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在劉昌抱怨的話裡出現了房地產這個詞,楊天醒不禁心裡一動。房地產這個行業利潤是高,這些年各大企業一窩蜂似的投資房地產,如果說這裡利潤不高,鬼都不信。房地產催發了多少億萬鉅富,媒體上披露的數據可以說明。
一般人的認識誤區裡,這個行業需要大投入,一二線城市裡動輒數十萬平米的建築羣,不是小資本能玩得起的。
但現在的楊天醒不這麼看,在楊天醒的認知裡,一些小資本例如數千萬的公司,如果不那麼貪心的話,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也能在大公司的夾縫中獲取自己的午餐。
在章閔博士給他留的資料裡,有著這樣一項技術:積木式建房技術,本技術是在工廠裡生產出各種加氣混凝土牆壁,運到建築工地上,在起重機協助下,蓋房子就像搭積木一樣快捷簡便,省錢省時省工。因加氣混凝土技術在2018年取得突破,致使使用加氣混凝土牆壁建房的建築建安成本大幅降低,按照現在價格計算,成本只有磚混結構建築的一半。
這種加氣混凝土積木式建房技術問世後,顛覆了傳統建築模式,民衆擔心這種只有混凝土四分之一重量的新型建築材料的強度、壽命等等問題,在大中城市裡的推廣並不順利,只是到了2022年,經過數年推廣後,才漸漸迎來春天,2023年使用新技術建房的開工面積達到了3千萬平米,2024年上半年轉而爆發式增長。
大中城市推廣不順利這很正常,那些大中城市的新建築成本構成中,建安成本的比例很小,磚混結構建安成本只有650元,鋼筋混凝土建安成本也只有1600元左右,相對它們每平米賣價數千元甚至數萬元這個數字來說,與其採用新技術冒著不被民衆理解而賣不出去的風險,省下每平米300元的成本就不值一提。
率先接受這項新技術的是廣大農民兄弟,他們有宅基地,不需要額外付出購買土地使用權的錢,建新房或者改造舊房首先考慮的就是建安成本,莫說一平米能節省300元,就算只節省100元,他們都能接受,雖說這種房屋的使用壽命只有四十年,他們也願意冒險一試。
楊天醒曾經算了一筆賬,如果成立這種自帶建築公司的房地產公司,以350元每平米的價格,每年銷售十萬平米,就可以達到盈利標準。如果以450元每平米的價格出售,年銷售5萬平米就可盈利,這項技術極適合農村地區的小型房地產公司。
年建五百套農村住宅就能賺錢,起點實在是太低了,劉昌完全適合進入這個新領域,只要自己給他提供技術。
楊天醒不打算讓劉昌進入海水淡化領域,一套日產百萬噸水的淡化廠,即使按新技術標準也需要投資十億元,劉昌家族恐怕拿不出來這麼多錢來投資,就連楊天醒自己的天龍公司,也只是打算把握住石墨烯膜篩子的生產,不打算搞海水淡化廠。
聽到劉昌催逼自己,要自己拿出新項目,楊天醒故意拿捏了一番才道:“別弄得那麼兇神惡煞的,你剛纔說什麼房地產,到讓我想起一件事,我老師那裡還真的開發出一種建房新技術,你想聽聽嗎?”
劉昌的眼睛立刻就亮了。整整一個上午和中午,楊天醒都在講解並製出加氣混凝土牆壁生產廠的結構、設備等圖紙,計算投資。從腦袋裡的碳芯片中調出資料表達在電腦和紙面上,楊天醒也累得夠嗆。
最後兩人幾乎同時得出結論,一千二百萬的投資完全可以建廠。不過因爲股權分歧,兩人一直談不攏。
楊天醒依然按照自己的控股理論,要求以技術投資,佔有百分之六十七的股份,劉昌認爲自己一千二百萬真金白銀砸下去,只分得百分之三十三的股份吃虧了。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最後不耐煩的楊天醒對劉昌吼了一句。
沒有技術,你那一千二百萬閒錢就是閒錢,能帶來什麼效益?投資金融產品?笑話,你懂嗎?虧死你。存銀行?別鬧了,那有幾個利息錢?投一般的工業,更別提了,你剛纔也說利潤低不願意投。
對著還不服氣的劉昌,楊天醒繼續惱火的給他算賬,“青城市周邊所屬縣有八個,居住在農村裡的人口超過三百萬,按照正常比例,每年大概有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十萬人有建房或翻新舊房的舉動,每人建房面積按四十平米計算,這就是有一千二百萬平米的市場,第一年,即使推廣不力,你也能拿下十分之一,就是一百二十萬平米,每平米淨利潤按一百元算,就是一點二億元,你能分將近四千萬,你投了多少?不過區區一千二百萬,叫喚什麼叫喚?
這是短期生意嗎?一個青城市十分之一的農村市場就能讓你賺四千萬,長期呢?你不擴大了?你不推廣了?市場大得很吶我的劉兄弟,嗨你也別說我矯情,我現在就是沒精力沒時間管理,我要是有精力有時間,爲嘛我不自己幹,還要白白分出去三分之一的股份?我傻呀我?”
既然是合夥做生意,當然是事前都把話說透,支支吾吾含含混混肯定不是正解。劉昌也不含糊,爲自己爭取利益,漫天要價就地還錢,此時不針鋒相對在談判中多撈取一些好處,到時候協議白紙黑字再反悔,就不地道了。
面對楊天醒的咄咄逼人,劉昌不示弱回道:“別淨挑對自己有利的說,這個技術賺錢是賺錢,但也要有人幹,也要有人投資,你自己幹?你現在一沒資金二沒人,建立一個生產廠和房地產開發公司,那麼容易?也就我這傻帽相信你這個什麼超前技術,換別人誰信吶?神州國每年專利好幾萬件,又有多少變成了生產力?還不是躺在資料紙上睡大覺,所以啊兄弟,技術和資金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效益,你莫要獅子大開口,我們倆的合作裡,我的貢獻也不比你小,我要求五成股份,最多再讓你一步,我要百分之四十九好了。”
楊天醒搖頭道:“百分之三十三,多一點都不給了,要知道如果不是爲了還你的情,你連這樣的股份比例也拿不到,我有這麼好的技術在手,遲早能找到投資者,我最少能佔八成股份你信不信?”
“不信!”劉昌也乾脆的搖著頭,他認爲自己的談判技巧要比初出茅廬的楊天醒高得多,不應該被楊天醒的虛聲恫喝嚇倒。
楊天醒不說話了,在商言商,劉昌的態度雖然貪婪了點,但這是商人的正常態勢,今天既然談不攏,以後再說吧。
楊天醒開始收拾擺滿桌面上的圖紙草圖,從手提電腦上拔下優盤,做離開的準備。
楊天醒的這一手使劉昌左右爲難,楊天醒給他畫的大餅實在是太美好、太香了,如果不答應楊天醒的條件,這大餅就一口都吃不上,如果答應了楊天醒的條件,先期投入都是自己掏不說,就說自己將來要像驢一樣辛辛苦苦幹活才能分得三分之一的收益,楊天醒啥也不幹就提供一項技術,就幹拿三分之二收益,想想自己都虧,想哭。
劉昌伸手相攔,口中道:“別價,再商量商量?我再讓一步,給我四成五就行。”
“沒誠意,眼光短淺,不談了!”楊天醒輕輕推開劉昌的手臂,思索了一下還是不忍心關死談判的大門,目視著有些神情無措的劉昌建議道:“給你兩天時間,想明白了就來找我,朋友,要知道我給了你機會,但我不能幫助你把握機會,這全要靠你。如果你放棄,當你看到我以後賺到大錢的時候,我想你絕對會爲今天的表現而感到臉紅,而感到悔恨不已。”
慌了手腳的劉昌又去拉扯楊天醒,楊天醒閃避,就在劉昌好言好語相求,表示自己願意再讓一步降到四成股份時,下面傳達室打來電話,言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德豐根又來了,還帶了一個技術副總監和一個翻譯。
劉昌只得與楊天醒做了一個容後再論的表示,兩人聯袂走出辦公室。劉昌是去迎接德豐根,而楊天醒則是告辭離去。
不料想,當德豐根見到與劉昌走在一起的楊天醒時,面現驚喜,指著楊天醒對身旁的技術副總監斯蒂芬介紹道:“就是他。”
劉昌一時愣住了,他原以爲德豐根是來找自己的,卻不料人家是找楊天醒的。
雙方寒暄介紹了一通,又一起向劉昌的辦公室走去。
路上在樓梯拐角處,劉昌找準機會悄悄問德豐根,“找揚幹什麼?”
德豐根抑制不住高興,通過翻譯回答了劉昌的問題。
“我們總部分析了揚給我們的那段軟件漏洞,認爲這段軟件編的好,完全解決了一個潛在隱患,總部還想購買揚手裡的其他軟件漏洞,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與揚探討這部機牀的所有系統軟件,所以就派了斯蒂芬來神州國,希望能與楊先生達成購買協議。”
啊?劉昌聽完,心中著實吃驚不小。楊天醒手中的技術果然可怕,都能讓德國人登門求購,這樣的話,我這個楊兄弟弄點錢還真不是什麼難事,他若有了錢,恐怕與我合作搞新型建築的熱情就會降低吧?不行,我要主動出擊,放跑了這樣一個經濟增長點,不僅自己會後悔,老爹也會罵死我。
“天醒”,劉昌拉住楊天醒,哈哈一笑故作豪爽拍著楊天醒的肩膀道:“我想明白了,我不爭股份大小了,就按你說的辦,咱倆一起把這塊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