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1章 何謂善守之帥(上)

郭浩到了鄜州,以經略身份召集父老問民情,這段時間來劉錡在延安、綏德公買公賣,一邊鞏固與西夏接壤的邊防,一邊剿滅和金人、夏人有勾結嫌疑的山賊,延安、綏德爲之大安,本地軍民都道劉將軍到陝北是幫國家守土來著,所以郭浩來到後鄜州父老都勸郭浩莫與劉錡爲敵。郭浩心道:“民心如此,不可違也。”又到洛川涇原軍大營中與曲端相見,問曲端爲何遲遲不進兵。

曲端忿然道:“進兵?怎麼進兵?我到洛川時,夏人聽說河東軍入陝,正要趁機來撿便宜,其中一部竟突入大里河南岸,劉錡一聽就帶兵去打夏人,把背部都賣了給我,可你說我能進兵麼?那不成了與夏人裡應外合了?我當時要是進兵,這鄜延、綏德的父老還能容我?全軍上下非譁變不可。如今劉錡雖已將夏人趕出去了,但他在延安府南境竟不設防,任我哨騎進出,我的人過去他非但不留難,還沿途準備了茶水飯點招待,還說什麼‘我劉錡只打胡人,不打漢人,曲端要來就讓他來好了,我不和他打,他若一定要打,我伸長脖子讓他殺便是。’我的人聽了個個痛哭流涕,如今我的侯騎是過了甘泉就不想回來,兩軍的兵油子在邊境見面都是稱兄道弟,竟全然不分敵我了——他們以爲我不知道,哼!其實我哪裡不知道?只是裝糊塗罷了,要不然軍法處置起來,這洛川不知得掉多少人頭!郭經略,我手下這幫兒郎,遇到金人那是決不手軟,但你要他們去打劉錡,打李永奇,恐怕他們下不了手!”

郭浩道:“難處自然是有難處的,但你不進兵,如何向張宣撫交代?”

曲端低頭片刻,說道:“這陝北的人心如今已經不在我處了,劉錡表面全不設防,但我料他其實是外鬆內緊,我軍若是輕進,非但得不了便宜,反而要激起公憤。如今我只能答應張宣撫保住鄜州,保證不會讓劉錡南下一步。至於取陝北,那我是無論如何做不到了。”

郭浩冷笑道:“說來說去,你還是怕了劉錡!”

曲端瞠目怒道:“郭經略,你也是帶過兵的,難道就不知道打仗靠的是什麼?將士無心拼命,這仗還怎麼打?”

郭浩道:“你跟我說有什麼用處?該與張宣撫說去!”

曲端哼了一聲道:“好!我就去見見張宣撫!若他覺得劉錡好打,讓他來打!”

郭浩點頭道:“曲將軍真是忠勇雙全,可惜,可惜。”

曲端見他忽然改了語調,奇道:“可惜什麼?”

郭浩道:“可惜你一入同州,那便是死無葬身之地!”

曲端聽得背脊發寒,忙道:“郭經略,這話可得說明白了!”

郭浩道:“明人不說暗話!曲將軍,李永奇的兒子李世輔到洛川來找過你,是吧?”

曲端本來端坐虎皮椅上,聽了這話忍不住站起來道:“你怎麼知道?”隨即想起自己這句話大大不對頭,忙說道:“李世輔是來過,可我並不曾答應他什麼!”

郭浩嘿了一聲道:“你不曾答應過他什麼,爲何給張宣撫的戰報、書信之中半句不提此事?”

曲端額頭冷汗滲出,垂首才道:“這種瓜田李下的事情,我本打算當他沒發生過……”驀地擡頭道:“郭兄,你我一場交情,這事可得幫我分說明白了!我確實沒答應李永奇什麼!”

郭浩搖頭道:“分說得明白,我就不用來了。曲兄,你可知道這次的消息,是誰先得到的?”

曲端問:“是張宣撫派人監視我麼?”

“不是。”郭浩道:“是王庶。”

曲端呆了半晌,隨即怒吼道:“這個腐儒!這個奸賊!”他既知此事乃由王庶從中作梗,便不再存幻想,眼中精光閃爍,說道:“郭經略,事已如此,你待如何處置我?”

曲端乃是一個頗有軍閥氣質的人,當年作王庶部下時,尚敢以武力將之脅禁,差點殺了他,郭浩如何不知他爲人,見他如此,便知只要一個應對不慎,對方馬上就會動手。曲端號令極嚴,至其軍中,將士知有曲端,不知有天子。郭浩亦不猶豫,袖出張浚的簽押號令給曲端道:“張宣撫命令在此,卻請曲將軍教我如何應對!”

曲端接過,看得明瞭,知道張浚果然有動他的意思,登時眉毛倒豎道:“張浚!白面書生,果然只知誤國家大事!”當場將文書撕了,拔出刀來對郭浩道:“郭經略,今日之事,非我有心叛宋,乃是大宋容我不得!我曲端一生磊落,只願到邊疆上抗擊金人、夏人,不願在這鄜延邊境上和劉錡自相殘殺!”將刀往案上一插,說道:“若郭經略也覺得曲端有罪,便以此刀取了曲端的頭顱去張浚帳前領賞!”說著盯緊了郭浩,看他如何應對。

郭浩就將刀拔出,曲端臉色微變,郭浩已道:“將軍不願與劉錡自相殘殺,我郭浩難道就願意爲一道亂命而枉殺良將麼?”

曲端大喜道:“郭經略果然高義!”

郭浩將刀還給曲端,說道:“今日之後,曲兄卻欲何往?”

曲端沉吟道:“聽說金人又已告急,我欲從劉錡那裡求一張通關的文書,就往太原打金人去!若郭兄不棄,不如便留下做個監軍!”

郭浩道:“河東軍兵多糧廣,曹廣弼謀略過人,這次他只派出不到一萬人來,想必河東尚有大軍可以支持戰局。我們要幫他守住河東的話,與其千里迢迢跑去幫他打仗,不如留在此處讓他的西線、南線無憂。”

曲端喜道:“郭經略所言甚是!”

兩人商議既定,郭浩便入延安府來見劉錡,請他到洛川軍中議事,諸將或恐是計,郭浩笑道:“若怕是計,便留我在此,曲端若有異心,諸位便殺了我爲劉將軍報仇!”

劉錡笑道:“我既敢輕兵入陝,便是把性命交給陝西父老了。曲端既要見我,我自當去。他若敢殺我,他日自有人替我報仇,何必扣留人質!”便與李永奇一起,只帶了十幾騎隨郭浩來到曲端軍中。

曲端和郭浩之所以邀劉錡來,其實微有探他膽色之意,這時見他如約而至,心中歎服。

劉錡道:“我此來非貪圖陝西土地,只爲問罪張浚、呼應河東二事而已。今日與將軍相約,但爲抗胡馬、保華夏爲誓!絕不相負!”

曲端和郭浩都道:“此二事正是生平所願!”當場歃血盟誓,願受節制。

當下兩軍並作一處,將士無不歡騰,劉錡引兵緩緩而進,曲端道:“兵貴神速,如此行軍,等於讓張浚有備。”

劉錡道:“張浚麾下盡是陝西人,兩軍若衝撞起來,死的都是你我同鄉。但我料張浚聽說我等合軍南下,必然遁逃。我等走得慢些,也讓他有功夫逃跑。”

曲端聞言歎服。

涇原兵這一易幟當真震動了八百里秦川,張浚恐被劉錡和種彥崧南北夾擊,連夜西遁。劉錡和種彥崧跟在他後面步步緊逼。張浚逃到臨潼,正要進入長安,前面哨騎來報:京兆府長安城頭也掛滿了漢字大旗。原來劉錫渡過渭河後向種彥崧借了五百輕兵,本想到夏邊召集人馬,誰知過長安城下時,還沒收到消息的京兆府守將出城來迎,聞詢前線戰況。劉錫一轉念間兵行險著,假傳將令奪了長安的兵權防務呼應種彥崧。種、劉兩家在西北聲望甚高,人脈極廣,所以劉錫得以在變中取事。

張浚到達臨潼時劉錫在長安其實還未站穩腳跟,但李彥仙、曲端、郭浩等人的接連倒戈已讓張浚變成驚弓之鳥,而且劉錡、種彥崧又正在背後,當下不敢進城,更不敢攻城,引了兵馬直退到扶風、鳳翔。

劉錡和種彥崧在長安會師。諸將會面後決定由種彥崧主渭南軍事,防備張浚反撲;劉錡主渭北軍事,防備金人、夏人;郭浩暫代京兆府尹,安撫境內士農工商;鄧肅負責平輸轉運,調有餘濟不足。又傳檄陝西全境,告以抗金保華之意。不久曲端盡得原州、涇州、渭州,劉錫則順利進入熙州,熙州以北、以西等夏邊州軍雖一時不肯歸漢,但也在劉錡、種彥崧的威壓德誘之下答應保持中立。

張浚手下兵將尚多,本來還有一戰之力,但當此之時,陝西軍民都不願意再戰,不久建康方面政策又變,而張浚的種種反撲策略便不得不半途而廢。

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172章 信任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179章 亂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84章 戰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170章 安撫第七十二章 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151章 夕下論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75章 間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3章 論武(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343章 罷相(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14章 烏古(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42章 議戰(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174章 逆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15章 誓約(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8章 稱帝號(下)第179章 亂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69章 飢亂第350章 迎敗(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12章 鷹兔(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
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上)第28章 稱帝號(上)第172章 信任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179章 亂第223章 義軍西渡(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184章 戰第110章 歡迎丈母孃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170章 安撫第七十二章 上第151章 夕下論第301章 胡商大算盤(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上)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上)第230章 中原戰局(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上)第313章 夏使之會(上)第156章 帶月歸第151章 夕下論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343章 罷相(下)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上)第175章 間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325章 破西夏(下)第23章 整軍備(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251章 兩個戰場之間(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27章 金夏合(上)第3章 論武(上)第96章 亦圖力挽狂瀾(上)第343章 罷相(上)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下)第14章 烏古(下)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42章 議戰(下)第21章 配佳偶(上)第333章 靈壽墳(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下)第174章 逆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329章 羣龍動(下)第342章 議戰(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15章 誓約(上)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339章 民之貴(下)第17章 建村落(下)第77章 大流求歸宿彷徨(上)第20章 下聘禮(上)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262章 長江上的戰爭(上)第260章 卻爲誰家守土(下)第152章 舟中議第28章 稱帝號(下)第179章 亂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上)第20章 下聘禮(下)第316章 塘沽民心(下)第242章 南北孰爲先(上)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46章 南行(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28章 牙疼之惱(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上)第240章 一檄文天下安(下)第169章 飢亂第350章 迎敗(上)第286章 國亡四方禍至(上)第208章 陳家貨(上)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80章 禪門佛鑑的威力(上)第107章 何去何從悵惘(上)第12章 鷹兔(下)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57章 狡政與黠商(下)第353章 屠營(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上)第270章 天降雄兵破僵持(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上林县| 万宁市| 增城市| 偏关县| 堆龙德庆县| 阜新市| 江西省| 北川| 廉江市| 张家口市| 萨嘎县| 上栗县| 湘潭市| SHOW| 闽清县| 砀山县| 托克逊县| 南昌市| 利辛县| 恩施市| 寿宁县| 绥滨县| 河西区| 桦南县| 黄山市| 林州市| 宁阳县| 方城县| 芜湖县| 大丰市| 芦溪县| 北京市| 县级市| 新蔡县| 磴口县| 班戈县| 弋阳县| 宁明县| 南召县|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