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緬戰爭時期,由於緬甸緊鄰印度,更容易接觸到西方國家,因此那個時候緬甸的軍隊裝備了大量‘精’良的火器。
這也是清緬戰爭大清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返回後曾上書乾隆皇帝,提議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
但乾隆皇帝受“騎‘射’乃建州之本”祖訓的影響,認爲發展火器將會導致本來入關後因腐化導致騎‘射’和冷兵器作戰技藝鬆弛的八旗軍依賴火器,其該方面技藝進一步鬆弛,所以未予以重視。
在高鴻信看來大清發動這場耗時七年的戰爭,得不償失。
此戰造成東南亞一大變局,暹羅因此而復國;緬甸也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力量,由此建立了與中國綿延二百多年的睦鄰關係。
清緬戰爭以緬甸入侵中國爲開端,但卻是一場雙方以爭奪地區利益與霸權爲目的的戰爭,戰爭以中緬議和、緬甸名義上對中國稱臣爲結局,兩個國家都沒能達到自己的期望,清朝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量兵員,耗費大量白銀,最終也沒能征服緬甸,而當時在東南亞稱霸一方的緬甸也因爲這場戰爭元氣大傷,整個國家的路線發生了變化,對泰國的吞併戰爭也因爲清帝國的巨大軍事壓力由接近完成最終化爲泡影。
現在緬甸的軍事實力已經開始下降,否則英國也不會急著入侵緬甸。
這場戰爭隨著中國的介入,已經不再是英國與緬甸之間的戰爭了,而是中國與英國的正面碰撞。
負責這場戰爭的是徐天壽與牛成虎,兩人率軍趕到阿摩羅補羅的時候,英國已經攻陷了這座城池。
中英雙方在城外展開了第一次‘交’火,中國軍隊並沒有佔到多少優勢。
接下來雙方便一直圍繞著阿摩羅補羅展開了一系列的攻防,同時在其他地區,雙方也進行了數場大戰。
展現一直維持在緬甸中部,中國佔領了緬甸的東北部,而英國則姥姥控制著緬甸的西部和南部。
英國控制的地區都是緬甸的‘精’華地區,如果不佔領這些地區,中國的局勢還是處於被動狀態。
現在英國的在印度總督是曾經訪問中國,並且取得了成果的阿美士德。
對於阿美士德來說,這場大戰關係著自己的前途,肯定會費盡心力。
因此雙方對於緬甸的戰事一開始便使盡全力,沒有絲毫保留。
英國方面從印度獲得補給很方便,中國方面是兵力還有兵員素質佔優。
儘管雙方現在還僵持不下,但是時間拖得久了,肯定是中國會佔到傷風。
現在中英雙方在緬甸進行的陸戰,中國這種傳統的路國家要比英國在行的多。
而且英國大軍彙總其實並沒有多少英國本土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印度人組成的‘侍’從軍。
在神武二十一年底的時候,英國已經漸漸處於劣勢。
第二年,這種劣勢不斷的被加劇,英國軍隊開始在局部地區失利。
到後來雙方的戰鬥主要集中在城池周圍,英國軍隊成了守衛城池的人,而中國則開始不斷攻克英國的城池,開始不斷向前推進。
即便是阿美士德不斷從印度調兵進入緬甸最後,還是於事無補,中國最終攻克了阿摩羅補羅城。
到神武二十二年五月,中國軍隊控制了伊洛瓦底江以東的緬甸。
只有沿海的部分地區,會遭受英國駐印度海軍的‘騷’擾。
雙方的戰爭開始告一段落,不過這也是暫時的,英國不可能人壽經過這麼長時間,死傷如此大的情況些毫無所獲。
伊洛瓦底江以西的緬甸,英國早已經有了很強的控制,現在的佔據基本上是英國毫無所獲。
但是短時間內,英國還無法再次對伊洛瓦底江以東採取行動。
高鴻信在英國撤出伊洛瓦底江以東之後,馬上便下旨,緬甸內附成爲中國的一個省份,成爲緬中省。
這個名稱是高鴻信參考元朝時期的緬中行省稱呼而來的,但是也現在的緬中省與那時的緬中行省又有很多的不同。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二月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在緬甸境內設立的一個特殊的軍事行中書省,與元朝其它的行中書省不同的是,其設立於緬國(蒲甘王朝),並沒有因該行省的設立而消失,因此保持很強的獨立‘性’。行省丞相由緬國(蒲甘王朝)國王兼任,自闢官屬,且財賦不入都省。因此,緬國(蒲甘王朝)在名義上受到元朝的直接管轄,與元朝其他行省‘性’質並不同。緬中行省撤銷之後的蒲甘國王幾乎仍然是元朝傀儡。
現在的緬中省境內並沒有緬甸這個國家了,而是徹底成爲了中國的一個行省,以後也將與中國內地採取一樣的措施,設立府縣,進行中央直轄。
對於中國的這種行爲,英國也沒有料到,英國圖謀緬甸這麼多年,到頭來確實中國將緬甸收入囊中。
英國現在的駐華大使是小斯當東,他在得到消息的當天便對中國外‘交’部提出了‘交’涉,並警告中國必須停止這種冒險的行爲。
小斯當東知道單單是這樣還不夠,還提出要親自面見中華帝國皇帝,進行當面陳說。
高鴻信對這個積極的對中強硬派,印象很深,得到他想要面見自己的奏摺之後,並沒有阻攔,而是痛快的同意了。
高鴻信想要看一些他會怎麼說,按照慣常的套路來說,肯定會進行一系列的威脅。
果不其然,小斯當東行禮之後,立刻便開始威脅說中國如果不停止這種行爲,英國一定會善罷甘休,肯定會對中國展開一系列的均是行動。
高鴻信聽完之後,臉上的笑容也收斂了,雖然早有準備,但是當真正聽到別人的威脅之後,心中總是很憤怒的。
“小斯當東,中國與英國現在事實上已經在戰爭狀態,朕並不怕你的威脅,如果英國惹惱了朕的話,朕一定會給英國一個難忘的教訓。”高鴻信低沉這聲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