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

崇禎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炎炎酷夏中,多爾袞率領剩餘的6萬清軍,從武定州後撤,直往北直隸而去。

烈日炎炎,大軍西去,望著無精打采的部下,以及東倒西歪的旗幟,清軍統帥奉命大將軍多爾袞,回想起入關時的意氣豐發,心下無限感傷。

見到這大批的清軍西撤而去,率軍守衛武定州的興中鎮主將田威,以及全體的守城軍兵,皆不覺長吁了口氣。

這些天來,清軍不時發動虛張聲勢的佯攻,有道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田威亦是極爲擔心,萬一這清軍在百假之中,忽來一真,自已可就麻煩了。故全體守城將士,在這段清軍圍城的日子裡,精神壓力極大。

現在清軍西撤,雖不明其故,但守城的唐軍,皆感覺壓力大爲放鬆。

不過,爲穩妥起見,他們還是嚴格遵守了李嘯嚴守城池的命令,並沒有派兵追擊,而是任由清軍自行退去。

在清軍向西退去之際,由李嘯親自率領的從兗州一路急趕的部隊,才終於到達了臨邑縣城。

“末將遼東援剿總兵祖寬,拜見唐國公。”

“末將陝西援剿總兵曹變蛟,拜見唐國公?!?

“在下臨邑縣令宋希堯,拜見唐國公?!?

在李嘯踏雪寶馬前五步外,祖寬、曹變蛟、宋希堯,一齊跪地而拜。

“各位免禮,速速起身。”

李嘯翻身下馬,一一虛扶起三人。

隨即便下令,全體兵馬,速速在城外紮營,就地休息。

臨邑縣令宋希堯對李嘯對手下軍兵約束這般嚴密,不讓他們入城騷擾百姓,心下甚有好感,他連聲邀請李嘯入城歇息,卻被李嘯婉言拒絕。

隨後,李嘯讓臨邑縣令宋希堯先回城去,卻把祖寬與曹變蛟二人留了下來,一齊在中軍帳中議事。

“李大人,自遼東那大雪天一別,你我都快近六年沒見過面啦?!弊鎸挻筮诌值爻紊弦蛔?,一臉笑得稀爛地對李嘯說道。

李嘯微笑道:“最啊,這光陰飛速,轉眼已是六年過去,今番能與祖總兵相聚於此,倒亦是緣份呢。”

“咳,那是咱與李大人你有緣唄!”祖寬見李嘯言語客氣,頓時神情愈發飛揚:“李大人能記得俺,那是俺的造化。反正現在這山東之地,我唯一所服之人,便是你李大人了。若非李大人當日派出騎兵來救俺,嘿,俺只怕早就成了清虜的刀下鬼了?!?

祖寬說完,一旁的曹變蛟也感嘆著插話過來:“李大人,若非前些時日,貴部的騎兵能及時趕到臨邑城外救了我等,我等今天,豈能還有機會與李大人相見??!李大人之恩,曹某深以銘記,且容日後再報!”

見曹變蛟這般滿臉感激之色,李嘯擺了擺手:“曹總兵,大家都是大明官軍,理當守望相助,合氣連枝。這救助友軍,乃是我部份內之事,不算什麼?!?

李嘯說完,旁邊的祖寬,卻是猛拍了一下椅子的扶手,大聲感嘆道:“李大人,俺祖某是個粗人,說話就是直。俺實說了吧,若這山東各處兵馬,皆是由李大人統一指揮,這山東的守衛戰,如何會打成這般鳥樣!俺於今想來,還是覺得他孃的憋氣!”

祖寬說完,下意識地看了曹變蛟一眼,曹變蛟卻是低著頭,沒有說話。

李嘯笑了笑,回答道:“祖總兵,朝廷這般安排,本公也是無法。還好我軍僥倖擊滅了濟南的清軍,那兗州的清軍與臨邑的清軍,恐被我軍分部圍殲,才急急從各地退出,趕回了武定州,去與清軍本部匯合。現在這山東之地,危局應是解除了?!?

“哦,李大何以認爲危局已解呢?那些清軍重新集結匯合後,就不會再度南下擄掠攻城嗎?”一旁的曹變蛟輕聲問了一句。

“原因很簡單。因爲清軍自入關以來,從未受過重大挫折,故氣性驕浮,不可一世。而現在濟南城中,4萬清軍皆滅,其主將嶽託,與副將尼堪,皆已被我軍所斬。經此一戰,實是給了入關清軍,一次前所未有極其沉重的巨大打擊。兵法雲,氣高者挫亦深,這次濟南爭奪戰,殲敵4萬,滅其二將,足以讓清軍膽裂,他們再沒有了能與我軍對戰的膽氣。故本公認爲,接下來,清軍極可能再從武定州退回北直隸。然後極有可能,徑直從北直隸退出關去,以休養元氣,以圖來日。”

李嘯的話語,聽得祖寬與曹變蛟二人頻頻點頭。

“李大人,那依你看來,我軍可是急速對這些退撤的清軍進行追擊?”祖寬急急地追問了一句。

李嘯卻輕輕搖了搖頭。

“二位,清軍雖遭重挫,沒有繼續進攻我軍的勇氣,但他們的戰力卻依然不可小覷。而且清軍若是一路急撤,我軍追之,亦是非易。而且,就算我軍輕騎突進,一路急奔追襲,那清軍主將多爾袞,是個謹慎精細之人,又是經驗豐富的名將,必定會一路多加防備,我軍想要突襲成功亦是極難。故而,還是靜等他們,自行退回清國而去,方是最爲合適的做法。畢竟來日方長,我軍卻也不必急於一時?!?

李嘯頓了下,繼續道:“清軍經此番沉重打擊,以本公看來,至少在兩三年內,沒有再度入關侵掠的實力。而這外患平息的兩三年時間,卻是我軍發展壯大的大好時機,從這一點來說,時間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只要我軍不斷努力,發展壯大,那將來複與清軍爭雄,乃至北上收復失地,都是水到渠成之事。”

聽了李嘯這段話,祖寬與曹變蛟二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畢竟,在自已沒有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窮寇勿追,還是很有道理的。而現在唐軍的發展勢頭這般迅猛,再過幾年,清軍想與唐軍爭雄,只怕真的只會越來越難了。

“二位,若清軍退去,那接下來,二位可有甚打算?”李嘯反過來,卻向二人輕聲問道。

祖寬與曹變蛟對望了一眼,不知李嘯這句問話,卻是何意。

最終,祖寬撓了撓頭,吶吶回道:“若是清軍已退,那俺部自是重回湖廣,去追剿流賊了?!?

祖寬說完,旁邊的曹變蛟亦向李嘯回道:“李大人,若清軍果真退出關去,那在下就統率餘部,返回陝西,重歸洪總督帳下效力?!?

聽了二人的回答,李嘯卻是不置可否地輕笑了一下。

然後,他擡起頭,掃視了二人一遍,便輕聲道:“二位與本公,也皆算是熟人了。本公今天,就開誠佈公地與二位談一下吧。你們以爲,你們若從山東返回,再度復歸原位,真的能幹出什麼成績來麼?”

李嘯這句問話,讓祖寬與曹變蛟不覺怔住。

二人不是傻瓜,當然明白,李嘯之所說這番話,其真實用意,極可能是要延攬自已,讓自已從今之後,轉而爲他效力征戰。

二人不覺陷於沉吟。

見祖寬與曹變蛟這副樣子,李嘯冷冷一笑。

熟悉明史的李嘯,當然知道這二人的真實結局。

遼東援剿總兵祖寬,因爲在這次韃子入關中,表現不佳,畏首畏尾,被朝廷以臨陣怯敵至陷濟南之罪,最後當街斬首。

而陝西援剿總兵曹變蛟,在這次韃子的入關戰鬥後不久,便從陝西調至了遼東,只過了兩年,便在鬆錦大戰中,殉國而死,結束了悲壯的一生。

這兩位明末名將的悲慘結局,讓李嘯惋惜不已。故而,現在有機會延攬這二人,李嘯當然要抓緊機會。

而面對李嘯的延攬,祖寬與曹變蛟二人,雖然臉上多有猶豫之色,便在心下,卻亦是頗爲動心。

能爲這樣智勇雙全,出類拔萃的一代名將李嘯效力,倒是多麼難得的機會與緣份??!

二人可以肯定,若在李嘯帳下效力,將來的前程與功勳,卻比自已重返原位,要強得太多。

只是,自已真的能答應他嗎?

“李大人,若您真有心要招攬我等,可否先要向朝廷兵部稟報?”曹變蛟猶豫地回了一句。

“哼,難道本公身爲唐國公,連自主決定一名總兵,在何處效力的權力都沒有麼?本公也跟各位直言吧,若真要向朝廷兵部稟報,才能延攬二位的話,此事必不可成?!?

說到這裡,李嘯一聲長嘆,又道:“我大明朝中,外戰無能者極多,但論起內鬥攻訌,朝中卻是良材濟濟,大有好手。與其這般上奏稟報,等朝廷中那一般小人幾乎必然的駁斥攻訐,還不如本公就此生米做成熟飯,把你們留了下來爲本公所用,那朝中一衆小人,又如其奈我何?!”

李嘯說完,臉上滿是決然之色,雙目之中,更是閃過一股凌銳的鋒芒。

祖寬與曹變蛟二人,低垂著頭,呼吸沉重,顯然正在下重大決心。

李嘯察顏觀色,繼續趁熱打鐵:“二位,本公敢料定,你們二人迴歸原位後,縱能立得些須微功,亦是碌碌無奇,於國無補。但若在本公帳下,卻可馬上就有大戰可打,二位的前程官職,亦可一路晉升。最終得成大功,名揚後世,封妻廕子,豈不人生大快?”

李嘯的話,曹變蛟臉上尚是思索之色,祖寬卻已是雙眼灼灼閃光。

“那李大人,你接下來打算向何處用兵?”

“呂宋!”李嘯大聲回道。

“呂宋?是現在那西班牙人所佔據的呂宋麼?”祖寬急急問道。

“正是!”李嘯昂然而道:“這呂宋之地,原本爲我華人所據,已歷百餘年矣。可惜呀,這樣的大明屬國,卻被西夷西班牙人的攻滅,還在那馬尼拉城,製造了屠滅我2萬餘華人的馬尼拉慘案,這般血海深仇,若是不報,李嘯誓不爲人!”

見祖寬與曹變蛟二人聽得仔細,李嘯繼續侃侃而道:“不瞞各位,其實我唐軍,一直在爲進攻呂宋,趕走西班牙人作準備。到現在爲止,我軍之中,原有的艦船與新造的船隻,已有數百艘,運兵前往呂宋,卻是足夠。等清軍退去後,本公會立刻把現有的平南營,擴充爲平南鎮,待全鎮訓練擴充完成後,就立刻以臺灣爲基點,向呂宋全力進攻,務必要一舉掃滅,那已盤踞整個呂宋島已達數十年的西班牙人,把那富饒美麗的呂宋島,永遠地納入我中華的領土範圍!“

李嘯激昂的話語,有如一團火焰,迅速點燃了潛藏在二人胸中的豪情與雄心。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哪有閒情逐野鷗!

從古至今,就沒有一個真正有抱負的將領,從心中願意這樣碌碌一生,平庸到老的。

祖寬與曹變蛟這樣的明末名將,如果真能得遇雄主,一展其才,他們定能在這個李嘯穿越的歷史上,綻放出讓人爲之炫目的耀眼光芒,得到永世流傳的榮耀與輝煌!

李嘯的話語還在繼續,他慷慨激昂地說道:“你們不要以爲,本公的志向,僅僅在於拿下呂宋島便宣告終結。本公還要繼續向南,把整個西班牙人稱爲菲律賓的地方全部佔據,然後還要再度南下,去佔領更多更大的,你們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海外異域。然後,本公便要再朝北面進行拓展開發。要把那整個外滿洲,以及整個從元代起就屬於中國的東西伯利亞,據爲我華夏永遠之領土,讓我華夏帝國,成爲曠古絕今,佔有從天南至地北的遼闊土地,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龐大帝國!”

李嘯說到這裡,他能明顯地看到,在祖寬與曹變蛟的瞳孔中,皆有熊熊的烈焰在燃燒!

這個大航海時代,憑什麼,中國人就只能呆在祖宗傳下的土地上,守著祖宗的一畝三分地,窩囊地過活著。

憑什麼中國人就不能走出去,去佔領遼闊無垠的海外土地,去爲國家,爲子孫,爭奪更多更大的領土和生存空間!

李嘯堅定地認爲,華夏子孫,龍的傳人,這個曾經創造了雄漢盛唐的偉大民族,絕對要比歐洲那些只知道野蠻掠奪的白皮,更適合作世界的主人。

而且,要永遠地,子子孫孫地當世界的主人。

李嘯仰望帳頂,嘴中喃喃道:“二位,本公相信,事在人爲,只要我們能齊心合力,進取開拓,那麼,我們的華夏國度,莫說能縱跨極南到極北之地,將來就是成爲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國,亦是完全可以!也許,這個任務,我們這一代做不到,但下一代,再下一代,只要代代進取不息,這個目標一定能最終實現!”

李嘯終於說完了該說的話,他長吁了一口氣,目光灼灼地向二人望去。

祖寬與曹變蛟齊齊站起,刷地伏身跪地。

兩人眼含熱淚,拱手抱拳:“從今之後,末將願在李大人帳下效力,爲李大人征戰驅馳!縱然戰死異域,埋骨他鄉,亦是心甘情願,含笑九泉!”

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一百章 到達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八十一章 處置
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城陷落,直攻遼陽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五百三十九章 代善的抉擇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四百二十章 殺父篡位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殺第二百九十五章 規劃 娶親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五百二十一章 慘烈近戰第四百一十五章 進攻馬尼拉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牛刀殺雞第八百三十二章 慘勝守城第二百七十章 以毒攻毒第五百四十九章 留守與決別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近島海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五百二十二章 危局與變數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六十八章 全殲二王,剝皮孔有德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六十七章 求才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八百一十章 驚天一炸,烈焰焚城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七百六十四章 秘信陳情第八百七十二章 分兵作戰,往擊多鐸第二百七十九章 鳳凰樓設宴第七百九十四章 紅河平原決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恐慌效應第五百八十章 營口登陸第七百五十八章 如此強敵,何以應對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八十八章 格格出逃第五百一十八章 內城炸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二百九十三章 援軍突至第一百章 到達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六百七十八章 臨陣內訌第二百四十八章 家賊難防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贓陷害第八百一十二章 當道而轟,何人可擋第八百四十七章 扣你爲人質第一百六十一章 明軍之誘第三百二十五章 標誌性工程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九百三十五章 活剮多爾袞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鍊鐵第四十二章 分功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七百二十五章 強攻九江第二百九十一章 初挫敵鋒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五百八十一章 肅殺之夜第九百章 遷先帝,滅宗藩,覆順賊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七百三十章 私自邀戰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百零六章 合圍擊潰,一路追殺第四百七十八章 龍脈傳說第五百六十九章 皇帝復原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八百二十七章 當道歸降,齊攻閬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第四次入關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四百八十七章 攻克赫圖阿拉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滿疆界劃定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嘯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議和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五百五十二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寶地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八十一章 處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山县| 望都县| 阜新市| 昌乐县| 舒兰市| 奈曼旗| 乃东县| 修武县| 仁怀市| 松溪县| 大渡口区| 灵川县| 萝北县| 洛川县| 库车县| 汪清县| 永济市| 科技| 银川市| 航空| 和平区| 西畴县| 龙里县| 诏安县| 革吉县| 昌吉市| 惠州市| 阿坝| 阿尔山市| 墨竹工卡县| 吉木萨尔县| 曲靖市| 衡南县| 屯门区| 伊通| 星座| 通辽市| 固原市| 赣榆县| 郓城县|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