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鴻信下詔之後,立儲的風波總是平靜了,雖然偶爾也會有人提起,可是都在高鴻信的可以打壓之下沒有引起什麼大的波瀾。
對於立儲這件事,最擔心的莫過於袁幼荷,高久怡是長子,是有機會做太子的,可是他知道以皇后的地位,這見識很難,不過她心裡還是懷著一絲希望。
雖然她與孔秋柔從小一起仗打,親如姐妹,又是孔志尚的乾女兒,不過母親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兒女總會先爲他們考慮。
這幾天她可謂是度日如年,心中充滿了矛盾,同時也很期待。
不過隨著高鴻信的密匣立儲的詔書傳來,任何的思緒都灰飛煙滅。
隨後,高鴻信將所有的妃子、皇子公主都傳到了乾清宮。
“你們也知道,最近有人上書朕冊立太子,現在朕也有八個兒子,三個女兒了,按照我們老祖宗的傳統是不能傳給女兒的,對於這點朕也不好破壞。只要是朕的兒子你們都有機會,當然朕還是會優先考慮長子與嫡子。如果長子與嫡子都不能令朕滿意的話,朕最後也會改變想法,朕喜歡賢能的皇子,如果你們想讓朕刮目相看,就認真的讀書習武吧!”高鴻信語重心長的說道。
妃子們與皇子公主們都認真的聽著,對於公主們來說倒沒什麼,但妃子們聽後卻個個心裡都打起了小算盤,畢竟聽高鴻信的意思不一定會傳給皇長子或者嫡子,還要看皇子的賢能程度。
同時袁幼荷與孔秋柔卻臉上掛上了陰霾,畢竟自己的兒子以後如何她們心裡也沒有譜,雖然現在看起來都還算不錯,不過以後的事情誰能猜得準。
高鴻信看著衆人的表情自然知道他們都在想什麼,便說道:“你們也別高興的太早,更別得意忘形,如果誰敢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的話,我絕對饒不了你們。”
“臣妾不敢!”妃子們趕忙說道。
“好了,都領著自己的孩子出去吧,皇后、良貴妃(袁幼荷)、久怡、久思等一下。”高鴻信說道。
“朕雖然現在做了皇帝,可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對你們隱瞞過什麼,朕的太子會優先考慮他們兩個,你們要好好的教育他倆,囑咐他們讀好書,練好武藝與槍法,如果他們以後不能成器,那麼朕剛纔的話絕不是開玩笑,朕肯定會從其他的皇子裡選擇繼承人。”高鴻信表情嚴肅的對孔秋柔、袁幼荷說道。
“臣妾明白!”兩人齊聲應到。
“還有你們兩個,要明白父皇的苦心,,有壓力纔會有動力,我中華帝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同時西方國家開始崛起,如今因爲**問題開始與我朝摩擦不斷,以後的世界會很亂,如果你們沒有能力,朕不放心將國家交給你們。你們如果向有所作爲的話,就好好學習文武,讓父皇看到。”高鴻信接著對高久怡、高久思說道。
“兒臣一定不負父皇的期盼!”兩人聽後保證到。
“但願如此。”高鴻信聽後點了點頭說道。
隨後高鴻信又召見了王鼎與陶澍。
“朕看你們兩個人都支持皇四子爲太子,是不是有所串聯!”高鴻信板著臉問道。
王鼎與陶澍聽後臉色大變,畢竟大臣之間私相授受,便是死罪。
“微臣不敢,微臣確實出於一片公心呀!請皇上明察!”王鼎趕忙跪地辯解道。
“微臣請皇上明察!”陶澍也跪地說道。
“哦,倒是朕錯怪你們了。”高鴻信聽後笑著說道。
王鼎與陶澍還不敢起身,只聽高鴻信接著說道:“你們二人是朕看重的,你們的才學與品德朕還是放心的。”
此時兩人才送了口氣,說道:“臣不敢!”
“你們平身吧!”高鴻信說道。
兩人站起身之後,高鴻信才說道:“今天教你們來,主要是跟你們二人說一些事情,朕打算然你們二人給皇子們當老師,教導他們爲人做事的道理。”
兩人聽後心裡一愣,這件差事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畢竟這些皇子中以後是有人要做皇帝的,現在做老師,以後便是帝師,榮耀非常。
那只是好的方面,不好的便是,如果此時惹得以後的皇帝不高興了,就得不償失了。
另外皇子們也不好管,如果出了什麼事情還要負連帶責任。
高鴻信自然看出了兩人的顧慮,想了想說道:“看來你們是心中有顧慮呀,怎麼現在便沒有了爲國爲民的胸懷了。”
王鼎與陶澍被說的臉上一紅。
兩人剛想說什麼,便聽高鴻信說道:“涅米寧也不必擔心了,朕想著既然皇子們都要上學,那麼公卿大臣子女肯定也有許多到了入學的年紀,不如朕索性就辦一所皇家學堂好了,讓皇子公主都去裡面讀書,加上這些大臣、王公的子女正好在一塊,也互相熟悉一下,省的父輩的交情斷了。”
王鼎與陶澍聽後覺得辦這樣一所學堂,,那些有子女的官員還不趨之若鶩。
接近皇子公主的機會可不多,一旦與未來的皇帝扯上了關係,那麼以後沒準便飛黃騰達了。
“皇上英明,這樣不僅能更好的教育皇子,還能爲我華國培養人才,一舉兩得。”王鼎說道。
“皇子們也能在與學子們的交往當中學習到書本里所沒有的知識。”陶澍也說道。
“嗯,看來兩位大人是贊同了,那麼這件事便交由兩位負責了,至於這所學堂的老師,朕會在考慮一下,然後另行確定的。”高鴻信說道。
“微臣遵旨!”兩人齊聲領命道。
“不過,還要對這所學堂的入學條件做一些限制,畢竟裡面都是皇子公主,要不就是王公大臣的子女,也不是什麼人都能進去的。否則肯定會被各種官員的子女都填滿了,沒準整個北京城都佔不下了。”高鴻信笑著說道。
“皇上所言極是,趨炎附勢之人比比皆是,不能不提前考量!”王鼎聽後說道
“你有什麼想法?”高鴻信問道.
“微臣認爲應該根據官員官員的品階與爵位加以限制同時也可以將子女入學作爲對官員的一種獎賞。”王鼎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