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張漢邦與東方平政一觸即發的大戰,因爲司夢星率領漢軍聲援東方平政,張漢邦退卻而宣告結束。
東方平政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而楚軍、漢軍之間的矛盾也徹底的暴露了出來。
不過雙方並沒有絲毫的動作,只是在拼命的擴張勢力,如今江南的大清的實力所剩無幾,實力強勁的便是雲貴的勒保了。
高鴻信大戰停止之後,高鴻信便將主要兵力放在了陝北,陝北雖然土地貧瘠,可是確實整個陝西的屏障所在,只有佔據了陝北之後,高鴻信才能放心的將漢軍的國都放在西安。
另外,司夢星在湖南採取蠶食的策略,將戰線不斷的向南推移,一點點攻佔湖南。
張漢朝在張漢邦撤兵之後,雖然暫時打消了消滅東方平政的念頭,可是並沒有停下征伐的腳步。
曾雲翳坐鎮安徽,防止清軍可能的反撲,而張漢邦則被派遣全力南下,轉戰江西。
東方平政則在東南不斷擴張地盤,招兵買馬,加上江南物產豐饒,實力很快便充實起來。
整個嘉慶六年,中華大地一片戰火,清軍大戰之後損失需要時間積蓄,只能暫時採取守勢。
延安,漢軍攻破城池之後,高鴻信登上了城頭。高鴻信並沒有對周圍的死屍鮮血有絲毫的感覺,數年的征戰,尤其是去年,大戰頻頻,高鴻信已經習慣裡這種場面。
去年一年可以說是高鴻信收穫最大的一年,成功佔據了四川、攻入了陝西,離著稱霸西北已經不遠了。
如今延安城已經攻克,高鴻信已經在思考將漢國的都城搬到西安來。
開始他提議將都城從襄陽搬到西安來的時候,遭到了衆位大臣的反對,他們大多數都是湖北人,心裡自然希望留在湖北。
高鴻信這次並沒有聽取衆人的建議,而是質疑將都城搬過來,不過還是承諾了等攻克延安之後,西安有了北部屏障再開始搬遷。
“漢王,大軍已經休整完畢,是不是繼續北進?”喬同化問高鴻信道。
“你派人守衛延安,務必確保延安的安全,然後你率軍北征便行了,這次北征全權交給你了,孤要返回西安了。”高鴻信點頭說道。
喬同化聽後問道:“漢王,是回去處理遷都的事情嗎?”
高鴻信聽後一笑,說道:“這次不僅是遷都,也是建都,襄陽以前我們並沒有正式定爲都城,這次西安便是我們的第一個都城,孤不得不重視。”
“臣明白!”喬同化說道。
“你佔據整個陝北之後,可以派兵突入伊克昭盟,試探一下蒙古人的反映,同時也試一下蒙古騎兵的戰鬥力。”高鴻信說道。
喬同化聽高鴻信說道蒙古,神情不由的鄭重起來,這次他們進軍陝北,便遇到了很多蒙古兵。相對於一般的旗兵來說,蒙古兵戰鬥力要更高一些,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這時喬同化已經對蒙古人提高了關注,對於以後的這個以後的對手,喬同化也打算一探虛實。
第二天,高鴻信便回到了西安,開始安排建都西安的事情。
就在高鴻信忙著建都的時候,清廷也在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典禮。
嘉慶皇帝正式下旨冊封皇貴妃鈕祜祿氏爲皇后,晉升瑩嬪侯氏爲華妃,晉貴人董氏爲淳嬪,晉舉人伊里布之女春貴人王氏爲吉嬪。
這次嘉慶皇帝一臉冊封了數位妃子,也是自從登基以來的首次,其中更產生了新的皇后,雖然鈕祜祿是做皇后只是早晚的事情,但真到了這個時候,也確實令人豔羨。
**當中總免不了爾虞我詐,以前不過怎麼算計,如今鈕祜祿氏成了皇后,那麼其他人怎麼都不敢在過於放肆。
這個時代皇后與妃子是有著天壤之別的,皇后甚至可以在不經過皇帝的情況下處死妃子,可想妃子們對皇后有多敬畏。
於此同時,身在京城的軍機大臣王傑,也得到了家鄉韓城已經落入了漢軍的手中。
他已經遞上了辭呈,本來打算還鄉的,可是現在一切都成了夢幻泡影。
如今他已經七十六歲了,不知道還能不能落葉歸根,想到此處王傑不由的嘆了口氣。
“伯父又在想家鄉的事情?”一旁一位面容俊朗,目光炯炯的青年問道。
“定九,伯父如今已經年逾不惑,隨時都有可能撒手人寰,眼見故土淪陷敵手,落葉歸根無望,心裡不免有些感慨。”王傑見是自己的族侄王鼎,解釋道。
對於自己這位族侄,王傑很是滿意,本來以爲韓城王家自自己之後便會沒落,沒想到出了王鼎這位後生。
王鼎自嘉慶元年中進士之後,便留在翰林院做庶吉士,因此時常來看望王傑。
王傑自然經常拷問他的學問與見識,王鼎也經常向王傑請教一些事情。王傑畢竟是軍機大臣,能接觸到的東西相比一般人來說要多得多。
王鼎的見識也不知不覺見增長迅速,王傑對此很是欣慰。
在王傑看來,只要在過十幾年,以王鼎的見識才學畢竟能嶄露頭角,進入內閣也是早晚的事情,一族之中有兩人進入過內閣,這在大清朝歷史上也是很是少見,更別說歷來被視爲文教不興的陝西。
“伯父,不用太過擔心,朝廷大軍早晚會收復韓城的,到時候侄兒陪伯父一起還鄉。”王鼎說道。
王傑知道王鼎是在安慰自己,如今經過數場打敗,朝廷已經徹底喪事了優勢,要想奪回易守難攻的陝西,更是吃人說夢。
王鼎的才學自然能看到這點,平時他對王傑也多次提起。
雖然知道王鼎是在安慰自己,王傑心裡還是很舒服,笑著說道:“聽說漢軍相對於其他亂匪來說還要好些,應該不會過分爲難我們的族人吧!”
王鼎點了點頭,說道:“但願不會,要不要侄兒派人回老家打聽打聽。”
王傑想了想,覺得有些不妥,不過心裡還是擔心老家族裡的情況,最後還是點了點頭,說道:“做的隱蔽一點。”
“侄兒明白。”王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