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府那邊現在是什麼情況?”高鴻信問道。
“剛傳來消息,兩軍已經交手了,只是義軍現在不佔據有優勢。”高鴻智答道。
“這還在意料之中,畢竟清軍這次調集的兵力太多了,他們應付親來肯定特別吃力。等我們出兵增援之後,估計情況會有所好轉的。”高鴻信說道。
”啓稟元帥,孔大人與單大人求見。“一名士兵走進來稟報道。
“讓他們進來吧!”高鴻信說道。
兩人進來之後,行禮之後坐定,高鴻信問道:“兩位大人是要說稱王的事情嗎?”
“是的元帥,稱王的事宜已經準備妥當,可以按期進行了。”孔志尚開口說道。
高鴻信聽了點了點頭,說道:“嗯,辛苦兩位大人了,不知要準備這件事,還要忙大考的事情,能按時完成確實不容易。”
“元帥言重了。”兩人趕忙道。
“距離三月初一已經沒有幾天了,你們回去之後要好好在檢查一下,別到時候出了什麼紕漏。”高鴻信說道。
“卑職遵命!”兩人同聲說道。
……
三月初一,襄陽城西一座高臺已經拔地而起。
今天高鴻信就要在這裡祭告天地,正是稱王了。
此時,高臺的周圍已經不滿了圍觀的羣衆,襄陽的百姓早在高臺開始建造的時候,便有了猜測,知道數天之前,正是公告發出之後,百姓才最終確定高鴻信就要稱王了。
對於襄陽城的百姓來說,見證一位王者的誕生,可以說是數百年都不曾一遇,因此每個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同時臉上還掛著自得的笑容,畢竟這位王正本身便是襄陽人,身爲襄陽人的他們也自然趕到與有榮焉。
從早上到正午時分不斷有百姓從四面八方趕來,越來越多的百姓有些出乎孔志尚兩人的意料,由於維持秩序的兵力不足,在請示高鴻信之後,又調來了一支部隊。
有了這隻部隊的加入,高臺周圍的只需總算好了起來。
圍觀的羣衆,三三兩兩的談論著,都在議論著這片土地的最高統治者,他到底是什麼樣子,有沒有威嚴。
只是很少有人給出準確的答案,在這些人裡面還有一些商販,來回的穿梭著,兜售著自己的商品。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直到正午時分,高鴻信的車駕纔開出了襄陽城。
高鴻信的車駕是情報司設計的四輪馬車,安裝了緩衝壓力的彈簧。馬車寬兩米長三米,裡面空間很大,高鴻信與孔秋柔坐在其中也不會顯得很擁擠。
馬車覆蓋在明黃色文龍的錦緞之下,馬車由六匹白馬牽引朝著高臺趕去。
在馬車的前面、後面還有大隊的儀仗隊伍,使得整個隊伍顯得威嚴肅穆,周圍的百姓見狀不由的都屏住了呼吸,不斷有人跪地拜伏。
高鴻信隔著紗窗看著窗外的跪伏在地百姓,聽著一陣陣‘萬歲’的呼喊聲,心裡不由的心潮澎湃,他也總算明白了劉邦、項羽等人看到秦皇車駕的感受了,如此的威儀、權勢確實讓人陶醉。
坐在高鴻信旁邊的孔秋柔自然也看到了這一幕,心裡也很震驚,然後不由的開始有些緊張。
沒過一會兒,馬車便來到了高臺之前。
一人已經準備好了下車的凳子,高鴻信直起身準備往車下走,但是發覺孔秋柔沒有起身,便看向了他,這才發覺了他的異樣。
高鴻信拉起了孔秋柔的手,輕聲說道:“不要緊張,一切由我!”
孔秋柔聽了高鴻信的話,心裡的緊張立時便消失了似得,站起身來,跟著高鴻信走下了馬車。
在周圍百姓的歡呼之聲中,高鴻信拉著孔秋柔走上了九尺高的高臺。
來到高臺之上,高鴻信打量了一下,上面別無長物,只有一個大鼎,是用來祭祀的,叛變還有一位司祭。
高鴻信先按照程序與孔秋柔一起拜祭了蒼天與后土,然後又祭告了先祖,並且對自己的先祖進行了追封。
接著便有司祭宣讀了高鴻信稱‘漢王’的文書,並且裡面還冊立孔秋柔爲漢王妃的。
並且按照高鴻信的意思,首次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一時之間人心激動澎湃,“萬歲”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高鴻信與孔秋柔站在高臺之上,居高臨下看著高臺之下的人羣,有種俯視衆生的感覺。
“現在不緊張了吧!”高鴻信輕聲問孔秋柔道。
“嗯。”孔秋柔輕聲道。
孔秋柔現在也很享受現在的感覺,哪怕她本來就沒有多少的權力慾念。
沒過一會兒,兩人便走下了高臺,然後坐上馬車,又在百姓的歡呼之聲中離開了。
嘉慶五年的三月初一註定不是一個平靜的日子,這一天高鴻信登臺稱王,打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旗號。
接著便宣佈出兵湖南,然後進軍江西,支援東南義軍。
武昌的高鴻信也在這一天宣佈就任楚王,並且接著宣佈進軍安徽、江西支援東南義軍。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同時有兩個反賊稱王,這可不是小事情,雖然以前也有這種事,可是那都是些小股的義軍,他們的稱王別人也都當一個笑話。
可是高鴻信與張漢朝不一樣,兩人的實力龐大,有這樣正式的宣佈稱王,清廷想不重視的難。
這件事情確實也令清廷措手不及,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剿匪的問題了,還關係到朝廷的連綿,康乾盛世的遮羞布徹底的被高鴻信與張漢朝撕開了一個大口子,虛假的太平盛世終於轟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已經千瘡百孔的天下。
天下的百姓這才恍然,朝堂上的百官都是人心惶惶,王朝末路的悲哀瀰漫在每個人的心頭。
人們不明白這個龐大強盛的帝國,怎麼突然之間便變成了現在的這幅光景。
也許就連嘉慶也找不到根源,只知道要撲滅起義,可是如果不再根源之上解決,又如何撲滅已經如火燎原的起義軍。
除非是起義軍自己本身出現大的問題,不過有高鴻信在即使有些事情有些偏離方向,他也能施加影響,從而將走向調整到他想要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