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

宮廷之外風雲變幻,宮廷之內,也另有一番新局面。

首先是徐槿和劉氏正式被冊封爲九嬪。

具體冊封並非一道旨意的事。

事宜頗繁,需禮部籌備冊文、寶文,任命一名冊封使,身穿公服,備鹵簿、鼓吹,提前一日等在宮門外,面朝北,次日再持節前往宮殿,宣讀冊寶。

兩人冊封之後,都成爲了一宮之主,對宮外也產生諸多影響。

比如徐槿被冊封充容,李義府便上奏,召徐槿父親徐孝德,入朝擔任吏部侍郎。

李治批準了。

劉氏被冊封爲充嬡,按照朝廷規制,她的家族也會受到恩典。

劉氏宮女出身,父母都是窮苦人家,連寒門都算不上,兩個弟弟,一個在大府當幫工,一個卻是個好賭的潑皮賴子。

禮部按照舊制,上奏給劉府賜下宅邸,再賜五十萬錢,一百匹布以及各種生活用度。

李治也準了。

李忠降爲陳王,在長安城開了府,他親自上表,想將自己兩個舅舅接到府中,充任主簿。

李治這次卻沒有同意,下旨讓劉氏幫工的弟弟進國子監讀書,賭博的弟弟打發到軍中歷練。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後宮承香殿,劉氏得知後也沒說什麼,面朝甘露殿方向,叩首謝恩。

她這幾日簡直就跟做夢似的。

原以爲自己人生已經黯淡無光,滿腔念想,都只能寄託在兒子身上,也許兒子將來登基,自己還有柳暗花明的一日。

卻不想,李忠被降爲蕃王,她卻被冊封爲充嬡,人生之變幻莫測,令人難以預計。

她私下琢磨著,應該是聖人那日聽了她們母子心聲,心生憐憫,才賞了她一個妃位。

她原本要求就不高,如今成爲一宮之主,一顆心滿的都要溢出來了,對誰都是和和氣氣,關懷備至。

這天晚上,劉氏正坐在暖閣內幫李忠做衣服,一名宮人飛快的跑了進來,道:“娘子,皇后殿下派人送來一封信。”

這婢女名叫雨珠,原本是劉氏的婢女,在後宮宮女之中,屬於最低等的無品宮婢。

王皇后爲了不讓劉氏與李忠見面,將雨珠派到西內苑幹雜活。

劉氏升爲充嬡後,頭一個便將她找了回來,任命爲承香殿的女官。

劉氏微感奇怪,道:“寫什麼了?”

雨珠道:“您還是親自瞧瞧吧。”遞過一張紙。

劉氏接過一看,發現上面寫著兩個名字。

第一個名字是辛長宗,後面還有一連串小字,是關於此人的介紹。

原來此人是長安城才名數一數二的文士,詩詞歌賦極好,很多人都說,明年科舉,他必是魁首。

最後面還記了一段奇怪的話,說八年之前,此人在洛陽結識長孫衝。

第二個叫張茂甫,同樣也有介紹,卻是蜀地第一名儒,上個月剛入長安。

此人名聲還在辛長宗之上,長安城各大權貴家族,爭相請他入府坐堂,爲府中子弟啓蒙,都被他拒絕。

後面也有一段奇怪的話,四年前,他與被貶同州的褚遂良相識。

劉氏看完兩遍後,呆愣不語。

她完全不知武皇后爲何給自己寫這樣一封信。

“雨珠,你快幫我瞧瞧,皇后殿下此信是何用意?”她焦急的問。

雨珠拿過去看了,皺眉道:“真個奇怪,這信沒頭沒尾,誰能看得懂啊!”

劉氏擔憂道:“她這樣做定有深意,我若悟不出來,只怕會有禍端。”

雨珠安慰道:“您別多想,也許是送錯了呢?”

便在這時,又一名宮人進入大殿,笑嘻嘻的道:“娘子,陳王殿下入宮來看您了。”

劉氏又驚又喜,急忙起身,便要出去見兒子。

雨珠將她推在榻上,嗔道:“娘子,您現在是充嬡,哪有出去見兒子的道理?還不被人笑話了。”

劉氏兩手捏在一起,紅著臉道:“是是,那你快帶他進來,正好讓他幫我瞧瞧這信。”

不一會,雨珠領著李忠進入大殿。

李忠飛撲到劉氏懷裡,欣喜道:“阿孃!”

劉氏瞧見兒子後,不住的噓寒問暖,又問起他開府後,一個人住得習不習慣,倒把信的事給忘之腦後。

李忠笑道:“父親開恩,讓東宮的舊人都跟孩子一起搬到王府了,地方雖小,卻更讓人覺得自在,而且還多了兩位老師教我。”

劉氏問道:“是聖人給你派的老師嗎?”

李忠笑道:“父親還沒給我選好老師呢,兩位老師是自己來的。”

劉氏皺眉道:“自己找上門的嗎?都是些什麼人?”

李忠笑道:“阿孃還怕孩兒被人騙了嗎?您別擔心,孩兒讓人打聽過,兩位老師都是長安頂有名的學問大家,別人請都請不過去呢!”

劉氏臉色陡變,道:“那兩人叫什麼?”

李忠見母親表情,略有不安,道:“一位老師姓辛,另一位姓張。”

劉氏如同見鬼一樣,從榻上跳了起來,叫道:“是不是叫辛長宗和張茂甫?”

李忠怔怔道:“原來阿孃已經知道了。”

劉氏只覺後背陣陣發涼,尖聲道:“趕走,你快把他們趕走!”

李忠吃了一驚,道:“母親,兩位老師都很有學問,爲何要趕他們訝?”

劉氏急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你聽我的就是,以後再有什麼人進府,你都要趕緊來告訴我,記住了嗎?”

李忠連連點頭:“孩兒記住了。”

劉氏抱著他的腦袋,哭著道:“我可憐的孩兒,那些人爲何就不肯放過我們母子呢?”

李忠泣聲道:“阿孃,是誰要害我們?”

劉氏只是哭著搖頭,沒有說話。

雨珠忽然道:“娘子,眼下不是哀痛之時,您應該去向皇后殿下請個安,再讓小殿下趕緊回府,趕走那兩人。”

劉氏收了眼淚,連聲道:“正是呢,虧得有你提醒。”

抱著李忠道:“孩兒,你趕緊回去吧,聽阿孃的話,趕走那兩人。以後凡是有人跟你提到東宮太子之位,那便是害你,可曾記住?”

李忠點了點小腦袋,告別母親去了。

劉氏帶著雨珠,一路朝著立政殿而去,半途上,她問道:“雨珠,待會我該怎麼說?”

雨珠道:“您就說小殿下剛入宮,說府中來了兩位先生,一個姓辛,一個姓張,您不喜歡他們,已讓小殿下給趕走了。”

劉氏喜道:“對對,這樣說極好。”

另一邊,李忠腳步飛快的出了宮,他畢竟是個孩子,沒能理透事情原委,只當那兩位先生都是壞人,要害他和母親。

回到王府後,他也不見二人,只下令侍衛們將二人吊起來打一頓鞭子,再趕出王府,且不準他們再進王府。

辛、張二人狼狽出府,又氣又惱,知道事情已敗,一起來到長孫府,將情況告訴了長孫衝。

長孫衝來到書房,又告訴了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放下手中書,沉聲道:“這妖婦厲害的手段,辛長宗不提,連張茂甫的底細,也被她查明瞭。”

長孫衝道:“父親,那劉氏可比不上王皇后,膽小懦弱,指望她與妖婦相鬥,無異於以卵擊石。”

長孫無忌沉默半晌,道:“既是如此,還是找鄭氏吧。”

長孫衝道:“鄭氏早就見風使舵,與許敬宗等人眉來眼去,況且鄭貴妃並無子嗣。”

長孫無忌淡淡道:“鄭氏方面,慢慢下功夫便是。鄭貴妃無子嗣的原因,是被蕭氏打壓,並非不能懷龍子。”

長孫衝道:“倘若聖人不肯臨幸她呢?”

長孫無忌長嘆一聲,道:“那就是天不佑我大唐。老夫百年之後,只好去向先帝請罪了。”

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泽普县| 西城区| 西城区| 舒兰市| 宜良县| 榆社县| 汝州市| 安龙县| 廊坊市| 珲春市| 固阳县| 柏乡县| 盐山县| 霍城县| 安泽县| 方正县| 津市市| 壶关县| 吉木萨尔县| 泰顺县| 武山县| 临沧市| 潮州市| 绍兴市| 北流市| 陆河县| 景德镇市| 蓝山县| 深州市| 高州市| 黔东| 年辖:市辖区| 始兴县| 泸水县| 泰兴市| 陆川县| 三河市| 天镇县| 大洼县| 黔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