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

李嘯計劃既定,其手下的唐軍部隊,立刻開始依計劃行動。

鐵流滾滾,大軍出動,從地圖上看去,數鎮唐軍,象數根充滿威力的黑色箭頭,從北到南,直奔大順國邊境而去。

唐軍的頻繁調動,自是已被大順國的細作,以及邊境的哨騎們,以最快的速度,傳入大順國中。

大順皇帝李自成,在收到這邊境上有如雪片一般傳來的危急軍情後,頓是大驚失色。他立即傳令,緊急把當朝宰相牛金星,以及工部尚書宋獻策二人找來,緊急商討對策。

此時已是初冬,東暖閣中寒意襲人,雖然已生了白銅炭火爐子,但君臣三人圍在爐邊,卻依然感覺到寒意沁骨,三人皆是忍不住微微打顫。

李自成繃著臉,把唐軍的最新動態與調兵行動,向這二位他最看重的謀士說完,便沉聲道:“現在唐軍已平定雲貴桂三省,南方的弘光朝廷,已被唐軍徹底打敗,已然是茍延殘喘不值一提。現在倒好,他們接下來,應該是要對我大順與張獻忠的大西開始動手了。二位對於唐軍的這般動向有何想法,但可直說。”

宋獻策一臉凝重,首先說道:“陛下,以在下來看,現在唐軍擺出的架式,應該是佯攻張獻忠的大西,而主攻我大順國呢。”

“哦?獻策何出此言?”

“陛下,你看,現在唐軍南方戰事已畢,得以大量抽調精銳兵馬北上,其兵馬主要調動方向爲,抽調第二鎮兵馬安和尚部重新進入川東,第十一鎮兵馬莫長榮部入駐鄂西,唐軍第七鎮兵馬曹變蛟部,則北上到廬州一帶。而原本散佈南直隸的唐軍第六鎮兵馬劉國能部,亦全部集中在鳳陽一帶。與南邊廬州的第六鎮兵馬,形成互爲拱衛之勢。”

宋獻策說到這裡,略頓了一下,又繼續說道:“與此同時,北面金湯城的唐軍第四鎮段時棨部兵馬,業已南下到宣府北路南部邊境一帶。故而從這裡情報可以看出,唐軍已糾集了第二鎮,第十一鎮,第七鎮,第六鎮,第四鎮總共五鎮大軍兵力多達二十餘萬,一齊來對付我大順,敵軍動用如此之大的兵力前來,其意義自然不可小覷。”

李自成聽到這裡,臉色已是愈發陰沉,卻依然不作聲,任憑宋獻策繼續講下去。

“陛下,現在唐軍在川中,有位於川南的第十鎮兵馬,也有位於川東的第二鎮軍兵,但這兩軍鎮,看似擺出從南往北,從東往西進攻大西的樣勢,但其實,這張獻忠的大西國,當不是唐軍的主攻方向,他們的真實意圖,在於佯攻大西,實則要圖謀我大順。”說到這裡,宋獻策雙眼之中寒光一閃。

“那依你這麼說,你覺得唐軍接下來,會進攻我大順何處?”李自成悶悶地回問了一句。

“唐軍接下來,自是當以主要進攻我河南之地爲主,畢竟這裡離他們邊境最接近,兵力調動也最容易。”宋獻策的回答十分直接:“唐軍極可能,會以第十一鎮,第六鎮,第七鎮,這三鎮兵馬齊力攻打我河南之地,同時以第二鎮與第四鎮分別策應南北,確保我大順形成四面受敵,難以形成合力的狀態。唐軍接下來,極可能會全力攻打在我軍駐守河南南部的李過,在拿下此地後,再看看是侍機渡過黃河進攻河北,還是乾脆西進潼關,直接攻打我大順立國根本之陝西。”

“哼,唐軍這算盤未免打得太好,他們難道以爲,我大順只能被動挨打,毫無還手餘力麼?他們難道就不知道,這近一年來,我軍除了有劉宗敏在漢中的十五萬精銳外,又在國中訓練了近三十萬新兵麼?他們擺出這張口吞天的架勢,俺只怕他們太過貪心,最終崩了自已的牙口!”李自成冷笑道。

“陛下,我軍雖大費錢糧,新練了不少兵馬,但依在下看來,這些新練之兵,想要與唐軍的百戰精銳相抗衡,還是有相當難度啊。”默坐一旁,一直未說話的牛金星,終於長嘆一聲開了口。

“牛大眼,你此話何意啊?莫非,你說這般喪氣之話,是打算要不戰求饒了麼?”見牛金星說出這般頹喪之話,李自成心下暗惱,立即厲聲喝問。

牛金星站起身來,頭髮已經全部花白的他,一臉的疲憊與老態,他顫顫地和李自成拱了拱手,復嘆道:“陛下,在下這番話,實是有感而發。想到唐軍自山東南下以來,橫掃江淮,直攻入南都,打得弘光朝廷東逃福州,遂後又兵進華中,拿下江西與湖廣,消滅了雄踞華中的左良玉部,讓唐軍川東之地自此與本部聯成一片。隨後唐軍在成功解圍金湯城後,趁我大順軍尚在恢復之時,發兵西南,在短短半年多時間內,橫掃貴州、雲南、廣西三地,從而徹底平定南方,讓那弘光僞朝僅據有福建廣東二省之地,已如風中之燭。現在唐軍的勢力雄健,兵馬衆多,莫說大西與滿清,就算是我大順,亦難攖其鋒矣。”

見李自成臉色愈發不悅,牛金星內心一凜,卻還是硬著頭皮繼續說道:“陛下,在下說這麼多,只是想告訴陛下,現在唐軍的勢力,實在進於強大。我軍縱新練了兵馬,但想要在與唐軍的戰鬥中獲勝,哪怕只是打成平手,都十分不易。老臣這點意見,發自肺腑,萬望陛下能聽進去。”

“問題是你牛大眼說這麼多,沒什麼實際意義。”李自成冷哼一聲,又斜了他一眼,複道:“唐軍既然已選擇我軍爲主要目標,既然已打上門來了,我軍還能不加以應對不成?那接下來,自然是我軍到底該如何應對,纔是今天我等在此討論的主要目的。若只是單純聽你在這裡喋喋不休抱怨,復有何益!俺且問你,對現在這般局面,你牛大眼有何看法與建議。”

牛金星見李自成催逼得緊,又由得又是一聲輕嘆;“陛下,以在下之見,若唐軍真的發兵來攻,我軍定要與其爲敵作戰的話。則我軍只可緊守主要城池,絕不要與其正面決戰。以此方式,達到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哪怕會最終丟失一些地盤與城池,但能把唐軍熬走,打成一個平手,就是重大的勝利。萬萬不可頭腦發熱,出城去與其野外對戰。不然的話,在下恐我軍將有不測之憂。”

李自成聽完牛金星的話,臉上的不快頓是愈發明顯,他扭頭望向宋獻策,希望從他那裡,看看能聽到什麼不同的話語。

宋獻策見李自成目光投向自已,下意識渾身一顫,神情頓是發緊,他輕咳一聲,硬著頭皮對李自成道:“陛下,在下之見,卻也與牛宰相相似。我軍兵馬雖衆,但四下分離,且多爲新兵,需得加以時間打磨,方可成爲精銳,方柯與唐軍正面對戰。故唐軍若真發兵來打,我軍只可退守堅城,憑城固守,與其長期周旋,最終讓他們無功而返,方爲上善之策。”

“當然,我軍在這邊如此苦撐,還需有外援前來相助,方可更快破局。而我大順可求者,不過大西、滿清、以及弘光朝廷。那南方的弘光朝廷,已然只可茍且殘喘,不可能有任何餘力派出援兵。而張獻忠的大西國,在唐軍第二鎮與第十鎮兵馬脅迫下,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關鍵時候,還得指望我大順去救他一把呢,故亦難指望。因此我大順唯一能指望的,便是北面的韃清。”

“你的意思,是要我大順主動引清軍入關,讓他們來幫我們與唐軍作戰嗎?”李自成悶聲問道。

“正是如此。”宋獻策沉聲道:“如果能讓清軍派出十萬援兵,來入援我大順,哪怕只能盡用於北方,亦可大大緩解我大順困境,便我大順用兵調度愈發充裕自如。再退一步說,就算清廷無意派出這般大軍深入我大順境中,來幫助我軍與唐軍作戰,若他們能發兵南下,一路攻打唐軍的金湯城,或僅是自山海關到宣府北路的唐軍運輸線,都能極大緩解我大順用兵之壓力。”

李自成聽到這裡,先是沉吟了一陣,然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便扭頭對牛金星說道:“獻策此言甚是有理。多個幫手總是好事。你牛大眼當速速派出使者出使清廷,讓他們協同我軍行動。畢竟,他孃的咱們與韃子,已是捆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咱們大順若是完了,下一個完蛋的便一定是韃子。他們救助我們,其實也是在救他們自已,相信這一點,那清廷的攝政王多爾袞亦看得清楚。”

牛金星點頭應諾,同時接過話來,對李自成說道:“現在唐軍緊張調兵,估計兵力一到位,就會立即對我河南南部發動進攻。陛下這段時間,當需復從全國調派精兵去河南,畢竟駐守河南南部的李過,僅有5萬兵馬,光憑這點兵力,想要擋住唐軍北上,怕是不易。”

李自成點頭同意:“牛大眼這話十分有理。現在確實應該立刻抽調援兵去河南了,不然的話,李過光憑這點兵馬,真不一定能抗得住。”

隨後,李自成與二人仔細商議了一番,最終決定,從駐守漢口的劉宗敏的十五萬兵馬中,抽調五萬兵馬東進,前往河南,另住,復全國蒐羅了有戰鬥力的老兵五萬,總共調集了十萬大軍,緊急入援河南。

之所以從劉宗敏手中抽走5萬兵馬,實在是因爲十五萬兵馬皆在漢中碌碌無爲,未免太過可惜。再說了,唐軍僅僅只是佯攻川西,有這十萬兵馬駐於漢中,也足以威懾唐軍不敢輕舉妄動了。

與此同時,牛金星選派戶部侍郎顧君恩,爲大順國代表,秘密地從天津登上船隻,從海路前往清廷。

之所以不走陸路,實在是因爲現在清廷與大順的交界之境,已經被唐軍斷斷續續地攔斷,尤其是那從金湯城到山海關的唐軍運輸線,有如一條長長的鐵鏈,將大順國北境完全鎖死,如果派出使者從這裡出行,風險太大,尤其是萬一使者被唐軍捉了去,可就前功盡棄了。

而從海路出發,雖然有碰上海盜與唐軍水師的風險,但因爲從天津衛到遼中營口港的距離,相比陸途卻是要短得多。且唐軍這段時間以來,水師主要在南邊活動,海盜也已被唐軍打擊得七七八八,故這路上的危險,反倒是小了許多。

顧君恩奉了君命,立即來著兩名副使,急急從京城趕往天津,然後從天津衛的蘆口港出發,一路乘船北上,頂著刺骨的嚴寒,最終在三天後到達遼中營口港。

由於現在清廷與大順已是盟友關係,故見到這插著大順旗幟的使船到來,清軍守備部隊倒也沒有太覺驚奇。在顧君恩等人稟明來意後,立刻就有清軍護送他們一路北上,前往盛京而去。

此時遼東已下大雪,地上積雪盈尺,前往盛京的道路十分難走,顧君恩等人足足走了五天,才從營口趕到盛京。

到了盛京之後,顧君恩一行人,立即獲得了多爾袞的攝政王的親自接見。

聽完顧君恩講述來意,多爾袞一臉陰沉,那瘦長而英俊的臉上,陰鬱得幾乎能滴下水來。

他故作平靜,耐心聽完了顧君恩講述唐軍平定南方的經過,以及現在唐軍正大規模調動,準備向大順國發動全面攻擊的消息。多爾袞的內心,在那一刻,竟泛起了前所未有的一絲恐懼。

唐軍這隻吞天噬地的猛獸,終於徹底展露了他的野心,要開始將面前的所有獵物一掃而光,全部吞入肚中了。

南明,大順,大西,這些獵物如果逐一落入唐軍口中,那最終自已的大清朝,只怕亦是難逃噩運。

想到這裡,這大冷的天氣裡,多爾袞額頭上,竟不覺泛起涔涔冷汗,甚至連呼吸都變成異常粗重起來。

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二章 伏擊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兇地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二章 伏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五十章 軍議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
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二章 伏擊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兇地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二章 伏擊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八百零四章 四面張網 八方捕魚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二十八章 不歸墩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五十章 軍議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五百二十五章 暗流涌動的混亂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八百三十四章 關鍵之機,雷霆救援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馬威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一百六十二章 殺戮機器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炮成型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甘孜县| 南投市| 无为县| 怀柔区| 夏河县| 合山市| 梁山县| 望都县| 珲春市| 桂林市| 舒兰市| 资讯 | 榕江县| 江永县| 南阳市| 神池县| 宿州市| 凌云县| 富川| 平定县| 洪湖市| 囊谦县| 翼城县| 灵璧县| 滕州市| 徐闻县| 炎陵县| 连平县| 渝中区| 渝北区| 禹城市| 宜黄县| 石狮市| 增城市| 蒙阴县| 聊城市| 台南县| 宜阳县| 托克托县|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