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

次日,李自成便如前日約定,在建極殿中,正式地召見了大西國左丞相嚴錫命。

果不出牛金星所料,嚴錫命上得殿來,立即哭跪於地,聲情並茂地向李自成哀告現(xiàn)在大西國的危急局勢,哭求大順緊急發(fā)兵,哪怕先入駐漢中,一俟西川有變,立即入援,亦是可以。

彷彿是爲了強調(diào)危險局面,也可能爲了烘托悲情氛圍,嚴錫命在殿堂聲連哭帶喊,捶胸頓足,一副爲國受難悲慼無比的模樣,看上去,倒與當年申包胥哭秦庭差不多。

他這番表勁表演,讓一衆(zhòng)大順文武臣僚大開眼界,人人皆在心裡暗自誇讚,這位嚴丞相的演技,真真好生了得。只不過,在他終於把來意全部說完之後,整個朝堂中卻是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出來說話。

李自成心下冷笑,表面卻裝出一副十分感動的樣子,便對嚴錫命大聲表態(tài):“嚴丞相,快快起來說話。俺告訴你吧,你們的大西國主黃虎(張獻忠),乃是俺的同年老庚,俺們的交情向是不錯。當年一起造反時,也曾互助互幫,這份共患難的情意,俺老李一直記在心裡。雖說這些年來,他與俺各自立國,在那兩國交界之際有些摩擦,但總的說來,倒也未曾傷了和氣。所以啊,你大可放心,黃虎有難,我老李決不會坐視不管,失了同盟之義與老庚之情。俺打算,立即派出精銳兵馬二十萬,入援大西,打敗唐軍。”

李自成的這番表態(tài),讓原本憂心忡忡生怕碰了一鼻子灰的嚴錫命,頓是大喜過望,他撲通跪地,急急叩拜言道:“大順皇帝果是重情重義,在下實是佩服之至!若果能速發(fā)救兵,必可救我大西於水火也。在下在此,先替大西皇帝謝過皇上了!”

李自成嗯了一聲,又悠悠地說道:“只不過,我大順雖可派出恁多精銳,卻也不是全無代價的。”

“哦?皇上要何條件,儘可直言。”嚴錫命急急發(fā)問。

李自成淡淡一笑,便道:“這個嘛,我大順不圖你西川土地,但我軍將來的糧草軍械,要全部由你大西供應,另外,還有開拔銀子與撫卹銀子……”

“這是自然,何消吩咐!”嚴錫命聽到李自成只說了這些條件,心下石頭落地,未等李自成說完便急急回道:“只要貴國能立即派發(fā)援兵,這些軍械米糧,乃至開拔銀兩,以及各位將士的撫卹銀子,皆是小事,自是全部由我大西國承擔。在下可以打包票,貴軍若到我大西,各類物資皆是優(yōu)先供應,糧秣錢財更是會優(yōu)渥給予,絕無虛言。”

李自成點點頭,表示讚賞,隨即又與嚴錫命談了一些其他事項,接著便令史部尚書宋獻策,與嚴錫命一道商談具體的入援事宜。安排完畢,便讓嚴錫命先行退朝。

按下來,一切行動皆如昨天牛金星的規(guī)劃一般,宋獻策與嚴錫命在商談完具體的入援方案後,嚴錫命立即趕回西川覆命,讓張獻忠吃個定心丸,可以下定決心憑城固守,不至敵兵未至,先生內(nèi)亂。

隨即,牛金星立即派人傳令,讓劉宗敏將圍困宣府北路金湯城的十餘萬大軍撤回,全部開往漢中,同時又在全國範圍內(nèi),緊急調(diào)派精兵,準備儘快給劉宗敏湊齊二十萬人的入援兵力。

當然,唐軍所在金湯城,也是如牛金星安排,悄悄安排戰(zhàn)力差勁的普通部隊前去緊急調(diào)防,頂替那些撤往漢中的精銳圍城部隊。從而以這種方式,至少在表面上,維持了龐大的圍城兵力,讓城中的唐軍不敢輕舉妄動。

李自成的這些動作,看起來無人知曉,十分周密。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在暗中,他這這些安排,早被唐軍安全司的密探偵知,悄悄而迅速地回報給了李嘯。

這段時間以來,一直在關注時局,一直在傾心研究如何入川攻打張獻忠大西國的李嘯,聽到這番密報,不由得沉思起來。

看起來,張獻忠這廝,還是頗爲敏銳地感覺到了危險,從而提前作出了應對措施呢。張獻忠與李自成的這番互動,倒是把自已即將開始的入川攻擊計劃,給徹底打亂了。

如此一來,敵情一變,自已原本計劃進攻西川的計劃,也要相應地改變了。

李嘯想了想,便立即召見自已那兩名最爲信得過的謀士陳子龍與姜曰廣二人,請們前來乾清宮中議事。

陳子龍與姜曰廣二人,在李嘯起兵南下時,原本俱留在山東,後因江南平定,山東更是無事,李嘯身邊又急需參謀,便把他們二人從山東調(diào)到南京,跟在自已身邊,隨時參贊謀劃。

二人一得李嘯之令,立即匆匆趕赴宮中。入得殿來,李嘯立即將這番密報消息,統(tǒng)統(tǒng)告之這兩名最爲信賴的謀士。

“現(xiàn)在情況這般變化,卻不知二位對這局勢有何見解,但可直言。”

聽了李嘯的求問,姜曰廣率先發(fā)言:“唐王,若張獻忠與李自成真是這般行動,對於我軍來說,倒也並非壞事,反是得到了一個極好的破局良機呢。”

“哦?居之,你可詳細說來。”

姜曰廣清了清嗓,便朗聲回道:“唐王,你想想,李自成爲了保住張獻忠這個脣齒相依的夥伴,能這麼不惜血本地從國中調(diào)派精銳軍兵前去援救,其數(shù)量又多達二十餘萬,那就是基本將其國中所有的精銳,盡皆調(diào)往漢中一帶了。那這樣一來,張獻忠的防衛(wèi)確是鞏固,但對於大順朝來說,卻無異於是拆東牆補西牆,其國中防備必定大爲空虛,這便給了我軍一個極爲有利的可乘之機啊。說起來,他們這樣做,簡直就是給我軍這頭兇猛野獸,一個極好的掙脫鐵鏈的機會呢。”

“居之說的是,學生亦如是觀之。”陳子龍插過話來:“現(xiàn)在李自成與張獻忠二人,皆是認定我軍必會全力進攻西川,從而未雨綢繆,提前作好防備。他們二人這般做法,倒亦是人之常情。只不過,他們不會想到,在我軍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支撐下,我軍的安全司已然對其深度滲透,他們這般行動計劃,已盡被我軍偵之。這樣一來,我唐軍便全面佔了主動,正好可以趁李自成調(diào)動其中國精銳兵馬之機,反過來先給大順一個迎頭重擊。”

陳子龍說到這裡,眼中閃出熠熠光彩,他稍頓了一下,又繼續(xù)說道:”唐王,依在下來看,李自成若要調(diào)動其國中恁多精銳兵力,一齊前往漢中,那可肯定的一點就是,他們現(xiàn)在用於圍困金湯城的兵馬,必定要全部撤走,調(diào)往與西川相臨的漢中,隨時聽候調(diào)用。與此同時,爲了防備我軍發(fā)現(xiàn)城外異狀,肯定也會從國中其他地方,調(diào)集大批普通兵力,悄悄前往金湯城替防,繼續(xù)擺出重兵圍城之態(tài)。這般行動,乃是必然之舉也。“

李嘯這時也聽明白了,他笑了笑,又立即問道:”那臥子之意,可是要令我金湯城的唐軍第四鎮(zhèn)兵馬,乘敵軍換防之機,攻破那些圍城的敵兵,一舉打破這長達大半年的包圍狀態(tài)麼?“

”正是此意。“陳子龍臉上閃出興奮之色:“以在下之見,現(xiàn)在敵兵換防,那些新?lián)Q上來的普通順兵,根本就不是我唐軍的對手。如果我們能在其換防後,就向這些新?lián)Q防而來的敵兵,發(fā)動迅猛而突然的攻擊,必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擊潰那包圍了大半年的敵兵,如此一來,金湯城之圍必解,整個宣府北路,都瞬間盤活。”

陳子龍剛說完,姜曰廣亦是點頭道:“臥子說得是,破局之眼,便在金湯城處。但學生卻以爲,我軍可耐心等敵軍皆撤到漢中後,同時那些替防的城外敵兵,都是麻痹不堪軍心解怠時,再來發(fā)動攻擊,效果當會更好。”

李嘯點點頭,眼中一絲亮光一閃而過,他沉聲道:“二位所言甚是。本王打算,再將金湯城的唐軍進一步擴編,成立唐軍第十二鎮(zhèn)兵馬。讓金湯城之處,共有第四鎮(zhèn)與第十二鎮(zhèn)兩鎮(zhèn)兵馬,從而以更充裕的兵力出城作戰(zhàn),爭取一舉破敵!”

聽了李嘯雄心壯闊的計劃,陳子龍姜曰廣二人皆是十分振奮,接下來,三人開始商量討論第十二鎮(zhèn)的主要將領人事安排。

最終李嘯決定,讓唐軍第四鎮(zhèn)副鎮(zhèn)長劉文秀,擔任唐軍第十二鎮(zhèn)鎮(zhèn)長。原唐軍第四鎮(zhèn)丙營營長祖大壽,則順位接替劉文秀的第四鎮(zhèn)副鎮(zhèn)長之職,其丙營營長一職,則爲原吳三桂手下大將胡國柱。

第十二鎮(zhèn)副鎮(zhèn)長,爲去年投降過來的吳三桂,第十二鎮(zhèn)丙營營長,爲當年跟隨高傑叛逃過來,然後在唐軍中從基層幹起,已然一路提拔爲總長的吳勝兆。

同時李嘯決定,鑑於宣府北路的金湯城,孤懸塞外,與唐軍的主要地界並不相連,金湯城中各類火器裝備怕是不足,故新成立的第十二鎮(zhèn)兵馬,暫不大規(guī)模換裝,到時出城出擊之際,還是由唐軍第四鎮(zhèn)爲主,第十二鎮(zhèn)爲輔,如此方爲穩(wěn)妥。

接著,李嘯說出了一段讓陳姜二人,皆是十分驚訝的話來:“二位,以本王看來,我軍若要出城攻擊,倒是不必先打那些替防的順軍,反而應該集中兵力,先行擊滅城北的清軍!我軍此戰(zhàn),不但要徹擊潰那些替防的大順軍,如有可能,更要把那些圍城的清軍,首先一舉消滅!”

聽了李嘯的話,陳子龍與姜曰廣二人俱是一愣,陳子龍急道:“唐王,城北的清軍,尚有五萬之衆(zhòng),由老將阿巴泰統(tǒng)領,我軍縱然新立一鎮(zhèn),這兩鎮(zhèn)兵馬加起來,除卻輔兵,可用之兵,亦不過六萬餘人,如何可一舉將城外的清軍給統(tǒng)統(tǒng)消滅呢?更何況,若是我軍出城攻擊清軍,若萬一與清軍戰(zhàn)成膠著之態(tài),那圍住城南與城東的大順軍聞訊趕來支援,我軍豈不是要陷入兩面作戰(zhàn)的困境。這樣的風險,怕是太大了些。”

姜曰廣亦是一臉擔心:“唐王,臥子的話頗有道理。我軍久困城中,許久未戰(zhàn),若一出城作戰(zhàn),就與戰(zhàn)力最好的清軍對戰(zhàn),只怕真的一時難勝。真到清順兩軍聯(lián)手,將我軍陷入內(nèi)外夾擊之中,只怕真的會有不可測之危險呢。”

李嘯微微一笑,眼神中卻有說不出的堅定:“二位,你們可知道,城中的我軍守兵,這大半年以來,並不是白白地在城中死守,而是已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到現(xiàn)在爲止,金湯城三處城門之下,皆是暗中修建了大量的地道,以便守軍可以隨時突出城外進行攻擊。這般出城攻擊,必然讓外面的敵軍大驚失色,完全失掉應對的章法,從而使我軍的攻擊,達到最是出其不意的攻擊效果。這些秘密發(fā)掘的地道,也是我軍最大的底牌所在。”

“只不過,因爲先爲城外守軍皆是精銳,數(shù)量又多,城中的兵馬才一直按制不動。現(xiàn)在城外的順軍兵馬替防,所來者估計皆是其國中新募的沒甚經(jīng)驗的新兵,其戰(zhàn)力遠遠不能與先前那些百戰(zhàn)老兵相比,更何況,我軍要等他們逐漸麻痹後再開始進攻,這樣原本的精銳又已遠調(diào)漢中,根本就再來不及救援。我軍此時出城攻擊,這般突然行動,將會完全地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李嘯頓了下,繼續(xù)道:“若按二位的意思,我軍首先出城攻擊順軍,你想過沒有,順軍兵力衆(zhòng)多,又分散於城南與城東,縱然多爲新兵,縱是我軍發(fā)起突襲,只怕亦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就立即打退這些圍城的大順兵馬。而得知消息的清軍,必定會立即趕來救援。若是這般,纔是我軍可能會面對的最大危險,也是本王最爲擔心的地方。”

“相反地,若是我軍首先出城攻打清軍,那城東城南的順軍,因爲皆是新兵,經(jīng)驗不足,很可能先是慌亂一陣,好不容易纔能匆匆組成軍旅,趕赴城北救援。而清軍被我軍突然襲擊,必會被牢牢壓制,完全無法接應前來的順軍部隊。那這樣一傑,就算那些烏合之衆(zhòng)一般的順軍趕來救援,又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

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四十章 祖寬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jīng)敵人,將來盟友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二百零七章 協(xié)議達成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shù)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jié)盟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零二章 聯(lián)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tǒng)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zhàn)是降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yōu)惠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十五章 反目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zhàn)(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九十五章 徵調(diào)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八十四章 巡撫
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三百八十三章 濟南危急第四十章 祖寬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jīng)敵人,將來盟友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五百六十七章 蒙古宗主之爭第二百零七章 協(xié)議達成第八百六十二章 橫掃遼中,兵迫海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shù)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jié)盟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七百零二章 聯(lián)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三百二十一章 無奈之降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四十章 祖寬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一百一十一章 敵至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七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左良玉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擊炮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tǒng)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三百八十六章 是戰(zhàn)是降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yōu)惠第一百四十六章 顆粒火藥 震天雷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九百五十四章 顧始汗死,嘎木逃亡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十五章 反目第五百八十七章 俘虜處置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zhàn)(六)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九十五章 徵調(diào)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一百一十三章 虎踞(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八十四章 巡撫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福海县| 大足县| 宁安市| 彭阳县| 博乐市| 南城县| 徐闻县| 西峡县| 寻甸| 新蔡县| 乐昌市| 米林县| 台北县| 稷山县| 明光市| 桐庐县| 财经| 巴楚县| 积石山| 镇原县| 宜君县| 定兴县| 永城市| 大洼县| 积石山| 崇礼县| 蓬安县| 嘉禾县| 岳西县| 水富县| 大理市| 望奎县| 和龙市| 上饶市| 天门市| 神农架林区| 宝清县| 思南县| 邵武市|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