎?丟臉啊!上面的人,怎麼就不處理一下!”

不過,也有一些有良心的學者士人持相反的態(tài)度:“難道要把他們趕走嗎?那這華表壇還設來做什麼!他們這麼做一定有他們的道理,問題的根本若不解決,一味掩飾,又有何用?”

“七郎,”趙橘兒抱著孩子,對楊應麒道:“這件事情,你不會不知道吧?”

“嗯,我知道。”

“那你就該處理一下啊。”趙橘兒說:“雖說華表壇是來去自由,但……這樣也太不體面了。”

楊應麒黯然良久,說道:“體面?何止是不體面。他們聚在那裡,其實就是在掃我的耳光啊。”

趙橘兒道:“那你還不處理?”

“我一時沒法處理。”楊應麒道:“所以,只能先挨他們的耳光了。他們在那裡雖然刺眼,但正是這刺眼讓我時刻記得:我的事情,還沒做好。”

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31章 造船之業(yè)(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31章 造船之業(yè)(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30章 中原戰(zhàn)局(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164章 請辭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12章 鷹兔(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8章 伏擊(下)第22章 立法規(guī)(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96章 夜訪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187章 匕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236章 連環(huán)計中計(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zhàn)(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323章 修羅之戰(zhàn)(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241章 數(shù)語乾坤轉(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172章 信任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174章 逆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1章 瘟疫(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194章 正名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5章 出谷(下)第5章 出谷(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10章 絕地(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51章 兩個戰(zhàn)場之間(下)第15章 誓約(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185章 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25章 破西夏(上)
第127章 子夜問藥第245章 竟妨天下全(上)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上)第31章 造船之業(yè)(下)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88章 小麒麟南歸前夕(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31章 造船之業(yè)(上)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230章 中原戰(zhàn)局(上)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164章 請辭第321章 當世活佛(上)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12章 鷹兔(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8章 伏擊(下)第22章 立法規(guī)(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196章 夜訪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187章 匕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353章 屠營(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236章 連環(huán)計中計(上)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zhàn)(下)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80章 蘭蕙之心常憂疑(上)第221章 救溺自溺(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323章 修羅之戰(zhàn)(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241章 數(shù)語乾坤轉(上)第33章 虛實反覆(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172章 信任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第174章 逆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114章 虎迫龍角疆第224章 建炎之立(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1章 瘟疫(上)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194章 正名第225章 暗香浮動(下)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02章 漢廷大難題(上)第5章 出谷(下)第5章 出谷(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上)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44章 東京平定(下)第86章 大搶親喲大搶親(下)第205章 挖牆角(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7章 得文吏(下)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上)第315章 兵來將擋(下)第10章 絕地(下)第90章 故人西來大梁城(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32章 始議封侯(上)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63章 威逼利誘和解(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下)第251章 兩個戰(zhàn)場之間(下)第15章 誓約(上)第291章 漠北漢地孰先(上)第185章 變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325章 破西夏(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万盛区| 潞西市| 永仁县| 巴东县| 永川市| 涿州市| 上饶市| 共和县| 贵溪市| 石渠县| 宕昌县| 香河县| 明溪县| 伊川县| 布拖县| 错那县| 璧山县| 中方县| 金阳县| 揭东县| 蒙自县| 嘉义县| 镇康县| 井研县| 普宁市| 大悟县| 饶平县| 余姚市| 斗六市| 凌云县| 蒙城县| 晋江市| 特克斯县| 石泉县| 全州县| 金秀| 达州市| 阳原县| 灵川县| 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