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

“衝啊!”

見主將一馬當先往前追擊,那一萬餘名部衆,立即人人鬥志昂揚,紛紛揮刀舞劍,大步前衝,徑直往莫軍逃遁的方向狂追而去。

很快,鄭梉充部衝到了銀山邊緣,眼見到前面有莫軍旗幟在招搖,鄭梉毫不猶豫地下令繼續追擊。

“不可!前面丘陵起伏,森林茂密,恐有敵軍埋伏,世子萬萬小心!”鄭樺又在一旁急急稟道。

鄭梉勒住馬繮,放眼看去,發現此處地界,乃始十萬大山餘脈,地勢開始連綿起伏,不象先前所經之地一樣平臨無垠,森林植被亦越發茂密。按理說,在這樣敵情不明的丘附起伏的地界行軍,確是應該如鄭樺所言,萬事小心方爲可取。

鄭梉略一思考,便對鄭樺說道:“既如此,那你派八百騎兵出前哨探,待探得前面情況後,我大軍了隨後再行。”

鄭樺見鄭梉下得此令,頓是一愣,卻又不得不急急應諾,隨後便簡選了八百騎兵,讓他們衝出陣去,前往銀山山谷探查。

只不過,自渡河作戰以來,這些騎兵根本就沒有與莫軍交手的機會,現在更是連半個莫軍都尋不見,頂多只能遠遠見到幾塊東倒西歪的莫軍旗幟,他們的警惕性早已大大下降,驕狂與輕敵的心態,倒是開始四下蔓延。

因此,這部由鄭樺派出的八百人的騎兵,名義是是出前探查,但實際卻是大大咧咧毫無顧忌地全軍開進,徑直朝銀山山谷進軍。

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前面一處無名山谷裡,唐軍乙營兵馬,在第九鎮副鎮長翁之琪的親自帶領下,已悄然佈置好了一處口袋陣,正等著他們象一羣無知無畏的蠢豬一樣,自已拱了進來。

八百名鄭軍騎兵,就這樣在一個炎熱的午後,毫無察覺地走進了唐軍的口袋陣中。

等到這八百人的騎兵,全部走了山谷之後,一直躲在草叢中的唐軍副鎮長翁之琪,冷冷一笑,下達了全面攻擊的命令。

山谷的兩頭,迅速地被大批唐軍槍兵牢牢封堵,紮緊了口袋,兩邊山腰上,兩千桿火銃幾乎同時打放,共有一千六百多桿響打響。

火光刺目,餘焰飄飛,大團大團的白煙涌起,八百多顆細小鉛彈,有如死亡的小鳥,歡叫著向敵人飛去。首輪齊射,就幹翻了二百餘名鄭家騎兵。

連綿的慘叫從山谷中響起,剩餘的鄭家騎兵瞬間被打懞了,而在他們有如無頭蒼蠅一般在山谷中四處亂竄之際,第二輪齊射又開始了。

又是二百餘名鄭家騎兵被瞬間放倒,剩餘的騎兵,迅速地崩潰了。

接下來的戰鬥,更似一場屠殺。

心驚膽裂的鄭家騎兵,哀嚎著分別向山谷兩頭跑去,這時,第三輪齊射開始,將躲避不及的鄭家騎兵,復有一百餘人被幹翻。

緊接著,又是第四輪齊射。

剩餘的騎兵,只有一百餘人,僥倖從密集的彈雨中逃得性命,他們發狂般地衝到山谷的兩邊入口,冀望逃出這地獄般的場景。只不過,迎接他們的,是無數桿兇狠捅來鋒利無情的4米精鋼長槍。

這些長槍,有如長了眼睛一般,迅速地扎穿了他們的身軀與胯下的坐騎,讓他們迅速走向死亡。

八百名鄭家騎兵,全部在這個無名山谷裡,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更可嘆的是,由於安南之地天氣炎熱,馬匹難養,這八百名騎兵一死,鄭梉的萬餘大軍,竟除了自家護衛騎兵外,再無任何騎兵可用了。也就是說,隨著這八百名騎兵的死亡,鄭梉的萬餘大軍,幾乎只剩純步兵的士卒。

從山谷中傳來的那些連綿震耳的槍聲,立即吸引了附近的鄭家兵馬注意,他們驚慌失措地向上稟報,同時紛紛緊急集合,就地結陣以自保。

此時,正在一處樹蔭下休憩的厥梉,聽到手下稟報,頓是從地上驚跳而起。

不是吧,這一路行來,莫軍一個都沒見,卻沒想到,他們竟然偷偷地在這些的無名山谷中設了埋伏。

這般傢伙,端的狡詐無比。

鄭梉熱血上頭,二話不說,立刻下令,點集兵馬,全軍迅速衝向這個的無名山谷,要把躲在裡面的莫軍全部斬殺乾淨。

只不過,他命令方下,副將鄭樺又急急稟道:“世子,切莫再令全軍進攻了,若我軍盡數陷陣而入,萬一裡面有莫軍與唐軍的聯合埋伏,那這一萬餘人的兵馬,只怕是半個也難得保全!”

“哼,你憑什麼說山谷有唐軍兵馬?”鄭梉一臉猙獰:“此仇不報,難解我恨!”

“世子,我軍已折了八百騎兵,敵情依舊不明,安可再輕易出擊!若再中埋伏,全軍戰敗,只怕家主那邊,亦要重重責罰於世子啊!在下還請世子莫作意氣之爭,速速退兵爲要回!”鄭樺一臉急切之色,兀地苦勸不休。

鄭梉臉上的表情十分怪異,極度的不甘與十足的無奈交織在一起,讓他整個臉孔都呈現一種奇特的扭曲。

鄭樺的話,對於鄭梉來說,無異是一一副清醒劑。

只是這清醒過來之後,鄭梉心下,卻是愈發羞慚到憤恨。

安南難以養馬,八百騎兵一齊盡喪,卻是比被滅了數千步兵都更讓人心疼啊。更恥辱的是,這些騎兵命喪於這無名山谷中,卻連一個莫軍都未曾殺到,更是連一個返回報信的人都沒有。這場子與臉面,今天算是徹底丟盡了!

今天這場戰敗,說起來,倒還完全是自已這個主將的責任呢。

這渡河以來,自已對手下軍兵過於放任自流,以致讓他們懈怠鬆弛,全無軍紀,最終在這樣的擅自行動中,遭遇了全軍覆沒的結果。

於今想來,悔之何及!

他嘆了口氣,用一種極其冷淡的語氣,對鄭樺說道:“既如此,那就如鄭副將所言,我軍就止步,令全軍盡撤吧。”

鄭樺如遇大赦,急急回道:“世子英明決斷!在下這就去立刻傳令!”

此令方下,鄭樺還未來得及下去通報全軍,卻又見到,那處的地平線處,已是隱隱有了異動。

全體鄭軍皆是驚訝地看到,遠處的地平線上,彷彿突出涌出一道細細的黑線,而隨著自已的部下軍兵越行越近,他清楚地看到,那條黑線越來越粗,漸漸地幻化成了無數整整齊齊的兵馬。

這些兵馬,密密麻麻,氣勢極盛,正與自已行進的方向相對,同樣開始快速朝自已方向,一路奔行而來。

“啊!是唐軍!是唐軍的旗號!”鄭樺在一旁,忽地大聲尖叫起來。

見到這些突出其來的浩大唐軍陣勢,主將鄭梉的心,頓是瞬間就沉了下去,一時間,他竟有莫名的恐慌。

這一下,就是想跑,也跑不了了。

鄭梉迅速地目測了一下對面的唐軍兵力,他略略粗估了一下對面的兵力,發現他們不過僅有一萬餘衆。

他隨即想到,按唐軍的編制,這應該是唐軍一個營的規模,他們一定是早早地在此處山谷中設了埋伏,就等著自已前來自投羅網呢。

卻沒想到,自已雖然喪失了那八百騎兵,卻也讓唐軍的埋伏得以暴露,讓他們不得不出谷列陣,與自已正面決戰。

那麼,這一戰,自已到底是打還不不打?

只是,想到這裡,鄭梉的嘴角,又泛起了一絲苦笑。

現在兩軍即將交錯對接之際,還能由得了自已安全撤退麼?現在的局面,變化得如此突然,自已已是根本來不及撤離了。

鄭梉爲自已這個怯懦的念頭,暗暗感覺羞恥。

真是豈有此理,自已也有一萬多精銳部衆,唐軍不過區區萬餘人,兵力與自已相當,唐軍就是再精銳悍勇,兵力有限又正面迎敵的他們,又有何可懼。

而且,自已已在千里鏡中看得清清楚楚,這些唐軍此番前來,並沒有攜帶諸如火炮或投石機之類自已最爲懼怕的重型武器,他們也和自已一樣,僅有步兵與騎兵而已。

如果自已能及時派出軍使,緊急前往北界河南岸,讓那守將鄭檜速發援兵,那這場接下來的戰鬥,自已還可迅速佔有與敵軍一旦交戰,自已非但不會受挫,反而當可毫無困難地佔據上風呢。

鄭梉深吸了一口氣,眼中頓是閃出狠戾光芒,牙關更是不覺咬緊。

他知道,這一戰的價值與意義,對於鄭氏家族而言,其實有多麼的重要與關鍵。

如果自已若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帶著這些部下,把這萬餘唐軍全部消滅在此,那將來再與鄭芝龍部兵馬一道,乘勝拿那莫氏據守的高平城,這樣的功勞,只怕父王要親自出城,在升龍城郊外親自迎接好自已,也是必然之事呢。

更何況,能立下這般赫赫大功,自已豈非將是黎朝中第一人乎?

這般榮耀與機遇,豈可落於旁人之手。自已若不抓住,又豈不是太過可惜。

想到這裡,鄭梉喉頭涌動,連呼吸都開始粗重起來,眼中開始滿泛貪婪與嗜殺之色。

“鄭樺聽令!”

“屬下在!”

“我命你立即派人,前往南岸搬取援兵,讓那鄭檜儘速來援,務必讓我軍兵力,遠超對面的唐軍!”

“得令!”

“全軍聽令,立即就地擺開陣勢,全軍一齊壓上,定要徹底消滅對面的唐軍!”

“得令!”

在數名報信使者,向北界河打馬飛奔之時,那熱烈炙人的豔陽下,這平曠的紅河平原邊緣地帶,一萬餘名流寇軍兵排成一個長達一里開外的浩大矩形戰陣,兩邊各有百餘名殘存的騎兵護住兩翼,向著對面的唐軍,呼嘯著卷壓過來。

而在離鄭氏兵馬約二里開外,唐軍亦停下腳步,開始就地排陣。

唐軍第九鎮副鎮長翁之琪,此時一臉凝重地,親自指揮這場即將到來的遭遇戰。

他當然明白,這場戰鬥,對於整個安南北邊局勢,對於整個唐軍第九鎮乙營兵馬來說,會是何等的重要,又是何當的關鍵。

與有如狂熱賭徒一般的鄭梉不同,翁之琪的內心,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他知道,對面那些剛捱了悶頭一棍的鄭軍,雖然八百騎兵盡喪,但因爲無人逃走,他們尚對唐軍的戰力不甚瞭解,這便給了唐軍充分的施展空間。

唐軍排成的陣型,是一個寬度幾乎與流寇相等的一字長蛇陣,六千餘名盾兵一字排開,那鑲著兩排銳利尖利的大盾,有如一道臨時築立的鋼鐵之牆。

而在盾兵之後,則是密密麻麻的槍兵,他們在這盾兵築成的鋼鐵牆上,在每面盾牌的上方,都擱有一根寒光閃爍的4米精鋼長槍,有如蓄勢待發的毒龍,陰狠地等到著對面越走越近的獵物。

唐軍槍兵足有三層,可以確保有足夠的兵力填補損失,整個陣形十分嚴整,充滿了凜凜殺氣。

而在槍兵後面,是手持震天雷的唐軍輔兵,這些未著盔甲的輔兵,其實是唐軍殺手鐗般的存在。他們每人腰間掛著十多顆單手震天雷,看似無甚攻擊力的他們,其實卻是唐軍最大的秘密武器。

在整個唐軍槍盾戰陣後面,則是分列著兩部騎兵,以及兩部重甲橫行隊員,以這兩股部隊,來保護側翼安全。

見到自家軍兵已然列陣完整,鄭梉毫不猶豫地下達了全軍攻擊的命令。

一場規模宏大的正面交鋒,正式開始了。

如果從天空下望,可以清楚地看到,唐軍與鄭軍,宛如兩道長長的粗黑線條,其中唐軍的這一條,兀自不動。而鄭軍的那一條黑線,正有如一條蠕動的蟲子,快速地向唐軍進逼而來。

見到鄭軍以鋪天蓋地之勢衝來,翁之琪目光灼然,緊緊盯著鄭軍的動態,在鄭軍全軍離自已陣前不過二百來步時,他將手中的令旗高高舉起。

於是,有如變魔術一般,在每面蒙鐵大盾上方,在每個作好攻擊態勢的槍兵旁邊,又出現了一名手持燧發魯密銃的火銃手。

他們迅速地做好準備,每個人手中那黑洞的槍兵,都立刻瞄準了對面正吼叫著衝來的鄭軍。

翁之琪手中的令旗,猛地揮下。

“預備,開火!”

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七章 攢典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三十章 規劃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
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五十五章 奪財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後金之亂(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九十七章 兵進揚州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八十五章 收復京師 返都北京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七章 攢典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四十四章 暗計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三十章 規劃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八百零五章 清順合力,共抗李嘯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味家宴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绍兴市| 凤阳县| 理塘县| 二连浩特市| 思茅市| 获嘉县| 田东县| 宁远县| 莒南县| 调兵山市| 偏关县| 肇州县| 南投县| 溆浦县| 太原市| 高州市| 南宫市| 从化市| 长子县| 桐梓县| 五大连池市| 兴安盟| 彝良县| 汕尾市| 晋州市| 翼城县| 东丰县| 通山县| 安化县| 仁寿县| 白山市| 高青县| 安多县| 隆化县| 南陵县| 威海市| 无棣县| 洪湖市| 临湘市| 曲水县|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