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

鄭檜這話一說完,立即一臉期盼地望向黃得功。那灼灼眼神中,滿是難以言說的渴望。

不料,黃得功卻是一臉冷淡,彷彿對他的條件絲毫不感興趣一般。

帳房之中,燭光搖搖,卻是一片壓抑的靜謐。

鄭檜見黃得功捋須沉吟,不發一語,心下頓是愈發急切.

他耐著性子等了一陣,見黃得功仍不說話,便又低低地插問一句:“黃將軍,莫非是對我鄭氏之條件有所不滿?若是如此,貴軍有何議和條件,但可盡說。”

黃得功眼皮一跳,臉上淡淡一笑。

他微微擡頭,聲音平靜地對鄭檜說道:“鄭大將說得是,你等這般條件,我軍確是不滿意。現在安南的北境以及海岸地帶,均爲我軍佔領,根本無需貴方再來給予。貴方開如這般條件,未免太沒有誠意。以我軍看來,貴方若真有誠意議和,當不止開如這般條件。”

“黃鎮長,你的意思是……”鄭檜臉色難看,嘴脣囁嚅。

“我軍認爲,貴方若是真心想要議和,需得再讓出升龍城,以及南邊直到沱江爲止的地方。貴方只有做到這些,方見誠意。我軍方可同意與貴方議和,否則,此事斷難談成。”黃得功聲音冰冷,卻有不容更改的決斷力。

“這,這沱江的土地,倒是可以給予貴方,但這升龍城乃是我安南都城,如何可割予貴軍,這若傳回來,只怕家主他……”鄭檜聽得黃得功這般話語,臉上一片慌亂,額頭更是冷汗涔涔。

“這事沒得商量。”黃得功冷冷地打斷他的話語:“你等若不同意,我軍已兵臨城下,不日亦就要四面攻城。到時候,這內乏糧草外無援兵的升龍城,亦是要被我軍順利拿下,斷無就此放棄之可能。只不過,等到城破之時,鄭氏一族,皆爲我軍戰犯,可就沒現在這般好說話了。到時候,你全族人員與資產,只怕皆是……”

“黃鎮長!在下知你之意,只是此事重大,在下亦難作主,可否讓在下先行回城,去與家主商量一番,再給黃將軍答覆如何?”鄭檜一臉苦兮兮地回答道。

黃得功點點頭:“可以,你回去稟報你們家主吧,本將給他一天時間回覆,若到明天天亮之時,未見回覆,我軍將立即開始攻城,絕不食言。”

鄭檜喏喏連聲,急急告退,出得帳來,立即南返入城,隨即進入宮中去與鄭柞以及鄭樺二人相見。

聽完鄭檜的稟報,鄭柞一臉憂色,癱坐於椅子上,一副沮喪至極的模樣。

而旁邊的鄭樺,卻是怒火中燒,一臉憤然,他騰地跳起,厲聲大吼道:“家主!唐軍這般欺人太甚,幾乎就要騎在我等頭上拉屎了,我們還與他們談個甚麼狗屁議和!以我看來,咱們就在這升龍城中,與唐軍戰個你死我活。就算最終戰死,亦不負此生矣!”

鄭樺意氣昂昂地說完,卻發現,家主鄭柞與大將鄭檜,皆是沉默不語,彷彿根本就沒有在聽他說了什麼一般。

鄭樺大怒,忍不住又喝道:“家主,鄭大將,唐軍這般逼迫,難道你們還真要接受他們這般凌辱之至的條件嗎?難道這茍且偷生,真的就這麼讓你們爲之嚮往,竟再無半點與唐軍對決作戰的勇氣了嗎?”

鄭檜斜了他一眼,冷冷地說道:“鄭副將既然如此血勇,那請自率城中兵馬,出城去與唐軍對決邀戰吧。本將老了,這般徒爲送死之舉,不想再去做了。”

鄭樺聽他語中滿是諷意,不禁臉色漲紅,厲聲道:“你說什麼?!你以爲某家不敢嗎?!請家主發令,速令某家帶領城中精銳,出城去與唐軍決一死戰!某家定當不死不休,與唐軍來一個……”

“夠了!”鄭柞淡淡地打斷鄭樺慷慨激昂的話語,輕聲回道:“鄭樺,中國人有話說得好,死有重於泰山,亦有輕於鴻毛,一死容易,只不過這般尋死,其價值又是何在呢?”

“家主,你……”

鄭柞擺了擺手,臉上滿是複雜與痛苦的神色:“鄭樺,若只是逞血氣之勇,徒作無爲之舉,這樣的行動,除了加快我鄭氏一族的滅亡外,讓我全族盡滅,再無翻身的機會,復有何益?難道說,要我鄭家走那黎朝皇帝那的滅亡老路,你們才得以安心嗎?”

鄭柞站起身來,在廳中來回踱步,許久才就地站住,喃喃道:“若真到這地步,我將是鄭氏家族永遠的罪人。要與唐軍強自相爭,此事斷不可爲也。”

“家主,難道,真的要把升龍城拱手讓給唐軍麼?若是這樣的話,我軍可就僅剩下南邊那數座城池了,這樣一來,勢力大減不說,只怕是連南方的阮氏都未必能敵得過啊!”鄭樺的聲音,有種說不出的悲涼。鄭柞沒有回頭,又是一聲低低的長嘆:“唐軍兵迫於前,阮氏乘虛於後,我鄭氏一族,確是十分危險。但事情有輕重緩急,安可只圖泄一時之憤。如果不答應唐軍的條件,唐軍明天一旦開始攻城,我等將悔之晚矣。但是,若我等能與唐軍達成和談協議,縱然只有南方數城,若能得唐軍幫助,也足與阮氏抗衡。”

“家主說得是,若能與唐軍達成協議,暫時放棄這升龍城,又能如何。“鄭檜在一旁急急道:“只要能與唐軍達成協議,那這升龍城中的兩萬兵馬,當皆可安全撤走,我們就憑著這些兵馬,全心全力對付那南方的阮氏。若是行動得當,又有唐軍助陣,將來與阮氏的相爭,卻也未必會落下風。”

鄭檜說到這裡,又冷哼一聲道:“更何況,現在唐軍勢頭正健,兵馬正雄,我軍勢弱孤危,確是難以與其相爭,但是,從長遠來看,我軍未必沒有與唐軍相抗衡,甚至把他們徹底趕走的機會。”

鄭檜此言一出,鄭柞與鄭樺二人的目光,皆是齊齊地聚在他身上。

鄭檜淡淡一笑:“世間諸事,皆有興衰。唐軍現在這般威猛無敵,其將來卻也未必沒有衰敗無用之時。想來當初明朝吞併我安南,看似一舉成功,結果最終卻不得不在二十多年後,又乖乖地從我安南退走。所以在下在想,只要我們能堅持到唐軍衰弱的那一天,必可重新奮發,奪取原先之土地,再現我鄭氏一族的榮光與輝煌。”

鄭檜這番話,可謂說到了鄭柞心裡去了。

鄭柞頻頻點頭,最終大聲道:“甚好!鄭檜,就依你之見,我軍同意退出升龍城,並將升龍城轉劃於唐軍治下。只不過,這城中兵馬,以及我鄭氏財物,皆要讓我等順利帶往南方,以爲對抗阮氏之基礎。”

鄭檜拱手應命:“家主所言甚是,那在下現在就去城外與唐軍溝通,爭取儘早與唐軍達成議和協定。”

鄭檜得到鄭柞之令,立即又急急出城,然後來到唐軍主將黃得功帳中,向他表達了鄭柞的意見。

他告訴黃得功,現在鄭柞已同意將升龍城以及直到沱江北岸的土地,全部割讓給唐軍,只是有一個要求,就是讓唐軍準允其帶走升龍城中的2萬兵馬,以及鄭氏多年積攢的私人財物。

黃得功聽完鄭檜的訴說,心下頓是十分歡喜。

哼,原本以爲,鄭氏會不甘其辱,與唐軍作對到底,沒想到,這幫傢伙最終還是看清了局勢,知道要及時割土求和,以保全宗族與殘餘勢力。不得不說,他們能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是很有決斷與自知之明的。既然對方已願意徹底地俯首退讓,那自已倒也可以大方一些,給他們更多的優惠條件。

黃得功立即同意在此基礎上,與鄭氏進行議和商談。除以上內容之外,黃得功還十分大方地同意,讓升龍城中的糧草與軍械,亦皆可由鄭軍帶走,以確保他們到了南方之後,有足夠的力量去與南邊的阮氏抗衡。

聞得此言,鄭檜有如中了馬票一般高興,立即連連稱謝,一臉喜悅。

很快,賓主雙方,就最終的唐鄭和平協定,達成一致。

具體內容爲以下方面。

1、唐軍與鄭軍,在雙方代表簽訂協定後,立即停火,再不敵對。

2、鄭軍將包括升龍城在內的安南北境,以及包括太平港以北的海岸,以及南至沱江北岸的土地,全部劃給唐軍,包括其土地上的當地百姓,全部併入唐軍治下。

3、鄭氏勢力,從此與莫氏一樣,成爲唐軍的藩屬勢力,聽命於唐軍的安排行事。唐軍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對鄭氏提供援助,以助其抵抗南邊阮氏的進攻。

4、若有必要,唐軍可徵召鄭氏軍隊爲其作戰,鄭氏需全力配合,不得反對,不得藏私。

5、唐軍準允鄭氏帶走其下全部兵馬,以及升龍城中糧草軍械,至於鄭氏一族的家人性命與個人財物,更是給予充分地保護,確保全部讓鄭氏順利運送到南方。

協議簽定後,賓主皆是十分歡喜。鄭檜再也不願多呆,立即返城回稟鄭柞。

見到鄭柞急急離帳而去,黃得功的臉上,終於泛起了燦爛的笑容。

他知道,現在的鄭柞若是同意這般條件,對於唐軍來說,將是多大的利好。

現在達成了此協議,唐軍當再無後顧之憂,可以在留下少數部隊後,全軍放心北撤,從安南進入廣西境內,與桂東的唐軍第二鎮兵馬,全力攻打桂西,從而一舉消滅弘光僞朝在廣西的全部殘餘勢力,完全實現當初全部攻佔貴州、雲南、廣西三省的戰略目標。

至於唐王李嘯在信中所說,要讓黃得功抓住機會消滅整個安南與占城,這是遠期必須實現的目標。但對於近期的唐軍行動來說,卻沒有必要一定一口吃成一個胖子。

畢竟,現在唐軍的主要任務,是平定國內的弘光僞朝,以及消滅諸如張獻忠李自成之類的反叛勢力,對於偏遠的安南拓展與進取,相對來說,其實並沒有那麼急切。

更何況,現在唐軍已從安南奪走了近一半的土地,非但控制了整個紅河平原,更是連其都城升龍,都牢牢地控制在自已的掌握之下,這對於唐軍將來的發展與進取,都是十分有助益之事。

而且,現在協議簽定,唐軍留了鄭氏一族在南方殘餘的土地上,那他們不管情不情願,都將不得不與南邊的阮氏戰個你死我活,以求繼續生存,不被阮氏吞併。

他們若能與阮氏打個兩敗俱傷,讓唐軍最終漁人得利,那對於唐軍來說,實在是再好不過之事。

更何況唐軍從新獲得的土地上,得到了數十萬之衆的當地百姓,考慮到這些百姓有自已的傳統文化,又久不通王化,且向來接受排華教育,故想要在短時間內歸化他們,只怕不易。所以,這些安南百姓,皆不可再留於當地,而是要分成數部,全部發配海外安置,再從內地調拔漢人移民過來,如此行事,方可在當地實現長治久安。

這樣的舉措與安排,都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故而,現在能暫且保住鄭氏一脈,讓安南戰爭儘快結束,讓整個安南局面重新安穩,從而使自已得以從容抽調兵力回國,接下來全力攻打桂西,堪爲最現實最明智的決定。

半個時辰後,升龍城四門大開,家主鄭檜親率其部,從升龍城北門緩緩而出,向唐軍辭行。

黃得功端坐馬上,親切地慰勉了他們幾名,便讓鄭柞帶著其部衆一路南下,前去鄭阮交境處安頓。

鄭柞心下感慨萬千,臉上卻是千恩萬謝的模樣,他言語恭順地辭別黃得功後,帶著2萬部衆以及全部鄭氏族人南下而去,如有一條長蛇,逶迤南下,漸漸不見蹤跡。

接下來,唐軍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全體唐軍,旗幟招搖,軍容嚴整地進入升龍城中。

連綿的歡呼聲,響徹了這座安南的都城升龍,入城的唐軍與城中的百姓,都在此刻深刻地明白,一個新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零二章 沉著應對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四十章 祖寬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
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一百一十二章 虎踞(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圍赤嵌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零二章 沉著應對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六百八十章 清順合兵金湯城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二十一章 追殺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十五章 細帳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六百八十五章 減兵圍城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得兩縣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一百四十四章 計擒李定國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九百五十三章 內城將破 唐軍終至第七百零一章 萬炮轟南京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四百六十六章 公主回京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二十九章 雄心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一百九十二章 迫降蠍子塊第七百八十八章 朱由榔逃緬第二百一十七章 無間道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四十章 祖寬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三百九十四章 合圍兗州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前轟後射第三百四十四章 鐵模鑄炮成功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七百八十七章 永昌城破,主將自刎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六百七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康定县| 柏乡县| 交城县| 郑州市| 鸡东县| 旌德县| 丽水市| 福鼎市| 宁陕县| 荆门市| 舞阳县| 永修县| 汨罗市| 武隆县| 会宁县| 丹东市| 定南县| 潍坊市| 鄂州市| 门源| 富蕴县| 南丰县| 博爱县| 呼玛县| 通化市| 大姚县| 忻城县| 巴彦淖尔市| 清涧县| 恩施市| 南郑县| 林西县| 邓州市| 稷山县| 独山县| 郸城县| 奈曼旗| 曲阳县| 公主岭市|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