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四十一章 杯弓蛇影,忠奸難辨

黃澍的話語說完,左良玉一聲長嘆,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再說下去。

“仲霖此言,本侯亦是這般觀想。於今之計,也只能寄希望於王德仁部能順利返回了。唉,真想不到,我左良玉打拼一世,好不容易掙下這般基業,到如今,卻是落得如此結局。”左良玉緩步走到椅子旁,撲的一聲跌坐回椅子上,目光低垂,再也不願見到周遭衆人。

兩天後的清晨,晨光初起,心事重重的左良玉,在府中猶未起身,忽有親兵緊急來報。

“寧南侯!左大人!好事,好事啊!”那親兵一臉急色,不顧禮儀,闖入臥室,衝著睡眼惺忪的左良玉大聲喊道。

“你這廝好生無禮,是什麼好事啊?你倒是快快說來。”左良玉被此人驚去殘餘的睡意,一臉慍怒之色。

“稟寧南侯,現在武昌北面,忽有大批兵馬遠來,打著王將軍旗號,疑是王德仁將軍率部來歸呢。那駐守武昌北面的唐軍,見到這突發情況,已是亂成一團,正欲急急遁走呢。”那報信的親兵,抹著臉上的汗水,神情卻是喜悅無比。

“哦?真是王德仁部歸來了麼?好哇,看來黃澍的話語,還真是應驗了!”左良玉眼中閃過一絲亮光,神情也變得激動了起來,他從牀榻上一躍而起,立即道:“快,快快服侍本侯起身,再隨我去城門上查看。”

“得令!”

很快,匆匆著衣又簡單梳洗了一番的左良玉,連盔甲都不及穿,便急急領著一衆隨從,快步來到了北面城樓處。

一到城樓,他立刻欣喜地從千里鏡中看到,從地平線之處,已然躍出了大片旗幟與兵馬,正朝著武昌北面快速奔行而來。可以從千里鏡裡清楚看到,這些兵馬,都是打著王字旗號,看起來,倒確是王德仁的兵馬。

而在這時,武昌城下那些唐軍兵馬,見到遠處大批左軍兵馬前來,十分地騷動不安,彷彿爲了躲避王德仁兵馬鋒芒一般,他們快速分成兩部,分從兩邊撤走,倒是把通往武昌北門的道路,給完全地讓了出來。

左良玉心下大喜,他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連聲大喊道:“好哇,真真天助我也!王德仁真是不負本侯所望,能在武昌這般緊急之際率衆來歸,實是大功一件!待其入城後,本侯要好好嘉賞於他!”

左良玉略一停頓,便立刻向旁邊的親兵下令:“等王德仁部兵馬行近,速速放下吊橋,打開北門讓其部兵馬順利入城。待全軍入城後,本侯要親擺盛宴,爲他們接風洗塵,好好犒賞全軍將士!”

“得令!”

不多時,王德仁率其部兵馬,已快速來到了北門外二里之地,全軍氣勢洶涌,人喊馬嘶,一眼望去,無邊無際,而原本包圍北門的唐軍,彷彿見得左軍氣勢如此兇猛,皆是畏怯躲避,整個武昌城北面,倒是逃得一個唐軍也不剩了。

左良玉見狀,愈是心喜不已。他正欲下令大開北門,迎接王德仁部兵馬入城之時,卻忽聽到背傳來了一個急促的聲音:“寧南侯,萬萬不可現在就打開城門啊!”

左良玉吃了一驚,他扭頭望去,卻看到自已最爲信賴的謀士黃澍,正氣喘吁吁地快步跑上城門,一邊向自已連連擺手,示意自已不得下此命令。

見黃澍這般情狀,左良玉眉頭大皺,心下更是又疑又怒,待他稍一走近,他便衝著黃澍大吼道:“黃仲霖,何出此言哪?現在王將軍即將到達城下,你爲何出此言語,不讓本侯開門迎他?”

黃澍喘著粗氣快步走近,便向左良玉一拱手,低聲道:“寧南侯,在下之所以阻止大人你立刻打開城門,實是擔心來者有詐,若輕易放其入城,只恐頓生不虞啊。”

“哦?何詐之有?先前不是你說王德仁部兵馬,會趁金聲桓這廝與唐軍作戰之際,能得以順利撤兵回武昌麼?怎麼現在王德仁率其部兵馬抵達城下了,城外的唐軍也被驚嚇撤走,你卻反而不讓本侯開門,到底是何緣故?”左良玉語氣明顯不善。

“寧南侯,在下先前確是這般作想,也確是希望王德仁能部能順利率領其部兵馬返回武昌,這番心願,現在實亦是如此。只不過,真的事到臨頭之際,還需萬分謹慎方好,以免一招不慎,釀成大禍啊。”黃澍一邊瞇著眼觀看越行越近的王德仁兵馬,一邊對左良玉小聲說道。

“你別繞彎子,你這話,到底是何意思?”左良玉板起臉來。

“寧南侯,恕在下直言,若王將軍真能順利統領其部兵馬,一路平巡返回我武昌城中,那自是再好不過。只不過,在下思來想去,卻還是有些擔心之事,不得不先對寧南侯如實說出。”

“那你就快說!”

“寧南侯,你想過沒有,唐軍用兵詭詐,行動迅速,其行動計劃,往往出乎我軍預料。那會不會有這樣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已先於前幾日,迫降了王德仁部兵馬,然後,令他們引爲前部,詐開我武昌城門,然後大軍一擁而入,一舉拿下我武昌堅城,若是這般情況,我等安不可早作準備,嚴察異狀,以免事變肘腋,悔之無及呢。”

黃澍說完這番話,長長地嘆了口氣,又小心翼翼地觀察左良玉的神色變化。

而聽了黃澍的話語,左良玉原來懊怒的神情,開始漸漸消退,眉頭亦是緊緊皺起。

對啊,黃澍這傢伙說得有點道理呢,萬一唐軍真的已先迫降了王德仁部,反而利用其爲開路先鋒,前來詐開城門,那自已這武昌城中兵微將寡,只怕會被叛軍一舉攻下,這樣的結果,真是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慄。

左良玉臉色複雜,他眼珠一轉,便繃起臉孔,向著黃澍厲聲喝道:“黃仲霖,你這番話,未免太過無情,太過無理,也太過令我軍將士心寒了。想來王德仁乃是跟隨本侯多年的老部下,向來忠心耿耿,不見異狀。其率部叛變的機率應是微乎其微,如果本侯強自不開城門,那定會大寒遠行歸來的全軍將士之心。且全軍將士在城外僵持時間太久,更會有全軍譁變之憂。這般情況,你就沒考慮過嗎?”

黃澍見左良玉話語冰冷,神情不善,不覺一愣,便立刻回道:“寧南侯,實不相瞞,這般情況,微臣確也考慮過。畢竟王德仁將軍在唐軍追擊堵截下,依然堅定率部來歸,實是辛苦不易。若妄加猜測,確是多有不妥,所以,微臣在想,能不能有個折中的辦法,可以先驗其忠心,再令其大軍入城,當爲最佳之策呢。”

“哦,你且細細說來。”

“寧南侯,以在下看來,爲穩妥起見,可先讓王將軍率其護衛騎兵,先行入城,其餘大部兵馬,暫於城外等候。等寧南侯與王將軍商談一番,確認其並無被唐軍迫降之經歷後,再放全軍入城不遲。”黃澍說完,擡起頭,目光熠熠地望向左良玉。

左良玉低頭沉吟,不停地捋著鬍鬚,最終輕輕一嘆,回道:“也罷,就如仲霖所見,先讓王德仁入城敘話,再作計較吧。若其真無叛心,全軍亦無被唐軍副迫之經歷,本侯再大力犒賞全軍,以勉全軍將士之心,絕不會委屈了他們。”

左良玉說完,便先行下城回府,讓黃澍在城頭與王德仁答話。

很快,王德仁率部來到了護城河外,這時,在北門城頭上,黃澍揮著雙手,衝著正在前面領軍而行的王德仁大聲喊道:“將軍留步,在下有話要代寧南侯講,還望將軍一聽。”

王德仁心下一凜,他下意識地望了一眼,旁邊假扮護衛緊跟著自已的唐軍副鎮長翁之琪,卻見翁之琪衝著自已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他可以上前答話。

王德仁心下稍安,他深吸一口氣,緩緩策馬上前,緊挨著護城河停下,便衝著城頭大聲喊道:“黃仲霖,你喚俺何事?爲何不速速開門,讓我全軍入城,搞的甚麼勾當?”

黃澍臉上擠出笑容,他呵呵一笑道:“王將軍,你率部一路南返武昌,甚是辛苦,在下亦十分感念。只不過,爲穩妥安全起見,希望貴部兵馬,在城外稍加等候,且由將軍與護衛先行入城,待問明瞭情況,再放貴軍全部入城,如此可好?”

聽了黃澍的話,王德仁眉頭一皺,他眼珠轉了轉,便迅速地明白了黃澍的話語到底是何意,遂冷笑答道:“仲霖這話說得,真真煞費苦心哪。本將雖是粗人,安能不明白你話語之意。你無非是擔心本將率部投降了唐軍,然後引爲前部,前來武昌詐開城門罷了。想不到啊,我全軍將士,自奉了寧南侯之令,晝夜兼程,一路辛勞趕路,在唐軍一路尾隨追擊之下,如今好不容易纔到了武昌城外,你卻說出恁般猜疑話語,實是令我全軍忠勇將士大爲寒心!”

“王將軍,不是這個意思!”黃澍急急爲自已辨解:“在下素知將軍忠勇,全軍將士,亦是寧南侯帳下百戰精銳。只是你也知道,現在武昌兵微將寡,軍備匱乏,萬一有變,我等如何擔待得起!而故在下先說出這般醜話,亦是實不得已,還望將軍見諒,要知道……”

“夠了!不必多說了!”王德仁怒喝著打斷他的話:“黃澍,你且說吧,要本將如何做,你們纔敢相信本將確無異心,才肯放全軍將士入城?!”

黃澍咳咳兩聲乾笑,便接話道:“王將軍,在下也不與你兜彎子了,就請將軍先與一衆護衛,皆自行棄了武器,先行入城,待寧南侯與將軍商談完畢,確認將軍與諸位將士確未有被唐軍逼迫之經歷後,再放全軍將士入城,到時候,更有豐厚犒賞來慰勞大家,絕不會虧待各位……”

“住嘴!恁的聒噪,煩人得緊!”王德仁皺著眉頭,又怒喝打斷他的話語,便大聲回道:“行,就依你之言,我軍將士暫在城外等侯,本將自與手下護衛,棄了武器,先行入城去與寧南侯敘談!”

“很好,那就請王將軍與一衆護衛入城敘談。對了,在下還有句話要對王將軍說,那就是你的一衆護衛人數,不可多於二十人,這個麼,也是爲了安全起見,還望將軍見諒。”黃澍一臉皮笑肉不笑。

聽到黃澍此話,王德仁的內心,又是一陣揪緊。

他孃的,黃澍這廝打的什麼鬼主意,莫非,他已識破我軍計策,特來賺我等入城不成?

王德仁下意識地向那旁邊拉低帽沿的翁之琪,悄悄地對望了一眼,發現對方正一臉緊定地望向自已,然後又是微微點了點頭。

王德仁深吸了一口氣,臉上涌起陰狠的表情。他知道,自已已無任何退步可走,只得拼死向前,險中求勝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既然自已已改換門庭去爲唐軍效力,自然要努力拿下這投效第一功,以爲自已真誠效力的投名狀。於今之際,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於是他擡起頭,衝著城頭的黃澍大聲道:“好,就依你之言,俺只帶二十名護衛入城。你快開城門,休要磨蹭!”

“好,好,將軍稍安勿躁,在下這就放你等先行入城。”黃澍大聲回道,一臉輕鬆之色。

隨後,武昌北門外的吊橋,吱吱呀呀地放下,砰的一聲,砸放在護城河上。

而在這裡,王德仁旁邊的唐軍副鎮長翁之琪,已是低聲密語,傳令最爲精悍的二十名假扮護衛的唐軍騎兵,棄了武器,準備跟隨王德仁入城。

當然,城頭的黃澍等人看不到的是,這些唐軍假扮的護衛,其貼身之處,還各自藏著一柄鋒利的解首刀。

吊橋放下後,王德仁與二十名“護衛”一齊縱馬踏過吊橋。他們甫一過了吊橋,那吊橋又立即吱吱嘎嘎地拉起,重新復位後,那北面城門,才緩緩地打開了一道正可由一人一馬行過的窄縫。

王德仁深吸一口氣,大聲喝令了一聲“駕!”,便猛磕馬肚,迅速奔入武昌北門之中。在他身後,翁之琪及另外的二十名護衛,亦緊緊跟隨,一道策馬入城。

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十章 門第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茍活協議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
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一百九十七章 如何封賞第五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六百五十一章 此計只爲賺你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五百九十九章 兵臨鎮遠堡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分裂的決策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六百一十二章 私心暗鬥第七百七十七章 不殺此獠,何以立威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十章 門第第四百零七章 反抗者,盡屠之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七百四十四章 湖廣既定,復圖大西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四百九十七章 加封平遼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七百六十一章 權力是毒藥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徒生變故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三十二章 拜訪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九十一章 條件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茍活協議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瀕死之救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七百七十一章 復州土皇帝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化玉帛爲干戈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八十一章 處置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八百九十章 大順何去何從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一百八十六章 中路敵滅第九百二十七章 弒帝殺後,賭命一搏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八百八十章 奇恥大辱的議和第七百九十二章 脣亡齒寒,入援莫氏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九百二十二章 都城破,準國亡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湘西| 连云港市| 广河县| 荃湾区| 呼图壁县| 玉山县| 屏边| 苗栗市| 湖口县| 尼勒克县| 定边县| 桑日县| 沙洋县| 根河市| 驻马店市| 同心县| 乌拉特前旗| 宁化县| 安阳县| 长武县| 蒙城县| 新乡市| 莱州市| 博湖县| 青龙| 缙云县| 石城县| 阿巴嘎旗| 个旧市| 璧山县| 静宁县| 东城区| 汉中市| 昌吉市| 永和县| 曲阜市| 雅江县| 阳新县| 青冈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