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

“李總兵,前面便是紫禁城了。”

李嘯隨著曹化淳等一衆太監,離開永定門甕城,一路北行,從正陽門進內城,經過棋盤街、燈市、城隍廟市、內市等熱鬧場地,再從麗正門進入皇城,再經過承天門,全體人員在此下馬,再步行過了端門,便終於來到了紫禁城的正式入口,午門。

聽了曹化淳的輕聲介紹,面對著面前那巍峨浩大的紫禁城,這座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成就的巨大建築羣,李嘯心下,感慨萬千。

中國古代,將天空中央分爲太微、紫微、天帝三垣。紫微垣爲中央之中,是天帝所居處。明朝皇帝自謂應天承命,故將皇宮定名爲“紫微宮”(紫禁城之名由此而來)。

整個紫禁城皇宮的範圍,周長六裡一十六步,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60米,面積0.72平方千米,爲南北向的長方形。宮城內壓在中軸線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築物,以乾清門爲分界,分爲前後兩部分,即前朝後庭。前三殿爲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改爲皇極殿)、華蓋殿(同上改爲中極殿)、謹身殿(同上改爲建極殿),後三殿爲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宮城周圍有護城河,寬達52米,稱爲御河。

明朝的建築師們,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後名太和殿)佈置在中央,供皇帝會見朝臣及重大儀式所專用。奉天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象徵天闕三垣。三大殿下設三層臺階,象徵太微垣下的“三臺”星。

以上是“前廷”,屬陽。以偶陰奇陽的數理,陽區有“前三殿”、“三朝五門”之制,陰區有“六宮六寢”格局。

而“後寢”部分,屬陰,全按紫微垣佈局。中央是乾清、坤寧、交泰三宮,左右是東西六宮,總計是十五宮,合於紫微垣十五星之數。而乾清門至丹階之間,兩側盤龍六個列柱,象徵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宮之間的閣道六星。午門在前,上置五城樓又稱“五鳳樓”,爲“陽中之陰”。內庭的乾清宮爲皇帝寢宮,與皇后坤寧宮相對,在寢區中的乾陽,爲“陰中之陽”。

明代的建築師們,一直秉持這種中國獨有“陰陽合德”建築思想,成就了皇宮紫禁城獨特而宏大的中國韻味。

見得李嘯發怔之狀,曹化淳心下暗笑。

他已見慣了,那些第一次來到紫禁城下的官員們這副同樣的神情,紫禁城散發出來的那種天家威嚴氣度,足以讓每一個第一次來到它面前的人,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威壓之力。

畢竟,這裡可是大明帝國的心臟,是整個帝國最高權力所在之地。

就連當年曾爲大明龍虎將軍的努而哈赤,也深深地被大明紫禁城的氣度所震懾,這個長於東北冰天雪地荒山野嶺的酋長,在覲見明朝的萬曆皇帝時,那態度堪稱畢恭畢敬。

曹化淳當然不會想到,其實李嘯並沒想那麼多,他僅僅是在思考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罷了。

因爲御花園在後殿乾清宮一側不遠,離景山亦是頗近,李嘯一行人便繞過前殿,徑過後殿而去。

繞過前殿後,李嘯注意到,在前殿的東南處,復有一大片建築羣,在這片建築羣的一塊空地上,一個頭戴飾著東珠的元青色羊絨韃帽,身著繡著三爪團龍的天青色對襟小襖配藕色褲子,腳上是千層底的布鞋,一身打扮是利落乾脆,透著一股子昂揚勁氣的七八歲小孩子,正與一羣小太監,在空地上玩得正歡。

見李嘯扭頭眺望,曹化淳笑道:“李總兵,那位便是太子爺,這塊兒宮殿,便是太子所居之東宮,從前往後,依次是東華門,文淵閣,體仁閣,文華殿,端敬殿。。。。。。”

李嘯久久地凝視著,那個正與一衆小太監們歡樂奔跑的孩童朱慈烺,聽著他遠遠傳來的咯咯笑聲,表情十分複雜,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

隨後,李嘯又在曹化淳的引領下,繞過了巍峨宏大的前後宮殿羣,又轉了幾處巷子,才終於到了皇帝正在其中休息的御花園內。

李嘯注意到,這御花園,面積雖不甚大,卻是匠心別具,曲徑通幽,在一衆巍峨肅然的宮殿建築中,有如一個靈動而別緻的存在。

李嘯等人一路行過,只見香花異草,虯榕翠綠,假山聳峙,碧池瑩澈,一派旖旎風光。花園中從景山引來的一股活泉,激越清透,環流不息,灌溉花園的各處草木。園中更有不知身在何處的宮女彈琴吹弦,樂音瑯琮,誘人暇思。

在一個名叫洞天閣的小亭處,曹化淳緊急教了李嘯一些,等會如何覲見皇帝的禮節,然後便帶著李嘯,直往皇帝憩息的翠華亭處。

李嘯遠遠地看到,一個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鉸金翼善冠的年輕人身影,正在亭中閒坐,手中端著青花描龍精瓷杯,正目眺遠方,自斟自飲。他的身後,兩名小太監正手執拂塵,垂手侍立。

這個人,便是崇禎皇帝了。李嘯心下暗道。

“皇上,山東赤鳳總兵李嘯,已遵諭令,前來此處覲見皇上。”曹化淳先行一步,入亭內通報。

“臣,山東赤鳳總兵李嘯,叩見吾皇陛下,恭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嘯嘴中大聲唱諾,一邊按曹化淳所教禮節,在翠華亭外,行三跪九叩之禮。

“哦,原來,你就是那個李嘯啊。”

聽了年輕皇帝那充滿疲憊的聲音,李嘯心中不由得一抖。

“李愛卿,且平身說話。”

“謝皇上。”

李嘯站了起來,雖未擡頭,卻依然偷偷瞥見,前面那個身穿明黃龍袍的年輕人,已從椅上轉過身來,正一臉微笑地看著恭敬肅立的他。

瞥見崇禎皇帝的面貌時,李嘯心下十分感慨。

他看到,這位大明帝國的年輕皇帝,今年雖不過二十六歲,卻是老相徒顯,神情憔悴,兩鬢竟已有點點白髮,眼圈發黑,雙目無神,完全沒有自已想象的那般聖上天威之相。

李嘯心下暗歎,爲了挽救這個衰老潰爛的大明帝國,這位殫精竭慮日夜煎熬的崇禎皇帝,方會這般消沉憔悴吧。

只不過,在歷史的大勢面前,想要挽回這天傾之局,實在是讓這個才具平平的年輕人,勉爲其難了。更甚一點來說,現在內外交困戰亂不休的明帝國,更有如一個巨大的火爐一般,把居於上位崇禎,每天無休止地活活燒烤,直至死亡的到來。

“不錯,李愛卿英武非凡,氣概豪邁,真真我大明之虎將也!”

崇禎將李嘯上下打量一番,忍不住捋須讚歎。

李嘯尚未回話,崇禎又笑道:“李愛卿,聽聞兵部的奏報,你大戰韃虜,斬獲首級數千,俘虜數百,這般大功,朕心甚悅啊。以朕觀之,李愛卿,實爲我大明官軍之典範也!”

聽了崇禎的誇獎,李嘯急忙又俯身而拜:“末將得立微功,實託聖上之洪福也!皇上這般誇讚,微臣心下著實惶愧。”

崇禎大笑著站起身來,虛扶起李嘯:“李愛卿,朕這般誇你,自是當得!要是吾大明朝內,邊鎮衆將,皆能有你這般英勇善戰,爲國盡忠,則吾大明天下,早已平定多時了,如何今日還是戰火紛飛,不得安寧啊。”

李嘯向崇禎深鞠一躬,慨然道:“皇上言重了,末將乃大明臣子,爲皇上盡忠,爲大明效力,自是本份。陛下所指,末將定投效驅馳,不敢稍怠!”

崇禎一臉欣賞地看著他,滿意地點點頭,然後對曹化淳說道:“大伴,就在這翠華閣內,賜李愛卿酒宴,朕卻有許多話,要與李愛卿長談。”

曹化淳應諾而去,很快,一桌簡單的酒宴在亭中擺了上來。

端坐在長桌下首的李嘯看到,自已面前,擺著一壺酒,四樣小菜,一碗米碗,還有一碟醃蘿蔔,和一碟雪裡紅。

他再偷眼瞥去,發現坐在長桌上端的皇帝面前,竟也是同樣的酒食,心下不由得又是一陣感嘆,史書說崇禎之性極節儉,看來確是實情啊。

特別是,在去年被流寇端了鳳陽皇陵後,下了罪已詔的皇帝,更是不停地減膳撤樂,這日常生活,估計連京城的中等富戶也不如了。

只是,饒是皇帝如此節儉,大明帝國卻依然窮困不堪,財政瀕於崩潰,兩相對比,李嘯不勝唏噓。

這時,曹化淳替崇禎,將酒杯滿斟。另有一名小太監,給李嘯滿上。

李嘯注意到,小太監倒入酒杯中的酒水,竟是高度數的燒酒,而不是普通米酒。而且,他偷眼看到,崇禎面前的,是個小杯,而李嘯面前的,則是個大杯。

他心下不覺一緊,崇禎此舉,卻是何意?

莫非。。。。。。

“李愛卿,請滿飲此杯!這杯酒,朕替天下百姓,謝過李愛卿。”

崇禎在上首,向正沉吟著的李嘯,舉杯致意。

李嘯連忙起身,然後舉杯向崇禎躬身致意,再將這滿杯燒酒,以一種恭敬的姿態,灌入口中。

燒酒度數很高,入喉有如火燒,李嘯強忍著沒有咳嗽,這一大杯下肚後,能明顯感覺臉上發燙。

他舉著飲盡的空杯,向崇禎一示杯底後,再恭敬坐下。

上面的崇禎,舉杯微笑著輕舐了一口。

一旁的小太監,又趕緊給李嘯滿上。

李嘯還未來得及夾菜,崇禎的話語又在他耳邊響起。

“李愛卿,請再飲一杯!這杯酒,朕替祖宗社禝,謝過李愛卿。“

李嘯聞言,又急急起身,再將這滿杯燒酒,一口飲盡。

又一大杯下去,在燒酒的強力作用下,李嘯感覺眼前模糊,喉中刺痛得難受,頭腦一時竟有些發懞。

上首的崇禎,再次微笑著小舐了一口。

李嘯重新坐下,在吃了幾口菜後,崇禎勸酒的話語,再度在他耳邊響起。

“李愛卿,這第三杯酒,是朕替吾皇家宗族,謝過李愛卿。“

頭腦有明顯有點暈乎的李嘯,很想拒絕崇禎這次勸酒,只不過,他迅速想了想,還是起身再恭敬地一飲而盡。

第三次大杯燒酒喝完,李嘯感覺頭腦暈乎乎的,眼前景物一片朦朧,喉頭幾乎就要燒起來了一般,額頭上的青筋都在劇烈地彈跳,有些站不穩的他,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

見到連飲三大杯燒酒的李嘯,臉紅眼惺,醉態明顯,崇禎臉上的笑容卻愈見燦爛,他揮了揮手,曹化淳會意,領著所有的太監悄然退出亭外。

只不過,給李嘯倒酒的小太監,在退出亭外之前,卻換了一大壺茶過來,重新用杯子給李嘯滿上,以讓他醒醒酒,不致於醉得太厲害。

李嘯給自已連倒了三杯茶水,全部喝盡後,才感覺喉嚨與胃腸稍微好受了些。

這時李嘯擡起頭,正碰上崇禎迎過來的目光,君臣二人,目光中皆滿是深意。

“愛卿,你可知,朕爲何要令你連喝三大杯燒酒麼?“崇禎臉色漸漸肅然,他直視著李嘯,緩緩說道。

崇禎這般問話,李嘯不是笨蛋,心下其實已然明瞭。

早在喝第二杯時,他便已猜道崇禎令自已連喝三大杯燒酒,是何用意了。

只是,他在嘴上卻說道:“微臣惶恐,安敢揣摩聖意。”

“咳,愛卿啊,現在這亭中,只有吾君臣二人,再無六耳,難道還有甚話,不能傾心而談麼?”崇禎搖頭嘆道。

李嘯擡起頭,看似醉意朦朧的眼中,卻隱隱有精光射出,他低聲地回了一句:“莫非,陛下有事以詢微臣,故意令微臣飲醉,以求實言?”

崇禎嘆了口氣:“正是此意!朕今番令你前來,實不想聽你一些虛詞迎奉。這般諂上之話,朝中諸臣每日言之,早已令朕厭煩不堪,實是殊無甚益。”

崇禎頓了下,目光中滿含期待地對李嘯說道:“故而,趁李愛卿你率軍援京之機,朕著實想聽聽你,對現在大明時局的真實看法與建議。”

聽了崇禎的話語,李嘯感覺喉嚨中似有東西在涌動,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不過,他還是剋制住了頗有醉意的自已,想要傾吐的衝動,而是低下頭,沉吟不語。

“愛卿可是擔心,說出了甚刺耳之話,恐惹朕不快麼?“崇禎見李嘯沉吟,又急急而道:“你放心,此間之話,出你之口,入朕之耳,再不會有第三人聽到。縱你有言辭不當之處,朕念你酒醉,亦不加以責罰,如此,李愛卿可願對朕說實話了麼?”

李嘯輕嘆一聲,起身離椅,伏拜於地,大聲道:“吾皇真聖明天子矣!微臣得陛下這般剖心相待,安敢不盡言。“

崇禎連忙虛扶起他:“那就請李愛卿,對朕一一詳細言之。“

李嘯站起身來,卻不就坐,而是直視著崇禎期待的眼神,緩緩了說出這句話:“陛下,以臣之見,眼下若要真解我大明危局,最爲緊要之事,不過八個字。“

“哦,哪八個字?“

“外和清虜,內滅流寇!“

李嘯目光如電,一字一句地說道。

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七十章 攻山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五十章 軍議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十章 軍議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
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六十八章 面試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七百五十五章 砍瓜切菜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滿清龍脈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八百九十六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七十章 攻山第七百四十三章 兵不血刃下武昌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五十章 軍議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十章 軍議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阿坝县| 天祝| 修水县| 兴和县| 克东县| 麻阳| 兴山县| 凯里市| 永吉县| 平阴县| 班玛县| 怀宁县| 普安县| 云南省| 巴青县| 呼伦贝尔市| 运城市| 洪洞县| 拜泉县| 棋牌| 上蔡县| 巍山| 丰都县| 威宁| 虞城县| 宁强县| 扎赉特旗| 兴义市| 军事| 建平县| 曲阜市| 元阳县| 彩票| 北川| 宜都市| 桂阳县| 竹山县| 阜新市| 邳州市| 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