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信知道自己很難勸服高於氏,因此也不再多嘴。
高於氏看高鴻信的表情,就知道高鴻信沒有將她的話聽進去。她知道高鴻信總有一些奇怪的想法,而且往往會固執的堅持。
因此,高於氏便看向了孔秋柔,說道:“秋柔,你可別跟鴻信一樣,要趕快生個寶寶。你也知道現在他的地位,以後難免不會有其他的‘女’人,可別讓其他人越過了你這個正妻,現有了孩子。”
孔秋柔的想法自然是向趕緊有孩子,有了孩子纔有依靠,才能穩定地位,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我一定儘快讓嬸孃報上孫子的。”孔秋柔堅定的說道。
高於氏見狀很是滿意,點了點頭,說道:“嗯,那就好。”
接著又對兩人說道:“現在都要中午了,你們留下來一起吃飯吧,一會兒小藝他們兩個也過來。”
高鴻信知道高於氏是說的高鴻藝與高鴻義,想了想便答應了下來。
正當幾個人正在吃飯之時,高鴻智跑來見高鴻信。
高鴻智進來之後,先對母親高於氏行禮,然後在對高鴻信說道:“元帥,四川有消息傳來。”
高於氏聽後,眉頭便皺了起來,畢竟高鴻信剛剛新婚,又難得與她一起吃頓飯,高鴻智這個兒子一天到晚不著家,此時還來打擾,心中難免不快。
高鴻信本打算馬上離去的,不過看到高於氏的表情,便止住了,對高鴻智說道:“鴻智,你還沒吃吧,我們一家人好久沒在一起吃飯了,坐下來一塊吃吧。”
高鴻智看了看高於氏,然後說道:“卑職告退!”
高於氏聽了高鴻信的話,知道高鴻信是怕他不高興,所以才那麼說的,因此心裡立馬高興了起來,臉上也堆滿了笑容。
高鴻信看著高於氏臉上的笑容,也笑了,席間的氣氛也更加的融洽。
高鴻信吃完之後,便說道:“嬸孃,我先去書房了。”
“你趕緊去吧,你雖然人在這裡,但是心思早就跑遠了。”高於氏笑著說道。
高鴻信一臉的不好意思,說道:“那我先走了。”
“柔兒,你陪陪嬸孃吧!”高鴻信對孔秋柔說道。
“嗯,你就放心吧!”孔秋柔說道
高鴻信點了點頭,隨後便朝著書房走去.
來到書房之後,高鴻信看高鴻智正坐在椅子上看書,好像很入‘迷’,並沒有發現他進來.
“鴻智看什麼書呢,這麼入‘迷’。”高鴻信走到桌子後面坐了下來。
高鴻智見高鴻信來了,趕忙放下了書,站起來說道:“史記,隨手拿的,沒想到一看就入‘迷’了。”
“你快坐,史記多看看可以開闊視野,沒有壞處,如果喜歡的話可以拿走。”高鴻信說道。
高鴻智做了下來,說道:“還是別了,我看這本書已經很舊了,顯然元帥你經常翻看,我可不能奪人所愛。”
高鴻信確實經常翻看史記,這也是無奈之舉,這個時代娛樂項目匱乏,一入夜便沒有事情可做,而一些小說高鴻信早在前世便已經讀過,來到這個時代之後又讀了幾遍,就算是四大名著這些經典之作,如果多讀幾遍的話,也變得索然無味了。
而高鴻信對四書五經一類的書籍又沒有多大的興趣,只能將目光放在詩詞,還有史書之上了。
史書相對於四書五經等書籍來說更具有故事‘性’,可讀‘性’也更高一些,高鴻信讀過一些之後,便喜歡上了讀史書。
有的時候讀累了,也會讀一些詩詞調劑一下大腦。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高鴻信詩詞多的多了之後,雖然不能說做出什麼驚人之作,但是也能做出一兩首還算過得去的小詩。
對於這件事,高鴻信心裡還是很高興的,文藝青年可是他小時候的夢想。
“我這還有幾本,你拿走也沒事。”高鴻信說道。
“嗯,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正好我看這上面有元帥的心得註釋,也更容易看懂。”高鴻智聽後說道。
高鴻信每次看史記都是拿那一本,他看的時候,想到什麼便會隨手記下來,因此上面便有了許多註釋,這些都是高鴻信以現代人的眼光,寫出來的心得。
“既然你喜歡,就好好看看,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高鴻信聽後笑著說道。
接著問道:“四川那邊有什麼事情?”
高鴻智一聽高鴻信轉到了正題,趕忙收心說道:“是好消息,嚴貴已經攻佔了整個綏定府,正在向太平廳發起進攻。而蕭平致則人在攻略川南,攻佔了瀘州和敘永廳,不過在敘州府、嘉定府、資州的進展不大。”
高鴻信聽後一喜,說道:“太好了,沒想到這麼短時間他們便能取得這麼大的成果,我還說要有所進展怎麼都得等到年後了呢。”
“兩人都是親兵營出去的,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高鴻智說道。
高鴻信聽後點了點頭,然後問道:“有喬將軍的消息嗎?”
“還沒有傳來。”高鴻智答道。
高鴻信心裡還是很擔心喬同化的,畢竟自從高均德、張業、高鈞平死後,張偉又昏‘迷’不行,義軍中的高級將領明顯缺少了。
如果喬同化在有個什麼意外的話,義軍的四川之戰可能會遷延下去。
高鴻信之所以大力提包了單成敬、耿一誠、嚴貴等年輕將領,就是爲了防止軍中青黃不接的局面。
除了喬同化,司夢星、歐大龍等年紀稍長的將領,雖然能力也不差,不過都還差一些火候。
“你要督促顧俊傑,讓他早點將喬將軍的近況傳來。”高鴻信只得說道。
“我已經給他發消息了,相信他收到消息之後,會重視的。”高鴻智說道。
“嗯,他現在正在處理川南鹽商的問題,不知道處理的怎麼樣了?”高鴻信想到了鹽商的事情,便問道。
“這件事他到說了,說是進展不錯,有幾個鹽商的態度已經有所轉變,如果我們能在川東取得更大的成果的話,相信他們就會投靠我們。”高鴻智說道。
高鴻智作爲情報司的負責人,顧俊傑自然早就向他彙報了對川南的戰略。
對此,高鴻智也很重視,畢竟高鴻信看重的事情,很少有不重要的。
“嗯,那便好,這樣我們不僅打開了進軍西南的大‘門’,還在成都的背後定下了釘子,對喬將軍也有很好的支持。”高鴻信聽後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