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七十七章 日暮途窮,安可回頭

吳三桂統領全軍,又向前繼續行進了一段路程。

時值正午,天氣越發酷熱難耐,灼熱的西風,捲起斑禿沙地上的滾滾沙塵,有如野獸般淒厲怪嚎,那隨著勁風撲面而來的沙粒,吹得全軍人人幾乎難以睜眼。

這般天氣下,全軍將士士氣愈發消沉,愈發疲累緩慢,就連吳三桂身護衛,都是一副人人萎靡不振的模樣。

見全軍士氣不振,吳三桂皺了皺眉頭,隨即下令道:“各位,我軍行至此地,已近獨石口外,目的地就快到了。要知道,我軍這千里草原都走過了,還差這點路程麼?望全軍將士休辭勞苦,且再加把勁,到關口五里之處,再紮營安頓,好好休息。等攝政王統領大軍到來後,再一道攻打獨石口堡。”

“得令!”

傳令兵剛下去傳遞軍令,吳三桂忽地驚覺,遠處那平曠的地平線處,隱隱有了動靜。

彷彿有一條黑線,開始極細極淡,漸漸地越變越粗,最終這條黑線有如變魔術一般,變幻出無數的兵馬與旗幟,刀槍耀目,戰馬嘶鳴,呼嘯吶喊著,向自已的方向洶涌衝來。

在滾滾熱浪中,這些衝來的兵馬,呈現出扭曲而怪異的形狀,看上去十分不真實,彷彿夢幻般的存在。

只不過,現在吳三桂等人,見到這番景象之時,皆是大吃一驚,目瞪口呆。

不是吧,在自已大軍壓境,且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唐軍竟然還有勇氣出關作戰,他們莫不是瘋了?

而且,據說現在流寇已派了二十五萬大軍,正從宣府北路南面,開始一路掃蕩進攻,那麼,在如此重壓下,唐軍的第四鎮兵馬總共才三萬餘人,如何還有能力抽調重兵,來這北面對抗清朝大軍呢?

按理說,現在的唐軍最大的可能,就是收集兵力,龜縮於金湯城中固守待援,或者更加笨拙地憑堡堅守,一路跟流寇及清軍進行消耗作戰,方爲合理之舉。

象現在這樣,唐軍大規模抽調兵力,主動出關來與大舉侵襲的清軍進行正面交戰,這,這根本就不合常理呀。

一時間,吳三桂的腦子有些反應不過來。

而在他發愣猶豫之際,唐軍已然開始快速逼近。見此情景,吳三桂不敢稍怠,立即開始就地佈陣。

他下令,全體一萬七千餘名步兵,依對面唐軍陣型寬度,一字排開,作好與唐軍相接作戰的準備。而三千關寧鐵騎,則兵分兩部,分守左右,以保護步兵戰陣兩翼。

同時,他下令哨騎立即出發,去向後面本陣的攝政王多爾袞通風報信,令他們全軍儘速上趕,以期在自已拖住唐軍之際,可以憑後面的兵力優勢,將唐軍一舉合圍,全部消滅。

應該說,吳三桂此番應對,中規中矩,既不託大,也不冒進,倒亦是妥當之舉,只不過,百密一疏,他低估了唐軍的行軍速度。

數裡外的距離,唐軍竟然可以保持嚴整陣型,絲毫不給吳三桂偷襲的空間與破綻。他們一路疾行,快速逼進,幾乎在兩柱香的時間裡,就迅速地抵達了吳三桂對面,然後就地排開列陣。

唐軍的陣型,倒與吳三桂差相彷彿,中間是步兵戰陣,兩邊由騎兵與重甲步兵護陣。

只不過,他們的陣型中,最顯眼的,便最前面處,那從兩營精選而出,多達近六千名的火銃手,正呈前後兩排的隊式站列。

唐軍戰陣,有如一架精密組合的戰爭機器,極其有序又絲毫不亂地向對面的吳三桂軍陣壓迫而來。

這股凜厲強烈的威壓之勢,讓吳三桂全軍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前軍陣腳,隨著唐軍的不斷迫盡,竟開始下意識後退,讓整個陣型一陣混亂。

“傳令全軍,不要慌張。”吳三桂冷冷道:“唐軍兵力與我等差相彷彿,有何可懼!哪怕因爲我軍疲憊,不能在此戰勝他們,若能拖動多爾袞前來,便亦是勝利,諸位皆當有信心纔是!”

“得令,在下立即去傳達!”

吳三桂軍令下達,整個戰陣才漸漸穩定下來,面對面的唐軍戰陣,在離吳三桂一百八十步處站住,前後兩排總共近六千名火銃手,則立即前排蹲跪,後排站立,排出兩重射擊陣型。

見到唐軍紛紛準備射擊,吳三桂部兵馬亦不敢稍怠,他們的陣型立即拉開間隙,比先前鬆散了許多。以此方式,儘可能減少受彈面積,而前排的軍兵,幾乎人人盔甲密實,又手持大盾,倒是做好了充足的防備。

吳三桂原本以爲,唐軍定會在此時,向自已發動全面攻擊,卻沒想到,唐軍陣型不動,倒是從陣旁緩緩策馬行出一人,在離吳三桂兵馬一箭之外站定。

“啊!是,是舅舅!”

見到此人,吳三桂不覺大爲心驚。

他瞪大了眼睛,半張著嘴,一時間,臉上的表情十分怪異,內心更是十分複雜。

他沒看錯,來人正是現在的唐軍第四鎮丙營營長,祖大壽,他的親舅舅。

原來,唐軍中帶兵前來迎戰自已的,竟是自已的親舅舅祖大壽。

這,這該如何是好……

吳三桂略一沉吟,輕磕馬肚,亦從陣中行出,與祖大壽相隔不遠站定。

“小甥吳三桂,拜見舅舅。”吳三桂在馬上,遙遙地向祖長壽拱手而拜。

祖大壽繃著臉,微微點了點頭。

兩人相見,臉上的表情,皆是難以形容,接下來,一時間竟是一陣沉默,再無話語。

已然重然蓄髮的祖大壽,他那花白的鬚髮在熱風中來回飄拂,他久久地凝視著,對面那頭皮剃得發青,細小發辮在空中飄拂的親外甥,心裡的滋味,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而在對面的吳三桂,內心更是五味雜陳,更多有惶愧莫名之感。他扭過頭去,不與祖大壽對視。

想當初,祖大壽鬆錦大戰兵敗後,被迫降清,卻能趁著清廷內亂之際,率部從清廷脫逃離去,現在已然又成了唐軍部下一員驍將。而現在的自已,卻在寧遠被圍之際,喪失了與清軍對戰的勇氣,反而只得屈膝而降,從此之後,爲韃虜效忠,爲異族賣命,背棄了國家與祖宗,真真丟盡了骨氣與顏面,兩相對比,何復言之!

最終,還是祖大壽緩緩開口:“長伯賢甥,真沒想到,你我舅甥二人,會在這裡,以這樣的方式相見哪。”

吳三桂臉上泛起燥熱,他避開祖大壽的灼灼目光,臉上十分勉強地擠出笑容道:“這個,小甥亦未想到,時至今日,會與舅舅在這裡各爲其主而戰,真真造化弄人也。”

“賢甥,你我今日之戰,難道一定要打下去嗎?這樣的戰鬥,我軍已然精心準備,你部遠來至此,倉促應戰,如何會是我軍對手?這樣舅甥相殘之事,我又如何復忍爲之!”

祖大壽說到這裡,一臉痛楚不堪,他搖頭嘆道:“想來長伯你少年英傑,國之倚柱,縱然當日受敵之迫,不得不引兵降虜,其實亦是情有可原,倒也不必過於深究。況且這般屈辱,你舅舅我當日亦是嘗過,心下之痛悔羞愧,復何以言之!”

祖大壽說到這裡,故意頓了一下,他遠遠觀察到,吳三桂的臉色,正在劇烈變幻,顯而易見,現在的他,內心一定在激烈鬥爭。

祖大壽見自已的勸說甚有效果,心下暗喜,他輕嘆一聲,又繼續道:“賢甥,人生在世,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舅舅我當日在清廷之中,有如行屍走肉一般,虛渡終日,日日痛悔,卻終於尋得清廷內鬥之良機,與洪學士及部下將士,及時反正歸明,投靠唐王李嘯,從此大獲重用,一掃當日茍且清廷時的憋屈與鬱悶。現在的我,是唐軍第四鎮丙營營長,而洪承疇學士,則是唐軍第四鎮文官監撫司副司長,皆是親統兵將,身居要職。唐王對我等反正之降人,實是厚待之至矣。要知道……”

祖大壽說到這裡,吳三桂卻是一聲長嘆,大聲打斷了他的話:“舅舅,你不必再說了。舅舅,現在我也不怕告訴你,當日的吳三桂,他已經死了,早就死了,徹底死了!”

“賢甥,你……”

吳三桂一聲慘笑,哏聲道:“舅舅,有道是,日暮途窮,安可回頭。我自獻寧遠城,率部下兵馬投靠清廷後,便知自已再難回頭了。我之境遇,與舅舅當日被清廷閒置不同,小甥在清廷之中,頗受攝政王重用,被攝政王封爲平西王,部下人員,亦多有封賞。他既這般識我,重用我,小甥亦當對其感恩報效,不負其信,又如何忍心復叛之?還請舅舅,勿復出言也。”

“放屁!吳三桂你這小子,真真糊塗油蒙了心了!”祖大壽見他說出這般話來,不由得怒從心頭起:“你以爲,多爾袞對你的這般重用,是真是賞識你,提拔你麼?告訴你,多爾袞只是在利用你,玩弄你,他只不過是想把你部兵馬當成炮灰,在戰場上爲他好好賣命罷了!你仗打好了,是他的功勞,打壞了,責任全是你的,若是萬一全軍覆沒,他也只不過少了一個爲其賣命的炮灰而已,又有何損失呢。你還真當你自已這個所謂的平西王,有甚高人一等的價值麼?呸,你醒醒吧!”

“舅舅……”

“你聽我說完!”祖大壽怒吼著說道:“更何況,現在清廷內部,內憂外患,波詭雲譎,雖然多爾袞已剷除豪格,但依然未能讓整個清廷內部勢力盡皆臣服於他,因此,就算沒有戰爭,你身處其中,又能茍全到幾時?!若將來多爾袞失勢或死亡,若是將來小皇帝長大要親自掌權,你這個所謂的多爾袞親信,又該如何自處?現在的你,站在懸崖邊上,處於火屋之中,尚且執迷不悟,還談什麼受人恩惠,要爲其盡忠之類,豈非笑談!”

祖大壽說到這裡,一臉恨鐵不成鋼之色,繼續道:“好,再退一萬來步來說,就算這些都沒有發生。你在清廷一直能安穩度日,享受榮華富貴,但將來,等唐王掃滅國內不臣之勢力,必將統領大軍,親自北伐,以唐軍強悍無匹的戰力,流寇定不能長久,而清廷又如何可久得保全?恕舅舅說句誅心之語,到了那時,清朝一滅,你這個所謂的平西王,又還有何價值復存於天地之間!只怕到時,你也要與那些效死清廷的鷹犬一道,懸首城牆,子孫族滅了啊!”

聽到這裡,吳三桂臉上肌肉不停顫動,他喉頭涌動,表情十分激動,似乎想說點什麼,卻又說不出口。

見吳三桂這般模樣,祖大壽繼續添柴加火:“賢甥,你乃是聰明之人,投明主而效之,亦是人之常情。只不過,你一身才華,人中俊傑,何苦爲異族效力,又何苦在這棵朽樹上,將自已白白吊死呢?告訴你,只要你願意認清時務,反正歸來,率部投效我軍,從此爲唐王盡心效力,那你將來的榮耀與前程,只怕還是舅舅之上啊。”

“舅舅,我已是背國逆臣,又失了邊疆重鎮,這般罪孽,唐王如何可容我……”吳三桂一臉痛苦之色。

“如何容不得!唐王乃是心胸極其博大之人,豈會與你這等愚呆之輩一般見識。”祖大壽厲聲道:“唐軍連清廷逃來的肅親王豪格,都隆重接待,全部收納,並任其爲滿州統領,足見信重。更何況於你呢?況且,舅舅聽聞,當日在濟南城,你曾與唐王一道夜襲濟南,大破清軍數萬兵馬,這般英雄往事,相信唐王定亦印象深刻。你若來投,必定更受重用。賢甥,這般良機,失之不再,安可不好生把握啊!”

吳三桂被祖大壽說得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他正欲說話,忽然陣後有人高喊:“吳將軍,休要交戰!攝政王有令,爲恐唐軍有詐,令你部休與唐軍交戰,即刻後撤,去與我軍本陣的十餘萬兵馬匯合,待大軍聚合後,再作計較。”

吳三桂聞言一驚,扭頭望去,卻見是正藍旗甲喇額真拜克圖,正一邊策馬奔來,一邊用生硬的漢語,向自已大聲喊話。

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著廝殺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三章 女子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十六章 暗謀
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三百二十三章 明日帝國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一百四十章 魯王之邀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著廝殺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四百九十五章 議和之議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七百零五章 鯨吞江南第一百三十九章 奮發的夢想第二百八十章 一針見血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三百八十九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六百九十五章 重炮當道,一擊而潰第八百章 迫取升龍,割劃安南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四百九十三章 遼西大潰敗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四十六章 操練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八百三十五章 大西皇帝 殞命陣前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嘯大婚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二百六十九章 謀逆弒上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四百七十章 獵殺遊戲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八百零八章 不殺豪格,難解我恨第三百九十八章 效仿曹魏第九百四十二章 強攻那曲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八百三十三章 揚長避短 二次攻城第三章 女子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七百七十九章 被迫決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一百七十四章 後金之亂(四)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功勳授田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華牌捲菸第三百一十一章 投降保命第五百五十一章 幸運之救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二百七十七章 到達瀋陽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收降的藝術第四百一十章 巴塔克山谷圍殲戰第七百三十二章 殘軍立潰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六百四十九章 關山如鐵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七百零八章 基本田與富餘田第七百一十三章 效哭清廷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二百零四章 鄭彩來訪第四百二十四章 失落的遠征第十六章 暗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鹿邑县| 永定县| 临朐县| 延庆县| 中卫市| 乐山市| 包头市| 盘山县| 安龙县| 莱芜市| 长武县| 彭山县| 温泉县| 丹东市| 青铜峡市| 贵定县| 大化| 延长县| 齐河县| 揭阳市| 上蔡县| 东乌| 凤山县| 呼图壁县| 遂宁市| 诸城市| 砚山县| 黔西| 奎屯市| 顺平县| 桓台县| 车致| 乌兰察布市| 肇庆市| 庆安县| 乌拉特中旗| 灵璧县| 福海县| 武胜县|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