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

這次規劃會議後,規模宏大的臺灣建設開發工作,終於全面開始了。

李嘯以優厚的待遇,從移民中招收了大批富餘勞力,多達3萬餘人。這3萬餘人,被李嘯分成兩批,一批2萬人,修建從臺北到高雄的水泥官道;另一批1萬餘人,則被派去增築擴建高雄城。

因爲這兩項工程是現在臺灣建設工作的重點所在,李嘯安排,拓殖團長丁佑專門負責修建水泥官道,而副團長馬華興,則專門負責高雄城的增築工作。

由於有大量的用料需求,彰化城外的水泥廠、磚廠、採石場、石灰廠等工廠不停擴建廠房,擴招工人,日夜不休加班加點生產建築用料。

這條堪稱臺灣標誌性建築的官道,被李嘯命名爲明光大道。

這個名字,是李嘯受前世那個赫赫有名的節目啓發,現在看來,這個名字卻是十分貼切。

按李嘯的規劃,這條水泥官道,修建的標準要有嚴格的要求。

首先,要先開挖地基,至少要達一尺半深,要去除地基上面的浮土與軟土,將路基修建在底下堅硬的巖石層上,才能保證明光大道修好後,不會輕易下陷,能夠長期使用。

挖好地基後,李嘯又要求,在上面先鋪上從採石場運來的的碎青石塊,先在地基上鋪一層,從而減少滲水,增強道路承載力,並可減少磚頭使用量。而道路的兩側,則有從採石場定製的青石條固定,從而防止邊緣的磚頭易破損。

鋪好青石板與青條後,接下來,便讓建築勞工們,在碎青石塊上用水泥與河砂製成的混凝土鋪覆,再於上面鋪設磚頭,並讓最上面的磚頭,與兩旁的青石條成同一水平面。

最後的工序,便是在磚頭與青石條上再鋪上一層厚實的混凝土,同時每隔個十來米便用木板隔斷混凝土層,從而保證路面不會因爲熱脹冷縮而輕易變形開裂。

其實李嘯的這個設計規劃,相當於達到了現代中國那連接城鄉的二級公路的標準。

李嘯要求這條水泥官道的最終建築效果,是寬闊平直,便於排水,不得有坑窪不平,平均寬度要達到三丈以上,哪怕因爲地勢原因不得不修段窄路,最窄處也要有兩丈以上的寬度,以保證那四輪大馬車,最少可以並排三列的間距,進行行駛運輸。

要想富,先修路,李嘯相信,能把這條貫通臺灣南北的明光大道修好後,整個臺灣的經濟發展,就可以真正踏上高速前進的快車道了。

李嘯在前世看過一些修路的資料,裡面記載過一條長3o公里的城鄉二級公路,若3oo人的施工隊,修好的時間是6個月。

只不過,明朝時代的修路,與現代的施工兩相對比,有劣勢也有優勢。

李嘯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是最高決斷者,可以讓下屬迅速執行自已的決定。而不象後世一樣,從立項,到審批,到實地考覈,到起動資金到位,到招標承建,到各種施工資格審查,到沿線原有建築拆遷,居民賠償與安置,到各類物料備齊等等,有一系列的名目要通過。故這些東西,李嘯基本可以統統不用考慮,這樣一來,李嘯開工的速度,比現代至少要提前近兩個月。

另一個優勢則是,現在的李嘯有豐富的人力,兩萬人的修路隊伍,堪稱明朝第一。這個數量,已達到了美國當年修建橫貫美國東西部的大鐵路,所使用的華工人數的兩倍!

當然,與現代相比,李嘯最大的劣勢便是,他沒有現代化的施工設備,只能全憑人力與畜力。所以在個人施工效率上,遠不如現代社會。

李嘯在心裡計算了下,刨去那些繁瑣的準備,實際上那條3o公里的城鄉二級公路的修路時間只有4個月。平均每人每月修路里程爲o.o25公里,也就是25米的樣子。

那麼,在缺乏施工設備明朝,按4個人可抵一個現代修路工人的效率來計算,2萬人一個月可修125公里。按臺北至臺南全程約350公里的最長值路程來計算(現代臺北市到臺南市全程公路長度爲314公里,但因爲考慮到明朝沒有建造隧道的技術,以及爲了儘可能少的建橋樑而不得不繞路,故只能將路線拉長),這樣的話,要近3個月方可修好。

當然,再加上因物料不及時而誤工,與修建拱形橋樑之類要多花時間外,具體的建成時間,很可能還要多花上二個來月。李嘯算定,最遲在半年之內,整條道路就可全部完工了。

接下來,李嘯又對高雄城的增築工作作了要求。那就是,整個高雄城外城,要與彰化城一樣,各類護城河、城牆防禦措施等等要一應俱全。高雄外城要開設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每門城門都要都不惜成本,設計成暗藏千斤墜的方式,四面城牆上,象甕城、城樓、角樓,炮位、女牆、雉堞之類,皆要全部修建齊全。整個外城四周皆要挖有護城濠,正好利用北邊的曾文溪進行填充,使其環城而過。

另外爲了確保這座東南亞第一重城的堅固程度與防禦強度,李嘯要求,內層的夯土要與荷蘭人的做法一樣,全部使用糖水糯米蚵殼灰砂搗和黏之,使得夯土的強度大大增加,然後再於外面復包青磚,讓這外城城牆,足以抵禦任何普通炮火轟擊。

最後李嘯再對高雄城的城牆作了一番要求,那就是這長達二十四里的四面城牆,均要設計爲城牆入土部分深度近1丈,地表以上的城高爲6丈(20米),城牆馬道寬2丈(6米半)的樣式,從而大大加強城牆的堅實程度與實際防禦力。

李嘯之所以不怕花錢,也要建造這樣耗資靡巨的堅固外城,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希望,這修好的高雄城,能象古羅馬詩人底得修斯在詩中所說的那樣:“啊,這座七丘山上的羅馬城,是如此的高峻雄偉,以至迦太基人在看到它的進候,便喪失了進攻的勇氣?!?

李嘯確信,有這樣堅固宏闊的巨城,除了能充分彰顯天朝的氣度與威儀外,也會讓世界各國的商人,對臺灣的未來發展更具信心,更加樂於長期定居與貿易。

李嘯計算了一下,以先前建造那周長十六裡的登州城爲參考,在現在有萬餘建築勞工,又有充足物料供應的情況下,那建好這周長二十四里的高雄城,應該也就半年多時間足夠了。

而至於這兩項工作所要花費的錢財,李嘯絲毫不擔心,因爲有從荷蘭人手中繳獲的數萬兩金子和一千三百多萬兩銀子,再加上先前臺灣通過商貿所獲得的鉅額利潤,卻是足以支付這兩項重大工程的各類開支了。

聽了李嘯的計劃與安排後,丁佑與馬華興二人,立刻開始分頭實施,明光大道鋪設與高雄外城增築這兩項現在臺灣最爲重大也最爲重要的工程任務。

在看著整個臺灣島變成一個繁忙的大工地之時,李嘯與一衆官員皆是十分欣悅,每個人都能在心中感覺到,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奮發昂揚的嶄新時代,已經被這位文武雙全足智多謀的李大人,悄悄拉開了帷幕。

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著廝殺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鹚?震天雷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一百章 到達第一百章 到達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三章 女子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章 伏擊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四十章 祖寬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
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著廝殺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一百九十章 陣斬馬超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一百章 到達第一百章 到達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三章 女子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二百四十章 司令被俘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回回潰滅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三百零五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章 伏擊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四十章 祖寬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四百章 清虜獵殺令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三百九十三章 準你自盡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湖县| 汤阴县| 高台县| 乐清市| 南康市| 普兰店市| 乳源| 盱眙县| 刚察县| 五莲县| 富阳市| 两当县| 富顺县| 阳西县| 无锡市| 工布江达县| 陆丰市| 萝北县| 宁乡县| 二手房| 聊城市| 怀集县| 九寨沟县| 桑植县| 丘北县| 松原市| 泗水县| 永寿县| 南木林县| 平武县| 遵义县| 扶绥县| 昌都县| 万载县| 安仁县| 邵武市| 铅山县| 盐池县| 怀集县| 永安市| 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