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開完之後,高鴻信與張修遠等人來到了匠作營。高鴻信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匠作營的火器試製工作,現在高鴻信越來越感覺到火器的重要性,尤其是火炮。在現在整個中國火器還不是主流的情況下,凸顯不了火槍的作用,反而是對火炮的需求更加的急迫,在與清廷的較量之中,攻城戰是最難打的戰爭,如果沒有火炮要攻破一個城池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人命填,另一種是將城池圍困,知道城中糧食耗盡主動投降。如果有了火炮的話,那一切都將改變,再堅固的城池也禁不住大炮的猛轟,只要城池倒塌,軍隊便可以晴兒一舉的攻破城池。
高鴻信在後世見慣了堅船利炮的威力,也明白西方國家就是靠著這些文人口中的奇淫巧計才敲開了清朝的大門,他要比別人更加看重火器,自從匠作營成立以來,高鴻信就督促他們試製火器,但是畢竟火器的製造有一整套的流程,其中的複雜程度也不是高鴻信這個出身歷史學專業的學生所能理解的,高鴻信對其中的原理也不甚了了,因此也不能給匠作營以具體的幫助。
“湯豪營長,你們匠作營試製火炮,搞的怎麼樣了。”高鴻信每次來匠作營必然會問道火炮的問題,這次也不例外。
湯豪好像對高鴻信的詢問已經習以爲常,平靜的說道:“自從我們佔領鄖陽之後,鐵料的供給足夠,我們已經試製過很多次,只是效果都不太理想,就在前兩天我們又對設計做了改變,希望這次能成吧。”
高鴻信聽後不由有些失望,不過他很快便恢復了過來,畢竟他也沒有對這麼快能研製出火炮報多大的希望。
“你們要加緊研製,最好能在明年開春研究出來,到時候我們在與滿清對戰的話就更加的有底氣了,攻城的時候也可以少死傷很多的士兵。”高鴻信說道。
湯豪聽到高鴻信並沒有生氣,心裡鬆了一口氣,說道:“元帥上次調撥來的工匠這次幫了很大的忙,但是我們所有的人中,並沒有一個人真正製造過火器,所以要想有成果也不能著急,希望元帥能理解。”
高鴻信笑了笑,對著湯豪說道:“湯營長不用有什麼負擔,只要你們用心了,即便現在沒有造出來,我相信以後也會造出來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湯豪聽後也說道:“元帥說的是,我們一定會用心試製的,爭取早日試製出來。”
而後湯豪便帶著高鴻禧你等人視察其他的東西去了。
“元帥很關心火器呀,沒回來都要詢問火器的研製進展。”司夢星對這喬同化說道。
“是的,元帥重視火器是對的,雖然清廷並不重視,但是也不會輕視,畢竟清廷也對火器的民間製造把控的很嚴,如果私自制造的話就屬於造反了。”喬同化說道。
“元帥是根據這幾次我們的攻城戰進行分析,覺得我們如果沒有火器的話就太被動了,畢竟清廷還是有火器的,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便會被調來前線,到時候就算我們憑藉這高大的城池估計也無可奈何,也只有我們也同樣有了火器纔不會擔心受制於人。”張修遠說道。
“我還是感覺面對面廝殺來的更爽。”高鴻義插嘴道。
“但是面對面廝殺死傷多大呀,每個士兵的生命都是寶貴的,尤其是上過戰場的老兵,能避免死傷還是要儘量避免,而火炮就可以儘量的避免死傷。”喬同化對著高鴻信說道。
“喬將軍說的對,我們要以最小的代價打贏戰爭,而不能貪圖一時的痛快,小義要多跟喬元帥學學,不能只知道打打殺殺,否則的話只會落入下乘。”高鴻信轉頭對著高鴻義說道。
“知道了,元帥。”高鴻信要求高鴻義在軍中必須叫他元帥。
“喬將軍,如果你平常不是太忙的話,我想麻煩你每天可以教導小義一個時辰,畢竟現在叔父不在這邊了,而小義也不能只知道打打殺殺,還是要多讀些書。”高鴻信說道。
“今年如果沒有大的戰爭的話可以,如果要明年的話就不一定了,相信元帥也明白,如果清軍圍剿的話,軍中的事務太忙了我肯定抽不開身。”喬同化想了想說道。
“嗯,那也行,這個冬天先這樣,如果以後遇到合適的老師的話,再說。”高鴻禧說道。
這時高鴻信看到了臉色有些難看的高鴻義以及他旁邊有些幸災樂禍的張修哲與高鴻智,心裡一想,便說道:“鴻智、修哲,你們也要一起和鴻義學習。”
高鴻智與張修哲聽後愣住了,而高鴻義立馬也用幸災樂禍的眼神看著兩人,好像是說讓你們兩個再得意。
過了一會兒,高鴻智說道:“元帥,我的情報司事情實在太多了,沒有時間呀!”
高鴻信聽後,擺了擺說,說道:“你不用找理由,你先把工作交給副手,情報司離開你一個時辰也不會亂了套。”
高鴻智知道已經在劫難逃了,便只能黑著臉不再說話了。
一旁的張修遠看著黑著臉的幾人,不由感覺好笑,說道:“你門幾個別不知好歹了,元帥這時讓你們多跟喬將軍學些東西。畢竟喬將軍也是究竟沙場的人了,而且喬將軍在從軍以前也曾趕考過,對各種兵法也都很熟悉,你們別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幾人聽後一愣,想想也是如此,雖然他們對喬同化不如張修遠瞭解,但想到張修遠也不會矇騙他們的,臉色便漢和了下來。
“他們幾個還是孩子心性呀,看來還需要磨礪!”這時司夢星對著高鴻信說道。
雖然一旁的高鴻義三人不太贊同,正要出言反駁,但是隻聽高鴻信說道:“是呀,他們在想問題是還不夠深入,不僅是他們就連我與修遠心性也不太成熟,還是需要磨練學習呀!”
“是呀,學無止境,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張修遠附和道。
“你們兩人已經做的很好了,畢竟在同齡人之中又有幾人能做到你們的程度。”喬同化聽了兩人的話,說道。
高鴻信與張修遠聽後並沒有說什麼,只是相視一眼,便有接著參觀起匠作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