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4章 漢皇都(下)

楊應麒不得不承認,歐陽適在處理民生、商業這些問題上很有一手,在他的管轄範圍內,某類人總能爆發出在正常途徑中無法爆發出來的行動力。雖然陳正匯和李階總認爲歐陽適和他所領導的團體不大幹淨,他們做的事情總是多多少少存在著貓膩,存在著灰色地帶,不是大國謀遠之道,但在某個時期,這個“污水”團體總能拿出“清水”團體拿不出手的政績。

遠的如流求的開拓就不說了,近的如這次的建都大計,基本上就與整個漠北戰爭、西夏戰爭同時進行,在沒有得到漢廷財政支持的情況下,歐陽適所領導的班子竟然還是能趕在一六八六年之前基本完成新都內城的建設,這種對民間資本的調動力連楊應麒也忍不住讚歎不已。

漢帝國新都的內城,除了皇宮、官衙之外,還包括禁軍部隊的駐所,天壇、大華表壇、大四嶽殿等標誌性建築,新太學、新軍學、新政學等教育類建築——以上這些建築主要都是由歐陽適籌款建設的。至於宗教場所,歐陽適只是按照規劃留下幾塊地皮,自有佛門、道門和清真的僧侶道士阿訇們四處籌錢買地,分別建立起了稱得上帝都氣派的禪宗佛寺、天臺佛寺、藏傳佛寺、南派道觀、北派道觀和清真寺。此外,商業區的地皮也早就被搶購一空,即便當時大漢的內外局勢還並不明朗,但那些敢於冒險的商人還是拿出了大筆的資金來進行投資,歐陽適光是賣出這幾塊商業區所得到的錢,就足以抵消將近三成的建都費用——即使如此陳正匯私下還是猜測歐陽適從中撈到了不少好處——則這些地皮的價格可想而知。當初地皮拍賣時候,一些不看好大漢前景的商家都認爲那些冒險投資的商家這筆錢投得不值,但現在他們才知道自己錯得離譜!西夏的大捷傳來那天,新都商業區的地價馬上就翻了一番,而之後的一年裡隨著漢帝國經濟的復甦並有走向一個全新高峰的跡象,新都商業區的地價也相應的節節攀升。

歐陽適在拍賣地皮的同時還附加了一條,要求商家在買到土地的三個月內就必須興建房屋,不許留白,以配合整個新都建設的進度。所以到一六八六年春折彥衝下令遷都之前,新都幾條主要的商業街早已鱗次櫛比。私營的商家從來不會講究形式主義,房子建成以後,他們不會坐等遷都工作全面完成,而是有一天的錢就賺一天的錢,所以在新都建設期間,官員們還沒有遷入,他們就先做下層的錢,開得早的店鋪在過年之前做的是主要是建築工人和相關商人的生意,那些外表富麗堂皇的店鋪通常都有一些泥腿子和新都建設中的暴發戶光顧。開春以後不但遷入的人漸漸多了,而且京畿地區——特別是東邊的塘沽——有許多人聽到消息後都已趕了過來,想比別人快一步目睹新城的風采了,所以顧客的層次也就慢慢地改變了。不過對商家來說,無論是早期建築工人的生意還是近期遊客的生意都只是一點聊勝於無的開胃菜而已,他們都知道,真正的大餐在後面呢——所有的商人都眼巴巴地等著折彥衝的遷都令!

華元一六八六年二月,折彥衝欽點的禁軍在安塔海的率領下進駐新都九門,與此同時,相府派出的技術監督部門完成了對新都的最後一輪檢測,一些部門陸續遷入,爲全面的遷都工作做最後的準備。民間的遷移也同時在進行:官員的家屬,太學的學生,商業的新貴,以及希望能依附著這個新都討一份生活的三教九流。在形形**的移民裡,從遼東來的一批人尤其顯得注目,這批人就是大漢帝國基業的創建者,漢部的元老部民,如顧大嫂、張老餘等都在此列,這其中也包括那些駐守邊疆的老兵干將的家屬。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才讓這座新都沒有完全被新貴所壟斷,才讓人看到今日的漢帝國與昔日的漢部還存在著前後繼承的關係。

華元一六八六年三月初三,折彥衝正式下令遷都,定京師之號,日間派送酒肉,晚間燃放焰火,折彥衝完顏虎親臨華表壇與民同樂,全城狂歡。

遷都之後,皇宮和相府便分開了,不再像塘沽的臨時皇宮和臨時相府那樣只隔一牆。按照楊應麒交給歐陽適的規劃圖,新都城的皇宮遠比北宋汴梁的皇宮爲小,歐陽適對這座城市其它的規劃意見不大,卻對皇宮的規劃卻極不滿意,在原來的計劃中增了又增,擴了又擴,直擴到比北宋皇宮還大才滿意。整座都城坐北朝南,以位於正北方的皇城爲核心向南、向東、向西隨地勢而展開。皇城一擴,整個新都的格局就得大變。這時楊應麒正忙著給漠北、西夏戰爭善後,又忙著伐交南宋和復甦經濟的大事,根本騰不出手來干涉這件事情,加上歐陽適手中既拿著折彥衝給他的任命也不容楊應麒插手此事。

不過新都建成之後,楊應麒卻發現這座都城比他腦海中的預想還好,尤其是在商業區的規劃上,歐陽適的思路無疑更加變通。原先的規劃是由管寧學社、太學那些學者們和工部的官員們坐在屋裡想出來的,雖然他們也派出了大量的學生、下屬、士兵以及各類相關人員實地考察地勢,對皇宮、華表壇、四嶽殿等的規劃也沒問題,但對商業區的規劃卻顯得太過死板——他們竟把各條街道這裡賣什麼、那裡賣什麼都想好了。歐陽適卻不管這些,直接把地劃了出去,只規定什麼地方不能做什麼,禁止以外的事情就不管了。成千上萬商人實事求是的智慧,絕非學者官員們所能想象,所以由他們根據需求而形成的商業區,反而是整個新都最令人愜意、生活也最爲方便的地方。楊應麒畢竟是個務實的人,見到這種遵循商業條理而非行政條理的格局,不禁暗歎論務實歐陽適其實還在自己之上。

不過,對於皇宮,楊應麒心中依然存在著不滿。按照歐陽適的全部規劃,現在已經建成的皇宮實際上還不到整座皇宮的三分之一,北面還留有將近三分之二的縱深,若要全部完成,只怕得等到第二外城、第三外城建成後才能竣工。

不但楊應麒不滿,完顏虎也覺得很不習慣。塘沽的那間大屋她已覺得太大了,現在這座皇宮比塘沽行宮又大了十倍!折彥衝到今天才她一個老婆,宮中又沒有太監,各種丫鬟雜役侍衛加起來怕不只有一二百人,這麼點人別說住,就是要將皇宮打掃一遍都難!

皇宮“空虛”的問題很快就被提了出來,如何解決這種空虛呢?一個不可迴避的解決方法就是往裡面添人,所以遷都之後禮部侍郎劉萼馬上上表,請皇帝依禮選秀女,冊立三宮六院、妃嬪貴人,並恢復內廷宦官制度,以防宮闈之亂。

這封奏表一上,登時滿朝喧譁。三宮六院、妃嬪貴人的冊選問題大家暫時擱置——這畢竟涉及到折彥衝的意願,在沒搞清楚之前大家有些不好草率地去摸折彥衝的虎鬚,何況民間三妻四妾也是尋常,官員們代表們對皇帝納多幾個老婆意見不大,所以對劉萼奏表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宦官問題上。

漢帝國已經用了十幾年的官方教科書裡,早將宦官制度斥爲極不仁義的制度,加上自漢唐以降,宦官從來都是文官團體的死敵,文人們提起閹豎罕有不恨得牙癢癢的。大宋在宦官問題上算是處理得比較好,但究竟只是嚴加限制而已,不見趙佶稍稍放鬆一點警惕就有童貫楊戩爲禍天下麼?所以楊應麒當初嚴禁設立宦官的建議一提,馬上就受到了朝野的一致認同,士子們甚至將之作爲評判漢宋高下的最重要指標之一。

但現在劉萼忽然提出要重新設立宦官制度,如何不引起朝野官員士子的警惕和憤怒?一時之間責難備至,本來官聲就不好的劉萼經過此事“奸臣”這頂帽子算是戴定了。幸虧折彥衝用他之前的功勞幫他開脫,纔在御史的彈劾下保住了烏紗帽,但設立宦官之議也因此而寢息,加上大漢財政狀況仍然說不上寬鬆,至今尚有大量的債務需要償還,所以選秀女以擴充宮廷的建議也就跟著擱淺了。

三月中旬,欽天監選取了良辰吉日,折彥衝率領百官到天壇祭天,次日在四嶽殿接見元國民代表,第三日到理藩院接見諸附屬國朝賀,第四日親臨華表壇接見新都的居民和從外地趕來朝見的民衆,並接受一百名八旬以上老者的祝福,到第五日又在皇宮正門的廣場檢閱禁軍,接受三軍將士的效忠。

至此,整個新都大典纔算告一段落,都城漸漸恢復寧靜,而漢政府的各項工作也重新進入常態。

第27章 得文吏(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74章 逆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9章 塞外(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5章 出谷(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170章 安撫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5章 誓約(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99章 老臣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15章 誓約(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349章 聞逝(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5章 出谷(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193章 秦檜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4章 過冬(上)第196章 夜訪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
第27章 得文吏(上)第126章 童貫巡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24章 反契丹(下)第174章 逆第274章 劫後面目重認識(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250章 大勝利的背後(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81章 嚀嚀阿嫂慰幺叔(下)第347章 嶽幕(下)第9章 塞外(下)第69章 楊大人的書童(上)第130章 兵敗山倒>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上)第146章 故人矣第5章 出谷(下)第272章 福不單行禍雙至(下)第50章 進退之間(上)第219章 突圍北上(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上)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278章 無望之城豎降旗(下)第76章 海外桃源來異客(下)第334章 漢皇都(下)第258章 那幕後的幕後(下)第323章 修羅之戰(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4章 反契丹(上)第18章 通商路(下)第58章 開發大流求(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上)第213章 嫁寡姐(上)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上)第257章 敗中見真將軍(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20章 下聘禮(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55章 打到你求和(下)第170章 安撫第43章 潛流暗涌(下)第15章 誓約(上)第283章 年少正當磨練(下)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306章 南宋的君臣(上)第106章 卻是自家掘墳(上)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92章 國相逝事何從決(上)第227章 帝子身份(下)第199章 老臣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下)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下)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54章 老和尚遠來(下)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下)第276章 不徇人情遵法紀第15章 誓約(上)第277章 亡國餘思隨風散(下)第315章 兵來將擋(上)第七十二章 上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第349章 聞逝(下)第36章 大捷之威(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下)第79章 東海路翎羽翩飛(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5章 出谷(下)第308章 華表的污點(下)第193章 秦檜第285章 牆倒衆人齊推(上)第61章 大宋通問密使(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70章 相國寺一日遊(上)第4章 過冬(上)第196章 夜訪第256章 親者痛仇者快(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56章 林公子入港(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下)第312章 連環衝擊(上)第128章 錦囊妙計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46章 保州攻防戰(上)第222章 抗金大旗(上)第243章 熊魚不可兼(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卫市| 准格尔旗| 西城区| 兴海县| 喀喇沁旗| 鄂伦春自治旗| 宁乡县| 罗甸县| 祁东县| 通榆县| 巴林右旗| 大同县| 饶阳县| 奉化市| 霍山县| 松桃| 阿坝县| 安福县| 崇文区| 甘孜县| 靖远县| 巴彦县| 岳阳县| 忻城县| 宝鸡市| 衢州市| 樟树市| 平顶山市| 绍兴县| 郁南县| 灵璧县| 五寨县| 盖州市| 长治县| 和平县| 子长县| 达孜县| 泸西县| 平邑县| 齐齐哈尔市|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