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見大門倒塌,歡呼起來,炮聲也停止了,等到硝煙過後,看到被堵得滿滿的城門,歡呼聲頓時嘎然而止。
高鴻信放了心,原來官兵還是想死守,只是怕漢軍的大炮,估計官兵都躲了起來,吩咐孫和鼎道:“繼續炮擊,把城牆給轟倒。”
喬同化應了一聲:“繼續炮擊,把城牆轟倒。”
漢軍的大炮重新發出了怒吼,一個時辰過去了,太原城牆已有多處塌陷,高鴻信吩咐繼續開炮,直到把塌陷的地方連成片爲此,漢軍的炮聲繼續不停,遠離城牆的官兵看著四處飛濺的泥土石塊,暗暗咋舌:“乖乖,賊軍的大炮還真是利害,若是大家站在城頭,不知要死多少人。”對許鼎臣反而佩服起來,漢軍的大炮非但沒有嚇倒官兵的鬥志,反而都等著漢軍進來再大幹一場。
是十幾輪炮擊過去了,太原的城頭已經破得不成樣子了,倒塌了多處,城內的情況都露了出來,也可以看到一片一片的瓦房了,漢軍都躍躍於試,清軍也緊張的等著漢軍攻城。
張修哲已按耐不住了:“漢王,下令吧,我們衝進去。”
高鴻信搖了搖頭:“清軍一定等在暗處,就等我們衝過去,何必麻煩呢,直接用大炮不是更好嗎。”
張修哲恍然大悟:“奶奶的,差點上當了。”
高鴻信吩咐炮兵馬上延伸射擊,將街道清理出來,沿徒兩邊的房屋全部炸掉。
官兵正守在各個房內,望眼欲穿和等著漢軍的進攻,轟隆隆的炮聲又起,這次是直接躍過城牆炸房屋,躲在裡面的官兵措不及防,剎時被炸了個血肉橫飛,高鴻信的望遠鏡裡頓時看到了一個個被炸上天空的身體,正是官兵的裝束。
官兵知道漢軍大炮的射程很遠,本來都躲在遠離城牆五六裡處,但後來許鼎臣看到漢軍的大炮只打城牆,以爲漢軍只要城牆塌了馬上就會攻城,所以又派人潛伏到前面的房中,這次卻被漢軍打了個正著,前方的官兵捱了數輪炮擊後,看到同伴被炸到天空的慘像,再也忍受不下去,紛紛向後逃去。
漢軍原先不炸城內的房屋是因有城牆擋著,看不到炮擊效果,如今沒有了城牆,當然是照炸不誤,許鼎臣和衆人合計數天的妙計隨著漢軍大炮的不停轟炸,一點作用也沒有,官兵的逃跑更激起了漢軍炮手的振奮,以前打了半天,都好象做無用功,鬱悶得很,這次專檢人多的地方炸,官兵頓時被炸得哭爹喊娘。
直到天黑,高鴻信才讓大炮停止了下來,城內前方五里已空無一人。
旁邊臨時組織起來的數萬青壯的勇氣也在迅速消失,人家一直不進來,就這麼挨個轟下去怎麼辦,卻沒有人去想,太原足有數萬幢房屋,漢軍只有二十門大炮,轟個數月也不能把太原的房屋炸完,許多人都偷偷躲回了家,許鼎臣費盡心計,拼起來的八萬青壯一夜之間散了一大半,若非城門緊閉,非引起一片逃難狂潮不可。
當晚,伯麟重新把大家招聚起來商議守城的對策,此時伯麟白天的鎮定自若已經沒有了,臉上一片驚慌。望了帳下的衆將道:“賊軍不進城,大家看看有什麼好辦法沒有。”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卻都沒有答話。
子時,正是月黑無光,伯麟帶領城內剩餘的一萬大軍,出城突圍。
漢軍的大營離城還有十里,伯麟派出數百斥候探子先行,清理賊軍可能的哨兵,奇怪的是前方一直沒有發現,彷彿賊軍並沒有防備他們出城突圍。
伯麟大喜,正要下令突擊,突然傳來轟的一聲巨響,好象是大炮的聲音,官兵大感奇怪,怎麼賊軍在夜晚還放炮。
聲過後,越來越多的爆炸聲響起,伯麟知道已經被發現了,再潛下去也無用,發出突擊的信號。
清軍吶喊著向前衝去,轟轟的聲音更響了,爆炸聲一個個在官軍中響起,許多官兵突然發現,這不是從天而降的炮彈,爆炸是來自自己的腳下。
官兵頓時恐懼起來,這就像一個死亡陷井,像是要吞筮一切要闖入他禁地的物體。
官軍再也沒有勇氣往前衝去,紛紛迴轉,腳下不時還有爆炸聲響起,漢軍全營已經驚醒,這時的大炮也來溱熱鬧,呼嘯著的炮彈射入官軍的陣營,爆炸發出的火光指引著漢軍的炮擊,官兵遭受上下雙重轟炸,死傷更是慘重。
原來高鴻信很早便便指示全力製造地雷,其實地雷早在宋代就有,不過一直不被重視,而且一般外殼都用石頭,陶瓷所做,威力自然不大,高鴻信做的地雷當然都是精鐵所鑄,火藥也是改良過的,高鴻信一說明地雷的構造,自然難不倒匠作軍的火器行家,只試了幾次就做了出來。
見官軍退去,黑暗中漢軍也不追趕,否則誤踏雷區,炸著自己就搞笑了,漢軍士兵很快聽到了傳令兵的聲音:“漢王有令,敵人已退,大家回去休息。”
不一會兒,漢軍中就恢復了平靜。
伯麟帶著驚魂不驚的官兵返回城內,城外的爆炸聲太大,許多人以爲漢軍又開始在向城內發炮,頓時大驚,出門卻沒有發現城內有哪處挨炸的跡象,倒時城外不時閃起了火光,許多人不明就裡,竟然看得精精有味,彷彿是在看焰火表演。
這時伯麟已經徹底明白,他已經被死死的困在了太原城,就算填上所有士兵的性命都不一定能衝出去。
“唉,罷了!事到如今也別無他法了。”
伯麟說完這話便拔出了手裡的寶劍,用手輕輕擦拭了一下,然後嘆道:“本官能做到如此地步也算給大清盡忠了!”
說完便用劍朝著脖子抹去。
伯麟自刎而死了,可是屋中並沒有其他人,等到第二天親兵纔在他的房間裡發現伯麟已經死了。
巡撫如今都已經自殺了,地下的士兵們自然沒有必要死扛到底,紛紛出城向漢軍投降。
不過總還有反抗的,不過也是螳臂當車,中午時分城中的反抗基本肅清,高鴻信率領大軍進入了已經半壁殘垣的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