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

情況這般危急險峻,崇禎當然不想坐以待斃,他在感嘆一陣後,立即開始倉皇自救。

他立即派出手下太監(jiān),要他們迅速出城,讓外地入援兵馬,儘快趕至京城勤王。同時又再度傳令,著本已散朝回家的大臣們,重回建極殿議事。

待衆(zhòng)臣來齊後,崇禎立即把現(xiàn)在的流寇壓城,襄城伯李國楨率殘餘京兵在城外投敵的險惡局勢,向衆(zhòng)人作了一番簡要說明。

原本就已是一盤散沙的朝臣,聞得這般可怕消息,頓是愈發(fā)慌亂。

這時整個朝堂的局面,“人人惶急,莫知所措。士大夫相見,唯唯否否,或曰無害,或曰奈何。又有推議巡街閉門,無一勝算也。”

還有一些可笑的官僚心懷僥倖,“猶謂城堅勢重,外有大帥足倚,圍三月未傷也。故城中多務積煤米,餘無所問。”

聽到這些雜亂無章又近乎無用的建議,看到這亂哄哄有如菜市場般的朝堂氣象,崇禎愈發(fā)心亂如麻不知所措,而寶貴的時間,就在這樣無聊的爭辨中,迅速地過去了。

而與亂成一團的朝廷相對應的是,京城的最後的數(shù)千守軍,被太監(jiān)們強令登上城頭守城。他們在城頭的倉促防禦,更是混亂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

因爲守城的重任,此時完全落到了宦官手裡,被驅趕上城守垛的殘餘士兵,平時既無訓練,臨事又缺糧餉,“守垛之兵,飢不得食。或母或子,攜粥至城下狂呼,不知守之所在,混亂至此,而一日再食者十無一二。”

兩天後,李自成的大軍,終於從南北兩路,齊集京城,把整座北京給圍得嚴嚴實實。

鐵流滾滾,充塞四野,把偌大一座京城,牢牢圍在中間,水泄不通,鳥雀難飛。

京城北面德勝門外,騎著烏駁馬,身著標誌性的藍色緊身箭衣,頭戴白色范陽氈帽,面孔黝黑,粗眉濃須,鷹鉤鼻樑高挺的李自成,望著出現(xiàn)在自已面前的這座明朝都城,內(nèi)心是說不盡的感慨。

想當初,自已不過是陝北的一名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小小驛卒,白手起家扯旗造反,經(jīng)過這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已然成爲大順國的皇帝,現(xiàn)在更是一路橫掃整個明朝北方,現(xiàn)在,更是要趁勢拿下明朝的都城了。

說起來,明朝在今年這般迅速的潰敗,還真出乎了自已的預料。

要知道,去年夏天,自已才被李嘯在河南打得大敗,一路潰逃回陝西,本想著怎麼也要個幾年才能恢復元氣,卻沒想到,那明朝潰爛的速度,竟遠超自已想象,最終讓自已撿了個大便宜。

而李嘯的唐軍主力,全力攻打遼東之際,腐朽潰爛的明朝,因此失去了最爲可靠的倚柱,整個中原一片空虛,竟讓自已能如此順利地一統(tǒng)陝甘,建立大順,又東渡黃河,一路打下山西、宣府、以及北直隸大部,最終直逼京城。這運數(shù)窮奇,真真豈可道哉。

人間多少事,把酒話滄桑。

李自成感慨了一陣,便衝著陣中大喝一句:“牛金星!你個狗入的,快給俺出來!”

闖王這句粗俗又親切的叫喊,引得旁邊一衆(zhòng)大順軍兵鬨笑。在鬨笑聲中,天佑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的牛金星,一臉施施然地縱馬出陣,來到李自成身旁。

“牛金星,你個狗入的,非得要俺同意,去給那崇禎佬兒送什麼勸封信。操!咱們都攻到城下了,正要一鼓作氣拿下京城,你他孃的還要脫褲子放屁,真是多此一舉呢。“

牛金星哂然一笑,向李自成拱手道:”闖王,恕在下直言,你這話說得可就不對了。“

”咋不對了咧?“

”闖王,這古話說得好,名不正則言不順。咱們興兵至此,好歹也要有個由頭不是?那崇禎皇帝,再怎麼說,他也是明朝皇帝,而咱們呢,則無論怎麼說,也是他曾經(jīng)的下屬臣民。故而,在攻城之前,咱們得先把道義給佔足了,這事情,卻是馬虎不得。“

牛金星頓了一下,繼續(xù)說道:”闖王,咱們給崇禎提的條件,無非這三點,一是崇禎割讓整個西北給咱們,咱們則可自降等級,當個西北王。第二點則是,讓明朝拿出百萬餉銀來,犒賞咱們的大軍,總不能讓咱們千里迢迢白跑一趟。第三點麼,則是咱們在受封后,可以率軍幫助崇禎平定其他義軍及關外的清軍,但對崇禎這個皇帝,卻是既不奉詔也不進京覲拜。只要崇禎答應這三點,咱們立刻撤兵……“

”入你娘!牛金星你這慫貨!這般好條件,崇禎不答應,難道他是傻子不成?萬一崇禎這廝真答應了,你他孃的讓俺怎麼下臺!讓這數(shù)十萬將士就此灰溜溜退兵回陝西麼?“李自成一臉慍色,恨恨地打斷牛金星的話。

見闖王發(fā)怒,牛金星連連搖頭,向他勸道:”闖王別急,聽我說完嘛。這三個條件,我敢料定,那崇禎佬兒,必然不從,一定會加以拒絕。“

”操!他他孃的憑什麼這般認爲?!“

”稟闖王,那崇禎,在下實在是看透他了。他這個人,爲人剛愎無能卻又自視甚高,對自已的麪皮,那叫一個看得比性命還重。這樣的人,分不清主次,搞不明輕重,只會爲了所謂的面子,一根筋走到死,根本就不會有半點變通。“

”唔,你說的這一點嘛,俺倒也是這麼認爲。“

”闖王,就象現(xiàn)在這京城,無兵無食,在我軍重壓之下,已是危如累卵,必然不能守住。他身爲一國之君,本當立即認清形勢,帶著整個明廷退守南方,方是最佳之策。而據(jù)我們安插在城中的細作回報說,有侍郎李明睿,曾向崇禎提出了南遷之議,但崇禎卻因爲什麼宗廟首都以及天子守國門之類的牽絆,最終還是拒絕了這條正確建議。可見此人,根本就看不清形勢,也不懂因時而變,故他落得今天這般結果,亦算是咎由自取吧。“

牛金星說到這裡,臉上滿是感慨與嘲諷交織的神色,他頓了下,繼續(xù)說道:“所以,我們這封勸封信送出去後,那崇禎雖然心下猶豫,有些想答應,但其爲了所謂的面子與尊嚴,必定最終還是會輕易拒絕,此爲必然之事也。那麼,只要他一拒絕,那咱們就算是對他仁至義盡了。從此之後,我軍便會佔了道義的制高點,而崇禎只會得到一個無道昏君的惡名,這樣我軍攻下京城後,對崇禎或擒或殺,也不會再有多嘴書生,來加以指責了。這般空頭人情,不作何爲?”

聽牛金星說到這裡,李自成臉色方露出笑臉,他向牛金星努了努嘴,示意他儘快去辦。

得到李自成的授意,牛金星立即派遣出那已經(jīng)投降的太監(jiān)杜勳,讓其進入城內(nèi),去向皇帝傳話。

杜勳是在李自成攻打宣府時,與宣府總兵王承允一道向其投降的,他與王承允一道,成爲流寇攻打宣府的內(nèi)應,最終逼死了巡撫朱之馮,順利獻城歸降。

因爲有這洗不去的污點,自知若迴歸明廷必是死路一條的杜勳,開始死心塌地爲流寇效力,一路上充當嚮導,指探虛實,十分賣力。

他這樣把自已賣痢徹底,故頗受李自成與牛金星信賴,這次前往皇宮,去向崇禎傳達信息,杜勳自是最好的人選。

杜勳接受命令,遂在城下喊話,請求入城,很快城頭放下吊橋,讓他一人一馬,快速奔進京城。

入城後,杜勳一路縱馬疾馳,直往皇宮而去。穿街過巷直到午門後,他後匆匆下馬,遂即有人帶著他,向皇帝正在批閱奏章的乾清宮疾奔而去。

來到宮外,杜勳一眼就看到裡面那個身著打了補丁明黃龍袍的身影,心下不由得感慨萬千。

很快,宮內(nèi)傳來消息,令他進去。杜勳深吸了一口氣,微微躬身,徑入宮門。

在離御桌數(shù)步開外,杜勳掀擺下跪。

“皇上,老奴,老奴……”

崇禎放下羊毫玉筆,又把奏章放到一邊,然後冷冷地把杜勳上下打量了一番,卻是冷哼一聲,並不說話。

見皇帝這作態(tài),杜勳內(nèi)心慚愧,臉上竟然莫名燥熱。

一時間,乾清宮裡,陷入了一片難堪的沉默。

”皇上,老奴在宣府,實是迫不得已……“

最終,還是杜勳先開口,他囁嚅著剛說了一句,就被崇禎不耐煩地打斷:“杜勳,朕沒心思也沒功夫聽你說甚過往之事,你有何話想對朕說,有何事情要替流賊傳達,儘可直言便是。”

杜勳擡起頭,目光復雜地望向面前的皇帝,望向這位他曾經(jīng)效忠的主人,喉頭涌動,欲言又止。

最終,他還是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有從懷裡摸出一封牛金星的親筆書信,雙手遞給崇禎。

小太監(jiān)從他手裡接過信,再遞給崇禎,崇禎皇帝皺著眉頭打開,略略一看,臉色頓是十分難看。

杜勳察顏觀色,見皇帝臉色這般難堪,心下暗道不好,他深恐心胸狹窄的皇帝,會一怒之下,拿自已的人頭來出氣,那可就糟了。

還好,皇帝最終只是輕咳兩聲,便冷笑道:“好麼,李自成這巨寇,不來徑直攻城,反而現(xiàn)在還向朕提了這三點條件,卻是何故?”

杜勳聽得皇帝發(fā)問,內(nèi)心稍覺一鬆,便回道:“皇帝,這三點條件,實是闖王憐憫陛下,不忍向京城橫加刀兵啊。現(xiàn)在京城局勢這般危如累卵,如何可抵闖王那數(shù)十萬百戰(zhàn)精兵!以老奴之見,陛下暫且答應其要求,亦是無妨……”

“住口!朕乃是大明天子,只可君王死社稷,如何可以列祖列宗血戰(zhàn)得來之國土,去與流寇來進行交換,真真豈有此理!”崇禎一臉暴怒地從龍椅上一躍而起。

“皇上,話雖這般說,但事急從權,陛下又何必拘於死理乎?”杜勳急勸道:“陛下,在下縱犯死罪,但亦曾受皇恩,故不得不向陛下直言。陛下你現(xiàn)在身困孤城,無兵無將,如何能抵禦闖王的數(shù)十萬雄師!陛下乃是萬金之軀,如何可不爲自已考慮啊!退一步來說,縱然陛下有心殉死社稷,但其奈城中百姓何?又其奈大明江山何?老奴說句誅心之語,陛下縱爲國殉死,又復對大明的江山社稷有何助益?況且現(xiàn)在,大明仍據(jù)於南方,根本還在,氣數(shù)猶然未盡,陛下又如何這般心灰意冷,一心尋死不思振作乎?”

聽了杜勳這番苦勸,崇禎開始冷靜下來。

他愣愣地看著窗外,臉上肌肉抽動,喉頭也在不停涌動,一副想說又不想說的怪異模樣。

最終,他長嘆一聲,向杜勳緩緩道:“此事關係重大,可否能讓朕先與羣商議,再行回覆,可好?’

杜勳伏拜於地:”當然可以,還望陛下速速裁斷,這般最後的良機,失之不在,陛下萬萬要好好把握啊!“

隨後,杜勳告辭離去,崇禎目送他離去,臉上是滿滿的失落。

杜勳一走,崇禎立即在建極殿召開會議,與羣臣共商對策。

崇禎首先把李自成的談判方案,也就這三個條件,簡要地向羣臣作了個簡要說明,然後便向各人詢問,現(xiàn)在這般緊急之際,卻當如何處理。

令崇禎沒想到的是,這建極殿中,氣氛沉悶之極,滿朝的文武羣臣,則有如一羣畏縮的羔羊,竟無一人出面出策或發(fā)言。

崇禎熱切而焦慮的目光,掃過每一張畏縮退卻的臉孔,漸漸地,他原本充滿殷切的臉上,開始滿布失望。

這滿朝文武,個個沐澤皇恩,現(xiàn)在這千鈞一髮危如累卵之際,他們卻個個作了縮頭烏龜,實實可惡又可恨。

也許,這般傢伙,個個早就找好了出路,就等著李自成打進京城,然後個個重新另拜新主,再享高官厚祿呢。

崇禎怒從心頭起,他怒喝一聲:”陳演!“

聽到皇帝點頭,內(nèi)閣首輔陳演,一臉不甘地從朝班中走出。

”陳演,現(xiàn)在局面如此危急,你身爲首輔,如何竟一句話,一條建議都沒有,是何道理?!“

老奸巨猾的陳演,聽到皇帝這聲怒問,他既害怕承擔責任,又擔心皇帝會把自已用來出氣,於他故作惶恐,一聲不吭,一味鞠躬低頭。

見到陳演又來這一套,焦躁不安的皇帝恨得直咬牙,他從龍椅上騰地站起來,目光如刀地盯著面前的陳演,終於恨恨地扔下一句:”哼,你們不要以爲,朕不知道你們現(xiàn)在心裡,到底打的什麼小九九。你們在想著,要拋棄大明,投身流賊,以取功名利祿!這般用心,朕實是洞若觀火!“

崇禎恨恨說完,下面回答他的是,依然是一片沉寂。

這一刻,崇禎內(nèi)心無限悲涼。

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zhàn)死,鄭成功投誠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zhàn)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十五章 反目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茍活協(xié)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zhàn)(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十九章 北行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guī)劃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zhàn)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zhàn)二順王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jù)京城以自守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zhàn) 生死一線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zhàn)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lián)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
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三百四十二章 擴軍五營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四百四十五章 愛妃之逝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二百五十八章 威壓性談判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三十一章 訓練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zhàn)死,鄭成功投誠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二百三十一章 坩堝鍊鋼第一百七十五章 幸運獲救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六百六十七章 暗夜之狼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八百八十二章 爲了大清,忍辱求生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zhàn)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一百六十章 北援錦州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十五章 反目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茍活協(xié)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鐵龍城之戰(zhàn)(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十九章 北行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guī)劃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五百八十三章 冒雪攻城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三十九章 對衝、騎戰(zhàn)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zhàn)二順王第一百零九章 夜援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jù)京城以自守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zhàn) 生死一線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zhàn)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lián)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左市| 隆尧县| 华蓥市| 平度市| 邹平县| 织金县| 上饶县| 牡丹江市| 夏津县| 海丰县| 福鼎市| 贡觉县| 舟曲县| 安阳市| 海兴县| 洞口县| 淳化县| 龙江县| 清镇市| 青岛市| 玉山县| 江西省| 康马县| 秭归县| 泸州市| 师宗县| 临洮县| 阿坝县| 定南县| 图片| 江川县| 奉新县| 上饶县| 伽师县| 武陟县| 四川省| 海伦市| 平邑县| 大埔县| 黄浦区| 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