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

傾盆暴雨中,當土著們瘋狂地從雨林深處竄出,吼叫著向唐軍發動進攻之時,原本士氣高昂向前挺進的唐軍,瞬間陷入了極度危險的境地。

此時此刻,全軍上下,皆被淋得有如落湯雞一般,剩餘的298名火銃手,每人手中那每根火銃的銃口,皆有如排水管一般,往外嘩嘩地流水,已然沒有了任何戰鬥力。

在這危急萬分之際,唐軍主將陳一提,厲聲大吼著下達了緊急命令。

“操他娘!聽我軍令,全體飛鷂子騎兵立刻回撤,撤回三寶顏本營求救,另外全軍組成圓形龜甲戰陣,列陣禦敵!”

“得令!”

陳一提一聲令下,一百名飛鷂子騎兵,冒著大雨,趁敵兵還未攻過來之際,急急拔馬回撤,往西疾馳而去。

在這塊略爲平曠的地方,唐軍在極短的時間內,組成了一個近乎圓形的龜甲陣。

全體盾兵排在最外面,大盾斜斜地插在地上,盾兵半蹲於地,以肩抵盾,組成了一個圓形的外圈守衛。

然後,在在每一面大盾牌上,都有一名槍兵作好了突刺擊發的準備。那閃著寒光的4米精鋼長槍,輕擱在大盾上方,有如一條條的蓄勢出擊的毒蛇。

而完全喪失了戰鬥的298名火銃手,則被剩餘的槍兵圍在更裡層,以加以保護。

主將陳一提和他那二十人的衛隊,則擠在最中間。

唐軍往日的嚴酷訓練與豐富的戰爭經驗,在這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們迅速地結陣,終於趕在了土著衝過來之前,結好了防守嚴密的龜甲陣。

“砰!”

暴雨中傳來一聲悶響,馬京達努土著們與唐軍的環形大盾龜甲陣,狠狠地撞在一起。

這一瞬間,約有數十名收不住腳的土著,因在暴雨中看不清對面的盾牌上的尖刺,狠狠地撞在了尖刺上,然後抽搐著斷了氣,有如一隻只被串起來的青蛙。

一柄柄4米精鋼長槍,有如翻飛的毒龍一般,從一面面大盾上頭刺出,狠狠地直刺這些猝不及防的馬京達努土著的頭部、頸部、或胸部。這些唐軍槍兵扎得極狠極準,一槍刺出,往往扎個對穿。

一擊之下,大批的土著,便立刻走到生命的終點。他們的屍體,沿著這一整個形形陣列的大盾,同樣累疊成一個可怕的屍體環形。

土著們猛攻了一陣,除了丟下了四百多具屍體外,只殺得不過二十多名唐軍槍盾兵,唐軍的龜甲陣有如生根了一般,根本衝擊不動。

被嚴密保護在最中央的唐軍主將陳一提,抹了一把滿面的雨水,臉上露出了得意的淺笑。

哼,你們這些蠻荒土著,嚐到了我唐軍戰陣的厲害了吧。

有本事,你們就繼續前攻,看看你們有多少兵力,能填在我軍的龜甲陣前。

不過,陳一提的笑容,很快就僵住了。

他看到,土著們在久攻不下,丟下了數百具屍體,開始撤退到槍兵無法攻擊的位置,在唐軍龜甲陣外,又重新組成了一個更大的環形,將唐軍包圍在其中。

陳一提心下一驚,這些土著,不再繼續與自已戰鬥,卻僅是這樣包圍著他們,卻是何故?

他在猶疑間,忽地發現,遠處又有大股的土著跑來,而他們的背上與手上,則是扛著或提著大捆的梭鏢。

陳一提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狗入的土著要投梭鏢了,大家注意防禦!”陳子龍嘶聲大吼。

聽到主將陳一提的叫喊,唐軍頓時極度緊張起來,很多人臉上露出極度恐懼之色。

每一個人都知道,敵兵這樣投擲梭鏢,可謂精準地擊中了唐軍的軟肋。

最邊緣的盾兵,有盾牌防禦沒事,中間的槍兵,因爲人人身穿精鐵胸甲,防禦力也還可以,最慘的怕是那298名火銃手,他們幾乎沒有著甲,在火銃成爲燒火棍的條件下,可以說是不折不扣地被屠殺對象。

此時,外面響起了連綿的有如野獸般的喊叫,數百根梭鏢,帶著尖銳的嘯音,穿過重重雨幕,越過最外排的大盾,向唐軍中央狠狠擲去。

儘管外面的槍兵,不停地用長槍拔落射入的梭鏢,但還是至少有二十多名火銃兵或槍兵身中梭鏢,連綿的慘叫聲,頓時迅速地從唐軍陣中響起。

這些梭鏢,皆塗了巨毒,所中者即使未被射中要害,卻也絕難活命,那些被梭鏢射中的唐軍士兵,很快便全身發黑,抽搐著死去。

很快,又是一輪梭鏢投來,又是二十多名唐軍士兵慘叫著死去。

見到自已的手下,被這些醜類用梭鏢惡毒攻擊卻無法還手,唐軍主將陳一提,恨得直咬牙。

“狗入的蠻夷,爺爺總有一天,要把你們這些醜類,不分男女老少,統統殺光!”

一名親衛靠過來,低聲問道:“陳哨長,現在我軍這樣被動挨打,對士氣損傷極大,不如下令讓全軍速速後撤,拼死突出一條血路而去。”

聽了親兵這番話,陳一提心下一動,卻是緩緩地搖了搖頭。

他知道,這龜甲陣,最講究不動如山,靜守禦敵,如果一旦動了起來,那麼威力將會大減,極可能會被四面衝來的敵兵給撞開。

“你不用擔心,這些醜類的梭鏢亦是有限,等他們射完梭鏢後,我們再突圍不遲。”陳一提沉聲道。

只是,在土著數量如此之多,又圍得這麼緊密之時,自已這突圍,真的有這麼容易麼?

陳一提心情十分沉重。

在又經過了整整三輪的投擲,唐軍中的火銃手和槍兵傷亡近百之際,緊緊圍困著他們的土著才停止了投射。

陳一提眼中,一道寒光,凜然閃過。

他揮劍大喝道:“各位兄弟,趁敵軍再去搬來梭鏢之時,我軍立刻突圍!傳我之令,全軍全力衝開西邊的土著戰陣,然後兵分兩部,前部由全體槍兵衝前,一路衝回三寶顏本營,後部由全體盾兵及本將留守,擋住土著!”

聽了陳一提這道命令,全體唐軍的臉上,不由得露出十分震驚而感傷的神色。

敵軍如此之多,想要全軍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只有分部阻敵,纔是唯一求存之道。

只是,主將陳一提,願以自已爲誘餌來親自阻擊敵軍,還是全體唐軍大爲震驚。

旁邊的親衛帶著哭腔地勸道:“陳哨長,你與槍兵一同突圍吧,只留我們在這裡阻敵就行。”

陳一提卻苦笑著搖了搖頭:“我唐軍,一直都是遇到危難之際,主將便需衝陣在前,以紓其難,哪裡有我這樣的主將,拋卻兄弟,自行逃走的道理。我寧死,亦不爲也!”

接下來的戰鬥,開始按陳一提預想的方式進行。

唐軍首先集中全力,狠狠地衝擊正西邊的土著守軍,在付出了數十名唐軍的性命,以及同時殺掉了一百來名土著之時,唐軍終於衝破了土著的包圍。

隨後,全體的唐軍槍兵,帶著僅存的一百來名火銃手,全力向西逃跑。

而全體盾兵,則是將陳一提及全體守衛圍在中間,組成一個密不透風的龜甲陣,也緩緩地西移而去。

見到唐軍在衝開自已的圍堵圈後,竟然分成了兩部分,全體土著一時沒反應過來。

只不過,當他們看到,後面的這些唐軍,用盾牌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龜殼,並同樣往西移去之時,他們瞬間明白了。

土著們嚎叫著衝上前來,在小心地避開盾牌上的尖刺之後,把手中的刀槍,狠狠地刺入因爲移動而產生的縫隙中。

唐軍陣中,又是一片慘叫聲連綿而起,不停的有盾兵慘叫著倒下,不過他剛一倒下,又有新的盾兵過來,重新填補住這個缺口。

當然,這些盾兵也不是全然被動防守,他們常常會抓緊時機,將手中沉重的大盾向蜂捅而來的土著狠狠撞去,用盾牌上那兩排尖銳可怕的的尖刺,將這些防備薄弱的傢伙,活活捅死。

而陳一提和一衆守衛,也抓緊機會,從露了販縫隙中,砍殺了不少來不及閃避的土著軍兵。

在看到遠的槍兵與火銃兵,已然消失在雨幕之中,再也不可復見之時,陳一提大聲下傳軍令,令全軍就在原地結陣抵抗,再不移動了。

後部的唐軍一路移動,留下了一串盾兵的屍體,戰到此時,盾兵已不到四百人。

而圍攻的土著,自是付出是幾乎一倍數裡的屍體。

暴雨依然在瘋狂傾泄,圍繞著這唐軍龜甲陣,屍枕狼藉,血流遍地,整個戰場十分的血腥而恐怖。

土著攻殺得亦是疲累不堪,他們見唐軍又停了下來,便紛紛撤到離唐軍數步之遠外,再把唐軍這個變小了很多的龜甲陣,繼續團團包圍。

這時,已砍殺得氣喘吁吁的唐軍主將陳一提臉上,竟緩緩露出欣慰之色。

戰到現在,自已能以這二十人的衛隊,再加上這不到400百人的盾兵,幹掉了一千餘人的土著,這戰果,也足爲可觀了。

而自已的軍隊中,諸如飛鷂子,槍兵,火銃兵,只要活下來的,都已逃脫回去,整個軍隊,就算自已這隻小部隊被圍殲,也挽回了許多的損失了。

“兄弟們!我陳一提,出身河南的流民家庭,在全家快餓死之際,被李大人所救,才得以保全性命。後來,我從一名槍兵做起,跟著李大人一路東拼西殺,到現在當了哨長,能與各位兄弟一起生活一起戰鬥,實是莫大之緣份也。今天,我等在這裡,盡到身爲唐軍的本份,一起努力殺敵,一起爲李大人盡忠吧!若有來生,我陳一提希望,還能與和各位作兄弟,還能與各位一起吃肉喝酒,一起殺敵報國!”

陳一提揮劍大喊,臉上帶著慘笑,眼中卻是熱淚滾滾。

“殺敵!’

“殺敵!“

“殺韃虜,得功名!“

“殺韃虜,上天庭!“

……

在土著們又搬來了大批的梭鏢之際,陳一提臉上,閃過一道無可言說的悲涼,只不是,這悲涼的神情,迅速被一道猙獰的表情所覆蓋。

“兄弟們,跟我上,跟這些土著醜類拼了!衝啊!“

“衝啊!“

唐軍的龜甲陣瞬間散開,陳一提一馬當先,向著那些還未反應過來的土著們,兇狠地大砍大殺。

他的手下,也紛紛吶喊著,刀砍槍刺,向一衆土著兇猛殺去。

而剩餘的盾兵,則直接以盾牌爲武器,徑直向土著們撞去,以盾牌上的尖刺撞殺土著。

一時間,唐軍與一衆土著,拼殺衝殺,場面竟然戰成膠著。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唐軍士兵越來越少,土著的包圍圈也越來越小。

在整整砍殺了近二十名土著後,已近力氣耗竭的陳一提,收手不及,被一名兇惡的土著,一刀砍斷了右手手腕。

他的右手,依然緊握著那柄砍了捲了刃的腰刀,掉落於地。

與此同時,數把長槍狠狠地刺向了他。

刺向他身體的長槍,被厚實的精鋼胸甲彈起,而一柄陰險的長槍,卻是一把捅穿了他的喉嚨。

陳一提下意識地用僅存的左手,握住這長槍槍柄,然後軟軟地倒下,再無動彈。

“陳哨長!“

全體的唐軍發出一聲悲呼,每個人愈發兇性大起,與周圍的土著作拼死的搏鬥。

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抵抗的唐軍士兵愈來愈少。

在過了近一個時辰後,最後一名唐軍盾兵,被四面圍住的土著所擊殺。

土著們大聲歡呼著,雀躍著,隨即紛紛拔刀,把戰死的唐軍首級砍下,衣物錢財全部搜剝乾淨。

至此,戰鬥終於結束了。

這場戰鬥中,唐軍主將陳一提及全部守衛戰死,全體盾兵,以及數十名槍兵與一百餘名火銃手,皆在此戰中犧牲,唐軍總共損失兵力,將近七百人。

相比唐軍的損失,被唐軍殺掉的馬京達努土著,則多達兩千餘人,將近是唐軍的三倍。

故而,此戰雖然是土著獲勝,卻也可謂是一場極其艱難的慘勝。

在自已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自已死掉的兵員數量,還是這些唐軍的三倍,唐軍強悍的戰鬥力,與寧死不屈的戰鬥精神,給這些土著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從心裡感覺到深深的恐懼。

他們能下意識地感覺到,這些唐軍,極可能是比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更爲可怕而殘忍的對手。

而這場最終以唐軍失敗而結束的戰鬥,在後來的史書中,有一個專門的名字來形容它。

“失落的遠征。“

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十一章 酒樓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十章 門第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兇地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
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七百六十八章 公主出家,新皇即位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三百八十八章 德王府慘滅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四百九十四章 皇帝的迷茫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六百零七章 安可不動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十一章 酒樓第三百七十八章 爭漁簍的螃蟹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不血刃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鳳衛指揮使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八百七十七章 夜克遼陽 活剮親王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一百七十六章 皮島談判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五百六十七章 兩路進兵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十章 門第第一百一十八章 首級交易(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五百八十四章 強攻耀州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襲指揮使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兇地第六百八十七章 兩縣立定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大仙区| 广宗县| 夏邑县| 淅川县| 綦江县| 都安| 精河县| 日喀则市| 黎川县| 绩溪县| 敦化市| 肥东县| 乌拉特中旗| 石棉县| 赤壁市| 合江县| 常熟市| 渭源县| 多伦县| 徐州市| 麻江县| 农安县| 龙岩市| 黄浦区| 梧州市| 行唐县| 崇阳县| 道孚县| 佛冈县| 枣庄市| 海安县| 赫章县| 焦作市| 永康市| 张家川| 明水县| 桃源县| 祁门县| 阿城市| 苏州市|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