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15章 兩翼齊飛

千萬別小看蔡邕所做的事情,這纔是真正從源頭上著手,堅定支持李利的最好辦法。在思想上影響學生們,等到這些學生長大成人後,李利便是他們心裡一尊不容褻瀆的神祗,支持並效忠於李利是他們必然的選擇。

對於蔡邕默默無聞中所做的一切,或許別人無法想象這對李利的支持力度有多大,但作爲再世爲人的李利而言,沒有人比他更能體會這種從孩子抓起的忠誠教育有多麼巨大的能量,其影響力有多麼深遠。

而這些事情,蔡邕從來沒有提起過,甚至連蔡琰等人都不知道蔡邕此舉的真正用意。她們僅把蔡邕與孔融爭執之事看做一件趣事,從中看出蔡邕對女婿的維護,僅此而已。

但是,當李利得知此事後,卻甚爲感動,真正從心裡接受了這位可敬又可愛的岳父。

想當初,他之所以讓蔡邕擔任太學院院長,是因爲他手裡沒有可以信賴且聲望足夠的大儒名士來擔當此任。逼不得已之下,本著用生不如用熟的心理,他選擇岳父蔡邕接管太學院。畢竟,不管怎麼說,蔡邕都是他的岳父,縱然不支持他,卻也不會蓄意敗壞他的名聲,不會做有損西涼軍利益的事情。

即便如此,李利還是做了兩手準備。

明面上,蔡邕是太學院院長,執掌文學院和軍事學院兩所學府,可實際上卻是不然。蔡邕所在的文學院集中了來自天下各州各郡的名士,而這些名士的家眷全部安置在內院,由三千甲士晝夜看護,沒有將軍府的手諭嚴禁出入。此舉,其實就是變相軟禁,迫使這些名士安守本分。不敢做出有損李利聲譽和西涼軍利益的事情。

除此之外,李儒擔任學院主簿,掌管著所有大學士的俸祿供給發放,並掌管著學院的一切開支用度。這就等於掐住了太學院的喉嚨。不管大儒也好還是名士也罷。總得吃飯穿衣吧,而這些都掌握在李儒手裡。就連蔡邕的俸祿用度也不例外。

文學院是這樣,軍事學院(即武學院)則管制得更加嚴格。李利親自擔任武學院院長,日常事務由大劍師王越掌管,總教官是王越的大弟子史阿。而日常教學則是皇甫嵩、朱儁、賈詡、李玄、郭嘉和黃忠等人親自教導。此外,軍中諸將只要有暇便會前往武學院教習幾天,而學院中的學生大多是陣亡將士的子嗣,對李利絕對忠誠,因爲他們能夠在武學院長大成人,全是李利所賜。

這便是聞名天下的長安太學院,分爲文武兩所學府。開辦至今已有四年,去年冬天第一批三千名成年學生學滿結業。而這些學生,文士全部安置在西涼治下的所有郡縣之中,學武的學員則安排在西涼軍中。所有學員一律從底層做起,文士是郡縣小吏,武生則是什長、隊率級的低級將領。這其中也不乏才能出衆之輩,在短短半年之內跳躍式升遷,有十數名文士已經坐上縣丞或縣長的位子;而武生之中也有數十人升至軍侯或軍司馬,還有十三人晉升校尉。

毫不誇張地說,這兩所學府完全是爲了鞏固李利至高無上的地位服務的,或者說這些學生就是他統治西涼各州郡乃至整個天下的基石。再過幾個月,今年第二批學員就將結業,這批學員多達五千餘人,且多爲文士。是以,有了這批文士分散到各個郡縣,西涼境內文士短缺的局面便會就此終結,往後每年都有大批文武學員補充進來,使得西涼疆域便不會因爲大肆擴張而人才緊缺,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如此以來,即使沒有士族階層的支持,李利也能重新培養出一大批新興的士族階層,從而徹底取代老士族的存在。

十年,二十年之後,這些文士和武將必將成爲西涼軍的中堅力量,觸角遍及天下各州各郡,重新創造一個嶄新的時代。而這便是李利不惜耗費巨資建立太學院的真正目的所在,自己培養人才,就如同後世的紅色抗大一樣,自力更生。惟有如此,才能打下一個鐵桶般的江山,不求千秋萬世,但維繫百餘年絕對不成問題。

時至今日,太學院的規模不斷壯大,學員從最早的三千人擴充到上萬人,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之中。新增的學生大多來自西涼軍陣亡將士的子嗣,以及各營將領推薦選撥出來的優秀中低級將領,還有李利麾下文臣武將的子女。這些人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所要繳納的學資也很少,但其他士族和豪強的子女入學卻要繳納不菲的學資。

即便如此,仍有數以千計的士族和豪強不惜重金將子嗣塞進太學院,因爲這是目前唯一能夠進入西涼軍政兩界的正規渠道。至於長安招賢館麼,門檻倒是不高,但是想要出仕卻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覈,重重篩選後才得以錄用。是以,真正魚躍龍門的事情極爲罕見,而出仕便能進入李利法眼的文臣武將更是鳳毛麟角,一年下來也沒有幾個。因此,進入太學院出仕成爲士族和豪強們介入西涼軍政的必由之路,而他們要想被李利認可並接納,還需拿出足夠的誠意。

不得不說,時至今日,西涼軍及其統帥李利已然足夠強大,與士族和豪強們的關係也隨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早在李利初掌西涼軍並佔據長安城時,這些士族和豪強縉紳們根本沒把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放在眼裡,而且那時西涼府庫空虛,錢糧輜重緊缺。

爲了緩解錢糧壓力,李利曾經試圖與士族縉紳們緩和關係,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從而度過難關。只可惜,這些老牌士族和豪強縉紳們非但不領情,反倒幸災樂禍地坐壁上觀,等著看李利和西涼軍逐漸衰敗下去,以致於灰頭土臉地滾回武威郡。

被逼無奈之下,李利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致力於改善西涼貧困現狀上面,最終決定實施休養生息戰略,將軍隊化整爲零,任其自生自滅,分散獨立發展。這便是西涼實行休養生息的源頭,也是兩年之內西涼軍毫無建樹的根本原因,同樣也是李利所面臨的最艱難的一個時期。

所幸,當時全軍還有董卓留下的郿鄔糧倉墊底,不致於全盤崩潰,統籌利用之下勉強還能維繫一段時間。正是面對這般艱難的局面,李利果斷決策,將郿鄔城堡中儲存的上百萬石糧食全部拿出來分發給各郡百姓,陳糧救災,新糧作爲種子,大力開墾耕種,並將繳獲得來的牛羊牲畜全部分發給百姓們耕作餵養,鼓勵蓄養牲畜。

這一決策在當時看來,無疑是破罐子破摔,不惜血本,大肆揮霍僅剩不多的資源,儼然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以至於很多士族縉紳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準備接手長安三輔之地,一旦百姓們將糧食和牲畜吃光之後,他們就會大肆圈佔土地,捲土重來,最終逼迫李利妥協,不得不任用他們重新接管各郡各縣,再度恢復昔日的榮光。

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李利並不是將糧食和牲畜發放下去便置之不理了。恰恰相反,在分發糧食和牲畜之前,李利就已制定出詳細的實施計劃,派出數以萬計的官員前往各郡各縣,乃至鄉亭進行實地督導,並傳授百姓深耕施肥的耕種方法。與此同時,各地郡府兵大量興修水渠灌溉設施,確保糧食保種保收,最大限度地避免發生乾旱災情。

事實證明,休養生息戰略相當成功,是卓有成效的,是具有遠見卓識的英明決策。今年便是休養生息戰略的第三年,也就是說從今年秋天開始,各郡縣府衙便要徵收三成賦稅(即三七稅制)。在此之前,三年內西涼府庫顆粒無收,但西涼軍卻用大量繳獲從百姓手裡換取了大量糧食,而長安府庫則用郿鄔儲存的大量金銀和珍奇飾品從中原各州購得大量糧食充作官員和府衙的俸祿開支,並囤積了一定數量的糧草輜重。

而李利遊歷中原之旅更是收穫頗豐,一舉籌得足夠西涼軍征戰半年的糧草,並利用各種手段從各方諸侯手裡謀得數十萬石糧草和大筆金銀財物。而這些糧餉保障了司隸之戰的物資供應,爲西涼軍最終取勝奠定了堅實基礎。

司隸之戰的勝利,對李利乃至整個西涼局勢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影響極其深遠。

經此一戰,西涼軍不僅坐穩了天下第一強軍的位置,更直接打敗了在士族和豪強心目中最強大的存在,冀州袁紹和兗州曹操、呂布等強勢諸侯,真正成爲天下衆多諸侯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霸主。而這也徹底粉碎了許多持觀望態度的士族縉紳們的美好憧憬,讓他們清楚認識到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的強大,從而驅使他們主動向李利示好,主動依附過來,希望李利重新接納他們。

————————————————

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517章 劫後重逢情意切第182章 千絲萬縷,文昌三約(上)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45章 吳下阿蒙第61章 文昌戰馬超第166章 鬧除夕,千里走單騎第632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933章 鷓鴣天,羊入虎口第705章 一言九鼎第591章 秋雨行整戈待旦第777章 子龍歸來第361章 平定西涼(中)第939章 漁家傲,叱吒風雲第429章 風吟龍膽雙雄記第532章 笑傲江湖逍遙遊第172章 游龍驚鳳第189章 色迷心竅第588章 曬恩愛我自巋然第135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二)第119章 無塵宮第404章 人善人欺,馬善人騎第1章 血染殘陽第532章 笑傲江湖逍遙遊第184章 心無垠——愛無疆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608章 一語點醒局中人第77章 不期而遇第34章 借刀殺人第26章 破陣子第754章 鐵血霸主第158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三)第634章 一槍雙將兩茫茫第260章 惹禍上身第162章 攘外安內,馬場傳喜訊第728章 兩虎相爭第6章 先下手爲強第110章 猛藥去痾第98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中)第757章 縱橫捭闔第370章 深淵靡情第292章 十年恩情一朝喪第296章 五步蛇段煨第215章 脣槍舌劍第696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481章 奪人妻罪莫大焉第33章 終得猛將第824章 仁慈不是軟弱第284章 運籌帷幄第207章 司馬懿第798章 驅虎吞狼第749章 我拿冀州賭江山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第93章 平分天下第485章 一心多用霸王姿第20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72章 振虎軀,做主一回第141章 嗜血屠夫第986章 刀馬旦,物競天擇第541章 暗香浮動藏殺機第163章 繞指柔,爭鋒相對第698章 諸侯隕落第一彈第281章 江山美人第227章 龍爭虎鬥之煙消雲散第209章 孔明歸來第248章 驅虎吞狼(十)第543章 煞費苦心只爲財第242章 驅虎吞狼(四)第122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一)第49章 權謀心術第272章 披荊斬棘(三)第589章 捷報傳公瑾建功第661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六)第113章 平激憤,桓飛割愛(上)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26章 荒嶺截殺(二)第108章 君子一諾第798章 驅虎吞狼第18章 鋒矢後盾第113章 平激憤,桓飛割愛(上)第920章 塵埃定,欺老莫欺小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372章 恩情難償(續)第201章 立鼎二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999章 如夢令,今夕何夕?第893章 千千結,秀色可餐第356章 韓遂之死(下)第7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96章 一門雙傑第833章 成者王侯敗者賊第76章 桃花聚賢,先秦遺忠第459章 人老智不衰眼花心裡明第343章 美酒清茶亂葬崗第603章 償夙願末路藩王第842章 火中取栗第76章 伏案測聽風和雨第405章 天下馳名第525章 美人垂憐閨房話第43章 困獸猶鬥
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517章 劫後重逢情意切第182章 千絲萬縷,文昌三約(上)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45章 吳下阿蒙第61章 文昌戰馬超第166章 鬧除夕,千里走單騎第632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第933章 鷓鴣天,羊入虎口第705章 一言九鼎第591章 秋雨行整戈待旦第777章 子龍歸來第361章 平定西涼(中)第939章 漁家傲,叱吒風雲第429章 風吟龍膽雙雄記第532章 笑傲江湖逍遙遊第172章 游龍驚鳳第189章 色迷心竅第588章 曬恩愛我自巋然第135章 黃沙嶺,三軲戰桓飛(二)第119章 無塵宮第404章 人善人欺,馬善人騎第1章 血染殘陽第532章 笑傲江湖逍遙遊第184章 心無垠——愛無疆第917章 鏡花緣,花爲誰紅第608章 一語點醒局中人第77章 不期而遇第34章 借刀殺人第26章 破陣子第754章 鐵血霸主第158章 休屠降,馬踏三郡(三)第634章 一槍雙將兩茫茫第260章 惹禍上身第162章 攘外安內,馬場傳喜訊第728章 兩虎相爭第6章 先下手爲強第110章 猛藥去痾第98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中)第757章 縱橫捭闔第370章 深淵靡情第292章 十年恩情一朝喪第296章 五步蛇段煨第215章 脣槍舌劍第696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481章 奪人妻罪莫大焉第33章 終得猛將第824章 仁慈不是軟弱第284章 運籌帷幄第207章 司馬懿第798章 驅虎吞狼第749章 我拿冀州賭江山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第93章 平分天下第485章 一心多用霸王姿第20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72章 振虎軀,做主一回第141章 嗜血屠夫第986章 刀馬旦,物競天擇第541章 暗香浮動藏殺機第163章 繞指柔,爭鋒相對第698章 諸侯隕落第一彈第281章 江山美人第227章 龍爭虎鬥之煙消雲散第209章 孔明歸來第248章 驅虎吞狼(十)第543章 煞費苦心只爲財第242章 驅虎吞狼(四)第122章 東山口,文昌戰諸侯(一)第49章 權謀心術第272章 披荊斬棘(三)第589章 捷報傳公瑾建功第661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六)第113章 平激憤,桓飛割愛(上)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26章 荒嶺截殺(二)第108章 君子一諾第798章 驅虎吞狼第18章 鋒矢後盾第113章 平激憤,桓飛割愛(上)第920章 塵埃定,欺老莫欺小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372章 恩情難償(續)第201章 立鼎二第216章 龍爭虎鬥之人中呂布第999章 如夢令,今夕何夕?第893章 千千結,秀色可餐第356章 韓遂之死(下)第7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96章 一門雙傑第833章 成者王侯敗者賊第76章 桃花聚賢,先秦遺忠第459章 人老智不衰眼花心裡明第343章 美酒清茶亂葬崗第603章 償夙願末路藩王第842章 火中取栗第76章 伏案測聽風和雨第405章 天下馳名第525章 美人垂憐閨房話第43章 困獸猶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罗城| 苍溪县| 柏乡县| 温宿县| 仁化县| 宿州市| 门头沟区| 汉寿县| 赤峰市| 托里县| 兴宁市| 杭锦后旗| 上栗县| 班戈县| 天气| 新安县| 双流县| 平陆县| 霍邱县| 无棣县| 湄潭县| 虎林市| 二连浩特市| 钟山县| 营山县| 墨竹工卡县| 图片| 区。| 高尔夫| 拜城县| 琼海市| 石城县| 微山县| 宿松县| 曲周县| 邵阳县| 遂宁市| 饶平县| 永康市|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