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

導讀:“哥,這件事的頭尾您都清楚,您應該同我一起回衡州。我有說不清的地方,您出面打個圓場,事情就過去了。”

“曾大人現在最急的是買不到船。我們幾日光景,便爲他買了幾百條船。他歡喜尚且不及,哪有時間看破綻!妹夫,你不要疑神疑鬼,只管大著膽子回衡州!”

(正文)一見王鐸不甚高興,“頭號”忙道:“王父母且休急躁。我們不是吃獨食的人,但凡能照應的,我們一定照應就是了。我們都是吃官家這碗飯的,您就是不言語,我們豈能少了您的功勞?明兒,我們就在官棧正式辦差事。您如此繁忙,我們不好總來煩擾。王父母,我們就此告辭。”

胡大綱一行人走了許久,王鐸仍在發愣。

當日午後,官棧便相繼掛出兩個條子。一條子上寫的是:“憲命湖南團練水師戰船局”;一個條子上寫的是“益陽民船登記所”。

很快,王鐸收到胡大綱,以“憲命湖南團練水師戰船局”的名義,發來的一道諮文。諮文傳令益陽縣,立即曉諭本縣漁民,持魚船官憑,限兩日內到“益陽民船登記所”登記掛號;逾期不來登記,將沒收魚船。

諮文的下方,蓋有“憲命湖南發審局購船委員胡”的紫花官防。

王鐸不敢怠慢,急忙發文下去,告示也跟手貼遍大街小巷。

第二天,“益陽民船登記所”裡便開始熱鬧起來。

很多漁民都以爲,官府是要將舊憑收回,爲魚船換髮新的憑證。這是好事,漁民們自然不肯落後,爭相來到登記所,搶先登記。但胡大綱並不著急。每收到一張船憑,他便開除一張條子,上面寫清船主姓名,船的編號,下面再蓋上官防。漁民拿著條子,需走進另一個辦事房,房裡坐著徐爺。徐爺接過條子照例看了看,便又開出一個條子,上面雖無官防印記,但寫了個龍飛鳳舞的徐字。

徐爺隨後說道:“你到碼頭去,那裡搭了個帳篷,外面貼有條子,是:驗船處。你把條子交給裡面辦差的大老爺。你去吧。”

漁民拿了條子,很快趕到碼頭,發現碼頭上果然多了一個帳篷。

“頭號”坐在裡面,接過漁民的條子,很認真地放到旁邊的木櫃裡,卻從桌上拿起另外一張條子,拿在自己的手裡。

“頭號“起身走出帳篷,問漁民:“哪個是你的船?你帶老爺我過去看上一看。”

漁民哪敢怠慢,慌忙前面引路,徑直走到自家的船上。

“頭號”裡外看了看,把手裡的條子往船上用麪糊一貼,說:“這樣破的船,早該劈了燒火。成全你吧。給你三天時間,把家小找個地方安頓一下。”

漁民聽不懂“頭號”的話,懵懵懂懂地問:“小民斗膽問大老爺一句:小人一家,長年住在船上。要往哪裡安頓?”

“頭號”不耐煩地說道:“自古道:民不與官鬥。讓你鬥你也鬥不過。官府的事情,老爺說了你也不懂。跟老爺我進帳裡來。”

漁民不敢再問,跟著進了帳篷。

“頭號”坐下,拿起一張寫好的字據遞給漁民,說道:“你在上面具個名,便可以坐等領銀子了。”

漁民不會寫字,只好摁了個手印。

辦完這些,“頭號”便拿出一張早已蓋有官防的憑證,在上面添了五十或二十不等的數字,遞給漁民道:“這是憑據,不可丟失。購船的銀子下來,自會有告示貼出,你拿這個去領銀子。你的事情辦完了,出去吧。”

漁民懵懵懂懂地進來,最後又懵懵懂懂地出去。幾百名漁民,幾乎無一例外。

僅兩天的光景,益陽縣近四百條魚船,除幾艘太過破舊的外,幾乎全部懵懵懂懂地賣給了湘勇水師。

見益陽的船隻已經買淨,也沒有漁民再到“益陽民船登記所”裡來,頭號便讓胡大綱,把徐爺打發出去,到碼頭去督促漁民離船上岸。他則把自己關在房裡,命親兵沏了壺好茶擺上,然後把買船底案逐一攤到桌上,開始重新添底案。十兩的,他改成一百兩;二十兩的,他改成二百兩;五十兩以上的,他統統改成五百兩。有十幾艘糧商的船隻,是常被官府僱去運漕糧的,不僅船體大而且新,他則改成五千兩。

他把老底銷燬,把改後的新底鎖起來。

又喝了一會兒茶,他把胡大綱請過來,閉了房門,把新底拿將出來,笑著說道:“妹夫,一天光景,幾萬兩銀子到手了。你拿上這個底案,明兒就回衡州,去見曾大人。稟明情由,請他老速撥船銀到益,我們好到下一個縣去。”

胡大綱看了看底案,發現全膨脹得離譜,便有些膽怯,囁嚅了半晌才說道:“哥,這件事的頭尾您都清楚,您應該同我一起回衡州。我有說不清的地方,您出面打個圓場,事情就過去了。”

“頭號”道:“按說,哥是應該和你一起回衡州。但哥若離開,這些百姓不交船怎麼辦?徐爺是個不濟事的人,只能跑跑腿學學舌,無大能耐。百姓鬧起來,他一個人如何彈壓得住?”

胡大綱說道:“哥,這也是我最擔心的。百姓當真鬧起來,可怎麼好?”

“頭號”一笑道:“哥已想好主意,這些刁民敢鬧,我就讓益陽縣抓人!自古道:民不與官鬥。這些人一見官府抓人,他有幾個膽子還敢再鬧?哥讓他傾家蕩產、丟掉性命!”

胡大綱想了想道:“曾大人是個見過大世面的,我就怕他看出破綻。”

“頭號”道:“曾大人現在最急的是買不到船。我們幾日光景,便爲他買了幾百條船。他歡喜尚且不及,哪有時間看破綻!妹夫,你不要疑神疑鬼,只管大著膽子回衡州!”

胡大綱未及講話,一名親兵走進來道:“稟胡大人、舅老爺,縣裡的王父母求見。”

“頭號”想也沒想便道:“告訴王父母,局務繁忙,不方便見客。有事的時候,自會知會與他。告訴王父母,好好辦他的差。”

親兵下去後,胡大綱笑道:“哥,聽您剛纔的口氣,很像個太守。”(本章完)

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第三十二章 楚勇未離省 赤壁突增兵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九十九章 太平軍兵盛 衆英雄到衡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第十三章 塔齊布抵任 江忠源論戰一百一十四章 湘勇忙出省 綠營忙過年一百零六章 湘鄉有密函 恩師追門生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號 侍郎駁聖諭四十二章 蕭管帶疏忽 李都司耍橫六十六章 鮑起豹發難 新寧勇潰散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撫成南撫九十章 哨長求活命 流星夜歸來第二十九章 老親來投靠 兄弟話營官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九十八章 撫臺挖牆角 王錱夢成真八十九章 操練不得法 蚊蟲要過年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九十章 哨長求活命 流星夜歸來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撫臺險氣瘋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第十章 省城被圍困 侍郎遇險情六十八章 豬肘子上席 李管帶獻策第三章 點將臺招兵 太平軍打劫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第二十一章 兵勇相毆鬥 清德斥鮑超第三十四章 楊時潮升官 徐有壬怒發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嘔 軍門話起因七十七章 左宗棠急函 曾國藩回省八十二章 參將署被砸 棗紅馬長鳴四十九章 天降棗紅馬 侍郎要守制第十二章 藩臺突發難 中丞和稀泥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第九章 曾國藩辭缺 郭嵩燾造訪第五章 國潢辭團總 縣衙遭洗劫第三十一章 《十制》慮長遠 國葆回原籍七十八章 侍郎有悽楚 百姓說官府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問案第二十六章 岳陽縣稍穩 赤壁城響槍八十四章 老翁安新家 鐵鍋變成缸九十九章 太平軍兵盛 衆英雄到衡第三十五章 水上飄自裁 駱撫臺救駕九十一章 座師督湖廣 協領發雷霆六十一章 知縣懲團丁 侍郎到衡陽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四十章 撫臺擺喜宴 制軍修城牆一百章 同知說真言 觀察遞手本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併六十二章 兩團丁被退 李都司現身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棧 知縣犯躊躇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記所 百姓好懵懂第三十章 團練非兒戲 《七規》又《十制》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第二十章 衡陽剛脫險 省城生是非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一百零九章 惡吏鬧官棧 王鐸進船局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揚州 青麟冒冷汗三十九章 青撫臺有功 張制軍茫然五十六章 青麟變和尚 聖諭到武昌三十八章 郭嵩燾回省 許老丈喊冤九十六章 安慶被打破 恭王遭反駁九十章 哨長求活命 流星夜歸來第十六章 皇帝悼師傅 守城靠菩薩一百零八章 老友聚衡州 左府有事端一百零二章 新署縣到任 老師爺打橫七十四章 老胥吏情急 趙公子從軍四十七章 督撫相掣肘 團臣請王命五十九章 軍門離省城 艾巖領水師七十二章 老胥吏發威 造船廠無影五十二章 駱撫臺設套 徐藩司拋餌五十一章 楊時潮案實 江忠源被困一百二十章 畿輔燒戰火 親王督大軍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問案第二十三章 咸豐帝驚慌 洪上帝繁忙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擾民一高手一百零三章 頭號心歡喜 太守好莫名八十三章 菜圃不藏身 軍門發疑問六十五章 逃犯落法網 副將遭革職七十一章 援師遭重創 王錱發神經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陸出戰 奏一折兩片第十九章 曾彭談水師 仇家到眼前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擴後宮 秀清先調包九十五章 呂賢基喪命 周天爵歸西五十七章 參將戲師爺 制軍愁斷腸一百零八章 老友聚衡州 左府有事端六十八章 豬肘子上席 李管帶獻策一百一十一章 劣員挨棍棒 皖撫患急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猗县| 灵璧县| 成都市| 高陵县| 庆云县| 邯郸市| 揭阳市| 南和县| 子长县| 枣阳市| 格尔木市| 绵竹市| 喀喇沁旗| 定安县| 连平县| 呼图壁县| 金堂县| 清涧县| 杭锦后旗| 兴山县| 大英县| 叶城县| 明星| 延津县| 类乌齐县| 平乡县| 灵台县| 禄劝| 罗城| 阿克| 靖边县| 固安县| 金山区| 敦化市| 思南县| 雷山县| 凤山县| 绥宁县| 峡江县| 河南省|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