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八章 時局

從三月底到四月下旬這段時間,李嘯的赤鳳堡風平浪靜。只是整個大明帝國內,卻是饑饉與兵禍交加相疊,各種矛盾與危機,都在激化與深入。

山西陝西等本來就靠天吃飯的地方,自去年八月至今,滴雨未下,赤地千里,民大飢,人相食,百姓爲求活命,從賊變成流寇者,多如牛毛。

給事中吳甘來上疏,請求朝廷賑濟兩省,只不過奏章的內容,求賑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奏章中,痛斥了官軍對百姓的禍害。

吳甘來在奏章中寫道:“秦晉大飢,然不如官軍爲禍之甚!山西總兵張應昌等將,畏寇如虎,多殺良冒功,中州諸郡百姓,畏官軍甚於賊!陛下生之而不能,武臣殺之而不顧,復有流賊飢餒,百姓何以爲生,臣實痛之!”

此疏上奏後,崇禎嘆息數日,因國庫已空,乃下旨發內帑賑饑。只不過,因爲兵力窘迫,對於陝西山西這些跋扈的軍將,崇禎卻並未將他們嚴辦,只是下旨訓斥了事。

年輕的皇帝對於現在流寇肆虐,饑民遍地的現狀,憂心如焚,卻一籌莫展。最終,崇禎無奈下令,廣開言路,以求解決安頓饑民的辦法。

經驗不足的皇帝沒想到,他的求言之舉,卻又成了朝中大臣互相攻訐的手段。

給事中黃紹傑立刻上疏,彈劾首輔溫體仁。

他在奏章中寫道:“臣聞之,在漢朝時,因災異而策免三公之事,可謂多矣,而且宰相等高官重臣,因天災之罪,亦皆自求罷免。陛下政治修明,廣納讜言,可謂應天以實矣。今者久旱,滴雨不澤,何哉?天其所怒者,奸臣也。首輔溫體仁者,秉政數載,殊無實績,是故上幹天和,天以降怒也。其人秉政後,無歲不幹旱,無日不風霾,無處不盜賊,無人不愁怨。。。。。。願陛下罷體仁以迴天意,若體仁罷而甘霖不降,可殺臣以正欺君之罪!”

一心想求得解決辦法的崇禎,見得這封純爲內鬥攻訐的奏疏,心中相當惱火,當即下令貶黃紹傑一秩。

而溫體仁見皇帝向著自已,立刻也上疏說上天不下雨,確是因朝中奸臣之故,只不過不是自已,而是黃紹傑及其背後一衆奸臣。他向皇帝奏稟道,這給事中黃紹傑之所以如此大膽,是背後有人指使,方纔這般放肆攻訐自已。他向皇帝建議,要將黃紹傑拿下嚴辦,並深挖其背後暗藏的大員,將他們或貶或殺,以將朝中奸人盡除。如此一來,奸臣若去,甘霖可期矣。

見溫體仁要至自已於死地,黃紹傑也毫無顧忌了,他又上疏揭發溫體仁的罪狀:“溫體仁曾受銅商王誠鉅額賄金數萬,溫體仁長子受宣府巡撫沈伈、兩淮巡鹽使高欽順等重金賄賂,也有數萬兩。溫體仁重用其門生王治,讓此人出面,在整個東南之地廣受賄賂,大撈油水。前段時間溫體仁的私宅被盜,失卻的黃金珠玉無法計算。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臣不敢瞞,故一一如實報與陛下也。”

崇禎皇帝見疏大怒,他已意識到,自已想中這些只會互相攻訐的大臣中,找到解決饑荒乾旱的具體辦法是不可能的。又憤怒又沮喪的他,最後遷怒於黃紹傑,再貶他爲上林苑署丞,遷行人司副。

而解決饑荒與乾旱,這樣關係到國家命脈的事情,卻這樣不了了之。

貶謫黃紹傑的當天,年輕的崇禎皇帝久久地獨自呆坐於東暖閣中,有如一具木偶。

相比一片混亂沉淪的大明帝國,此時的後金,卻是越發顯露出初生政權的蓬勃朝氣。

前段時間,後金軍對遼東各地的擄掠與打擊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阿巴泰、譚泰、圖爾格等人皆飽掠而回。後金此次征伐,讓遼西明軍再遭重創,從巡撫方一藻到下面的總兵部將,各人的雄心皆被打滅,再無人敢提重建大淩河城一事。

崇禎七年四月初六,因見後金國泰民安,一片興旺,皇太極決定,強化後金國的滿州屬性,於是發佈諭令:“朕聞國家承天創業,各有制度,不相沿襲,未有棄其國語而反襲他國之語者。事不忘初,是以能垂之久遠,永世弗替也。蒙古諸貝勒自棄蒙古之語,名號俱學喇嘛,卒自國運衰微。如今我國官名,俱從明國,皆用漢文,從其舊號,此爲憂矣。朕承纘基業,豈可更我國之制,而聽從他國?從今之後,我國之官名與城邑名,俱易爲滿語也。”

皇太極下了旨令,原先由努兒哈赤從李成樑處學來的明軍官名,如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備禦等,全部被一一更改。

改稱五備禦之總兵官爲一等公,一二三等總兵官爲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二等副將爲—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參將爲一二等甲喇章京,遊擊爲三等甲喇章京,備禦爲牛錄章京。代子爲驍騎校,章京爲小拔什庫,旗長爲護軍校,屯拔什庫如舊名。

然後,瀋陽城被命令爲“天眷盛京”,後金發跡地赫圖阿拉被命名爲“天眷興京”。

這些東西都改完後,心情大好的皇太極又下令,開設恩科,選拔士子。最後按考試成績分爲三等,一等十六人,二等三十二人,三等一百八十一人。皇太極親自給考中的士子按等級發賞銀。

至是,一等這十六人,由禮部考取通滿洲、蒙古、漢書文義者爲舉人。取中滿州習滿州書者剛林,敦多惠。滿州習漢書者查布海、恩格德。漢人習漢書者齊國儒、羅繡錦、朱燦然、樑正大、雷興、馬國柱、金柱、王來用。蒙古習蒙古書者俄博特,習岱,蘇魯木。共十六人,俱御賜爲舉人。

皇太極親自給這十六名舉人舉辦了盛大的宴會。得到大汗這般信重,這些金國的舉人們,皆是感激涕零,心中都發誓要爲大金奮發效力。

回到寢宮的皇太極,雖喝得一臉酡紅,卻精神很好。乘此酒興,他派人卻邀那文館大學士范文程叫過來,兩人對坐而聊。

兩人聊著聊著,不知不覺中,就談到了李嘯。

“本汗聽說,阿巴泰這次去遼西征戰,專程繞路去把那李嘯的不歸墩給燒了,範先生也聽說了吧。”皇太極打了一個酒呃,淡淡說道。

“臣亦知此事,可恨那李嘯早已潛逃山東,方保得狗命。不然,若是擒得此賊,定要將這廝捆至盛京,交於大汗親手處決。”范文程咬牙道。

“哈哈,若阿巴泰真能擒得李嘯來此,本汗非不會治其罪,反而會大大重用他。”皇太極大笑了起來。

“哦,大汗竟對李嘯這廝這般寬仁,要知道,這廝可是殺了我大金數十名鑲黃旗精銳騎士啊,又截走了我大金鉅額之金銀財貨,如此重罪,大汗竟不究其責麼?”范文程頗有些驚訝。

“範先生,兩軍交戰,各爲其主。李嘯爲明國效力,擊殺我大金將士,雖然可恨,卻也無可指責。況且,本汗是不能容人之人乎?那明軍將領祖大壽,殺過我多少大金將士,幾次三番虛假投降,本汗尚不記其過,刻意招攬。怎麼現在這勇謀絕倫的少年名將李嘯,本汗反倒要記其舊仇不成?至於其截奪財物之類,實爲小事,更是不足掛齒。”皇太極笑著說道。

“大汗真是胸襟寬闊如海,容人之量,惜才之心,莫說明國皇帝,我料當日唐太宗李世民亦不及也。”范文程連連點頭,馬屁緊緊跟上。

“哈哈,範先生過譽了。先生你說起那明國皇帝,本汗倒也想說一句。依本汗看來,這位長於婦人之手,寺宦之懷,難得出過幾回宮門,更休提上陣廝殺的明國崇禎皇帝,才識有限,武勇更無,若非賴其祖德,恰逢其運,安可得以成爲偌大一個明國的君主。”皇太極說完,臉上兀自冷笑連連。

“哦,大汗之觀點倒是一針見血,剖析得極是。”范文程立刻附合。

“明國曆代皇帝,本汗只欣賞兩人,一個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另一個是永樂皇帝朱棣,這兩人,纔是真正憑本事當皇帝的傑出人才。尤其是朱元璋,由一個破落和尚起家,終建成偌大一個明國,真乃不世之英雄也。”

“大汗看人真是鞭辟入裡,入木三分,想那朱元璋,一介淮右布衣,縱橫大戰數十年得到天下,確實英雄了得。”范文程一臉深思之狀。

“本汗近來多讀漢書,越發覺得,一個國家,一個部族之所以得以興盛,在於得人,尤其在於其首領是否優秀傑出,是否具有眼光謀略,這纔是興盛的根本。”皇太極輕嘆一聲,緩緩而道。

范文程尚未答話,皇太極眼光深沉繼續說道:“想當年,本汗只有20歲,便跟隨父汗出征海西女真烏拉部,斬敵酋,克六城。這般功業,那明國崇禎皇帝,莫說敢爲,只怕想都不敢想。”

“大汗英勇絕倫,智謀卓著,莫說崇禎皇帝朱由檢萬難企及,便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難及大汗也。”范文程瞅準機會,又是一番馬屁拍來。

“哈哈,先生過譽,本汗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本汗才智,應遜於朱元璋,但與明國的崇禎皇帝相比,過之遠甚。”皇太極微笑而道。

“大汗謙遜明察,人所罕及。範某欽佩之至。”

“當今之世,天下方亂,正是勇力與智謀爭逐之時。明國皇帝,難擔其任矣。本汗有時在想,如若明國皇帝處於我之汗位,那麼,他能統治得下去麼?本汗這一衆兄弟中,莫說諸如褚英、莽古爾泰之類怙惡難馴之徒,也不提代善、濟爾哈朗等年長有勢力之輩,便是幼弟多鐸,費揚果,怕亦是輕其才智,鄙其怯弱。置身這羣狼環伺之境,崇禎若坐朕之汗位,以本汗觀之,莫說一年,便是一月,甚至三天,也難坐得安穩啊。”

皇太極說完這長長一段,范文程連連點頭讚歎。

他一臉諂笑,急急說道:“大汗才智過人,武勇殊絕,那崇禎斷不能比。可見,天命在我大金,此爲氣數也。”

皇太極大笑,搖頭道:“氣數之說,他人信之,本汗卻不以爲然,只信事在人爲耳。本汗在想,崇禎才智雖平庸,但若能知人用人,亦可自救。”

范文程未及回話,皇太極復說道:“以本汗觀之,明國之中,其實不乏明臣猛將,只惜皇帝未能盡用其材。崇禎爲人才智不足,又心下多疑,優柔寡斷,故多受制掣。如此君主,守成尚且艱難,更何況置身於今戰亂相爭之世。”

“大汗所說甚是有道理,那明國皇帝識人不明,其國中亂象,只怕會日甚一日。”范文程捋須嘆道。

“本汗且說一事。天命年間,我女真缺糧,一石米糧竟高達15兩銀子,部衆幾近餓死。結果,竟有明國山西商人,運來大批糧食布匹之類救命物資,來買我女真部落所產的東珠、貂皮等物,方讓我部族得以存活。這些走私商人,用寶貴的糧食與布匹,來換無用的東珠與貂皮,這簡直是明目張膽地資助敵國。若是本汗爲崇禎,必將這些商人全部抄家滅族,凌遲處死,一個不留。然後,再深究官員邊將通敵之罪,一併斬殺,以禁效尤。可嘆這明國皇帝,竟連小小的商人都無力管控,其他方面,更是可想而知。”皇太極說到這裡,一臉冷笑。

“大汗說得極是,君主闇弱,則國生亂象,自古皆然矣。想來,當日那孔有德與尚可喜,膽敢反逆明國,卻在大汗面前只能恭順如斯,大汗之威德,豈是崇禎所能比也。”范文程一臉諂笑道。

“哼,你以爲那孔有德與尚可喜是什麼良善之人麼?非也。這等人,首鼠兩端,情義寡薄,只能威逼利誘加以使用,崇禎不能用,但本汗能用之。本汗將舊漢兵改建爲漢軍,尚可喜部改建爲天助兵,孔有德部改建爲天佑兵,再從其中抽出善火器者,以建一個烏珍哈超火器營,從而充分利用漢人的火器專長,讓其成爲我軍的重要力量。哼,此消彼長,明國失此重器,而我大金卻軍威大增矣。”皇太極說到得意處,酒呃連連,卻撫掌大笑。

“大汗量材爲用,統御非凡,得遇如此傑出之君,實是我大金臣民之幸矣。”范文程的恭唯極其熟練。

“只可嘆,那李嘯終不入我彀中,實爲憾事。”皇太極臉上笑容消失,他的目光望著遙遠的地方,長嘆一聲說道:“這李嘯雖遠竄山東,但本汗心下,總有一種奇怪之感覺。那就是,這個李嘯,在不久的將來,終究還會再成爲我大金之勁敵。”

(多謝葉子邂逅兄弟打賞,謝支持)。

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二十章 突襲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
第八百一十七章 不活剮豪格,難消我恨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二十章 突襲第九百五十二章 城牆轟破 奄奄待斃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七百八十章 四面圍擊 崩潰在即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其不意,合攻保寧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三百六十五章 北攻金州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八十六章 車馬行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三百二十六章 新的漢族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五百三十五章 被逼攤牌第七百零二章 聯絡外力,共抗李嘯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一百零四章 韃子第七百九十三章 一營兵馬入援足矣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六百四十二章 強擄陳圓圓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八百六十九章 活剝人皮 進逼遼陽第三百九十章 混亂攻殺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五百九十六章 孤軍險境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國滅 西川一統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刀兵相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壓服追殺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四百二十七章 神機弩之威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持左良玉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九百三十五章 刨二賊之墓,再攻烏思藏第十三章 中屯所第八百六十四章 尚可喜歸降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五百零七章 敵我皆殺第二百六十七章 蟒袍玉帶第八百八十八章 乘勝追擊,矇混進關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復臺北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虎踞(三)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六百四十八章 沉默的海狼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七百一十四章 京師廷辨第五十二章 破局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七百三十八章 甕中之鱉再難脫逃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一十五章 入侵彰化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荣昌县| 阿拉善盟| 伊通| 调兵山市| 大名县| 丹棱县| 曲周县| 东明县| 南陵县| 碌曲县| 白银市| 西畴县| 塘沽区| 浦东新区| 中牟县| 东乡县| 时尚| 石屏县| 长阳| 永嘉县| 区。| 孟连| 横山县| 临沂市| 沾化县| 田林县| 民权县| 洱源县| 红安县| 上蔡县| 久治县| 邵阳市| 邻水| 车致| 贵港市| 犍为县| 宜都市| 昌邑市| 石家庄市| 特克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