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只見此時宇文述遵循了太子楊廣的示意,前往越國公楊素府上,傳達了墨問信上的安排,楊素得知之後,便漠然接受了。
其實自從楊廣準備謀位東宮太子之位時開始,楊素早就已經遵循著楊廣的示意,有計劃的要剷除一些對廢立太子之事、存有疑慮與不滿的軍機大臣,而功勳卓著的太平公史萬歲便是首當其衝,之後因以達頭可汗爲首的突厥叛軍,起兵造反、危害大隋邊境安全!隋文帝楊堅便派遣他前去平亂,才擱置了楊廣、楊素等人對他的謀害。
之所以這樣,皆因太平公史萬歲,乃是沙場勇將、威名遠揚,又是與高熲私交甚好的朝廷重將,甚至連隋文帝楊堅亦是對他有些即讓三分,再加上同爲沙場勇將的越國公楊素,非常嫉妒史萬歲的功勳,因此楊素便在被隋文帝楊堅將他調回大興皇城、暗查前太子楊勇的罪證之時,就已經在隋文帝楊堅那裡,讒言惑語、欲加以陷害!隨後加之太子楊廣的裡應外合,隋文帝楊堅亦是漸漸的懷疑起史萬歲。
隨之再次轉眼之間,只見越國公楊素得到楊廣示意之後,便疾步快走的朝著隋文帝楊堅的寢宮趕去,淡然之間,當楊素來到楊堅的寢宮之後,卻見此時的隋文帝楊堅正在聽邊疆探子傳回來的消息,楊素見狀之後,並不急於言語,隨之靜默的站在旁邊。
待到探子稟報完邊疆戰事之後,隋文帝楊堅沉默片刻之後,隨之揮手示意探子退下,便見此時的探子鞠躬了下,便快步的退出寢宮。
“僕射公,聽完之後,有何見解啊?”
“啓稟陛下!老臣同太子發兵突厥之時,有兩位大將可謂是一騎絕塵、無人可以匹敵!殺得突厥叛軍,聞風喪膽!這其中之一,便是長孫晟將軍。”
“哦!說來聽聽!”
“是,老臣與太子領兵到突厥之後,便與突厥叛軍展開數次大戰,在太子雄才大略的領導之下,皆是我大隋之軍得勝。之後長孫晟將軍,便統帥著歸降的軍隊,深入地方、體察民情,知曉其突厥當地的風俗民情,認爲突厥人常常飲用泉水,便想到了可以在泉水中投毒之策,於是就帶領著數十人的小隊乘著深夜時分之際、潛行到了泉水的上游之處投下巨毒,使得突厥叛軍與隨軍牲畜飲水之後,雞飛狗跳、死傷慘重.......老臣曾聽聞,他們於大驚失措之中慘叫到,天降惡水,天要亡我們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是有失大將之風,但爲減少些戰士的傷亡,這大將之風,不要也罷!”
“陛下所言甚是!何人不是爹孃所養啊!於是在突厥叛軍投鼠忌器、軍心大亂之際,更是慌不擇路的準備連夜逃走之時!長孫晟將軍,見其時機已到,便連夜率領著大軍追殺而去,不到半天的時間之中,就已經斬敵首級,一千餘多啊!”
“恩!這個長孫晟可堪大用!那另外一個呢?”
“另外一個便是太平公史萬歲了!”
“太平公,史萬歲?”
“是的!陛下!史萬歲將軍率軍出邊塞、行至大斤山之時,與突厥叛軍的主力相遇,便大戰起來,不久之後,史萬歲憑藉著英勇無畏的撼將氣概,將突厥叛軍的攻勢壓了下去,使之不敢逾越雷池半步!達頭可汗見其主力大軍,這樣久攻不下之後,便派遣了使者,來到陣前詢問是哪一位隋朝大將?大軍的候騎,隨即便應聲道,乃是太平公史萬歲!便見那名使者聽聞之後,甚是錯愕不已,隨即又問到,莫不是當年威震敦煌的那個配軍?”
“史萬歲,年輕之時,確實是從敦煌之地,晉升上來的,想不到!他這麼出名,那麼後來怎麼樣了?”
“後來達頭可汗得知對陣大將,是太平公史萬歲之後,便因其懼怕史萬歲的沙場威名,準備引軍退去,而史萬歲將軍則是得知消息、看準了時機之後,就馬不停蹄的率領大軍縱馬飛馳、追殺了一百多裡,打得達頭可汗的突厥叛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更是斬敵首級近有幾千餘衆,最後追擊落荒而逃的叛軍,追進入了沙漠荒地幾百餘里之後,直到突厥軍逃得甚遠,才還師回駐軍之地。”
楊素輕言盡了之間,隋文帝楊堅聽聞之後,亦是不由得欣喜的點了點頭!然而反觀此時的楊素見到楊堅這般欣喜之後,心中更是喜悅不已,只因此時楊素的喜悅之情,並不是因其楊堅聽聞之後的欣喜而喜悅,而是喜悅此時的楊堅正一步步的步入了他所設下的圈套之中,先揚後貶之計!
“恩!看來史萬歲和長孫晟,現在足可擔當我大隋的戍邊大將了!”
“陛下的意思是......”
就在楊素輕言之間,隋文帝楊堅隨之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摺,示意旁邊的太監拿給楊素看,楊素接過之後,淡然的看了起來,原來是突厥的啓民可汗爲了感謝隋文帝楊堅,能出兵、攻打達頭可汗的侄子俟利伐,並且還協助了啓民可汗建造與防守突厥之中的軍事要道,使得俟利伐無力可施、最後只能退入沙漠的事情,而來上表陳謝的奏摺。
“大隋皇朝的聖人可汗,憐惜突厥百姓的苦難,而發兵討伐叛軍,使我突厥終於安寧下來。您的恩德,猶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一樣。染干,能得到您的恩惠,如枯樹長出新葉,枯骨長出新肉一樣。染干!願意千世萬代、永遠的爲大隋皇朝進貢牧養的牛馬,聖人可汗,能接受。”
漠然的看完之間,楊素隨之微微一笑,而反觀此時的隋文帝楊堅,則是更加的欣喜不已。
“看來我大隋軍隊的威名,使得突厥之地,皆已臣服了!那敢問陛下,接下來準備怎麼做?”
“朕,準備下聖旨派遣長孫晟爲戍邊大將軍,再次返回突厥的大利城任職,安撫那些新歸附的突厥百姓,隨便建造城防。再派遣趙仲卿爲戍邊刺史,幫助啓民可汗修築金河、定襄兩座城池.....這樣一來,不僅能安定大隋的邊境,更能實地的掌控突厥的實力。”
“陛下,英明!此計甚妙,這樣一來,我大隋便不用再爲突厥是否會再次發生叛亂,而提心吊膽,更可以有效的控制國力,老臣佩服!”
楊素聽聞之後,隨之欣喜不已的連連稱讚隋文帝楊堅的英明之策,楊堅聽聞之間,亦是不由得喜心悅目起來。
“僕射公!朕,亦是十分慶幸,我大隋江山地大物博、人才濟濟,更辛得有像長孫晟、史萬歲這般的沙場勇將,才能讓那些欲想禍亂我大隋江山的賊寇鼠輩、聞風喪膽、鎩羽而歸啊!可是爲什麼.......史萬歲會突然的率軍回朝呢?”
“啓稟陛下,這是太子與老臣的命令。”
“恩.....”輕言之間,便見此時楊堅不明所以的看著楊素,而反觀此時的楊素則是淡然的微微一笑。
“陛下!老臣奉命回到大興之時,所見那突厥叛軍已經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達頭可汗的主力大軍,更是在太子與史萬歲聯合絞殺之下,被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更本不足爲患。而且此戰從一開始之時,突厥人並不是有意想來侵犯、我大隋國土,只是牧民來塞上放牧之時,達頭可汗見我大隋城防之軍無動於衷,以爲有機可乘,便趁機起兵造反而已。既然現在達頭可汗的叛亂之事,已經塵埃落定了,未免陛下再爲此勞心費神,朝廷也不算再爲此空耗大隋國力,太子便下令史萬歲,帶領大軍回朝。”
“唉!還是廣兒有心啊!”
“陛下!太子這般行徑,乃是我大隋皇朝之幸啊!”
“是啊!那麼突厥叛亂的後續之事,就由你僕射公和太子一同協辦吧!”
“老臣遵旨!”
“可是......這史萬歲,實在太不像話了,邊疆戰事,還沒打下來,現在就這麼迫不及待的來請功了,簡直是胡鬧!”
就在隋文帝楊堅聽聞了楊素之說,而淡然點頭,將達頭可汗起兵謀反之事以及後續的事情,交由楊素和楊廣處理之際。不經意之間,隋文帝楊堅竟是不由自主的流露出失望一般的神情,隨之將史萬歲進諫請功的好幾本摺子,隨手扔在了旁邊。
然而反觀此時的楊素聽聞楊堅這般言語和行動之後,不由得心中甚是暗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