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

整個崇政殿內,重新陷入一片死寂。

多爾袞心下煩躁無比,他下意識地朝後看了看,看到那靜如止水沒有半點動靜的珠簾,心下不由得,又是涌起難以言說的滋味。

珠簾後面的情人布木布泰,在得到了清軍覆滅,阿巴泰等人皆死於戰場的消息後,現在應該也是心情十分難受與壓抑吧。而一心指望母以子貴的她,見到自已這樣兇這位年僅七歲小皇帝,不是會作何感想。

多爾袞一聲輕嘆,微微搖了搖頭。

現在的自已,已無心去考慮,情人內心不快這些細枝末節之類的事情了。多爾袞現在最擔心的,便是大清的局勢究竟會惡化到何種程度,而唐軍接下來,又到底會要如何行動。

最終,在一片墳墓般的死寂中,他把目光投向了他最爲信賴的謀士范文程身上。

見到多爾袞目光投射在自已身上,一直低頭沉思的范文程,終於輕咳一聲,從朝班中走了出來。

“太后,皇上,攝政王,微臣……”

他正欲行禮,卻被多爾袞連聲喝住:“事情緊急,不必來這些虛禮。範學士,你且說說,現在唐軍滅了我大清四萬兵馬,他們接下來,卻會如何行動?”

范文程早料到他會有這般提問,急急回道:“攝政王,以在下看來,唐軍接下來,極可能會乘勝進軍整個宣府鎮。也有可能會全力西攻張獻忠的大西國,但絕無可能會對我大清下手。”

“哦,是嗎?範學士這般肯定?”

“是的。唐軍已擊潰金湯城重圍,接下來進軍整個宣府鎮,乃是順理成章之事。而西川則是唐軍早就想要拿下來的地盤,故亦是十分可能向此處用兵。唐軍既要對大順或大西動手,自是再無力分兵北向,故這段時間以來,我大清當可保無虞。”

聽了范文程的話,多爾袞臉上閃過一絲輕鬆之色。只不過,他眉頭一皺,卻又是一臉恨恨地說道:“唉,真沒想到,現在唐軍強大到如此地步,我四國聯盟,共同對敵,都難以阻擋其迅猛發展的勢頭。縱然唐軍一時不攻,讓我大清暫獲休養生息之機會。但我堂堂大清,豈可乞憐而活,豈不羞煞先人。這般下去,總不是個辦法。”

他一說完,旁邊的豫親王多鐸亦嘆道:“王兄說的是,這般被動挨打,惴惴度日,如何是個盡頭,想想都讓人憋屈!以小弟看來,總歸是要打亂唐軍這快速發展勢頭,方纔是好。”

多鐸原本在鎮遠堡之戰潰敗後,被豪格等人彈劾,逼迫多爾袞將其貶爲貝勒,並逐出政治中心,罰去看守皇陵。後來,還是在多爾袞扳倒豪格後,多爾袞出於維護自已統治考慮,才重新提拔這位自已的親弟弟爲豫親王,並讓他重返朝廷議事。

多鐸這話,簡單直接,卻正說中了多爾袞的心思。

是啊,如果能想辦法,讓唐軍內部動亂起來,最好內鬥成一鍋粥,那唐軍豈不是就會從此不戰自潰了麼?

唉,只不過,這樣的想法,想想便好,若要想真的實施,談何容易。

現在唐軍共有十二個軍鎮,每個軍鎮的編制都基本一樣,都安編了大量直屬於李嘯個人的監撫司文官與安全司密探,其下的唐軍士兵,更是被天天洗腦,只宣誓效忠於李嘯一人。且待遇豐厚,足糧足餉,無論撫卹還是戰賞,皆十分可觀。這樣的軍隊,想要誘其譁變或背叛,談何容易。

而那些帶兵的將領,也跟士兵一樣,天天被洗腦,除此之外,更是隻有帶兵權與訓練權,可以說,沒有李嘯的命令,他們想到調動手下哪怕一隊兵馬都做不到。這樣的將領,純粹只是李嘯手下效力的爪牙,根本就沒有多少個人權力可言。就算現在李嘯擴充軍鎮,多用降將,但這些降將,亦早已被迅速同化,或被早早地打掉了個人野心。指望他們背叛李嘯,投靠清廷,實在是太過艱難。

更窩心一點就是,那怕大清費盡氣力,拉攏其手下將領,也極可能只能得到一個光桿司令,不可能得到其手下兵馬。這樣的拉攏,說起來也沒什麼意義,甚至可以說是徒費錢財罷了。

想到這裡,多爾袞懊喪一嘆,右手握拳,用力地砸在右邊扶手上。

見攝政王這般懊惱,下面的羣臣,自然又是噤若寒蟬,沒有一個出頭說話。

見羣臣不言,多爾袞又下意識地把目光,重新投向佇立下方的范文程。

范文程擡起頭,眼眸之中,卻是一道幽狠之光閃過,他沉聲稟道:“攝政王,以微臣看來,豫親王之語,亦是多有可取之處呢。”

“哦,莫非,你有擾亂唐軍之策?”多爾袞眼中一亮。

范文程皺了皺眉,想了想纔回答道:“攝政王,這攪亂唐軍的計策,在下倒有一條。只不過,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能起到多大效果,微臣尚是不敢斷言。”

多爾袞一聽,便道:“無妨,你且說來。有失當之處,本王不究爾過。若有可取之處,本王必定採納。”

范文程聽他這麼一說,便拱手稟道:“攝政王,那唐王李嘯,自揮兵南下奪佔江南後,便一直居住在南京宮殿之中,再未回過山東。現在的他,在南京發號施令,諸官莫敢不從,儼然已成爲明朝的最高統治者。那在山東的重興皇帝朱慈烺,不過僅是一徒有虛名的傀儡罷了。李嘯政由已出,令由已發,根本就沒有對他有過哪怕象徵性的臣屬之禮,這般倨傲猖狂,只怕是董卓曹操,都不能超過這廝呢。”

聽到這裡,多爾袞眼睛一亮,彷彿明白了范文程想要說什麼了。

只不過,他還未開口,范文程又繼續說道:“爲人君者,最怕被下屬官員架空,更怕下面出了個董卓曹操司馬昭似的權臣,李嘯這般跋扈自專,目無尊上,那跟隨重興皇帝的一衆宦官近臣,怕是心下多有怨言。而那重興皇帝,自即位以來,已歷兩年,漸漸也懂得要操持權柄的道理,對於李嘯這般架空自已,擅作威福,定也是多有不滿。而那些在內心裡忠於明室的官員,對形如董卓曹操的唐王李嘯,肯定也是腹誹已久,積怨頗深。”

范文程頓了下,複道:“之所以到現在爲止,雙方一直能保持平靜狀態,實在是因爲那重興皇帝朱慈烺被李嘯嚴密控制,下屬官員連想見皇帝一面都十分困難,更不用提對皇帝發泄怨言了。只不過,這樣的狀態,遲早會有被打破的一天,隨著李嘯勢力的進一步壯大,他們君臣之間,也遲早有反目的一日。所以在下在想,我們如果能給他們這種緊張關係加把火,提前激化其矛盾,讓其君臣相殘,豈非好事?若能假借這重興皇帝之手,除了那堪爲最大禍患的李嘯,則唐軍必定四分五裂,我大清則再無枕側之憂,又可以重新壯大興盛再圖中原了。”

范文程這番話說完,果然打動了不少朝臣之心,他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整個朝堂之上,有如羣蠅飛舞,嗡嗡響個不停。

范文程這番話語,讓多爾袞亦是心思大動。

是啊,如此能挑起明朝君臣內鬥,甚至假借重興皇帝之手,將李嘯給除去,那無異於是給大清去掉了一個最大的敵人,化解了一場最大的危機。

多爾袞目光閃閃,向范文程追問道:“範學士之策,倒是有可取之處。只不過,想要離間其君臣,我等遠在遼東,怕是非易。縱然派得人去,再僥倖得見那重興皇帝,只怕因爲先前的明清世仇,他對我大清多有戒心,想要挑拔離間,估計效果亦是不佳啊。範學士,你既提出此策,就未曾想過這一點麼?”

范文程微微一笑,便道:“攝政王,在下認爲,若要行使此策,不必我大清派人,而是要指使弘光政權之人派人前去,來個借刀殺人,此方爲最佳之策也。”

“哦?本王願聞其詳。”

“攝政王,你想想,如果我們不直接出手,而是慫恿那弘光政權派出人去遊說重興皇帝,必定能令他戒心大減。當然,如果能由那弘光監國朱由崧本人,親自送達密信,簡選親信去遊說,只怕成功的可能性當會大得多呢。”

“哦?你的意思是?”

“攝政王,以在下看爲,我大清可以派出使者,去見那正在福州的弘光監國,向他講清現在這艱危時局。告訴他,如今挽救時局的唯一之計,便是令李嘯與重興皇帝君臣互鬥,最終兩敗俱傷。從而讓弘光政權得以從中漁利。而若要達到這般效果,需得由弘光監國親書密信,派出親近之臣前往山東遊說。”

范文程頓了下,目光炯炯地繼續道:“這信中的內容,則是要由弘光監國朱由崧親自告訴那重興皇帝朱慈烺,說自已被羣臣推爲監國,總統南方諸省,實是多有苦衷,乃非得已,現在情願奉重興皇帝爲尊,自去監國之號,以求爲皇上效力。只不過,現在南方諸省,皆在李嘯淫威逼迫下,其苦萬狀,想要效忠皇上,卻是難以做到。故求皇上審時度勢,除掉那堪比董卓曹操的國之巨蠹李嘯,以正國法,正立朝綱。只要李嘯一除,則必定天下雲集響應,自已也會立即率衆臣聯表進上,共同尊奉重興皇帝,從而一統明境,共同對外,最終掃滅羣雄,一統天下是也。”

范文程說到這裡,眼中閃出嚮往之色,他朗聲道:“若能說動重興皇帝,讓他決意對李嘯下手,這事情便已成功了一大半。那接下來,可由他下召,召請李嘯回濟南議事,然後立其手下宦官與那些暗地忠心於他的官員,率先暗藏刀斧手於朝堂之後,趁李嘯上朝覲見之機,將其砍成肉醬!只要李嘯一死,唐軍一分,則天下大定,我大清再無憂矣!”

范文程的話語,說得多爾袞連連點頭。朝堂中的各臣僚,亦是人人臉露嚮往之色,紛紛稱讚不已。

“不錯,這招一使,實是最好的借刀殺人之計也。那重興皇帝久被挾持,心下憤恚,一時衝動之下,確有殺掉李嘯之可能。”

“是啊,那李嘯狂妄之極,正是目中無人之際,他應該怎麼也不會想到,那由他一手扶立的重興皇帝,竟然會要殺他。他這一入朝,自會全無防備,到時刀斧手一擁而出,李嘯當會立即斃命!”

“哼,李嘯這廝再強,也是一個腦袋兩隻手,他又不是什麼殺不死的神仙怪物。只要重興皇帝能誘他入朝,誅殺此賊,必定令到功成!此賊一去,我大清復何憂之!”

聽了羣臣的議論,多爾袞臉上泛起淡淡笑意,只不過,他還是猶豫地問了一句:“範學士,這計雖好,但萬一不成功,被李嘯事先查覺,那重興皇帝,豈非只能命喪其手了麼?”

多爾袞這話一出,整個朝堂之中,又瞬間安靜了下來。所有的文武羣臣,皆把目光投向肅立階前的范文程。

范文程微微一笑,拱手回道:“攝政王,你有此擔憂,亦是正常。在下也想過,萬一此事不成,那李嘯必定會除去重興皇帝,重新再立傀儡,這樣的話,我大清這番忙碌,可就全無成果了。所以,在下認爲,縱然此事不成,也要提前想好退路,讓那重興皇帝能順利從山東逃走,方爲最佳應對之策。”

見多爾袞聽得專注,范文程又道:“以在下看來,我等可提醒那重興皇帝,讓他作好準備,一但發現李嘯覺察此事,就立即從濟南逃出,前往早已做好準備的海港。而這海港之中,早有鄭芝龍的船隊假扮的商船,得以秘密接應這重興皇帝朱慈烺前往福建。只要朱慈烺成功逃到福建,那相當於鄭芝龍手中,控制了明朝最爲合法的帝王。這樣一來,李嘯的任何行動,都會名不正言不順,其屬下亦會多有怨尤,再由重興皇帝頒佈討伐李嘯的聖旨,唐軍亦必陷於內部紛亂之中。而我大清,則正好利用唐軍這段內亂時間,從中漁利,甚至大得好處,都是完全可能的呢。”

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十五章 反目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
第三百三十五章 屠薩摩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二百六十六章 赤鳳伯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八百六十七章 全軍圍殲第三百三十三章 隨機應變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山東易,撼李嘯軍難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四百四十七章 改制與擴軍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場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九百四十一章 長子戰死 兔死狐悲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駕親征,徹底潰敗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二百二十七章 虛封其爵第二十四章 報功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五百四十五章各懷心思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六百五十章 雄關如楔,不可輕棄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七百九十一章 安南借兵,合攻唐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七十八章 背叛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清廷遣使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路明珠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七百五十四章 轟殺你們這羣廢渣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聯盟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二百八十六章 崩塌的信仰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六百九十六章 三萬精銳盡覆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六百七十一章 失意東南,得意西北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征鎮遠堡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三十章 規劃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七百三十四章 背後的更大危險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十五章 反目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二百一十九章 將計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长乐市| 綦江县| 宝清县| 哈密市| 青铜峡市| 克山县| 怀化市| 新昌县| 民和| 潞西市| 新沂市| 太湖县| 镇赉县| 宜兰市| 玉屏| 博客| 平乐县| 繁峙县| 曲松县| 怀集县| 河北省| 富源县| 灵川县| 绥江县| 静乐县| 保靖县| 永定县| 湄潭县| 苏州市| 通城县| 阳信县| 江安县| 乌什县| 罗江县| 吴桥县| 胶州市| 梅州市| 闵行区| 太保市|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