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愚蠢的行徑一個接著一個,在十二月七日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造成美國巨大的損失之後,倭寇又在緊接著的十二月八日以三萬多人的兵力對英國殖民地,我國的香港發起了進攻,此次進攻,正式標誌著倭寇與西方盟國決裂,並且很快展開了對上海歐美國家租界的行動,一時間,在華外國人人人自危,能走的都走了,不能走的想方設法的往國民政府領地逃跑,日本一時間成爲了西方國家的公敵,而相對的,對那些外國人提供了幫助的我國,則在西方國家的眼裡成爲了他們實際上的盟友。
倭寇對香港的行動是顯而易見的正式決裂,其實我後來想了想,這也不是什麼偶然發生的事件,而是必然發生的事件,倭寇狼子野心,欲圖一國獨霸亞洲,而西方諸國在亞洲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利益,這就和倭寇發生了無法調和的矛盾,這種矛盾在戰爭初期不算什麼,但是隨著戰爭的展開,倭寇對各種資源需求量的大量上漲,致使倭寇最終必然會侵犯這些佔據了亞洲諸多資源產地的歐美國家殖民地。
香港只是倭寇動手的一個標誌,我相信倭寇很快會對南洋和南亞東南亞等地的西方國家殖民地展開強烈的進攻,將他們全部驅逐,而倭寇偷襲珍珠港,也就是這樣的考慮,這就致使美國強大的海軍在戰爭初期無法快速投入戰鬥,無法快速的對其殖民地進行有效的支援,爲倭寇進取那些重要的資源產地創造條件,但是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並不多,在亞洲利益最多的是英國,所以倭寇的主要打擊對象必然是英國人。
當然倭寇選擇進攻香港也不是什麼偶然事件,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的;作爲一個國際港口,香港成爲了英國在亞洲殖民地的代表性城市,被英國刻意的打造成了一個繁榮的城市,極具代表性,而倭寇佔據了廣東的重要戰略要地,具有優勢的兵力和後方基地,攻略香港顯得非常容易。
香港在我國和倭寇的戰爭中保持了中立,在廣東作戰中退入香港的我軍士兵也不少,雖然都被繳械送入集中營,但是也無形中保住了性命,英國人也禁止倭寇軍隊進入香港,尤其是香港華人爲中國對抗倭寇的戰事出錢及出力,發動反日活動,所以倭寇對香港的存在和香港華人的反日活動極爲惱火,攻略香港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必然舉措。
就我國政府的資料顯示,根據民國十一年,也就是西元一九二二年的《*海軍條約》規定,英國不能夠在太平洋範圍內部署軍事設施,這就使的香港的防禦事務嚴重地受到了限制。香港在防禦倭寇侵略的事情裡面具有先天劣勢,雖然從民國二十四年起,香港政府開始展開預算高達五百萬英鎊的防禦計劃即醉酒灣防線,但是兵力方面,香港極其不利。香港的兵力,撐死了不過萬餘人,而倭寇動輒就可出動數萬大軍,戰鬥力方面,英國佬如何是倭寇的對手?
英國政府對日本宣戰以後,香港方面卻不認爲日本會在近期進攻香港,據國軍駐港人員的情報顯示,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仍在十二月六日前往半島酒店出席慈善舞會,絲毫沒有考慮倭寇可能發動的進攻,儘管國軍駐港辦事處接到了第四戰區的報告,由國軍駐港最高代表——中華民國海軍中將陳策警告香港政府防備倭寇的進攻,但是香港方面依舊不予重視,於是悲劇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我早就預料到,香港的英國軍隊雖然有比較精銳的部隊存在,但是人數太少,根本不會是倭寇的對手。
十二月十日,校長召見了我,校長拿出了情報給我看,對我說道:“雲海啊,根據籌碩(陳策將軍字)的報告,戰鬥對英國人很不利,纔開戰兩天,英國人就節節敗退,真正的英國軍隊尚且如此,何況是加拿大的軍隊和印度的僱傭軍呢?雲海,出於道義,還有我們和英國實際上的盟友關係,校長覺得,我們必須要做些什麼,你的意思呢?”
我放下文件,點點頭說道:“校長所言甚是,雖然香港歸英國人管,雲海也很高興看到英國人吃癟,但是,香港的戰略位置太重要了,更何況香港還有百萬華人華僑,於情於理,我們都應該做出些表示,這對於將來我們收復香港而言也有著極好的輿論作用,畢竟我們都是中國人,我想,香港華人華僑更願意相信的是我們而不是英國佬。但是校長,我們是不可能出兵協助英國人擊退倭寇的,我們也沒有那個能力,除非我們可以把一百軍全部拉過去,纔可以威逼倭寇退軍,否則,根本沒有用。”
校長點頭,表示讚許:“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們在這種時刻的確沒有多餘的能力幫英國人打仗,但是於情於理我們都要做出表示,告訴香港華人我們沒有忘記他們,香港華人很多都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影響力,我們政府如要堅持抗戰,得到盟國的幫助,就有必要得到香港人的支持,雲海,你說的很對,那麼你覺得,我們應當如何做出這個表示呢?即能獲得威望,又不至於損兵折將。”
我深思了一會兒,對校長說道:“校長,如要如此,我們最好的選擇,就是派一名能征善戰,又能夠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將領,帶上一支精銳小部隊,前往香港,配合在那裡的海軍,協助英國人作戰,並且,最好可以將一些不願意接受倭寇統治的華人華僑,經惠州等地帶回國內安置,戰後將其送回,如此,我們便可以在香港獲得極高的民望,屆時我們就有理由迫使英國人歸還香港。”
校長看著我,微微地笑了笑:“雲海,你之所言能征善戰,又能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將領,莫不就是你本人?”
我笑了笑,點點頭說道:“校長,正是雲海,雲海也就不避嫌了,這件事情,雲海有自信全部辦好,而且雲海通曉英文,也和英國人打過交道,加上雲海的戰績,應該會讓港人信服,雲海擬帶五百親衛前往,從惠州前往香港,和陳策將軍會和,然後協助英國人和倭寇戰鬥,爭取時間,調集船隻,將願意和我們一起離開的港人全部帶回,校長,您看如何?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校長看了看地圖,良久,默默點頭:“的確,你是最適合的人選,不過此去香港,危難重重,英國人素來瞧不起咱們,估計一開始也不會讓我們過去,雖然英國人曾透過籌碩和我們商討萬一倭寇進攻香港,我們加以援手的可能,但是非要到他們被倭寇打到了絕路上纔可能低下他們的頭顱,不過那個時候情況也就很糟糕了,倭寇的海軍極有可能會封鎖香港,雲海,情況不會很好的。”
我搖搖頭,說道:“若是情況很好,校長何須派雲海前往?隨便派個人去就可以了,就是因爲情況危難,才需要雲海出兵對付倭寇,至於那些英國人加拿大人和印度人,雲海可不在乎他們的死活,雲海只在乎華僑華人的性命,那樣就夠了,還請校長電告港府,我軍擬派兵協助英軍鎮守香港,另外請陳策將軍發動漁民等擁有足夠船隻的人,爲我們提供足夠的船隻,雲海要用它們把港人帶回來。”
校長走到我面前,拍了拍我的肩膀:“不愧是文成公的兒子,雲海,此去一定要小心,事不可爲,就立刻撤退,不要和倭寇硬碰硬,那會很不利的。”
我點點頭:“雲海遵命!”
離開校長的辦公室,我就前往了軍隊裡面,我要挑選五百精銳士兵,和我一起前往香港對付倭寇;可是這個時候卻讓我感到了悲傷,不爲別的,只爲謝晉元大哥和唐宇,以往協助我挑選士兵處理軍務的是謝晉元大哥,只要我在軍營,他一定會來幫助我,可是如今,我卻再也見不到他挺拔的身姿了;至於唐宇,如果他還在,我一定會選擇他作爲此次隨我一起前往香港的人選,可是他也不在了,回想著數次他孤身隨我冒險,甚至還救過我的命,讓我如何能釋懷?
四年戰爭,當初孫武安大哥留給我的二百精銳衛兵只剩下三十之數,照理來說,我要被孫武安大哥打上一百七十拳,那估計就足以要了我的命,但是這似乎也無法實現了,民國二十七年,三年前,孫武安大哥就已經陣亡了,校長的衛隊只剩了不到二百之數,一部分仍在保護校長,另一部分則是在其他軍隊裡面服役,孫武安大哥的離去,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是我的一段過去的終結……
至今爲止校長還沒有給我安排副軍長和參謀長的人選,這是謝晉元大哥兼任的兩個重要職位,我特地向校長請求,本次副軍長和參謀長的人選,必須要是兩個人,再也不會有人可以同時擔任一百軍副軍長和參謀長的職務,那是屬於謝晉元大哥永遠的職務,沒有人可以代替,而如今,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這兩個職位,自然是由我自己來管,再也沒有人可以幫助我了……
悲傷之餘,我卻不能停止行動,我從警衛營和虎賁營裡面選拔出了二百老兵和三百新兵,挑選鄭宇強作爲這支部隊的統領,然後讓東叔一人護衛我,作爲我的貼身護衛,東叔帶領的警衛隊在上次戰鬥中損失了九十人,幾乎全軍覆沒,不過還好,原本的十死士沒有一個戰死,戰死的都是他們的手下,而這一次我把十死士全部留了下來,命令他們重組警衛隊,我只帶東叔一人作爲我的貼身護衛,五百軍隊交給鄭宇強統領,隨我一起,南下廣東,伺機進入香港。
經過這一場戰鬥,我失去了兩員大將,原本我打算將虎賁營一分爲二的事情似乎也很難開展了,我原本打算用唐宇繼續統帥警衛營,並且準備擴編警衛營爲警衛團,由原本的三千人編制編爲五千人,增強警衛營的實力,而後將虎賁營一分爲二,一部分交給鄭宇強統領,併入裝甲軍團,合編爲裝甲兵團,讓鄭宇強做副團長,使得裝甲兵團擁有獨立作戰的真正實力,也讓岳雲那個裝甲部隊的第一名將軍擁有真正的作戰實力,而不需要和步軍聯合起來作戰;
另外一部分的虎賁營士兵交給劉文寶,繼續爲虎賁營,但是人數方面可以擴編一部分,恢復五千人的編制,繼續承擔和警衛團一樣的工作,繼續充當戰場上的尖兵集團,做一把鋒利的匕首,爲一百軍大軍開路。
但是唐宇的死,讓我的計劃不得不中斷,我不得不尋找更加優秀的人選來統帥警衛團,或者直接從鄭宇強和劉文寶兩人裡面選出一人做我的警衛團團長,但是這樣一來,虎賁營的分割和重組就變得困難起來了,我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去填補鄭宇強和劉文寶的空缺,我也不知道該如何重組這幾支部隊了。
搖搖頭,嘆了口氣,我直接把軍隊的控制權下放給各師師長,直接聽命於校長,因爲我沒有副軍長和參謀長去承擔暫時統帥軍隊的責任了,而且這個時候我才發現我在一百軍高級指揮官的任命上面的缺失,尤其是軍部指揮官的缺失,我一直都太依賴於謝晉元大哥了,以至於我沒有安排副參謀長,也沒有安排其他的高級指揮人員,這就是一個極大的缺失了,於是我不得不考慮一下接下里軍官任免的問題,這幾個重要的職位,需要足夠優秀並且讓我信任的人來擔任。
關於副軍長的人選,我已經決定選擇一個擁有足夠威望的猛將來擔任,他擁有節制部隊的威望和能力,也具有足夠的軍事指揮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夠被一百軍的將士們承認,能夠在我不在的時候統帥全軍,謝晉元大哥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卻在勇猛這一方面有些不足,既然我決定把權力分爲幾個方面,那麼這一方面我就要足夠的重視,如此一來,能夠滿足我的要求的,只有與我具有同樣威名的震倭將軍,張靈甫大哥了。
而參謀長和副參謀長,則是要與我一起安排軍隊的行動,掌握軍事調動大權的人,務必要精熟于軍事,具由足夠的軍事指揮能力,哪怕是在我不在的時候,也具有足夠的能力指揮軍隊作戰,人品方面我自然也是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最好還是與我有過合作的,而參謀長這個人選,我似乎也有了,那就是曾經擔任南京市戰時市長的肖山令將軍,他自從擔任了中央的任務之後,已經過了三年多快四年了,一直負責預備役的組織和訓練工作,哪些素質比較好的新兵都是經過肖山令將軍安排的,他的能力我是極爲信任的。
至於副參謀長,我還是沒有合適的人選,我還是決定等從香港回來,再行處理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