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楞泰打敗,本來他打算以身殉國,不過卻被亂軍裹挾著逃過了。
當狼狽的逃回大名府之後,德楞泰自殺了,並沒有在茍且偷生,因爲他知道,這次就算他回到京城也活不下來。
在來的時候,他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也知道戰敗的後果,因此並沒有感覺難過,很拼勁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漢軍則在第二天展開了對汲縣的進攻。
吳熊光、朱射鬥雖然想要堅守待援,可是汲縣並不是大城,在火炮的轟擊之下,沒過多久城牆便倒塌了。
漢軍衝入城中,兩人最後只能率部突圍。
汲縣丟失之後,整個衛輝府不久便被攻佔,高鴻信接著派一路兵馬悲傷攻打彰德府,自己率軍南下圍攻洛陽。
至於開封,則是讓給了楚軍,這是一開始便與張漢朝定好的協議。
對此高鴻信很是心疼,不過如果不這樣的話,漢軍與楚軍可能真的會爲此大戰一場。
高鴻信、張漢朝還是明白大局的,知道清廷沒有滅亡之前雙方如果大戰的話,最後只能便宜了清廷。
洛陽是大城,易守難攻,估計要一段時間才能攻下來,高鴻信決定先行回到關中,至於接下來的戰鬥就讓喬同化指揮。
高鴻信這次出來近一年的時間,袁幼荷的孩子已經出生了,是個男孩兒,高鴻信還沒有見過。
接到西安的信件之時,高鴻信好一陣高興,當時都有回去的打算,只是那時山西的戰事還很多,才壓下了念頭。
這次回來,高鴻信給高於氏請安之後,便直奔袁幼荷的住所而來。
當看到躺在襁褓之中幼小的生命之時,高鴻信便有一種血脈相連的感覺,這是以前都不曾出現過的。
高鴻信臉上自始至終都掛著笑容,一會兒捏捏他的小手,一會兒摸摸他的臉,把孩子弄哭了好幾次。
“漢王,給孩子起個名字吧!”袁幼荷笑著說道。
袁幼荷自從懷孕之後便既高興又憂慮,高興的是現在有了自己的骨肉,以後便有了依靠,憂慮的是孩子是長子但不是嫡子。
雖然他與孔秋柔一直親如姐妹,可是這件事情也許會成爲兩人之間的一根刺,現在孔秋柔沒有孩子還好,一旦他有了孩子那麼爲了孩子兩人最後肯定會分道揚鑣。
高鴻信本來一直剋制這,想要孔秋柔生出嫡長子,消除以後可能的隱患。
可是天不遂人願,這個時代也沒有避孕套等措施,如果喝藥的話又怕對身體有傷害,最後便沒有實現自己的想法。
不過高鴻信也只是稍微有些失望擔心罷了,對於以後的事情也沒有太過在意,畢竟他現在還年輕,如果他能活到七十歲的話,還有將近五十年的時間,到時候沒準會是什麼情況呢。
像朱元璋,自己貨到七十多歲,而他的三個最大的兒子,太子、晉王、秦王卻都是不到四十歲便英年早逝了。
他雖然也不想自己的兒子英年早逝,可是正想廣告裡說的,一切都有可能。
“你問過嬸孃沒有?”高鴻信問道。
“嬸孃說等王爺回來取?!痹缀烧f道。
“嗯,本王得好好想想?!闭f著高鴻信思索了起來。
“我們高家的輩分是‘均鴻久鎮開’,他既是本王的第一個孩子,就叫高久怡吧!”高鴻信過了一會兒說道。
“哪個字?”袁幼荷聽後趕忙問道。
“永久的久,怡然自得的怡?!备啉櫺耪f道。
袁幼荷聽後點了點頭,對著孩子說道:“寶寶,你有名字了,叫久怡?!?
對於袁幼荷有了寶寶,其他的妃子自然很眼紅,也想這要一個,不過孩子也不是想有的,得看運氣。
高鴻信經常外出作戰,與妃子們聚少離多,妃子們懷孕的機率變得更小了。
如今回來了,每個妃子都是望眼欲穿,都想著趁這次機會懷上個孩子。
而高鴻信的性福也來臨了,此時他也不再限制什麼,可以想想明年最少也會有一兩個孩子出生。
對於這種情況,高於氏也是樂見其成,心裡很是期待。
轉眼之間到了嘉慶九年。
貴州,司夢星與勒保的大戰,連綿兩年,終於有了結果。
勒保被佔據兵力又是的司夢星徹底趕出了貴州,退回了雲南。
司夢星也隨後率軍進入了雲南,繼續追剿勒保。
與此同時北方,喬同化攻克洛陽之後,又接著回到了山西,準備掃平山西北部,徹底解決山西的隱患,掃平直隸做準備。
而楚軍攻克開封之後,馬上便東進山東,打算繞開北邊的漢軍,通過山東進入直隸。
而東南的吳軍,則已經控制了除臺灣以外的福建,已經攻入了廣東地界,不過楚軍、漢軍都有大軍進入廣東,不過三方爲了避免衝突,都很剋制。
而漢軍、楚軍主力此時都在北方,因此在廣東吳軍的優勢要更明顯。
而廣西則已經徹底打上了漢軍的標籤,高鴻信很快並能獲得自己夢寐以求的出??诹?。
如今楚軍、吳軍都已經有了出海口,唯有漢軍沒有,每次想到這點,高鴻信都分外的著急。
不過好在張漢朝與東方平政對海軍還都不是很重視,只是手下維持了這一些水師,負責剿匪而以。
而吳軍的水師由於臺灣的緣故,因此要稍微強大一些。
嘉慶九年已經是公元1804年了,這時西方國家的海軍已經非常強大了,高鴻信每次想到海軍都非常的著急,畢竟時間不等人,能早一日發展海軍,戰鬥裡便多一些,以後與西方軍隊作戰時能夠相抗。
高鴻信如果能奪得天下,做的第一件事便會禁絕**,倒是後肯定會激起英國的深刻反彈。
到那時候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好在現在現在歐洲還亂作一團,高鴻信還有一段時間的緩衝期。
中原大戰的失利使得清廷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清廷之上的官員每個人都憂心忡忡,現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清廷已經是窮途末路。
官員們自然內心充滿了彷徨,忠心的官員自然準備好隨時跟隨朝廷撤出關內,而心懷二心的官員則通過各種關係開始聯繫義軍,想要爲以後投誠鋪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