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

一夜無眠,到了現在纔剛剛入夢的多爾袞,瞬間驚醒。

怎麼回事?

難道有唐軍來襲營麼?

久經沙場的他,立即掀被而起,急急披衣著甲,快步行出營外。

“怎麼回事?可是唐軍要來夜襲麼?”多爾袞衝著護衛厲聲大喝。

那護衛畏懼地望著他,囁嚅著回道:“回稟攝政王,那邊牆之處雖然燈火通明,鼓聲震天,喊殺陣陣,卻一直未有兵馬前來,倒甚是奇怪呢。”

“哦?竟是這樣?”

多爾袞皺著眉頭,他右手摩挲著劍柄,低頭思慮了一陣,臉上便浮起冷笑,隨即下令:“去,速去把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喚來,來我帳商議。”

“嗻。”

很快,一身甲冑齊全又神情慌張的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匆匆來到中軍帳中。

“攝政王,唐軍這般擂鼓響號,作勢甚壯,卻又不來相攻,卻是何故?”阿濟格一臉怪異神情,急急向多爾袞發問。

多爾袞冷冷一笑,他並未回話,一旁的阿巴泰,倒是一臉猶豫地插話道:“攝政王,在下在想,可是那守關的唐軍,並不是要來趁夜襲營,而只是虛張聲勢,刻意不讓我軍安歇不成?”

“正是如此。”多爾袞冷笑著回答道:“你二人也讀過三國演義,應該知道,唐軍必定是欲學三國時,那諸葛亮在漢中嚇退曹操之策,他們想以此方式,讓我軍連夜不得安睡,從而疲弊我軍,讓我軍最終煎熬不住,從而不得不退兵。”

“那攝政王之意是?”

“哼,唐軍既然只是虛應恐嚇,我軍又豈會中其奸計。我軍佈置瞭如此之多的哨騎遠探,唐軍突襲之策得逞。”多爾袞沉聲道:“你二人下去後,且讓全軍繼續休息,鑑於唐軍今夜騷擾,讓我軍兵士不得好生休息,就讓明天軍士多睡兩個時辰,再起牀造飯,然後,尋機進攻其邊牆薄弱之處,爭取一舉拿下獨石口!”

“得令!”阿濟格與阿巴泰齊齊拱手。

未出多爾袞所料,唐軍鼓譟了一夜,卻始終未派兵過來戰鬥,倒是弄得清軍一夜睡不安穩,更有許多膽小的軍士,乾脆合甲而臥,以防意外。

次日天亮,整整鼓譟了一夜的邊牆之處,總算安定了下來。

這一夜折騰,多爾袞也沒有睡好,雖然較往日多睡了兩個時辰,但早上起牀之際,他依然雙眼浮腫,睡目惺忪,一幅精神不振的樣子。

多爾袞起牀之後,亦不稍怠,立即安排哨騎去邊牆之處探查,看看邊牆何處守衛薄弱,能讓自已這十二萬大軍,順利地破牆而入。

哨騎派出之後,多爾袞又立即下令,讓手下軍兵緊急整備軍械,準備在吃過早飯之後,就立即朝邊牆開進。

而在他自已開始用膳之際,這時,忽有手下急急跑來報信。

“啓稟攝政王,不好了!唐軍已連夜從邊牆遁走了!”

聽到這條消息,手持一條豬腿的多爾袞,不由得呆住了。

不是吧,唐軍鬧騰了一夜,怎麼到了現在,反而在自已即將攻打邊牆之際,就全部撤走了?

這實在不合常理呀。

這時,那名手下的聲音繼續傳來:“稟攝政王,方纔哨騎前去哨探邊牆,不經意才發現,唐軍已不知何時全部撤走,那邊牆之上,依然旗幟遍佈,戒備森嚴。一衆哨騎鼓起勇氣再走近些後,才突然發現,邊牆上那些旗幟,不過是虛張聲勢,而那些警備的唐軍,竟然都不過是些稻草人。”

聽到這個消息,剛在發怔的多爾袞,瞬間明白了一切。

他一咬牙,暴怒地將手中的豬腿扔出老遠,那油膩膩的豬蹄在空中劃過一道長長弧線,才砰的一聲悶響,滾跌在營帳的角落之處。

多爾袞雙拳緊握,一臉悔之無及。

他孃的,中了唐軍的詭計了!

這幫傢伙,他們在滅掉吳三桂的前部兵馬後,根本就沒有心思再與自已作戰,而是隻想著怎麼儘快從戰場撤走。

因此,自已昨夜認爲,唐軍以所謂用三國時期諸葛亮計退曹操之策,來強迫清軍退走,完全是徹底的估計錯誤。

唐軍的真實目的,是要瞞天過海,以退爲進,他們昨夜故意虛張聲勢,作出要進攻自已營地的態勢,其實,只爲了掩護自已能順利地連夜撤走,從而以連綿不斷地鼓聲,掩蓋撤退的聲音與動跡。

本來,唐軍兵力不足,根本不足與六倍於已的清軍對抗,可嘆自已一時想當然,沒想到唐軍竟是這般打算,倒是白白錯失了一個圍獵他們的大好機會。

更可嘆的是,因爲擔心手下沒休息好,不能很好地發起進攻,自已竟然又多給了唐軍兩個時辰的撤退時間,這樣一來,唐軍當是早已撤退得遠遠了,自已想要追擊,亦是再來不及了。

多爾袞可以想到,唐軍此番乘勝撤退,必定是直退回金湯城中,然後憑城固守,以逸待勞,坐等自已率軍前來攻城了。

想到這裡,多爾袞又痛悔地狠狠捶了一下大腿。

不過,在這些護衛面前,多爾袞必須表現出自已鎮定自若的一面,他輕嘆一聲,便道:“唐軍既已撤退,那我軍徑入邊牆,逐一掃滅宣府北路北面各個軍堡,接著全軍一道直攻金湯城便是。”

多爾袞方略既定,清軍隨後破邊牆入關,一路浩浩蕩蕩直攻獨石口堡。

不出多爾袞所料,獨石口堡之處,唐軍果然早已撤盡,只留一座殘缺不全的空堡,在這裡靜靜地等待著他們。

而這一路行過,他自已更可看到,唐軍已將沿途的百姓全部撤走,曠野茫茫不見半個人影,田野中尚未成熟的高梁也全部割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桿荏,倒是來了個徹底的堅壁清野。

多爾袞心下暗歎,唐軍這般果決地一心退守,倒還真出乎了自已的預料。看來,自已原本打算的,想擄掠民衆與糧食的計劃,只能是徹底落空了。

而見到唐軍堅壁清野得這般徹底,阿濟格與阿巴泰二人亦是滿面失望之色。

他們知道,清軍千里遠來,糧草供應十分不易,而沿途盡是窮嗖嗖的蒙古部落,不可能指望他們提供糧草。那麼,在宣府北路無法就地取糧的情況下,到時候自已所帶的糧草一旦用完,就只能指望李自成部流寇賙濟了。

這是多爾袞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大清官軍的糧草生命線,若是不能自主,而要仰仗流寇的話,那自已的未來,可就真要被流寇給控制住了。若是攻打金湯城一切順利,倒還好說。要是萬一有波折,萬一將來與流寇鬧了矛盾,那可就是完全受制於人了……

這樣的想法從他心頭冒起,讓多爾袞心下十分不快。

爲糧草問題而煩惱的他,隨即又焦躁地想道,如果唐軍真的已將整個宣府北路北面堅壁清野,百姓業已全部轉移到金湯城中,那麼自已接下來,是不是可以長驅直入,徑自攻到金湯城處呢?

多爾袞是個謹慎的人,雖然這樣的想法很有誘惑力,但相對來說,這樣的做法,未免太過冒險。

畢竟宣府北路地域頗廣,關堡衆多,如果自已一味銳意輕進,萬一唐軍並未如自已所想的那般,全部徑自撤回金湯城,在哪座關堡悄悄設了埋伏,打自已一個措手不及,可就糟了。

在已然損失了吳三桂部兵馬後,清軍實力已大爲受損,故自已的行動更是需要十分謹慎,斷不可再隨意行動了。

多爾袞思慮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爲了穩妥起見,在唐軍已然撤走的情況下,依然要全軍集合行動,一齊前去探查北面各個軍堡,以免中了唐軍埋伏之兵力。

然後,全軍在完成宣府北路北面的搜索任務後,最終全軍一路南下,來到金湯城外,復與大順軍一道合力攻城。

於是,清軍在離開獨石口後,開始在獨石水兩岸,一邊清剿各個已然撤得乾乾淨淨的軍堡,一邊小心謹慎的一路南下。

就在清軍開始逐堡掃蕩之際,從邊牆之處撤走的唐軍,已然一路疾行,順利返回金湯城。

唐軍第四鎮鎮長段時棨,見劉文秀與祖大壽二人,順利地迫降了吳三桂部,並將全部兵馬順利帶回金湯城,頓時十分歡喜,立即給此戰的有功之人,按例撫卹褒獎。

同時,他也立即向山東的李嘯飛鴿傳書,向他通報了吳三桂投降的消息,以及宣府北路的最新戰況。

李嘯收到來信,亦是十分高興。

看來宣府北路的戰況,倒還真在自已的預料之中呢。唐軍陣斬劉芳亮,消滅了近五萬的流寇,隨後又迫降了吳三桂兵馬,大大削弱了清軍實力,這一系列輝煌戰果,讓李嘯十分快慰。

他知道,流寇與清軍這般連遭挫折,接下來一定會小心謹慎,再不敢隨意分兵,只敢全軍集合行動,這樣的話,兩股敵軍的行動,定會相當遲阻,從而大大減緩進軍速度,給金湯城的守衛,提供更充足的準備時間。

李嘯欣喜之餘,他又隨即下令,要段時棨對吳三桂部投降兵馬,寬大爲懷,不咎既往,並特許第四鎮擴編一營,成立丁營,並任命吳三桂爲第四鎮丁營營長,以示信任與恩寵,而其部下兵馬,由第四鎮對吸納安置。

段時棨收到李嘯的來信後,立即開始實施,具體做法爲,吳三桂其下屬部將與兵馬,老弱傷病就地裁汰,共選出八千餘人的精銳部衆,分別拆散安排到其他三營之中。

同時,任命原乙營甲總總長拓行忠,升任丁營副營長。丁營兵馬,則從另外三營軍兵中轉移過來,組成其下屬兵力。

這樣一來,吳三桂雖然名爲丁營營長,但其部下兵馬皆已替換,又安插了諸如監撫司的文官負責審覈與監督,安全司的暗探負責監視與督察,讓吳三桂徹底地失去了再可反覆的機會,他從此只能與其他的唐軍將領一樣,對下屬將領與軍兵,只有指揮與訓練之權,再無其他權力。

對於這個安排,現在已然重新蓄髮換衣的吳三桂,心下雖多有失落,但他知道,現在的自已,身在唐軍營中,一切規章制度,一切組織條令,皆只能按唐軍的規劃來進行。自已若要再象以前一樣,形成一個近乎獨立的內部軍閥,卻是絕對不可能的了。

對於現在的吳三桂來說,他唯一的出路,便是真心實意地爲唐軍在戰場上效力拼殺,用戰功與忠誠,爲自已重新鋪就一條晉升之路,爲自已重新贏取榮耀與權勢。

接下來,金湯城中近四萬唐軍,開始全面備戰,對整個金湯城加強了守備措施,力求在流寇與清軍趕來之際,讓整座城池,已然完全做好了防備。

唐軍這邊緊急準備,清軍當然也沒閒著,他們開始與南面的流寇大軍一樣,小心翼翼地逐堡搜索掃蕩,終於,在經過了近二十天的掃蕩後,宣府北路北面的軍堡,皆被清軍掃蕩乾淨。

隨後,多爾袞指揮全軍一路南下,順利來到了金湯城外。

望著面前的這座唐軍營造十餘年,現在又緊急加固增築了的雄峻關城,多爾袞心下,暗暗震驚。

曾在先前清軍入關時,在金湯城外與唐軍作過戰的阿濟格與阿巴泰,更是心下暗歎不已。

他們看到,這座城池,周長近十里,城牆高達六丈有餘,整個城池環挖了數丈寬的護城河,城上雉堞、箭樓、炮塔、女牆、甕城、角樓等防禦措施,一應俱全。

而城頭之上,旗幟林立,守兵極多,更可清楚從千里鏡中看到,形形色色的守城火炮,隔三錯五地擺放,密度倒是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

所謂的雄關漫道真如鐵,不過如是吧。

望著面前這座雄城,多爾袞近乎直覺地知道,自已想要迅速拿下金湯城,何其不易,乃至根本不可能。

說來也巧,在他們到來金湯城的前兩天,流寇大軍便已趕到金湯城處,他們已然立即四面佈防,把整個金湯城圍得有如鐵桶一般。

於是,清軍統帥攝政王多爾袞,與流寇大軍統帥大順皇帝李自成,終於在金湯城外見面了。

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五百零二章 沉著應對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十四章 考校第十四章 考校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十六章 暗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十四章 考校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茍活協議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
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九百五十五章 嘎木戰死 餘部歸降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楯攻城,燃煤燒之第五百零二章 沉著應對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十四章 考校第十四章 考校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三百八十章 吳三桂來訪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四百七十五章 皇太極的決策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八十八章 時局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七百五十七章 如何收拾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一百零八章 尋仇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十六章 暗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關頭 援兵終至第五百二十章 關鍵決心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東南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三百四十章 東海侯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賊、奸臣、還是奴才?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十四章 考校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八十五章 贖買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茍活協議第六百八十八章 將計就計的口袋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上虞市| 东乌| 尉氏县| 仁布县| 东宁县| 怀安县| 利辛县| 平远县| 鄂温| 长海县| 盐津县| 宁化县| 桂阳县| 华安县| 长沙县| 巴塘县| 呼图壁县| 北海市| 东海县| 罗田县| 易门县| 三都| 岐山县| 广州市| 宜兰县| 慈溪市| 临猗县| 息烽县| 西华县| 哈密市| 峨眉山市| 元朗区| 河东区| 精河县| 雅江县| 土默特左旗| 上犹县| 达拉特旗| 宝兴县|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