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

牛金星說到這裡,其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那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只要現在能保住河南不丟,保住那河南南部的十五萬孤軍,也只能以鄰爲壑,犧牲張獻忠的大西國,來保全自家領土完整了。

畢竟,河南的危急局勢已是燃眉之急,再不趕緊入援,河南中部,乃至河南全境,必將徹底滄陷於唐軍之手。而張獻忠的西川,尚處於風平浪靜的狀態,就算將來會有危險,那是將來纔會發生的事情。無論如何,也要先把眼前的危機給渡過了再說。

想到這裡,李自成喟然長嘆。

奶奶的,真沒想到,自已想要守住這大順國固有的疆域,都是這般困難,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這日子實在過得憋屈得緊。

而現在,自已除了同意牛金星的做法,還能復有何作爲呢?

形勢比人強,由不得自已不幹了。

“奶奶的,也只能如此了。希望黃虎這廝,先能挺過這一陣子吧。”李自成搖了搖頭,便沉聲喝道:“傳俺之令,著劉宗敏速率十五萬漢中兵馬,入援河南,務必要將唐軍徹底趕出河南,不得有誤!”

“是,微臣遵旨。”

李自成這道聖旨,以八百里加急傳到漢中之後,劉宗敏不敢怠慢,立即統領其下十五萬兵馬,急急拔營離去,趕赴河南,以援救河南危如累卵的局勢。

大順國中的兵馬調動情況,很快就被唐軍安全司人員,迅速地傳給了遠在南京的李嘯。

李嘯收到情報,立即召陳子龍與姜曰廣緊急前來入殿議事。

陳子龍姜曰廣二人入得殿來,李嘯便簡略地將現在李自成爲保全河南,將劉宗敏在漢中的十五萬兵馬抽調入援河南的消息,向二人講述了一遍。

“二位贊畫,李自成這般行事,看來是要不惜代價力保河南了,那依二位之見,我軍將如何應對,方爲合適?”

“稟唐王,以學生之見,李自若把劉宗敏的十五萬大軍從漢中調出,入援河南,那他們接下來,必然是想要讓劉宗敏部與河南南部的十五萬孤軍一道夾擊,我唐軍位於河南中部的第六鎮第七鎮兵馬,此爲必然之勢也。”姜曰廣率先言道。

“孤亦是這般認爲。李自成這番調兵遣將,估計是存了想徹底消滅我軍第六鎮與第七鎮兵馬的心思了。畢竟,他總共有三十萬兵馬可用,若是合力來襲,只怕我軍應對亦是不易。”李嘯一臉凝重:“那你覺得,我軍是要與他們正面對戰,還是暫避其鋒呢?”

姜曰廣搖了搖頭,急道:“唐王,以學生愚見,與兵力如此之多的敵軍正面相抗,打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實在是沒有必要。我們完全可以暫避其鋒,而在其他地方,重新開闢戰場。畢竟現在戰場主動權在我,完全可以牽著順軍的鼻子走。”

“哦,曰廣你所謂的開闢其他戰場,可是要要我軍退出河南,去攻打那張獻忠的大西國嗎?”李嘯雙眼目光灼灼。

“正是如此。”姜曰廣沉聲回道:“河南之地,已然殘破不堪,各個城池州鎮,基本皆是廢棄荒涼之態,這樣的地方,形如雞肋食之無味,縱然暫時棄之,亦不可惜。更何況,這河南中部的各個城鎮,我軍已將各個城池中的錢糧軍械全部運走,其中殘餘的二十多萬百姓,亦已全部遷移出來,大部送到南直隸安置,另有少部分送去海外,故這河南中部,已近徹底荒廢,這樣的地方,就算讓劉宗敏他們暫時佔去,又有何不可呢。”

他略頓了一下,又繼續道:“而我軍從河南中部退走,看似示敵以弱,其實只是爲了更好地在其他地方打擊敵人。而這個地方,自然是非張獻忠的大西國莫屬了。現在李自成抽調了漢中這十五萬兵馬,緊急入援河南,在學生看來,不過是挖肉補瘡之計罷了。他這一番兵力抽調,西川那兵力薄弱的張獻忠再無憑依,正好任由我軍全力進攻,以期一舉拿下西川,滅掉這個所謂的大西國。這樣的好機會,斷不可錯失呢。”姜曰廣說道,陳子龍也插話過來:“姜贊畫所言甚是。有道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既然河南之地暫不可圖,那趁機進軍西川,攻滅張獻忠的大西國,當是我軍最好的計策。畢竟,現在張獻忠再無任何援兵可期,光憑他這點國力,根本再難與我軍相抗衡,我軍若是能集中兵力,往攻西川,必定可大獲成功,一舉滅國。”

李嘯聽到這裡,心下亦是主意已定,遂大聲道:“很好,二位贊畫所議,甚合孤意。既如此,便令在川東的安和尚第二鎮兵馬,川南曾英的第十鎮兵馬,一道往攻張獻忠的大西國,爭取一舉拿下西川,徹底剿滅張部流寇!”

接下來,李嘯復與二人詳細商定了進軍西川的計劃。

那就是,令安和尚的第二鎮兵馬,從重慶出發,曾英的第十鎮兵馬,從敘州出發,兩路兵馬合攻夾在重慶與敘州之中的順慶府。

拿下順慶府後,兩鎮兵馬再一道西攻合川州,完成對成都外圍的包圍。

而與此同時,唐軍急調莫長榮第十一鎮兵馬入川,從夔州府一路西攻保寧府,徹底切斷大西國與漢中的聯繫,使張獻忠部的兵馬,有如甕中之鱉,全部侷促於成都以及附近州府,再無脫逃的可能。

計劃既定,唐軍立即開始行動。

第六鎮與第七鎮兵馬,立即開始從河南中部撤走,分別撤往鳳陽與廬州兩地。臨行之際,兩鎮兵馬還在各個城池中,都放了一把大火,燒得這些原本就空無一人的荒廢城池,成了徹底的斷壁殘垣。而城外的殘留耕地,亦全部破壞殆盡,以確保劉宗敏到時能接收到的,只有一片人煙皆絕的廢墟。

與此同時,第十一鎮與第十三鎮兵馬,分別從河南南部的南陽府與汝寧府退出,全部退往武昌。抵達武昌後,留下第十三鎮兵馬,繼續在武昌駐守整編,而讓莫長榮的第十一鎮兵馬,立即依計劃趕赴川東,前去攻打四川北面的保寧府。

唐軍這番兵馬調動,又是大大出乎了大順國君臣的預料。

他們原本以爲,向來不喜退縮的唐軍,定會爲了保住攻下的河南中部城池,而與劉宗敏的援兵以及河南南部的順軍來個決一死戰,從而最終被順軍憑藉兵力優勢各個擊破,最終被打得大敗而逃。

他們絕沒想到,唐軍竟會主動放棄到手的成果,反而在徹底破壞這些城池州鎮後,就主動撤離,返回南直隸,讓劉宗敏的大軍徹底撲空,一無所獲。

更可恨的是,由於唐軍將河南中部破壞得十分徹底,且將當地百姓全部轉移安置,故劉宗敏的大軍氣勢洶洶地趕來,只得到了一片被破壞到了極點的荒蠻之地,全軍將士想要就地獲取補給都十分困難,這般戰果,可謂連雞肋都不如。

好在宰相牛金星提前想到了劉宗敏的大軍到了河南中部後,極可能會難獲補給,故提前給在河南北部的李過派送了大批糧草。這才使得劉宗敏的十五萬大軍,得以在河南中部順利落腳,沒有在河南中部發生餓死人的慘劇。

只可嘆,劉宗敏這十五萬大軍,雖然近乎毫髮無傷地佔據了河南中部各個城鎮,結果卻是非但難獲補給,亦難以再度行動。現在的他們,既不敢繼續東攻唐軍據守的南直隸,又害怕撤走後又被唐軍乘虛攻入。只能據守在這些荒無人煙的城鎮中,碌碌無爲地打發時光。全軍將士從上到下,皆是感覺十分憋屈又無奈。

大順國的情況,暫且不提。而現在,那唐軍大兵壓境的消息,卻已是有如長了翅膀一般遍傳西川,讓得到消息的大西國君臣,陷入了極大的震驚與恐慌。

成都的朝堂上,張獻忠面色陰鬱,幾乎能滴下水來,而下面的朝臣,更是個個縮頭垂首,噤若寒蟬。

張獻忠環視衆人,見他們個個縮頭不肯出來獻策,不由得心下大爲憤怒。他重重地一拍龍椅扶手,衝著下面的臣子大喝道:“你們這般混蛋,平日裡個個能說會道,怎麼到了現在唐軍打上門來了,卻一個個都吃了啞藥不會說話了麼?!”

張獻忠大聲吼完,下面猶是一片寂靜。

現在大西國的狀況,在唐軍重兵壓境的情況下,可謂危如累卵,萬難抵擋。這些文武羣臣,在這般危急時刻,也確實難有好計可出,故他們雖被張獻忠劈頭痛罵,卻依然縮首不言。

“你們是聾了,還是啞了?朕在問你們這些混蛋有何計策,你們爲什麼不說話,難道都是吃屎的窩囊廢麼?!”見衆人皆是不言,張獻忠愈發憤怒,拳頭捶得扶手砰砰作響。

這時,張獻忠僅存的義子孫可望,終於一聲長嘆,從朝班中走了出來,向張獻忠長揖而拜,沉聲道:“父皇,以兒臣之見,現在唐軍全力來攻,再說任何計策,皆是無益,唯有拼盡全力,與其死戰,方可有望死中求活,打退唐軍,保全我大西國啊。孩兒雖然無能,願代父往徵,力敵唐寇,報效國家是也。”

孫可望這番話語說完,便伏跪於地,作出一副恭敬請命的模樣。張獻忠見其這般情狀,心下亦是一顫,一時間,卻亦不知道該如何回話。

孫可望說得沒錯,在唐軍三鎮兵馬合攻,自已卻兵少將寡,又再無外援的情況下,想要保全大西國,實在是一件極其困難之事。這般境地,如果不願投降,也只能拼死相攻,以期憑上下一心以及血氣之勇,以期打敗唐軍,迫使唐軍退出西川了。

張獻忠一聲輕嘆,便道:“可望,你之所言,甚是有理。現在的唐軍派出重兵打上門來,我大西國已然無路可退,若再不與其生死相拼,必有滅國之憂!那依你之見,我軍接下來,卻該如何行動,方爲合適?”

“稟父皇,據前線軍情回報,唐軍現在的兵力調動情況爲,敘州的唐軍第十鎮兵馬,與重慶的唐軍第二鎮兵馬,合攻我順慶府。而唐軍第十一鎮兵馬從鄂西入川,意欲往攻我保寧府。以孩兒看來,唐軍在拿下順慶府後,必將兩鎮齊心攻打合川州。而若合川州與保寧府這兩處地方有失,則成都必會大門洞開,將再無險可守,只能縮在成都城中,憑城死守,與唐軍拼消耗了。”

“而就算我軍想要與唐軍拼消耗打拉鋸戰,但我軍喪失了野外機動力量,而唐軍又有絕對優勢的火炮助陣,絕對會不惜代價強攻成都。這樣的話,我軍只能在城中被動挨打,根本就沒有還手的能力。到了這般境地,只怕孫武復生,諸葛再生,都再無能力扭轉敗局了。”孫可望越往後說,眉頭皺得越緊。

說到這裡,孫可望瞥見張獻忠一臉不耐煩的表情,知道現在的他只想聽答案,而不是來聽這些沒甚意義的分析,便又急急說道:“父皇,以在下來看,若要保成都,必先保門戶,而要保門戶,則合川州與保守府皆不可失。以兒臣看來,順慶府遠離成都,又夾在兩部唐軍之間,只怕勢難守住,放棄已是必然。故我等需得派出兩路大軍,分別前往保寧府與合川州,確保這兩地不失,方可有把握將唐軍擊敗,方可最終得以保全我大西國。所以,這兩路兵馬,孩兒願親統一路兵馬前往,另一路,則請父皇另派大將統兵出征,定可……”

“好了,你不必多說了。”張獻忠大聲打斷他的話語,意氣昂昂地大聲說道:“從即刻起,在大西國中緊急徵調二十萬大軍。其中留五萬駐守成都城,可望你由統五萬兵馬,緊急入援保寧府,對抗唐軍第十一鎮兵馬。另外,則由朕親統十萬精兵,立即入援合川州,御駕親征!”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十七章 職爭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五百六十四章 城頭激辨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三百五十一章 雪域鏖殺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四百九十章 頭號敵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九十六章 橫行隊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下之狼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三百三十八章 郭子儀還是安祿山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五百七十五章 巧舌如簧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九百四十五章 老汗逃跑,新汗當立第九百三十七章 夜襲遇挫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三百零四章 錫林城危急第十七章 職爭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九百零九章 風沙遮道,山谷阻擊第八百四十二章 扮僧回國,唐順和議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午門獻俘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九百三十八章 前軍盡滅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敗的遼西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軍來攻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五百六十章 誘敵白狼谷第九百一十四章 橫行西域,兩國震怖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兵緬甸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六百四十章 一招疏漏,後患無窮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五百五十章 陰溝翻船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一百五十二章 鐵龍城之戰(六)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永州市| 高雄县| 柯坪县| 高安市| 闸北区| 贵定县| 新泰市| 灵丘县| 正定县| 鸡泽县| 贵阳市| 乳山市| 仪征市| 灵丘县| 山阴县| 尚义县| 武城县| 成都市| 伊春市| 福建省| 望江县| 鄂尔多斯市| 江口县| 桑植县| 清新县| 广宁县| 宁化县| 宾阳县| 济阳县| 花莲县| 金沙县| 偏关县| 东方市| 南部县| 麻栗坡县| 黔东| 阜新市| 稷山县| 尉氏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