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朕介紹一下蘭芳的現狀吧!”高鴻信說道。
“臣遵旨!”
劉臺二接著說道:“陛下,現在蘭芳說是一個國家,其實更像是一個公司。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我們之所以團結起來組成這個國家,實在是南洋那邊的西洋國家對婆羅洲虎視眈眈,時刻想要佔領。即便是現在國家建立了,蘭芳的軍事實力也弱的可憐,我們又不能強行徵兵,否則人心便散掉了,這也是大清的時候我們派人來北京稱臣的原因。”
高鴻信聽後點了點頭,感覺與自己瞭解的情況基本差不多,說道:“這也是你們現在來的原因。”
劉臺二聽後臉‘色’有些尷尬,畢竟高鴻信說的是實情。
“陛下……”劉臺二擔心高鴻信不接受蘭芳的稱藩。
“你別擔心,蘭芳畢竟是海外華人建立的國家,朕怎麼可能不接受你們的稱藩的請求。”高鴻信接著說道。
劉臺二聽後很‘激’動,他沒有想到這一次的目標這麼輕易便達成了。
“你先別高興的太早,條約可以籤,可是朕有幾個條件。”高鴻信的話打斷了劉臺二的思緒。
劉臺二聽後生怕高鴻信提出什麼苛刻的條件,心裡很是緊張。
“不過你放心,絕不是什麼苛刻的條件。”高鴻信猜出了劉臺二的心思。
“陛下請講。”劉臺二說道。
“朕希望蘭芳國能將蘭芳的軍事權,外‘交’權‘交’給中國。”高鴻信開口說道。
劉臺二聽後沉默了,軍事權、外‘交’權可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個權利,雖然心裡早有準備,但是沒有想到華國的要求會這麼多。
對於蘭芳來說一旦失去了軍事權、外‘交’權,其實已經不算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只是保留了國家的名義罷了。
但劉臺二並沒有打算拒絕,或者討價還價,其實在來中國之前,宋‘插’伯都已經‘交’代過了底線。
對於蘭芳來說這個國家的存在緊緊是爲了保證婆羅洲華人的利益,如果中國可以保證的話,他們甚至可以內附成爲華國的一個省份。
現在高鴻信的條件甚至遠遠沒有到內附的程度,只是想要軍事權和外‘交’權,蘭芳還作爲一個國家保留著,並且還保留著地方治理的權利、官員任命、稅收等重要的權利。
“朕也不想瞞著你,朕其實有吞併蘭芳的打算,不過考慮到影響朕決定將蘭芳內附的時間拖長,也許十年,也許二十年。”高鴻信接著說完,然後看向了劉臺二等著他說話。
“陛下,我們蘭芳的臣民本來就是天朝的臣民,內附其實也理所當然,只要陛下什麼時候有要求,我們蘭芳一定遵從。”劉臺二聽後說道。
高鴻信聽後笑了起來,說道:“很好,朕過後會讓外‘交’部與蘭芳簽訂條約,以後蘭芳便是中國的藩屬國,如果有哪個國家敢入侵蘭芳的話,朕的軍隊可不是吃素的。”
劉臺二聽後徹底鬆了口氣,皇帝的承諾纔是他想要的。
第二天,陶澍代表中華帝國,劉臺二代表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雙方在外‘交’部簽訂了《中蘭友好同盟條約》
條約內容如下:
一、中華帝國爲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宗主國,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向中華帝國稱臣;
二、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公民在中華帝國境內,享有與中華帝國臣民同等待遇;
三、中華帝國臣民進入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境內需要遵守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制定的法律;
四、蘭芳大統制共和國法律制定需要上呈皇帝陛下御覽,並批準;
五、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將軍事權、外‘交’權,完全‘交’由中華帝國;
六、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不保留軍隊,國內只保留維持治安的警察隊伍;
七、如果蘭芳遭到敵國進攻,國家安全由中華帝國駐軍保護,同時,中華帝國軍隊有在蘭芳的有限徵兵權;
附:有限徵兵權是指中華帝國在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國內徵兵每三年一次,並且人數不得超過一萬人。
整個條約很符合高鴻信的要求,蘭芳對於這份條約也很滿意。
條約簽訂之後,所有人都知道,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與朝鮮國、日本國不同,是中華帝國真正的附庸。
這份條約簽訂之後,西方國家在北京的大使第一時間便將這個消息傳回了國內,同時也傳給了各自東印度公司。
畢竟如果此時與蘭芳爆發戰爭,無異於與中華帝國宣戰,這些國家可不是英國,哪怕是英國也不敢輕易與中國宣戰。
雖然荷蘭曾經號稱海上馬車伕,但是現在已經沒落了。西班牙也一樣,無敵艦隊的輝煌也只存在於過去。
葡萄牙、法國等國家同樣不敢對中國宣戰,況且現在兩國在遠東已經沒有什麼地盤了,對於蘭芳這個國家根本不關心。
其實,對蘭芳真正垂涎三尺的國家是荷蘭,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本營便在爪哇島的巴達維亞,(今雅加達)。
荷蘭數百年來不斷向爪哇島四方擴張,而北方的婆羅洲便是重中之重。
現在婆羅洲被蘭芳佔據,蘭芳又成爲了中國的藩國,荷蘭以前的政策便沒有了用武之地。
荷蘭第一時間選擇了退縮,荷蘭的表現也完全符合他們在歷史上的表現,歷史上荷蘭一直便估計大清,直到公元1886年纔敢徹底滅亡蘭芳。
對於中國在蘭芳大統制共和國駐軍,最忌憚的便是英國。
此時英國雖然在主要勢力範圍還在印度,就連緬甸都還沒有控制,但是對於英國來說,中國的潛力太大了。
中國海軍的發展又極其迅速,對英國海軍在遠東的海洋霸權造成了阻礙,英國不得不防備中國。
同時,英國一直在謀奪還在荷蘭手中的馬六甲,一旦中國也想要馬六甲的話,英國的戰略便也會徹底被打‘亂’。
中國如果從婆羅洲出兵,到達馬六甲也就幾天的時間,補給線被大大的縮短了,完全不輸於英國從印度出兵。
英國心裡自然格外的擔心,如果中國攻佔馬六甲的話,英國進入南海的通道便被保持在了中國的手中。
這樣還不如保留在荷蘭手中,起碼荷蘭是西方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