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

“黃保,你等所制的這z縣至汝陽地圖,卻是不錯。”

軍議完畢的當天夜晚,李嘯手中秉持一根粗大的蠟燭,一邊觀看掛在牆上那幅巨大的牛皮方輿地圖,一邊對一旁恭身肅立的安全司司長黃保微笑讚揚。

李嘯看到,這幅z縣與汝陽兩地的地圖中,方圓數百里的範圍內,各類山峰、河流、村鎮、道路等物,皆已詳細標註,卻是令人一目瞭然。當然,與現代地圖相比,古人繪的圖雖然看著簡陋,卻也位置準確詳實,沒有錯漏,使用起來亦甚是方便。

“謝大人謬讚,這製圖六法,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把這些掌握了,大致也就不差。”黃保微笑回答:“畫出這圖,不過是我等曾經的坐記錦衣衛的一點小本事,卻不算什麼。”

“嗯,你等這段時間也辛苦了,早點下去休息吧。”李嘯給了黃保一個溫暖的微笑。

黃保拱手致禮,隨後退出帳外。

李嘯兀自在地圖前觀看不休,心中卻十分感慨。

早在兩個多月前,李嘯便令安全司司長黃保,去繪製這z縣與汝陽的地圖,現在看來,自已的未雨綢繆,卻是十分必要的。

其實,李嘯在給盧象升提出上中下三策時,他便已想到,歷史的大勢,可能極難會被自已幾句話就能加以改變,只是,當盧象升最終只採納了自已的下策時,他才發現,自已心中,有多麼的無奈。

改變歷史,爲何如此艱難。

李嘯沉重地嘆息了一聲,搖了搖頭,將自已的思緒拉回,重新集中在面前的地圖上。

他的目光,在仔細觀看過地圖各處後,最終,停留在一處名叫“九皋山”的山脈上,然後,雙目之中,漸漸地顯出肅殺之色。

李嘯一拳砸在九皋山三字上,心中主意已定。

“速去請陳巡撫與祖總兵,來我軍帳議事。”李嘯對一旁的一名侍衛軍士下令道。

軍士急諾而去,很快,hn巡撫陳必謙,與山海關總兵祖大樂,一同來到李嘯帳中。

李嘯隨即,將自已的戰術構想,對二人簡略說明了一番。

“九皋山?李總兵可以想在此處,與那流賊高迎祥李自成部,對決一戰?”hn巡撫陳必謙,捋須問道,臉上卻是帶著惶然之色。

李嘯點點頭:“正是此地,李某在想,這九皋山,位於z縣與汝陽交界之地,地勢險要,又離伊水不遠,極易設伏作戰。且此地勢,憑河扼道,乃是流寇進入汝州府的要衝之地,流寇不明我軍形勢,當不會舍近取遠,定從此處進入汝州。我軍在此設伏,卻正好打他個措手不及。”

陳必謙是名文官,對軍事不明就裡,見李嘯說得這般堅定自信,心中頓時大爲放鬆。他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這時,一旁的祖大樂卻低聲說出了自已的擔心。

“李嘯,你選在這九皋山,確是緊要,老夫心下實無異議。只是,我心下最擔心之事,便是敵軍兵力太多,我軍縱然設伏,卻恐亦是難以戰勝流寇啊。”

李嘯目光灼灼地回望著他,斬釘截鐵地說道:“岳父大人莫要心憂,現在我部有萬餘兵馬,岳父則有5000軍兵,陳巡撫手下,亦有3000兵馬,這樣一來,我部總共有近二萬兵馬可用於作戰,而據盧總督說,進攻中路的高迎詳李自成部,應該是十餘萬兵馬,雖有我軍五六倍之衆,但我軍扼守這九皋山,乃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流寇雖然勢大且風頭正旺,卻實難破我九皋山之伏。”

“若有可能,我軍還要在此地,憑藉地勢,將這高迎詳李自成部,一舉消滅!”李嘯握緊右拳,砸在九皋山與伊水之間的位置。

見到李嘯這般信心十足,巡撫陳必謙十分欣喜,祖大樂臉上的憂慮之色,亦消失了不少。

“那麼,賢婿啊,我等何時進軍九皋山?”祖大樂又問。

“全軍休整兩天,備齊糧草,修整器械,便立刻向九皋山進軍!”

。。。。。。

崇禎八年十一月二十日,高迎祥、李自成的十餘萬大軍,在接連攻破ln縣木冊鎮等要地,並將這些地方殺戮洗劫一空後,鋪天蓋地的流寇大軍,便轉向東南,沿著高都川hb岸,一路殺奔z縣而來。

這一天,天氣頗冷,空中陰去密佈,朔風怒吼著,漫卷過曠茫無際的北方原野,裹著無數沙塵,吹打在人臉上,卻似小刀子在割一般生疼。

身著一身華貴山文甲,內襯厚厚保暖絲絨墊的高迎祥,坐在一匹高頭大馬上,雖已盡力裹緊身上的衣物,猶是瑟縮不已。

爲防沙塵吹入眼中與嘴裡,他微瞇著眼,繃著嘴,看起來一幅苦相,只是,他心下,卻是莫名的高興與快慰。

自流寇合流,二十餘萬大軍大舉進入hn以來,幾乎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過之處,明軍望之披靡,觸之即潰。

現在雖已分兵,然而卻依然各處捷報頻傳,愈發驗證了自已當初安排的正確性。

想到這裡,高迎祥臉上劃過一道冷光,他在心中冷哼了一聲,暗道,這hn大地,不過只是自家過境之所罷了,等到了更加富庶的南直隸,那自已就能肆無忌憚地瘋狂殺戮與擄掠了。

想著南直隸之處,將有無數的財貨、糧食、牲畜、女子在等待著自已,高迎祥頓覺心情激盪,心中愈想快速通過汝州府,再過開封府,過了這殘破的hn去到那南直隸花花世界。

“高闖王,前頭高都川與伊水交界處的那座城池,便是z縣旁邊的李自成,亦是一臉昂揚之色,他指著前面那灰黑模糊的城池影子,大聲地向高迎祥說道。

高迎祥嗯了一聲,雙目微睜,眼中滿是貪婪之光。

“傳我軍令,派人前行哨探,看看z縣虛實。告訴他們,如能投降,我軍當可從寬處置,若敢抗拒義軍,定當屠盡全城軍民,雞犬不留!”高迎祥臉上便浮現了一絲陰狠的笑容。

高迎祥說完,旁邊的幾個流賊皆縱聲大笑起來。

他們知道,高迎祥這番話,不過是爲了誘騙守軍開門投降罷了,自入hn以來,這些心性歹毒殘忍的流賊,其實不管那些縣城州鎮是投降還是攻克,皆是屠刀高舉,殺得血流滿城,人頭滾滾。

畢竟,要養活這大批的流寇,不屠殺,不搶掠,哪來的財貨與糧草。要知道,十多萬大軍一天的消耗,那可是個驚人的數字。

“得令!“十多名騎兵縱馬遠去。

騎兵們來到河邊,欣喜地發現,那些明軍竟然連浮橋都未拆除。流寇騎兵們得意地想到,估計是那些明狗已被自家大軍嚇破膽了,才這般匆忙逃入嵩山縣城中,以至連浮橋都未拆除。

騎兵們縱馬奔過浮橋,故意尖嘯著環城兜轉了一圈,一則觀看敵情虛實,二則存心威嚇守城的明軍。

“城上的明狗子聽著,我家高大王心存仁慈,不欲殺戮,只要爾等大開城門,歡迎我義軍入內,高大王說了,可留爾等性命,可保全城百姓平安。”

流寇騎兵們在離城門一箭外的位置,大聲喝喊,一邊向城上擠眉弄眼,高聲怪笑。

一個微胖的身影,顫顫地出現在城門樓上。

這個人,便是hn巡撫陳必謙,他因爲生氣而漲紅的臉上,滿是憤慨之色。

“呸!你們這邊卑鄙無恥,殘害百姓的流賊!說得這話,騙得了誰!”陳必謙指著領頭的一名騎兵大罵道:“那靈寶、閿鄉兩地,望風而降,你們不是亦已把這兩城全部屠戮乾淨了麼,不是已把全城男女老幼皆殺得淨光了麼?現在卻想還使這般卑鄙伎倆,想來賺我z縣呸!騙鬼去吧。爾等回去,告訴那個姓高的混蛋,想取z縣但可派兵來攻,我z縣軍民,就算戰至只剩一兵一卒,亦不投降!”

陳必謙罵完,旁邊幾名軍將,便對準遠處的流寇騎兵,嗖嗖地連射數箭,嚇得那些流寇騎兵拔馬便走。

望著狼狽而去的流寇騎兵,陳必謙長出了口氣。

方纔這番話,雖然罵得痛快,不過,手拿千里鏡的他,遙遙看著高都川河對岸,那幾乎漫無邊際的流寇大軍時,心中卻是忐忑不已,十分不安。

這李嘯,命令自已率3000hn軍兵馳援z縣該不會是拿自已當棄子吧。

雖然知道那忠勤國事的李嘯,應該不是這種小人,陳必謙心裡還是忍不住犯嘀咕。

騎兵返回後,立刻急急地向高迎祥稟報陳必謙的回話,高迎祥登時大怒。

“好啊,爾等自取滅亡,卻休怪我等手狠。”高迎祥臉色緊繃,咬牙喝道:“全軍過橋,待過了這高都川河後,立刻攻打z縣攻下縣城後,三天不封刀,殺光全城老小,所有財貨女子,悉由爾等自取!”

命令傳下去後,十餘萬流寇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聲,紛紛向遠處的浮橋涌去。

讓高迎祥沒想到的是,全軍剛剛行動,卻聞得北面一陣細微而頻繁的馬蹄聲傳來。

馬蹄聲越來越大,遠遠可見北面的地平線上,涌出有如一條黑線般的大隊騎兵。

“來者何人?”高迎祥向一旁的李自成低聲問道。

李自成亦是一臉疑惑,他急急派出十多名騎兵,迎上前去看個究竟。

十多名騎兵打馬上前,在對跑至迎面而來的騎兵約一百來步時,迅速觀看了一下,便立刻拔馬而回。

與他們一同返回的,還有背後呼嘯射來的箭矢。

“高闖王,是明狗子的騎兵來了!”

驚惶返回的騎兵,喘著粗氣向高迎祥稟報。

高迎祥臉上,頓時涌起驚愕的表情。

不是吧,哪路明軍這般不開眼,竟敢向自已這十多萬軍兵主動進攻?!

“高闖王,明狗子來的人數並多,依俺看來,只有一千騎左右。”一旁的李自成,瞇著眼仔細地看了一看遠處來的明軍,便大聲對高迎祥說道。

“哦?”

高迎祥心下甚疑,這股敢向自已進攻的一千餘騎明軍,莫非得了失心瘋,抑或吃了豹子膽?

正想間,那些明軍騎兵,在離自已約七八十步外,停住馬蹄,然後紛紛開始拋射箭矢。

明軍的箭術並不高明,在這麼遠的距離拋射的情況下,只有稀稀落落的的二百來支箭矢射中了來不及流寇步兵和家屬,造成了一定數量的輕傷。

很快,明軍接連數輪拋射,總共讓四百多名流寇軍兵與家屬或死或傷。

應該說,這一千名明軍騎兵,對多達十餘萬人的流寇軍兵,所造成的損失,堪稱微乎其微。

只不過,這批有如一隻可惡的虻蟲一般,叮在流寇這頭大象身側,卻是讓大象癢得難受。

特別是流寇首領高迎祥,心頭相當煩悶惱怒。

“高闖王,是先滅了這股明軍,還是不理他們,徑向z縣一旁的李自成,皺著眉頭請示。

“全軍暫停進軍z縣先將這股明軍消滅再說。”臉上怒氣翻騰的高迎祥,幾乎不假思索地下達了這道命令。

此話一畢,三千名流寇騎兵,發出狼一般的嚎叫,呼喝著縱馬向離自已約百多步遠的明軍騎兵追去。

那些明軍騎兵,好象在刻意等待流寇這般行動一樣,立刻拔轉馬頭,向北後退逃去。

三千流寇騎兵,緊追不捨。

很快,前面逃走的明軍騎兵,與後面追擊的流寇騎兵,一同消失在北方地平線處。

約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過去了,追擊的流寇騎兵還未返回。

“他孃的,這幫混球去了這麼久還不回,幹得甚麼鳥事!”一名在冷鳳中瑟縮不已的流寇部將,皺著眉頭嚷道。

高迎祥亦是一臉不耐煩。

說來也巧,此人話語剛畢,遠處便傳來了三聲悶雷般的炸響。

高迎祥瞬間變了臉色。

“啊,明狗子竟設了埋伏,埋了炸子,真他孃的好算計!”李自成大驚喊道。

在看著只有殘存的三百多名流寇騎兵,衣甲不整地慘叫著奔回時,高迎祥惱怒非常。

他狠狠地捶了下自已的大腿,痛罵道:“他孃的,老子大意了啊!”

“高闖王,這下咋辦?”李自成急急問道。

“還能咋辦?幹.他孃的!”刷地一聲,高迎祥抽刀在手,隨即高高舉起大聲吼道:“傳本大王軍令,全軍北進,定要將這股不知死活的明軍,一舉消滅!”

“得令!”下面一衆流寇放聲大喊,聲震如雷。

(多謝書友120815233259593,丁丁叮兩位兄弟月票,感謝支持)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十六章 暗謀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十八章 軍令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六百三十章 南遷不了了之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十六章 暗謀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二百四十二章 土著歸化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一百六十五章 誰知我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塹壕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十八章 軍令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八百一十九章 序曲結束,正戲開始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六百九十四章 黃得功來援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危局第八十四章 巡撫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五百七十一章 兄弟相殘第二百八十三章 和議談妥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四百六十一章 唐軍如虎第三百九十二章 俘獲嶽託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九百零八章 兵進喀什 準噶爾入援第六百七十章 前軍盡覆第二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六百二十章 何人可去和談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八百六十六章 激戰二順王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一百章 到達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島覆滅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四百五十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四百九十九章 羞辱之宴第一百零二章 堡情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七十二章 重炮凌厲第六百二十四章 太后的決斷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軍難第七百六十三章 不欲人圖我,便需我圖人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十八章 軍令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六百三十章 南遷不了了之第三百七十五章 老子是漢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三百零六章 劉國能歸降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商洛市| 靖宇县| 内江市| 卢龙县| 南木林县| 平定县| 古浪县| 永登县| 武陟县| 天水市| 长白| 新沂市| 青州市| 玉山县| 芒康县| 金昌市| 巨野县| 梁平县| 濮阳县| 汤原县| 龙南县| 枞阳县| 高雄县| 八宿县| 东至县| 江孜县| 吉安县| 剑川县| 永安市| 灵武市| 砀山县| 绥宁县| 临夏市| 香港| 贵溪市| 攀枝花市| 通道| 台南市| 嘉义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