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楊天醒與家人一起,爲了楊太義度過難關而慶祝,席間難免接收了老爸異乎尋常的誇獎,同時接收了堆積如山的菜品獎勵。
直到晚九點,興致頗高的楊太義纔想起兒子學識時間緊,放過了他。
是時候做一個發展計劃了,關上房門坐到電腦前的楊天醒長長噓了一口氣,他感到有些疲倦。自從知道自己肩負終結者的重任後,這兩天他一直就是連軸轉,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幸虧天不負他,抓到了時機留住了史德龍,第一步總算走出來,步入了正確的軌道。
留住史德龍,僅僅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可以預料,將來的時間裡該會有很多難題留給他解決,沒有一個計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肯定不行。
首先是要逐步將章閔留給自己的高科技散發出去,利用起來,同時在技術擴散的過程中要收穫大量金錢,以便給史德龍提供科研資金。
在原歷史中,雖然到2024年爲止,神州國激光武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它們依然不能與史德龍在米國組織研究出來的激光相提並論,史德龍的研發達到了可靠性和實用性,在小型化和激光強度能量上領先一個數量級,所以史德龍是個寶,楊天醒死都不會放棄他。
截止2014年,經過三十年的奠基和三十年的追趕,神州國和西方國家在工業上的差距從當年的望塵莫及追成了如今的望其項背,在部分領域甚至已經讓他們感到了只差一步,神州國人就可以踢到他們的屁股了。
依託前三十年打下的基建、教育、國防和重工業基礎,神州國從“來料加工”起步,在拼命發展輕工業的同時,把換來的寶貴外匯投入重工業,建立擁有較新技術的鋼鐵廠、化工廠、機械廠等,然後用重工業的產出改善基建、發展科技,並且反過來爲輕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材料和機器。
這種反哺使輕工業的成本降低、競爭力增強,佔據更多的國際市場份額。接下來,重工業以輕工業作爲最初的產品市場,完成產能和技術的原始積累之後,便開始向更高附加值的工業品進軍,比如汽車、家電等等。
於是,神州國以一種令人炫目的速度進行產業升級,在產業循環中,神州國的產業鏈在產量不斷擴大的同時步步升級,各種主要工業品的產量已經佔據了全世界的半壁江山,不但整體產品已經升級到了高鐵、飛機等最高領域,而且關鍵零部件的製造也向上游不斷深入,進入到芯片、發動機等核心領域。
神州國發展到這一步,大大出乎以米國爲首的西方工業國家的預測,再進一就到了金字塔的最頂端,直接威脅到了他們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其直接後果就是神州國一項一項的追趕上來,奪取西方工業國處於工業鏈高端的地位,將他們毫不留情的踹下神壇。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神州國的快速發展讓他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們將神州國視爲嚴重威脅。
當然,這些國家是不會束手待斃的。所以,神州國在這十年中面對了更直接、更激烈、更殘酷的競爭,西方國家撕下一切假面具,打破他們親手製定的所謂規則,多方位全面圍剿神州國。
這十年,圍繞著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的神州國,米國及其盟國無所不用其極,動用了一切手段竭力打壓,除了動用核武之外,幾乎所有能夠嘗試的手段,全都用了一遍,金融攻擊、技術封鎖、掐斷神州國取得世界資源途徑、甚至連慫恿僕從國進攻神州國傳統故有領土,挑起戰爭,最後赤膊上陣攻擊神州國傳統盟友,親自參與代理人戰爭這種手段都拿了出來。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神州國頂住了一切壓力,繼續急速發展。
2014年-2024年的情況,楊天醒是親身經歷過的,2014年-2024年,是神州國科技大爆發的時代。2014年開始,神州國在奪取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名的基礎上,經過數年醞釀,突然發力,神州國對科技大大加強了投入,對知識產權加強了保護,從而激發了全國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大大加快了科技的提升。
到2024年,除了少數幾個領域外,神州國科技水平在絕大多數領域追上了米國,甚至有些領域已經領先。
正因爲如此,當米國獲得完善的**防禦系統後,就迫不及待拿來恐嚇神州國,發出核大戰威脅,妄圖奪取神州國十幾億人數十年的發展成果。
楊天醒深知這一切,這也是他百般呵護史德龍的原因,唯恐史德龍像原來歷史那樣,爲米國效力。
錢,大量的錢!現在楊天醒最急迫的需求就是賺到錢。這樣才能支撐史德龍的研究。
章閔給楊天醒留下的技術基本上都屬於那個時代的高端技術,絕大部分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準,軍用民用都有。
但是現在的楊天醒根本不敢將那些先進的軍用技術拿出來,如果拿出來幾項,遲早會引發瘋狂的關注,這些關注有善意的,但惡意的也絕不會少,只要有那麼一個惡勢力得手,楊天醒與史德龍的使命將無聲無息的結束。他的實力不足以自保,也不敢冒險。
他還記得在這十年中,基於內部資料通報,他就知道了不下二十起重大泄密事件,當然肯定還有更多的事件,基於保密原則而不可知。敵對國家很猖獗,他們的黑手早就伸進了神州國,培養了一大批潛伏在暗處的賣國賊,現在的楊天醒也不會傻到主動去找某些部門去提供軍事技術,太危險。
在沒有建立自己的“帝國”之前,一切急躁冒進想當然的想法都不可取,唯一可取的就是循序漸進,從民用技術上入手,獲取資金和人脈,逐步打造自己信得過的關係網,當評估危險性降低到自己可以抵禦的地步後,楊天醒纔有機會和能力拿出那些危險的技術,從而與國家合作。
現在的楊天醒在腦海中過篩子,反覆斟酌考慮之後,選定了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用技術:海水淡化技術。
2024年的神州國,海水淡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日獲得淡化水已達三千萬噸,年百億噸規模。
海水淡化關鍵性技術突破在2020年,運用了一納米微孔石墨烯薄膜技術,從而大幅降低了海水淡化成本,直接成本從每噸五元直降到每噸一元,即使加上設備折舊、人工養護費用、水輸送等每噸成本也在三元以下,具有了與水庫地表水一較成本的優勢,至於和南水北調水的成本相比,則遠遠優於南水北調。
現在的海水淡化即使運用的是現在最先進的反滲透膜技術,由於成本、技術、政策等一系列原因,仍然不利於大規模推廣。
而楊天醒現在掌握的這種石墨烯膜海水淡化技術,可以大幅降低用電量,主要的是石墨烯膜壽命還長,單位時間內出水量更是反滲透膜出水量的數百倍,在噸出水量所耗費的成本上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成本主要體現在一次性投資上,因爲工藝的改進,設備投資額也大大下降,如果說反滲透膜技術每日每噸生產能力投資需要七千元的話,那麼石墨烯膜技術,每噸每日生產能力投資只需要一千元,降低了八成多。
投資一個日產百萬噸淡水的工廠,只需要十億元,只要自來水廠接收價格達到三元,海水淡化廠就有純利潤產生。
國家是扶持新技術發展的,尤其是綠色環保產業,楊天醒記得在2013年,神州國在環保上面的投資就達三千億元以上。若要建立一個低成本的海水淡化廠,而賣水價不超家庭用自來水價的話,基本上能拿到政策扶持補貼,誰投資誰受益。
楊天醒沒有那麼多錢去建海水淡化廠,也沒有精力去與自來水廠扯皮賣水,這些不是也不應該是他的活兒。
他只想牢牢掌握石墨烯膜的生產技術,生產石墨烯膜,這種方式投資額小見效快利潤大。這樣無論誰家要建新型海水淡化廠,都需要上他這裡來買石墨烯膜,他照樣可以從這個產業裡分一杯羹,現在看來,這杯羹還不小。
楊天醒暫時不看好本國大規模上這種海水淡化廠,現在國內的海水淡化與南水北調孰優孰劣爭論的很厲害,南水北調集團不會放棄已經建設了一大半的工程,他們會爭投資,壓縮海水淡化集團的生存空間,海水淡化進入千家萬戶需要一定時間。
但是楊天醒篤定這項技術會很快走出國門,在國外首先大規模應用,遍地開花。
世界上缺淡水的國家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中東沙漠油國,海水淡化廠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如果此時被率先掌握新技術的企業進入的話,八成能狠狠的從這些國家原有海水淡化企業嘴裡搶下一大塊肉。
愛迪生一聲兩千多項發明,很多是跨時代的發明,他又從這些專利中得到什麼了?據楊天醒所知,愛迪生得到的很少,賣專利不是一個好主意。
海水淡化工廠整體工藝流程,楊天醒可以賣專利,但核心技術,石墨烯膜生產技術,楊天醒根本不想申請專利,他只想保有這項專有技術,使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