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

不是吧?!

唐軍的援兵,竟在這個關鍵時候,以這樣從天而降的方式出乎意料地到達,倒是徹底地打了自已一個措手不及。

想當初,大西國上下,也不是沒有考慮到唐軍會有從川東派出援兵的可能,只不過,當時因爲,現在湖廣一帶,那明軍的左良玉部正與唐軍主力激戰,大西國君臣皆是認爲,那主力駐守重慶的唐軍第二鎮兵馬,應當亦在與左良玉交戰,故不可能再兩處分兵,前來救援這曾英部的兵馬,這才放心派出軍隊去攻打川南。

卻萬萬沒想到,唐軍這第二鎮兵馬,竟還能有餘力分兵前來,甚至看這架勢,是要與敘州城守軍裡外合擊,將自已這六萬兵馬,全部消滅於敘州城下呢。

豆大的汗珠,從張可望臉上滾滾而落。

當初想當然的錯誤,終成了現在無可挽可的惡劣局勢。

眼前著橫江對面那道黑線越變越粗,從中變化出了無數兵馬旗幟,張可望的頭腦中,卻是一片空白。

要知道,現在全軍主力步兵,約五萬餘人,在副將艾能奇的帶領下,全部盡在全力攻城。僅剩下三千餘人的騎兵,尚在自已周圍待命,而另外的未投入作戰的近七千名後勤輔兵,則是分散於城牆四面開外,一時間,根本無從聚集應敵。

怎麼辦?

現在到底該怎麼辦?!

不過,就在他尚未反應過來,到底要作何打算之時,遠處滾滾而來的唐軍軍陣,在其最前方,忽地隱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突前黑色箭頭。

這是一根由極多騎兵組成的突擊戰陣,他們有如一根巨大而鋒利的箭頭,徑直往那聯接橫江南北兩岸的浮橋疾速衝來。

直到這時,那張可望才倒吸了一口涼氣,猛地從恍惚中驚醒。

“快!全體騎兵迅速過橋,一定要攔住唐軍!拼盡全力也不能讓他們渡過浮橋!”

張可望額頭冷汗涔涔,他手指顫抖著指著唐軍的方向,迅速地下達了這道十分倉促的命令。

“得令!”

三千大西軍騎兵,匆匆整隊,隨及有如一股平地捲起的煙塵,馬蹄隆隆地馳馬疾馳過浮橋,向著遠方的唐軍騎兵,對衝殺去。

騎兵方過浮橋,去全力阻擊唐軍的進敗,那已然全無戰心的張可望,立即傳令,鳴金退兵,正攻上城頭的步兵,以及四面城牆外輔兵,全部退回本陣,憑陣固守。

畢竟現在局勢突變大敵當前,想要再拿下這敘州城已不可能了,如何保全實力,挫敗敵人兩面夾攻的圖謀,纔是最爲要緊最爲關鍵的。

聽到本陣中的鳴金聲大作,又是如此清晰,那些攻上城牆而去的大西軍士卒,幾乎都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不是吧?!

現在攻上了敘州城頭,正與守軍這般浴血鏖戰,且現在已明顯佔據了優勢,那統軍大將張可望竟然在這般關鍵時候下令撤退,這,這簡直荒唐。

該不會是自已的耳朵聽錯了吧?

只不過,那鳴金聲一道緊似一道,聲聲催魂,連綿不絕,怎麼可能聽錯?!

這緊急撤退的命令,是絕對的真實。

攻上城頭的大西軍兵士,萬般無奈,人人臉上滿是不甘,他們不得不且戰且退,又重新從那沾滿糞水與石灰的攻城梯上,狼狽地退下梯去。一時間,從城牆馬道到攻城梯上,大西軍軍兵都是亂糟糟地擁成一團。

當然,相比攻上城頭的軍兵,那些撤得最快的,就是在後面觀陣的輔兵,然後,便是那些推著攻城楯車與撞城器械進攻的傢伙。

可憐他們,皆是費盡力氣,好不容易纔把這巨大而沉重的攻城撞錘,艱難地運過護城河,還未來得把吊橋撞斷,便聽到這撤退的號令,真真喪氣之極。

從天空下望,原本四面圍城的清軍,有如退散的潮水,密集地往北面撤走,甚至還有不少的大西軍士兵,被潮水般退走的自家軍兵,因爲不慎跌倒,給活活地踩死。

見到大西軍就此撤退,從四面城牆處潮水一般退往本陣,守城的第十鎮將士,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歡呼聲。

“操!安和尚這廝,總算在這火燒眉毛的時候趕來了,他們還真他孃的來的是時候。”副鎮長王祥喘著粗氣,抹著滿臉的血水,臉上卻是與其他將士一樣,滿滿的狂喜之色。

所有人都沒想到,唐軍竟能在這般關鍵的時機趕到此處,真真是救敘州城於千鈞一髮之時啊。

身爲主將的曾英,亦是一臉激動,他揮著手中腰刀,大聲吼道:“各位!援兵已至,我等拼力殺敵,打敗流寇,以迎援軍!”

受主將鼓舞,守城軍兵士氣如虹,他們吶喊著衝上前去,與正慌亂撤退的敵軍戰成一團,一時間,大西軍在混亂中,死傷士卒極多。

不過,大西軍士卒雖被殺掉極多,卻依然大體秩序還保持得不錯,依然不斷地緣梯下爬。曾英王祥等人,以及全體守城將士,望著越逃越遠的敵軍,頓時臉上滿是遺憾。

“操,竟讓他們就這麼逃,實是可惡!”王祥一臉不甘,狠狠地啐了一口。

本來,在清軍開始遵令撤退之機,城中守軍當可趁機反殺,甚至大肆追擊這些潰逃而去的傢伙,以擴大戰功。

但戰到現在,城中幾乎每名守軍,力氣皆已耗盡,幾乎人人都是有傷在身,根本就無力再去追擊,而只能喘著粗氣,眼睜睜地看著清軍從容撤走。

只是就這樣看著他們撤走,主將曾英心下也實不甘心。

不過,現在的他,倒也不是全無辦法。因爲步兵雖然體力消耗極大,無法出城攻擊,但城中尚有兩千騎兵未動,現在這些騎兵,正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呢。

“傳我軍令,著城中兩千騎兵,由你統領,立即出城掩殺!”曾英對一旁王祥沉聲下令。

“得令!”王祥眼中閃光,拱手抱拳,隨即轉身而去。

“王將軍,切記一點,我軍兵力有限,不可與敵硬拼,能掃蕩潰敵,儘可能擴大戰果即可,萬不可徑直攻向敵軍本陣。”王祥轉頭欲走之際,曾英又急急地叮囑了一句。

“末將明白!”王祥大聲應道,加快了下城的腳步。

很快,敘州城北門大開,王祥率統全體騎兵,有如離弦之箭一般,衝向前面大片大片潰逃的敵軍。

春日豔陽下,那二千名甲冑森森殺氣凜冽的騎兵,有如野獸聞到血腥一般,興奮無比戰意高昂,他們馬蹄隆隆,槍指刀橫,對馬陣兩旁那些奔逃不及的敵軍,大砍大殺,刀光過處,頭顱紛飛,血肉橫濺,慘叫連連。

這樣單方面的無情屠殺,不要太爽。

而就在清軍有如潮水一般,從敘州城外朝本陣瘋狂撤退時,那過橋突擊的大西軍騎兵,終於與狂奔而來的唐軍騎兵,正式交手。

一路高速衝來的唐軍騎兵,整體陣形依然十分完整,那黑色鋒利的箭頭,有如一隻兇猛的拳頭,以十分凌厲之勢,瞬間衝入了衝過浮橋前來阻截的大西軍騎兵之中。

人馬俱著重甲,重達半噸的玄虎重騎的唐軍騎兵,作出唐軍突擊的箭頭,他們衝擊凌厲,有如一輛輛飛奔的坦克一般,把原本散亂一片,才倉促轉身應戰的三千敵騎,衝得愈發散亂不堪。

最慘的是那些與唐軍騎兵正面相接的大西軍騎兵,他們很多人還來不及做出動作,就被狂衝而來的唐軍騎兵,一擊致殺。

唐軍凌厲的突擊下,大西軍騎兵或是慘叫著掉下馬來,或是胸口被鋒利的騎槍捅了個對穿,還有許多被唐軍騎槍或騎刀,連人帶馬捅成對穿,死狀十分駭人。

本來就人數幾乎是敵軍兩倍,陣形又十分嚴整的唐軍騎兵,立即給人數劣勢又陣伍散亂的大西軍騎兵,來了一記結結實實的兇猛重擊。

隨即,兩隻騎兵隊伍,立即絞殺在一起。

刀劍相砍的叮噹聲,砍斷骨頭令人牙酸的卟卟聲,捅入人體馬身的沉悶噗噗聲,人瀕死的慘叫與馬臨終的悲鳴,頓時響起一片。

只不過,在唐軍騎兵的強橫戰力與凌厲突擊面前,倉促上陣又陣型散亂的大西軍騎兵,雖然拼力抵抗,卻是近乎徒勞。

這場騎兵之間的膠著對戰,可以清楚看到,唐軍的楔形戰陣不斷地向前擠壓衝擊,田雄及其部下則不斷地向後退縮,整個陣型越發凌亂不整。

隨著兩軍交戰的深入,唐軍陣型開始漸漸改變,而大西軍整個軍陣竟被唐軍那凌厲兇狠的騎陣,竟開始呈半弧狀地被唐軍戰陣漸漸吞入其中。

兩軍交戰,刀砍槍刺,喝喊連連,不斷地有騎兵慘叫著掉下馬來,或是坐騎被砍翻在地,發出聲聲悲鳴。

這場唐軍優勢明顯的騎兵交戰,迅速地呈現了一邊倒的傾向,那些苦苦支撐的大西軍騎兵,猶在苦撐待援。而隨著後面的唐軍槍兵快步趕來,整個戰局瞬間明朗化。

一名名手持4米精鋼長槍的唐軍槍兵,一路奔路到此,已是人人氣喘吁吁,卻猶是精神百倍,士氣如虹。他們吶喊著快步衝來,把大西軍騎兵的後路徹底截斷,並把他們從前到後完全包抄,讓這一衆原本就在苦苦支撐的敵軍騎兵,迅速陷入了被徹底包圍的絕境。

一柄柄鋒利的精鋼長槍,有如飛翔的毒龍,呼嘯著狠狠地捅刺過來,流寇騎兵或人或馬,紛紛被長槍捅中要害,一名又一名騎兵慘叫著掉下馬來,一匹又一匹戰馬嘶鳴著倒地。

戰況激烈,廝殺不止,人喊馬嘶,這場突如其來的圍殲戰,唐軍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徹底地佔了上風,整個戰鬥,已然呈現了一邊倒的趨勢。

“兄弟們,堅持住,一定要堅持住啊!”

見到已方軍兵被唐軍全面包圍,對戰的人數亦越來越少,率軍作戰的大西軍騎兵主將,發出近乎絕望地叫喊。

這時,一柄鋒利的騎槍,有如一條飛刺而來的毒蛇,一下子就扎穿了他的咽喉,尖銳鋒利的槍頭,從後頸直透而出。

這名主將的吶喊嘎然而止,他瞪大了眼睛,嘴裡嗬嗬連聲,下意識地抓握住那冰冷的槍柄,似乎想把它從喉嚨抽出。

而對面那名奪走他性命的唐軍騎兵,一聲冷笑,右手一抖,迅疾地將騎槍抽出,主將喉嚨處,出現了一個可怕的窟窿,鮮血狂噴而出。

大西軍主將象一截木樁一樣,從馬上無聲地滾落,砸起大片粘稠的血泥,再無動彈。

見到主將被殺,旁邊的敵騎一片悲呼,整個陣形愈發散亂,幾乎已是不可收拾。

腹背受敵的大西軍騎兵,又極其艱難地抵抗了一陣後,終於徹底崩潰了。

大批的大西軍騎兵,開始不惜代價地奮力突圍。

只不過,戰到此時,還有心力突圍的人,畢竟是少數,更有極多的大西軍騎兵大聲地嚎哭著就地扔了武器,高舉雙手乞求饒命,模樣十分可憐。

只不過,在這一片混亂的戰場上,潰散的敵軍極難無法收拾,唐軍急於過河作戰,也根本就沒有能力與時間來收攏俘虜,故那些殺紅了眼的唐軍騎兵與槍兵,依然有如野獸一般吼叫著,毫不留情地要將剩餘的大西軍騎兵全部殺光。

最終,僅有不足二百騎的大西騎兵,拼卻一死殺出重圍,重新狼狽退回浮橋,極其僥倖地保全性命,逃出生天。

而其餘的兩千七百餘名大西騎兵,則全部在這有如修羅屠宰場般的戰場上,被如狼似虎的唐軍乾脆利落地殺掉。

一眼望去,整個平曠的橫江北面空郊,倒有如一個屠宰場一般,地上遍佈了敵軍軍兵的屍骸與戰馬的屍體,橫七豎八,觸目驚心,遍地溢流的鮮血,竟已嘩嘩地匯成一條殷紅的血河。

這條長長而蜿蜒的血河,蜿蜒長流,殷紅刺目,流入橫江後,更把江水染成一片令人心悸的猩紅。

而這時,在大西軍陣中,一直押後監督的大西軍主將張可望,見到這自家三千精銳騎兵,竟然在短短時間內,就被唐軍徹底擊潰再難收拾,他心下的憤怒與沮喪,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操,這他孃的打的甚鳥仗,簡直能把人給憋屈死!

第十六章 暗謀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十章 門第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
第十六章 暗謀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不可救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七百七十五章 降,守,還是逃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九百一十八章 葉爾羌滅亡,兵進準噶爾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東攻復州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八百二十四章 御駕親征,力保大西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時不降,更待何時第九百二十九章 身死名滅,不亦宜乎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十章 門第第三百七十三章 分兵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九百一十三章 準軍覆沒 僧格戰死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三百零八章 復仇西班牙人第七百三十一章 搏一把再說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呂宋第四百一十七章 平定呂宋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二百一十章 三路侵明第六百四十三章 走投無路吳三桂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三十六章 玄虎騎、飛鷂子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九百三十九章 緊急求援 正面搏殺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一百三十章 鹽鹼地也是寶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耕地問題第六十一章 交換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六百九十章 夜迫徐州 海路進攻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汝頭,獻投名狀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二百五十七章 以俘虜換和平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八百四十章 緬甸暴亂,莽白篡位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三百六十八章 得隴望蜀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八百二十六章 標準化屠殺第一百四十一章 郡主朱媺姵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中國人第九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被俘,大清朝覆滅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八百三十八章 何以擋之,唯有求和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七百六十章 說動鄭芝龍第二百九十四章 逆我者亡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浠水县| 克拉玛依市| 嵊泗县| 新疆| 五台县| 老河口市| 河曲县| 西林县| 海宁市| 黎平县| 淄博市| 黔南| 宜宾县| 饶河县| 上虞市| 集贤县| 钟祥市| 晴隆县| 吴堡县| 白河县| 巴彦淖尔市| 威海市| 永康市| 凤山市| 长顺县| 曲沃县| 图木舒克市| 贺兰县| 奉新县| 瓮安县| 富民县| 昌宁县| 台南市| 苍南县| 德令哈市| 永新县| 嵊泗县| 松阳县| 永修县| 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