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6章 克雲中(下)

宗翰從奉聖州逃到大同不久,便傳來雁門失陷、迪古乃戰死的消息。這次他卻連哭也哭不出來了。

不久折彥沖和楊開遠在奉聖州會師,兩軍合作一處,朝大同逼來,加上正南方向的曲端、西北方向的王宣,三路大軍將近二十萬人馬已經成天羅地網之勢!

看著大同城內人心思變,宗翰自知守不住,終於在高慶裔的勸告下,趁著東北、西北、正南三路大軍尚未合圍,連夜捲了糧草馬匹,擁四五萬人朝西南方向遁去。臨行前命宗憲放火焚燬大同。

當初金軍破汴後,帶走了大量的圖書、文物,由東西兩路平分,歸西路軍者除了那些被商人買走轉入漢部者,大多留在了大同。加上宗翰這十幾年來將大同作爲據點,刻苦經營,所以此城文物也頗有可觀。宗翰出城後,宗憲看著滿城的無價之寶,遲遲動不了手,最後還是一咬牙,嘆道:“罷了罷了!關了城門!我不走了!”

部屬大驚,慌忙來勸,宗憲道:“戰場無情,但這些書畫金石、雕樑畫棟又有何罪?我們失敗了,何苦要它們來陪葬?”便派人去告知宗翰自己的決定。宗翰聽了自然怒火沖天,但他這時已出城數十里,正忙著逃命,哪裡還能回來懲罰這個不聽話的弟弟呢?

不久三面大軍合圍,曲端先到,眼見城門雖然四閉,但城頭都是老弱殘兵,正要攻城,隨軍而來的劉萼勸道:“不可!聽說陛下也正從東北過來,將軍何必和陛下爭這個彩頭?”

曲端醒悟過來,問:“但我若在這裡什麼也不幹,一來怕陛下也要責問,二來也恐被王宣拿了彩頭!”

劉萼道:“放著另外一件大功在,何苦來爭這可能讓陛下不歡喜的意頭?”

曲端便問什麼大功,劉萼往西南方向一指,曲端便馬上醒悟過來,道:“幸虧有劉賢弟在!”便分了一半兵馬,將出城入城的道路都堵死了,自己帶了精兵去追宗翰。

他走了一日,王宣也到了。他見曲端留下的兵馬圍而不攻,便也學著他的樣子,在外頭又圍了一圈,也是圍而不攻,而且還派了輕騎去接應曲端。

不久折彥衝的大軍便抵達大同城下,宗憲聽說,派人出城求見,懇請折彥衝不要虐待城中女真,又表示如果折彥衝肯答應這個條件,宗憲願意任漢軍處置。

折彥衝聽了使者的話後道:“聽說粘罕讓阿懶(宗憲)焚城的,他爲什麼不點火?”

那使者道:“府尹大人說,戰場雖無情,書畫金石何罪?雕樑畫棟何罪?不忍爲一時之怒毀千古之寶。”

折彥衝聞言放聲大笑,對王宣道:“知道我笑什麼麼?”王宣忙道不知,折彥衝又問才從晉北趕來的韓昉,韓昉也猜不透,折彥衝笑道:“開遠不在,若他在,或會知道我笑什麼了。嘿!這個阿懶,小時候是跟應麒讀書的啊!哈哈,果然讀的一肚子好書!”

王宣還是不知折彥衝所云何意,不敢接口。韓昉若有所悟,問道:“陛下,那這宗憲所請,是否準許?還是說要攻城?”

折彥衝笑道:“他都要投降了,還攻什麼城!”對那使者道:“你回去告訴阿懶,讓他別擔心。回頭我會送你們到皇后那裡去,皇后自會安置你們。”

那使者聞言大喜,趕緊入城報信,宗憲便帶領一衆文武官員出城投降。

王宣先派兵進城搜索,控制了城內城外的要害據點,然後折彥衝才進城。宗憲跪在道旁,低著頭不敢仰視,折彥衝經過時讓車馬停下,讓他擡起頭來,凝視了他半晌,這才道:“最後一次見你時,你還只是個稚嫩少年,如今卻也這麼大,能獨當一面了。”

宗憲聞言大哭,卻唯唯說不出話來。折彥衝又道:“別哭了。雖然你是粘罕的弟弟,不過我素來知道你和粘罕不一樣。國相一代賢者,不能無後。只要你心無異志,大漢自有你容身之處。”宗憲忙磕頭謝恩。

折彥衝入城後,尋到當初被軟禁的地方,自有一番唏噓。左右不敢打擾,分別按照各自的職務去辦事。王宣接掌了全城的防務,韓昉接掌了全府的政務。

當晚有部分和女真仇恨極深的漢籍將士趁機要復仇,又有部分不肖之徒要趁火打劫,竟發生了幾次鬥毆殘殺,死了幾十個女真人。宗憲等女真文武聽到消息,連夜趕到折彥衝居室外頭跪求庇護,從半夜一直跪到清晨,才見到折彥衝。

折彥衝聽說了事情的經過,對宗憲道:“漢人與女真的仇恨,自有由來。不過昨日我既答應讓你們歸順,便不會秋後再來算賬,你不要擔心。只是現在羣情洶洶,我也不好彈壓。我看不如護送你們到胡漢矛盾不深的地方去,也免得彼此生惡,如何?”

宗憲泣道:“若能如此,便是陛下對我等的再生之恩、甘霖之澤。”

折彥衝把韓昉召來,讓他即日便安排,把衆女真插到各地去。又讓王宣整頓軍紀,不許將士鬧事。王宣道:“大家也知道殺俘不祥的道理,但將士中粗魯不通情理、只知恩怨分明的漢子不少,加上些許不肖之徒興風作浪,纔有昨夜之事。請陛下從輕發落,不要寒了漢家將士的心。”

折彥衝嘆道:“他們的感受我自然清楚。不過我們既已答應了人家,便不能言而無信。昨夜鬧事的人你仔細徹查,凡是那些趁火打劫的,一律軍法伺候。至於那些沒搶東西,只是殺人報仇的,且依軍法判處,若其中有其情可憫者,你列上一張名單來,我頒旨特赦。”

王宣大悅,下去依旨辦事,大部分人都覺皇上辦的公道,但還是有幾十個被金軍殺害了親人的哭著不肯罷手。王宣不願強壓這些人的怨氣,便據實來向折彥衝回稟。折彥衝聽完他的彙報,道:“把那些不肯罷休的人叫來。”

王宣以爲折彥衝怒這些人不知好歹,驚道:“陛下,這些都是粗人,請陛下莫要爲他們動氣。”

折彥衝嘿了一聲道:“他們是粗人,你我就不是麼?我自己也是帶兵的,知道粗人的心思。”王宣見折彥衝臉上並無怒色,這才稍稍安心,將那幾十個兵士召到折彥衝陛前。

漢軍中和女真有仇的將士甚多,不過靖康年間和女真結仇的,大多跟隨曹廣弼等北上抗金,如今都成爲老兵宿將了,他們一方面長年在戰場與金軍對戰,胸中怨氣早已變成了戰意,二來受漢軍軍隊精神教育已久,做事不至於魯莽胡鬧。眼下這幾十個鬧事的士兵,受到女真人的迫害大多是在漢軍進入河北地區前夕,這些人個個年輕,在軍中又浸淫未久,因此一有人鼓譟慫恿便不顧後果地殺胡泄憤。

這幾十個士兵均是中下層的士兵,幹了這等事情心中本有惴惴,也沒想到這件事會驚動到皇帝這裡,見到折彥衝後更是惶恐,但想起親人所受的苦難又都覺得自己沒錯!

爲首一個二十多歲的尉官怕折彥衝要全體降責,挺身而出道:“陛下,這件事情,是我帶的頭!你要罰罰我一個人好了,不要牽連了兄弟們!”

折彥衝臉色卻沒什麼變化,只是問:“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和女真人有什麼仇恨?”

那尉官一聽哭了起來,道:“我叫李立新,這名字是入伍後學字,軍中的先生忙著取的。入伍前叫阿狗,在冀州一條小村種田。我們一家,都是讓金狗給害死的。我……我和金狗有不共戴天之仇!”跟著訴說了漢軍進入河北地區之前金人如何橫徵暴斂,他的老父因爲抗稅被金兵活活打死,他的兩個兄長上前說理反而被拉入伍,從此生死不測。一家子剩下他一個少年和幾個婦孺,連餓帶病,沒多久就死剩他一個,直到漢軍進入冀州後他的生命纔有了轉機和希望,但復仇的種子卻已深種在心。

李立新帶頭一哭訴,後面的士兵也跟著訴說起來,個個心頭都有一把火,恨不得將所有女真人食肉寢皮。折彥衝聽得悽然淚下,說道:“你們的苦處,我知道。是我們來得晚了,要是我們大漢能早幾年強盛起來,或許你們的親人便能倖免於難了。”

李立新一聽感動得大哭起來,叫道:“陛下……這……這……您這麼說可折死我們了!我們這羣人能活下來,全都是陛下的大恩。一切都是這些胡虜可恨!只望陛下讓我們報仇,殺盡胡兒,我們便死也能閉眼了。”

折彥沖走下臺階來,輕拍他們的肩頭,好言寬解,說道:“你們的心思,我理解。可是國有國法,軍有軍規。女真往昔雖然和我們有仇,但我們在他們投降之前已經答應保全他們性命,現在就應該守諾,這便是信義。女真人中,也有好人惡人的區分,有曾爲惡和不曾爲惡的區分,我們總要把那些做過壞事的抓出來繩之於法,而放過那些沒做過壞事的人,只有這樣做,才叫公正。那些不願和我們和好的,如今都已經隨宗翰逃走了,留在這裡的,算是有心和我們化敵爲友。咱們是戰勝之族,當有容人之量、化人之道,這就是度量。所以你們雖然有滿腔怨恨,但前晚殺人,終究是不該。”

李立新等沒想到皇帝這次叫他們來不是要降罪,而是要親自開解自己,個個被說的痛哭流涕,而且皇帝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當下個個心服,願意遵旨行事。李立新道:“這次我是犯了軍規,按律當斬。陛下你殺了我,我絕無半句怨言,只求陛下能赦免下面這羣兄弟。”

折彥衝道:“既然赦免,我便連你也赦免了。不過只此一次,下不爲例。”

衆軍士聞言無異於死裡逃生,個個感激涕零,俯首謝恩。

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179章 亂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91章 入汴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13章 狼羣(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65章 陰陽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81章 責第162章 講演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71章 文詞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345章 輾轉(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198章 五論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6章 邊關(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183章 臨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199章 老臣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164章 請辭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
第51章 南遷吧南遷(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下)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287章 竟破塘沽之堵(下)第259章 人心軍心士心(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60章 報怨軍的去向(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179章 亂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305章 西夏的將相(上)第191章 入汴第303章 財神的口袋(下)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38章 棋局大變幻(下)第13章 狼羣(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下)第268章 圈套內外險難知(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154章 蒙古謠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252章 大變亂之前徵(下)第50章 進退的選擇(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165章 陰陽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32章 秦檜南行(上)第238章 棋盤大變幻(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29章 公主車駕(上)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上)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181章 責第162章 講演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下)第335章 議封王(上)第140章 揚帆濟海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下)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122章 人死茶就涼第121章 說甚親且貴第336章 醉獻妃(上)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214章 說親事(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59章 公主回家了(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71章 文詞第328章 胡虜會(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249章 兵機順藏變(下)第345章 輾轉(下)第63章 登州的新榷場(下)第225章 暗香浮動(上)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81章 南北兩種人心(下)第215章 演兵法(下)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198章 五論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下)第116章 契丹有隙牆第37章 一村之治(上)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第6章 邊關(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183章 臨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266章 盼君未忘當年誓(上)第324章 漠北金帳(上)第289章 大漢新政新局(下)第30章 新編胡伍(下)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211章 激蒼鷹(上)第199章 老臣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356章 蝶夢(上)第164章 請辭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131章 兵謀再定>第71章 麒麟樓大東家(下)第109章 新官陳少宰第62章 聯金扶漢之策(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兖州市| 海城市| 北碚区| 台前县| 西丰县| 太湖县| 镇宁| 东至县| 溧水县| 高雄市| 永平县| 商城县| 绥棱县| 威宁| 化德县| 弥勒县| 安福县| 山丹县| 阜阳市| 冀州市| 宾阳县| 卢龙县| 信宜市| 缙云县| 水城县| 西和县| 左贡县| 永寿县| 东乌| 台南市| 康马县| 林周县| 潼南县| 吉隆县| 河南省| 崇州市| 苍溪县| 荣成市| 大理市| 华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