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

“快,讓史閣部入帳敘談。”黃得功略一猶豫,立即對手下大聲吩咐。

“是。”

不管史可法此番前來到底會怎麼說,先聽聽他的話,總不會有甚差錯。

這時,見史可法要過來,翁之琪與馬得功二人,便打算先行離開,卻被黃得功叫住。

“二位,現在已到如此地步,還分什麼上下等級,你二人也來一起聽吧,看看史閣部前來,到底要對我們說什麼。”黃得功苦笑著說道。

翁之琪與馬得功二人,面面相覷了一下,便又訕訕回坐。這時,衛兵帶著史可法,從帳門外掀簾而入。

黃得功注意到,史可法進來之際,整個人無精打采,神色萎靡,好象受了重大打擊的模樣。

黃得功不由得在心下暗歎,看來,剛纔李嘯在城下對他這番譏諷嘲罵,對這位自謂清流與忠臣的史可法來說,可謂句句誅心,把他的整個人生價值觀,都快給摧毀了。對其的打擊嚴重程度,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而史可法入得房來,他默然環視了房間中的三人,臉上綻出苦笑,隨即說出一句話語,讓房間中的各人,皆不敢相信自已耳朵。

“各位,本閣就說一句吧。還請各位將軍,自去投靠唐軍便是,史某本人,亦當降唐。”

史可法這句話說完,黃得功翁之琪馬得功三人,皆是目瞪口呆,一時間,都有些反應不過來了。

不是吧?!

這位方纔在城牆上痛罵李嘯,大表忠心,信誓旦旦要爲弘光朝忠心效力的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怎麼現在醒轉過來,就完全轉變了態度,轉而勸自已去向李嘯投降呢?

這,這……

三人一時皆轉不過彎來,房間之中,頓是一片沉默。

見到三人皆是無語,史可法一聲苦笑,緩緩自言道:“各位,史某如今醒來,細思唐王之語,不得不說,他的話語雖然尖刻無情,讓史某顏面無存。但細細想來,卻是極有道理的。”

“哦……”

“黃將軍,史某想來,那唐王說得極是。現在唐軍軍勢極大,兵馬數量數倍於城中兵馬,又有前所未見的攻城重炮可用,其戰力就是天下第一,亦不爲過。這揚州孤城,再強自抵抗下去,著實難有勝算,再強要死守,只怕與此城徒爲陪葬而已,殊無甚益。還不如就此投降保命,方爲要緊。這樣一來,各位一可全性命身家,二可保全城中百姓,亦是善之善者也。”

史可法喃喃地說完上述話語,然後又苦笑道:“至於史某,之所以也願降唐,實則迫不得已也。史某原本在朝廷之中,就是個可有可無之人,所謂的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也不過是聊以**的虛銜罷了。而我自任江北督鎮以來,基本對戰局無甚作用,根本就難以挽回如此敗局。就算唐王不取我性命,這般灰溜溜回去,只怕真如唐王所言,會被那弘光監國給一刀斬了。”

“史閣部……”

史可法擺了擺手,示意黃得功不必再說,然後他長嘆一聲,複道:“況且,本閣此番回去,縱若不被監國所殺,亦在朝廷再無立足之地了。故現在本閣思來想去,反正現在聲名已污,名節已虧,就算投降,又能再壞到哪去了呢。再怎麼說,唐王扶立太子登基,乃是明朝正統傳承,爲其效力,也不算玷辱門庭了。而且,從今之後,史某也只有投靠唐王,方可在那重興朝中,重新謀得立足之階,纔可能在將來能爭取有所作爲,再不會碌碌無爲虛度光陰啊。”

史可法說到這裡,已是一臉頹然,雙目無神,他那喃喃自語又魂不守舍的模樣,看上去十分可憐又可悲。

但是,史可法這副表態談話,卻讓翁之琪與馬得功二人,立時憑添精神,大漲信心。

馬得功立即站起身來,向黃得功大聲拱手稟道:“黃將軍,史閣部都這般表態了,你還猶豫什麼!要知道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這般良機,安可錯失。如果等到唐軍前來進攻,將軍復來後悔,奚有何益啊!還請將軍速作決斷,萬勿再遲疑了。”

翁之琪亦大聲稟道:“黃將軍,就請下令全軍出城受降吧。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啊。將軍乃是何其英勇果決之人,在這緊要關頭,如何可這般猶豫不決?還請將軍不要遲疑,立即下令,我等隨將軍一道出城受降便是。”

聽到手下兩員大將苦苦相勸,黃得功又掃視了一眼呆坐一旁雙目無神的史可法,他的心下,真真五味雜陳,難以言述。

事到如今,大勢已去,已然由不得自已不降了吧。

畢竟,兩員大將,包括城中的這位江北督鎮史可法,都主張投降,自已所謂的念及舊恩,不肯投降的想法,實在是沒有半點市場了。

有道是,樹倒猢猻散,而如果自已定要反逆手下之意,那麼,只怕唐軍還未攻城,自已恐怕就有軍兵譁變倒戈之憂呢。

人活在世,有時真是形勢比人強哪,那位弘光監國,請恕黃某對不住您,要在此地,做出這不忠不義之舉了。

於是,他長嘆一聲,從虎頭椅上站起身來,一臉嚴肅地表態:“好吧,既然史閣部與二位將軍皆是這般認爲,本公又如何肯拂衆人之意。那就請二位將軍整肅城中兵馬,清點歸藏城中府庫,然後大開城門,迎接唐軍入城。本公親率全軍,在這揚州城中,向唐軍獻降。”

“得令!”

黃得功一言既出,馬得功與翁之琪二人,自是興高采烈踴躍辦事,很快,揚州城八個城門同時打開,城頭高高飄起了白旗。

見到城頭白旗飄揚,城中那四萬兵馬,皆赤手空拳整隊從城中出來,唐王李嘯的臉上,不覺露出十分欣慰的笑容。

這個黃得功,終於在自已的強大壓力下,出城獻降了。這番舉動,算他聰明,不然真到了唐軍開始攻城之後,他再想獲得任何特殊待遇,都是斷不可行了。

這時,已脫去盔甲,一身箭袖直衣的黃得功,帶著同樣不著盔甲的翁之琪與馬得功,三人一齊從城門口率先走出,一路默然來到李嘯面前約十步外,便撲通一聲,跪地奏稟。

“唐王,我軍反正來遲,還請唐王恕罪。現在城中兵馬四萬三千二百五十人,已全部開出城外,請貴軍清點接收。另外,城中府庫,軍械糧草馬匹等,業已全部封藏清點,還請貴部統一接收。另城中百姓,戶簿人口約八十五萬人口,俱是安穩,無有異常,亦請貴軍查覈……”

聽到黃得功這一迭聲的稟報,李嘯十分欣喜,他抑制住內心的激動與喜悅,快步上前,手腕一擡,將三人虛扶而起。

“靖國公,二位將軍,你們果然識時務,明大義,能在關鍵時節,及時率部反正歸降,讓這揚州城免卻一場刀兵之災,本王甚是欣慰。爾等這番義舉,真不負本王的言語苦心啊。各位勿憂,本王言出必行,定會將各位與貴部兵馬,全部妥善安置。”

“多謝唐王,從今之後,我等願爲唐王前驅,甘效死力。”黃得功與翁馬二人,齊齊拱手應道。

李嘯點點頭,又好言撫慰了他們一番,便令他們先行退下。隨後,他立即下令,由唐軍監撫司的文官,負責清點黃得功部兵馬人數,然後立刻入城去登記各類府庫收藏,同時在城中大量張貼安民告示,讓揚州城軍民百姓盡皆安心無患。

黃得功等人退下不久,李嘯又看到,一個熟悉而憔悴的身影,從城門中緩緩走出,一路向自已款步行來。

這個人,便是史可法。

見到史可法緩步前來,李嘯心下還在盤算,是不是現在就要安派人手,送他過江離開。卻沒想到,史可法來到離自已約數步開外,竟也如黃得功等人一樣,撲通跪倒,伏地不起。

“在下史可法,願向唐王投降,從今之後,吾願爲重興陛下,忠心效力,決無二心。還請唐王不計前嫌,接納老臣。”

聽到這番話語,李嘯下意識哦的一聲,不覺愣住。

沒想到,這位方纔還在城頭痛斥自已,爲弘光僞朝大表忠心的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現在卻在自已面前,這般卑微無奈地請求投降。

一時間,李嘯心頭,五味雜陳。

他忽然想到,在正史上,這位史可法史督鎮,雖在在弘光朝裡備受排擠,難得重用,但他最終還在揚州城牆上,被攻城的清軍炮火轟殺,倒也算是爲國捐軀,死得其所了。與南京城那些排隊投降清軍,紛紛向多鐸獻媚求官的無恥羣臣,他也算是個難得的忠正之臣了。

這樣在正史中留下了清名的人,現在迫於形勢來投靠自已,雖有前嫌,但瑕不掩瑜,這個史可法,當可量材爲用吧。

李嘯臉上泛起笑容,上前幾步,將地下伏跪的史可法,虛扶而起。

“史閣部,不必如此。先前口舌紛鬥之語,本王早已忘卻,史閣部又何必再爲介懷?象史閣部這樣的有識之臣,能轉爲重興皇上忠心效力,本王亦甚是欣慰。本王來日,定當親自奏稟皇上,要對史閣部加以重用。”李嘯一臉微笑,字句清晰地對史可法說道。

史可法一臉惶愧,臉上更覺莫名躁熱,他向李嘯長揖而拜,輕嘆道:“唐王心胸博大,不計前嫌,在下心中甚是惶愧。唐王如此擡舉,老臣先行謝過了。”

李嘯淡淡一笑,又連聲安慰了他幾句,便讓他先行退下。

在整編清點完黃得功部的降兵之後,李嘯下令,舉行盛大的入城儀式,由他親自率領數千名精銳騎兵從西門之處,進入揚州。

鞭炮齊鳴,彩旗飛舞,鑼鼓喧天,由黃得功等降將引爲前部,那雄姿英發氣宇軒昂的唐王李嘯,在一衆護衛的保護下,從西邊的通濟門,昂然而入。

此時,城中的安民告示早已四處貼出,城中居民百姓,皆是大爲心安。見到唐軍入城,城中百姓皆是蜂擁前來,沿著街道兩邊,站得密密麻麻。人人伸長了脖子,都來看那唐王李嘯,究竟是何風采,到底是何等人物。

百姓熱情踴躍,人人嘻笑顏開,引頸直望,場面十分熱烈。因前來觀看的百姓數量太多,唐軍不得不先派出大批輔兵,站在街道兩邊維持秩序,以確保入城的隊伍能順利通過。

不多時,李嘯在從西門引馬直入,一至正街,衆人見到唐王真貌,竟是這般年輕英武,氣概非凡,不禁大爲欽佩。復見其下的精銳騎兵軍旅,乃是這般裝備精良,刀槍耀目,堪稱威武之師熊羆之旅,這揚州的百姓們,頓是歡聲如雷,掌聲如潮。那百姓的連聲歡呼,有如雷鳴一般,迅速席捲了整個揚州城。

見到自家軍隊,這般受百姓歡迎,唐王李嘯與那些入城的軍兵,頓是人人皆覺自豪喜悅。於是,李嘯的手下軍兵,開始自發性的大喊口號,與百姓的歡呼聲合二爲一。一時間,頗有軍民團結,魚水深情之感。

而此時的李嘯,見到這市井繁華,美侖美奐,充滿中國古典城市風韻的揚州城,以及城中那一眼望不到頭,正熱烈歡迎自已的一衆百姓,不由得神飛千古,又想起了這座城市,在真實歷史上的明末清初的年間,所遭遇的悲慘往事。

那就是,在歷史上十分有名的揚州十日。

公元1645年5月20日-5月29日,揚州城在激烈抵抗後失陷,清兵蜂擁入城,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

這幾世繁華的江南名城揚州,頓時變成了十分可怖的人間地獄。

是時“堆屍貯積,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爲五色,塘爲之平“,“前後左右,處處焚灼“,““城中積屍如亂麻“。

最終,整座揚州城中,居民除少數破城前逃出外,以及個別在清軍入城後隱蔽較深才倖免於難者以外,幾乎全部慘遭屠殺。據統計,僅被和尚收殮的屍體,就超過了整整80萬具。

這般慘痛的歷史,自是深深銘刻在李嘯心中。此時此刻,見到滿城向自已熱烈歡呼的軍民百姓,李嘯有種恍若隔世之感,眼角竟不覺有淚光閃動。

也許,自已從現代穿越到這個明末亂世來,上天安排給自已的最大責任,就是守衛保全這些亂世中的無辜百姓吧。

既如此,那我就一定要不懼任何困難,也要爲這天下百姓,打拼出一個太平盛世,一個朗朗乾坤出來!

李嘯長吁一口氣,用力勒穩了繮繩,雙腳猛磕馬肚,那胯下寶駒墨電一聲長嘶,載著自已的主人,馬蹄得得地,快速奔向揚州城深處……

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九章 祖府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四章 歸途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著大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著廝殺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十章 突襲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
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九章 祖府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六百二十九章 復有何路可走第四章 歸途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著大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虎踞(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著廝殺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二十章 突襲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一百五十章 鐵龍城之戰(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六百五十二章 崇禎大葬,太子登基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莆田市| 沧州市| 西乡县| 闸北区| 桂平市| 龙山县| 永靖县| 西青区| 无极县| 沭阳县| 饶平县| 社会| 辽中县| 卢湾区| 寿阳县| 连江县| 崇文区| 海丰县| 海晏县| 来安县| 北流市| 南川市| 桓台县| 会宁县| 祥云县| 金平| 泰顺县| 宁安市| 苍溪县| 嘉禾县| 西宁市| 都昌县| 伽师县| 铜川市| 衡阳市| 津南区| 鞍山市| 临沂市| 满洲里市| 富裕县| 五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