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5章 又紮了一釺子

第255章

又紮了一釺子 卵白玉的窯址爲什麼這麼難找? 因爲年代太過久遠,地表標識,如窯爐、胚場、練泥池之類的遺蹟早已消失殆盡,根本無跡可循。

如果非找不可,就只有兩種辦法:第一,廣撒網,漫撈魚。在限定區域內全範圍試勘。說直白點,就是一寸挨著一寸的找,可能是一年兩年,也可能是三五八年,總歸能找到。

第二種辦法,按圖索驥,順藤摸瓜:凡燒瓷,一需土,二需水,先找到附近的瓷土礦帶,再尋找就近的古河道,兩相一結合,就能圈定出古瓷窯的大概位置。

這種辦法肯定要快很多,但難度要比前一種高的高的高。就說一點:因各種原因,河流時而就會變道,又因爲開墾、修堤、攔壩等,留下的遺蹟同樣很少。

想找到古河道,需要極強大的知識儲備,極豐富的勘查考古經驗,更需要極好的運氣。

林思成覺得,自個算不上最好,但各方面都要佔一點,再者他也沒有硬耗兩三年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選擇第二種。

效果好不好,試了就知道。

第一次,林思成根據遮馬峪的流向,又根據老窯頭這個地名,爲運城,乃至山西找到了迄今爲止最大、最完整的燒瓷遺址。

第二次,他根據水總工的那隻碗,又根據瓜峪的流向,爲運城找到了距今爲止最早的燒瓷遺址:北午芹唐窯,順帶找到了一處焦炭遺址。

第三次是古垛南臺地,根據遮馬峪下游澗河,林思成爲運城找到了迄今爲止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

三次都是先找河道後找窯,王齊志和孫嘉木一點兒都不懷疑,找到古河道後,林思成能不能找到古窯。

兩人都是考古方面的專家,也明白這種古墓爲什麼會在河道底下的奇觀:因爲埋葬之初,古墓就修在地表之下。又經過長年累月的沖積,泥沙漸厚,古墓被埋的更深。更有可能,有一段時期,古墓上方被山洪衝成了洪溝。

又過了若干年,因爲水土流失,泥沙沉積導致原河道擡高等原因,致使河流改道,最後與洪溝合流,古墓上方自然就成了古河道。

不管墓修的多結實,肯定會有水滲下來,不需要多,只需持續浸泡幾十上百年,水中的鹼物質就能使磚體內部結構發生本質性的改變。

再泡久一點,都不用拿釺子戳,用手就能摳下來。

然而問題又來了:既然被水泡過,墓室裡爲什麼這麼幹淨?

原因很簡單:因爲經外圍的三合土、墓牆過濾,泥沙雜質進不來,水質相對純淨。同時,給細菌提供了極爲有利的繁殖條件,屍骨、棺槨等有機特質分解的極快。

又因爲缺氧,缺光,不利於植物生長,所以墓室裡才空空蕩蕩。別說蟲蛇鼠蟻,連顆草都看不到。

暗暗轉念,王齊志和孫嘉木對視了一眼:那這次算什麼?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關鍵的是,這不是第一次: 比如老窯頭,找了半個月,毛都沒找到一根,最後,林思成捅了一釺子。

又比如在古垛村,又找了半個月,了無頭緒的時候,林思成又在南臺地捅了一釺子?

這次沒捅釺子,但他趁暴雨發洪,上山觀察了一下各處的洪溝流向。古河道沒找到,卻找到了一座古墓。

本以爲南轅北轍,驢脣不對馬嘴,結果誰都沒想到,兜兜轉轉一大圈,又靠古墓找到了河道?

一次是這樣,次次都是這樣?到底該說林思成能力強,經驗豐富,還是該說他運氣好到爆棚?

感慨良久,王齊志撿起一點磚渣:“能不能推斷出大概年代?”

“能!”林思成點點頭,“水浸年限應該在八十到一百年左右:如果再長,墓室、墓道早就塌了,不可能還留存這麼好。時間再短的話,青磚不可能酥粉化到這種程度,至少磚上的花紋、字跡比現在要清晰的多……

我推測,墓上古河道的存在時間應該距今約七百到八百年,最早不超過金,最晚不超過元……”

孫嘉木稍一思忖:“這樣一來,你即便在附近找到窯址,也只是金窯與元窯?”

“確實是這樣的……但有一點:河道不可能說改就改,窯址不可能說遷就遷,就像老窯頭,就像北午芹,大遷一次,至少間隔五十年。

最關鍵的是,北宋不過一百六十七年,金代不過一百一十九年,元代更短,才九十七年。即便最後只找到一座元末的遺址,按照大概五十年河道大改一次,窯址大遷一次的規律,遷到金末元初,也不過兩次。有瓷土的礦山就這麼幾處,它又能遷多遠?”

孫嘉木明白了:按照林思成的說法,他能找到元代的,就能找到金代的,然後再找到宋代的。就像抱起葫蘆扯起藤,一顆接著一顆,哪個都跑不了。

乍一聽,好容易,但誰信誰是傻子。

要真這麼容易,運城早八年前就找到了,輪不到林思成來找。

要真這麼輕鬆,當地不可能供神仙一樣的敬著林思成,有求必應。

所以,歸根結底,還在於是誰找。

林思成安排化驗員取樣,送進古垛南臺地的考古艙緊急化驗。然後又通知談武,讓縣文物接手古墓。

只是一座空墓,沒必要讓田傑和高章義在這兒浪費時間。

安排好後,林思成又帶著田傑和高章義上了龍門山。

看著他一步三個臺階,徤步如飛,孫嘉木暗暗嘆氣。

年輕,好學,有能力,有經驗,更有魄力。

特別是專業素養、知識儲備,甚至要超過許多文物局的專家。

最關鍵的是,才二十一……說句不誇張的話:多少年才能碰到這麼一個人才? 他又看了看王齊志,眼神很怪,表情更怪。

王齊志“呵”的一聲:“孫處長,你是不是在想,我走了什麼樣的狗屎運,才碰到了這樣的學生?”

孫嘉木沒說話:沒這麼難聽,但基本就是這個意思。

學術界本就注重師承關係,何況還是相對傳統的考古、文博。收一個好弟子,就等於揚名立萬,重振門楣。

兩人又不是沒共事過,王齊志的底細,孫嘉木一清二楚。可以這麼說:林思成給他當學生,至少能讓王齊志少走三十年的路。

照這麼一算,他這不是走運是什麼嗎?

王齊志渾不在意:“孫處長,我就問你:運氣算不算實力?”

孫嘉木無言以對:當然算,爲什麼不算? 但如果比這個,誰能比得過王齊志? 感慨間,他往山上指了指:“咱倆老胳膊老腿的,就不上去了吧?”

“不去了,去也是添亂,還不如省點力氣!”王齊志直言不諱,又摟住孫嘉木的肩膀,“回村委會,讓廚師炒兩菜,咱們喝兩杯!”

孫嘉木頓了一下:“就咱倆?”

“不然呢?林思成不喝酒,他又規定:凡出野外期間,所有的隊員都不能喝酒,也不能打牌。所以田傑和高章義你叫也叫不來,不就只剩咱倆了?”

孫嘉木一臉新奇。

說實話,規定是規定,人性是人性,荒郊野外,一羣燥漢子沒個休閒方式,不讓喝酒,不讓打牌,你讓他幹什麼? 難不成打架? 包括國家隊外出,領隊基本都是睜隻眼閉隻眼,有時爲了緩解情緒,還會與民同樂,與隊員打成一片。

“林思成管這麼嚴,沒人抗議?”

王齊志不以爲意:“雙倍的工資,雙倍的補助,還有額外的獎金,跟著林思成三個月,抵原單位一年的工資,誰會抗議?”

孫嘉木恍然大悟。

真金白銀,拿錢說話,爭都爭不過來,誰敢抗議? 至於田傑和高章義,那兩個對林思成唯命是從,就差拿林思成的話當聖旨了。

“好,咱倆就咱倆!”

回了一句,兩人下了坡,讓趙大開著大切等林思成,兩人坐著文物局的通勤車回了村委會。

之前兩人至多算是認識,這次因緣際會,才發現挺投脾性。三杯酒下肚,越聊越是投機,不知不覺就喝到了十二點。

一問,林思成也剛回來。

估計累的夠嗆,孫嘉木就再沒叫他,和王齊志各自回了房間,一覺睡到了天亮。

也是巧,早上剛起,兩人又碰到了一塊。

看了看矇矇亮的天色,又看了看將將拐出村委會的皮卡,孫嘉木指了指:“車裡是林思成吧,幹嘛去了?”

王齊志搖搖頭:“沒顧上問,估計又去龍門山了!”

孫嘉木怔了一下,又看了看錶:將將才六點? 昨晚上十二點纔回來,早上六點又出去,這中間休息了幾個小時?

關鍵不是一天如此,而是十天中有七八天都如此。

所謂以身做則,就林思成對工作的態度,以及敬業的程度,下面的人哪個不服? 轉著念頭,孫嘉木回過頭,暗道了一聲果然。

高章義早帶著隊員上了中巴,反倒是司機師傅蓬頭垢面,剛起牀,臉都沒來及洗的樣子。

談武訓了幾句,把師傅攆了回去,換成了開小車的司機。

看著拐出去的中巴車,孫嘉木嘆了口氣:“當地這雙倍的工資,發的不虧!”

王齊志點點頭:當然不虧。

甚至可以說是千值萬值。

其它不說,就林思成四個月內找到的那三座窯,給當地,估計得找好幾年……

兩人邊聊邊進了餐廳,吃過早飯,兩人在餐廳門口分開。孫嘉木去南臺地,王齊志去東南山腳。

喊了趙大,正準備上車,王齊志的電話響了起來。

一看是林思成,他順手接通,但剛說了一句,就跟凍住了一樣:“林思成,你說啥窯?”

“在哪找到的?啊……離那座墓不遠,大概六七百米?”

“好好好,我馬上過去……”

孫嘉木就沒走遠,聽到王齊志驚呼了一聲“啥窯”,他三兩步跨了過來,電話裡聲音又大,聽的清清楚楚。

早上……哦不,就剛纔,林思成拉著田傑,在空墓邊上轉了幾圈。轉到古垛村東南角,他順手紮了一釺子,結果扎出半釺管煤渣。

當即調了挖掘機揭層,然後讓高章義帶人刮面,前後一個小時,就挖出了一座洞坑式窯爐。

沒埋在地下,也沒建在山裡,而是緊依山坡的梯田上:整座窯爐被梯田裹在裡面,裹的嚴嚴實實……

王齊志和孫嘉木面面相覷:昨天下午才找到的古墓,對吧? 離現在,僅僅只過了一個晚上。

關鍵的是,又是林思成順手,一釺子扎出來的?

感覺他這根探釺跟尋寶針一樣,扎哪就是哪,多餘第二下都不扎?

怔愣了好一陣,王齊志一個激靈,扭頭就上了車。

都坐了進去,他纔想起來,忙衝孫嘉木笑了笑:“孫處長,你去不去?”

廢話。

之前只是耳聞,只是聽本地的同行吹林思成有多麼多麼厲害,眼睛有多麼多麼毒,找窯只需一釺子。孫嘉木,包括京城來的專家一直半信半疑,覺得以訛傳訛,且傳的過於誇張。

但這次卻是他親眼所見,說什麼也要漲漲見識。

轉著念頭,孫嘉木三兩步跳上了車:“林思成說了沒有,什麼窯?”

王齊志搖搖頭:“還在探,不是很確定,但林思成估計,最晚也是元代。”

“有多大?”

“不小,中心窯室長度至少在十米以上,而且很可能是雙火膛……”

窯室十米,且是雙火膛,那再加煙道、窯頭、窯尾,長度至少在三十米左右。既便在斜坡式龍窯中也屬於中大型窯爐,配套設施面積不可能低於兩千個平方。

正暗暗猜忖,王齊志的電話又響了起來。這次是田傑打過來的,接通後聲音很低,感覺故意壓著嗓子:

“王教授,林老師一釺子扎到了廢瓷坑,我和老高緊急勘探了一下,深度至少在七米以上,寬度五到八米,呈梯口漏斗底……關鍵的是,有白瓷……”

王齊志的眼睛“噌”一下就亮了:七米深,八米寬的廢瓷坑,能挖出多少實驗樣本?

怪不得田傑鬼鬼祟祟,跟做賊一樣? 他猛呼一口氣:“我馬上到!”

(本章完)

第7章 佛像第228章 有些眼熟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第8章 感謝盟主趣味遊戲plus第136章 斷人財路,七級浮屠第198章 你可以啊?第101章 能賣給誰?(加更:感謝書友的月票支持?。?/a>第16章 願不願意讀研究生?第246章 綽綽有餘第163章 魚咬鉤了第193章 道賀第240章 歡迎林工第89章 大清內廷第29章 八萬!第74章 開山大弟子,宗門大師兄第90章 乾隆御寶(4K第一更,求月票)第107章 劉海粟(月票加更33)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75章 這些案子,全都犯過?第39章 我還是雜項專家?第229章 慢慢來第229章 慢慢來第139章 他在發光(加更14:上月末發錯章節,說聲抱歉?。?/a>第46章 怎麼,沒聽清?第63章 買不起第119章 貴姓?第190章 運氣第48章 六填六燒第184章 道歉第142章 東園溫明第7章 佛像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67章 能不能教得了?第3章 免死鐵券第116章 遇到高手了第34章 我不賣了第122章 你賠!(二合一)第170章 你也真捨得?(月票5000加更)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155章 胡鬧第91章 怕是要糟?(4K第二更,求月票)第69章 鋦金第93章 戰鬥要開始了第212章 鐵口直斷,濟世神仙!第168章 你比臉呢?第159章 唐墓和漢墓埋重了第71章 沒辦法講道理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133章 魚鑰司辰第85章 趙孟頫《心經》?第263章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第164章 逼著讓人使絕招第113章 絕技重現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19章 報警第8章 感謝盟主趣味遊戲plus第259章 算計了個寂寞第49章 請客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30章 這小子把鐵券賣了?第99章 好男不跟女鬥第29章 八萬!第142章 東園溫明第86章 名家第154章 朱頭五銖第257章 他記性好第238章 窯址要不要?第249章 強迫癥第182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209章 著書立言第158章 翻不翻臉?第29章 八萬!第151章 倒脫靴第144章 提個醒第102章 你真的挺難搞第252章 他說多深就多深第250章 你能不能教得了?第104章 我姓林(月票加更23)第70章 手怎麼就這麼穩第17章 匪夷所思第213章 海地祥雲雙鶴爐第32章 我這就滾!第83章 步入職場的第一課第14章 我不坑爹我坑爺感謝、彙報,並求月票第130章 同一類的東西第86章 名家第63章 買不起第263章 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第80章 否極泰來,因禍得福第27章 說個理由第22章 我就知道第105章 臉上貼金第248章 遲看不如早看第161章 就這麼輕鬆的?(二合一,四千月票加更)第254章 收穫不小第24章 鳴遠壺第38章 一看就是有錢人第12章 怎麼可能第75章 我也很好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秦皇岛市| 深圳市| 涡阳县| 柳江县| 封丘县| 兰西县| 普定县| 万年县| 商都县| 高雄县| 长兴县| 安泽县| 福鼎市| 丹东市| 武定县| 松阳县| 安塞县| 石棉县| 新乐市| 华亭县| 吴川市| 合作市| 郎溪县| 荥经县| 交口县| 榆林市| 东台市| 南投市| 朔州市| 黄山市| 德保县| 鹤庆县| 镇巴县| 嘉峪关市| 定襄县| 朝阳县| 社旗县| 文化| 甘洛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