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信,你就別推脫了!”孔志紹這時開口說道。
高鴻信看著衆人,最後看向了單秉鑑、喬同化等人。
喬同化與單秉鑑都知道,該是他們表態的時候了,於是便也開口說道:“參見元帥!”
衆人見狀也紛紛道:“參見元帥!”
高鴻信見大局已定,便說道:“既然如此我便不再推脫了,但是我畢竟年齡還小,還需要衆位多多扶持,不如俊茂叔就任副元帥,也方便對我多多提點。”
高俊茂聽後趕忙說道:“卑職遵命!”
“接下來我們要擴充實力,整頓內政,伺機爲叔父報仇雪恨!”高鴻信高聲說道。
“遵命!”衆人齊聲說道。
北京,紫禁城,乾清宮內嘉慶皇帝正在向乾隆皇帝稟報早朝的事情,在他身後還跟著軍機大臣出阿貴病重不在之外,和珅、王傑、福長安、董誥均在。
“父皇,額勒登保現在已經退守到了越州城,顎輝與吳熊光則退守信陽城。現在不僅湖北又落到了亂匪的手中,就連南陽城也被亂匪攻克了,這次的圍剿可以說是徹底失敗了。”嘉慶皇帝低沉著聲音說著,然後擡頭看了一眼坐在牀榻上臉色陰沉的嘉慶皇帝。
“接著說,還有什麼壞消息!”乾隆皇帝見嘉慶皇帝停了下來說道。
嘉慶皇帝這才接著說道:“由於去年冬天大雪的緣故,今春冰雪融化之時長江流域各個河流河水暴漲,沿途有多處決口。另外還有安徽巡撫陳用敷下令掘開了長江大堤,採用水攻攻克了安慶城,結果造成大範圍洪水氾濫。不過……”
“不過什麼?”乾隆皇帝問道。
“不過,亂賊匪首高均德與張業已經死在了安慶。”嘉慶皇帝答道。
“哼,陳用敷也就這點本事,靠著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辦法纔能有點作爲。還有顎輝與吳熊光,領著數萬大軍在隨州竟然不戰而逃。至於額勒登保本也是酒囊飯袋,率領著大清最精銳的八旗綠營大軍竟然一觸即潰!”乾隆皇帝低沉著聲音說道。
嘉慶皇帝與衆臣都不敢說話,都怕乾隆皇帝的怒火發到自己的頭上。
過了一會兒,乾隆皇帝說道:“你們都怎麼了,都說話呀!”
“太上皇,微臣認爲造成現在的局面額勒登保難辭其咎,應該將他革職查辦。”和珅這時開口說道。
福長安也附和道:“微臣以爲和大人所言極是,額勒登保作爲總理大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該革職查辦。”
“微臣不以爲然,額勒登保雖然最後戰敗了,但是縱觀他的決策其實並沒有大的過失,只是我軍的投入的力量還是太少了,小看了亂匪,如果我軍能一開始就投入全部力量的話,那麼結局肯定不是這樣。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額勒登保力量不足,就算他有再大的本事也是無力迴天。”王傑這時說道。
王傑之所以爲額勒登保求情,就是不想看到和珅將額勒登保扳倒之後,在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到軍中。
乾隆皇帝聽後好像在思考,過了一會兒說道:“額勒登保暫時不宜輕動,現在湖北新敗,還需要他穩定南邊的局勢。”
“太上皇,陳用敷不管怎麼說都消滅了安慶亂匪,殺死了匪首,您看是不是嘉勉一下。”福長安開口說道。
“嘉勉?下旨喝斥陳用敷,他安徽巡撫一職改爲署理,令他穩定安徽的局勢,安排好就在後,馬上南下消滅盤踞在安徽南部的亂匪,如果讓亂匪逼近江寧的話,讓他自裁吧!”乾隆皇帝說道。
福康安聽後,趕忙說道:“是,微臣遵旨。”
“太上皇,顎輝與吳熊光怎麼處置?”和珅問道。
“雖然顎輝與吳熊光並沒有折損兵馬,但是兩人這次大戰毫無作爲,只知道保存實力,著實令真失望。下旨喝斥兩人,命令顎輝駐守信陽城,絕對不能讓亂匪突入中原。吳熊光率大軍進攻南陽,命他戴罪立功。”乾隆皇帝說道。
“是,微臣遵旨。”和珅聽後說道。
“父皇,是不是讓德愣泰配合一下吳熊光,南陽要地,亂匪肯定有大軍駐守,如果在加上外援的話,吳熊光恐怕力有未逮。”嘉慶皇帝這時說道。
“嗯,顒琰考慮的很對,和珅給德愣泰也發一道詔書,就按皇帝的意思寫。”乾隆皇帝聽後點頭說道。
“微臣遵命。”和珅趕忙說道。
“還有繼續增兵圍剿亂匪,這次要調集各省大軍,一定要剿滅亂匪。”乾隆皇帝語氣嚴厲的說道。
“太上皇,上次周邊省份的兵力已經抽調一空,如果再抽調的話,恐怕一時難以湊齊。”和珅聽後說道。
“那就從更遠的省份,從廣西、雲南、廣東、福建、甚至滿洲蒙古抽調。”乾隆皇帝說道。
和珅聽後一驚,他知道乾隆皇帝這次是真的著急了,畢竟就算是當初攻打大小金川的時候都沒有過這麼大的動作。
“皇上,那勒保的是不是也要抽調北上?”和珅問道。
“勒保還在圍剿苗亂的殘兵?”乾隆皇帝問道。
“是的,匪首石柳鄧逃亡之後,一直躲在身上之中,時不時會出來襲擊我軍,勒保便在湘桂邊境圍剿石柳鄧。”和珅說道。
“這件事先不著急,不過給額勒登保的旨意裡要寫明,他有權調動勒保的軍隊,如果他感覺有需要可以隨時調遣勒保北上支援。”乾隆皇帝說道。
“太上皇英明,微臣遵旨。”和珅趕忙說道。
“你們先退下吧,皇帝留下。”乾隆皇帝說道。
等和珅等人都推出去之後,乾隆皇帝說道:“顒琰,看來父皇真的不能留下盛世江山了,以後亂匪還得你自己來平定。”
嘉慶皇帝聽後眼裡有些溼潤,說道:“父皇,兒臣一定不會讓父皇失望的。”
“但願如此吧,你只要能用對人,便沒有問題,不過有的人用一用還行,千萬不要給太大的權柄,鰲拜、年羹堯等人便是前車之鑑。”乾隆皇帝說道。
“嗯,父皇皇兒一定注意,絕對不會讓我大清再度出現主弱臣強的局面。”嘉慶皇帝保證道。
“那便好了,你退下吧!”乾隆皇帝聽後說道。
“是!”嘉慶皇帝緩緩退出了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