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八章 開封

天法四十八年,由於李來亨病情愈來愈嚴重,他對於實行改革、挽回多年來窮兵黷武造成的財政困難局面,顯得越來越急迫,終於在這年三月開始了史稱天末改制的官制改革。

朝廷宣佈按照此前頒佈的“釐定官制章程”,改組各部院,將戶政府改爲度支部,以稅務院、鹽政院等機構(gòu)併入。

度支部設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左右丞、左右參議各一人。下設承政、參議二廳及田賦、海運、稅課、笐榷(鹽課)、通阜(貨幣)、庫藏、廉俸、軍餉、制用(稽覈工程、款項及雜支)、會計十司與一個金銀庫。

各廳、司、庫分設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除金銀庫人員較少,各廳、司一般有十數(shù)人。

另有收發(fā)稽查處(收發(fā)文書與催辦),設員外郎、主事三人。此外,尚有部務員一百餘人,額外司員(郎中、員外郎、主事)四百餘人。

度支部成立後,不僅內(nèi)部機構(gòu)做了調(diào)整,且作爲最高的財政管理機構(gòu),著手對全國財政進行清理整頓。

首先以當時的陰曆七月爲一個會計年度的開始,制訂預算決算表,整理財務,派遣人員到各省調(diào)查租稅及一切行政經(jīng)費,從而達到“上自皇室,下至地方,鉅細無遺”的狀態(tài)。

財政清理作爲天末改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標是以度支部爲財政中樞,劃分國家稅與地方稅,辦成預算決算。

度支部人員花費了大量精力,調(diào)查各省歲出入總數(shù),覆查各省歲出入總數(shù)、釐訂地方稅章程、試辦各省預算決算,最後編定會計法、會查全國歲出入確數(shù)、頒佈地方稅軍程、釐定國家稅章程。

完成初步清理以後,天法四十九年度支部又頒佈國家稅章程,試辦全國預算、全國決算,並在李來亨生前確定了皇室經(jīng)費和設立審計院的任務。

在複查各省財政收支的同時,度支部還著手進行了天法五十年的財政預算制訂工作。

省歲出入預算報告冊由各省清理財政局編制,編竣後經(jīng)節(jié)度使覈準上報度支部,再由度支部彙總各部院上報預算經(jīng)費,編制全國預算書。

預算名義上成立了,但這個赤字高達九千萬元的財政預算案,各省節(jié)度仍紛紛奏請修改,以致預算案有被推倒之虞,度支部不得不兩次奏請維持原案,由病危的李來亨親自出面才壓制了所有反對意見。

從存在的問題來說,首先在於編制預算的準備條件還不成熟,如會計法、國家稅地方稅劃分等法規(guī)尚未完善、公庫尚未全部統(tǒng)一,貿(mào)然編制預算,自然矛盾百出。

其次,財政預算應根據(jù)國家大政方針、施政重點以確定財政收支。

但天法五十年的預算案紛然雜陳,純粹是因爲李來亨自知時日無多而強行推進的,編制計劃缺乏重點。

第三,財政預算收支應該平衡,如有赤字,應明確彌補辦法。但無論各省還是全國的預算,都是以赤字交議,李來亨堅決不願意停止同呆迷兒帝國的戰(zhàn)爭,軍費無法減少,預算赤字便極爲龐大,只好又發(fā)行公債來彌補赤字。

儘管有人認爲這次預算案是“各種雜亂無章之賬簿”,但它卻確定了順朝財政預算制度的基礎,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份全國財政預算編制案,爲即將到來的孝宗朝財政整理奠定了極爲良好的基礎。

財政改革是天末改制一切計劃的基礎源泉,由於改革步驟過大,軍費支出又十分龐大,財政問題因此一時間十分突出。

當時朝廷已徹底廢除了全部科舉制度的殘餘,實行全面的學制改革,責令各省、府、州、縣遍設大學堂、中學堂、小學堂、武備學堂、師範學堂、實業(yè)學堂、蒙養(yǎng)學堂等等。

在學制改革的旗號下,創(chuàng)設學堂風靡一時,民政部設有警務學堂,度支部設有計學館,陸軍部設有兵學館,法部設有法律學堂,商部設有實業(yè)學堂,工部亦設有藝學館。

辦學經(jīng)費問題,因此特別重要。

此外還有振興工業(yè)的問題,到天法朝末期時,工商稅收已經(jīng)成爲順朝國家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一大支柱,所以實行重商主義、振興本國實業(yè)以稱霸世界市場的輿論越來越強烈。

扶持國家工業(yè),要提供財政政策的支持和優(yōu)惠,其中減稅免稅政策是最簡單的做法。

朝廷針對工商業(yè)確實很早就制定了一些優(yōu)惠政策和獎勵措施,如以爵賞獎勵工商,借貸官款,參入公股,有時也減免部分貨稅等。

但這些措施大多無明確的法規(guī)條文,隨意性較大,未能制定出振興工商業(yè)的完整財政政策。至天末改制時,才確立了重商主義的財政政策。

財政改革的目的是統(tǒng)一財權(quán),這勢必觸動官僚集團的既得利益,引起他們的反彈和阻撓。所以在天末改制的過程中,李來亨又藉機生起不少大案,懲治貪官,擴大了龍衣衛(wèi)的權(quán)限,造成了情治強力機關尾大不掉的問題。

直到孝宗上位以後,在大長公主李徽柔母子的支持下整頓龍衣衛(wèi),才消除了這一隱患。

財政改革最大的好處,則莫過於使得朝廷對全國的財政規(guī)模有了大致的瞭解,從此能夠量入量出,在合理程度上汲取民間財富做國政需要,再不會出現(xiàn)晚明時國家對民間物質(zhì)資源動員能力完全喪失的情況。

天末改制還爲孝宗朝的財政整頓培養(yǎng)了一批有用人才,國家的長治久安因此得到保障。

新時代正在慢慢到來,而大順國家也日漸從世祖朝末期過度緊繃的窮兵黷武狀態(tài)中恢復過來,民間氛圍愈加寬鬆,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一天繁榮過一天,奢侈自負、尚武驕橫的民間風氣,與士大夫經(jīng)世致用、文武兼資的學風融合一氣,形成了世祖朝末年十分特殊的順朝人民底色。

據(jù)有一定家資的順朝市民,往往有大量購入海外商品、窮奢極欲攀比貴族的一面,但又有邊疆發(fā)生戰(zhàn)事時,踴躍捐獻家產(chǎn)、躍馬從軍的尚武經(jīng)世一面。

窮極誇富與從容捐獻,跋扈尚武與就義沙場,成爲了大順百姓的一種矛盾型氣質(zhì)。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七十八章 黃河巋然不動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八十一章 大明中興第一百一十七章 奔楚(七)第八十七章 稅改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二十章 鐵鞭孫守法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嶽州第四十六章 永爲濁流第五十七章 燧發(fā)槍成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鐵馬收取興慶府第一百二十章 奔楚(十)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八十八章 基層政權(quán)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十六章 五軍第四十四章 黃河之冬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殺李來亨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誰守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五十七章 問冬衣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八十九章 體制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六十二章 後勤策第七十章 鷹子山下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一百零八章 闖軍一諸侯(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們幹吧!第四十四章 小虎隊的初戰(zhàn)第一百五十六章 最後一戰(zhàn)(二)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過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六十一章 中營宿衛(wèi)驍騎第七十九章 夾河之役的第一勝第三十九章 小虎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防線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三十章 清鮮戰(zhàn)爭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三章 雷霆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一戰(zhàn)(四)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第一百零二章 拯救大帥劉芳亮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一十六章 奔楚(六)第四十七章 開國無大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闖軍大東征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八十八章 虜必有詐第三十九章 真定軍議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一十三章 羅顏清絕不茍活於世第二十七章 豪格好好好第四十一章 李過的問題第三十二章 公子鄭成功第七十二章 大將劉汝魁第一百一十三章 輔國公,對不住了第五十章 義藩藩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五十五章 楊嗣昌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九章 鄉(xiāng)官亦士紳第一百四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兒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一百零七章 我大明同治中興了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六十一章 進士館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四十一章 殿前軍增援山東(二)第十九章 北上商洛山(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順軍萬勝(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關寧軍是大明柱石啊第五十四章 車騎關第一百一十一章 監(jiān)國、晉王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歷史轉(zhuǎn)動起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秘策(二)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開國封侯,失之交臂第六十四章 和碩特戰(zhàn)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石桥市| 天气| 大悟县| 清河县| 平远县| 上犹县| 蒲城县| 武平县| 德昌县| 东乡| 封丘县| 定结县| 云霄县| 绥芬河市| 利川市| 蒙山县| 清水河县| 临江市| 涿鹿县| 阿城市| 茶陵县| 鸡泽县| 平陆县| 平顺县| 海兴县| 石柱| 襄垣县| 察哈| 阳江市| 南部县| 平远县| 永川市| 宾阳县| 青川县| 阳西县| 苏尼特右旗| 来安县| 龙井市| 乌恰县| 博罗县|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