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0章 民族問題

?高鴻信接著在武陵城坐鎮的了兩天,便在親衛軍的保護之下趕回襄陽了。

在高鴻信進入襄陽地界之時,已經傳信給了襄陽,通報了自己的行程。

得到高鴻信即將回來的消息後,不僅官員們忙碌,高鴻信的後宅也忙碌。

在高於氏的命令下,先是將整個漢王府整個打掃了一遍,接著便是搞化工新的各個妃子要打扮妥當,準備迎接高鴻信。

現在高鴻信除了孔秋柔這個漢王妃,還有袁幼荷、王雅莉、賀迎春、吳曉婉、吳曉倩五位側妃,雖然在這個時代的人來看已經不多了,但是在高鴻信看來已經很多了。

畢竟高鴻信自認不是**,不可能有那麼大的經歷照顧那麼多的妃子,高鴻信的靈魂來自後世,雖然時間久了之後收到了這個時代的許多影響,可是有些事情高鴻信還是有所保留的,比方說對於感情方面。

高鴻信雖然身居漢王之位,可是怎麼都無法做到六親不認的程度,對於他的任何一個女人他都是有感情的,也會認真的對待,哪怕他們以後犯了再大的錯誤,以高鴻信的想法也不會對她們處以極刑的。

要知道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事情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出來的。

搞化工新班師回朝的陣仗孔秋柔已經經歷過幾次了,因此心中不會有什麼大的波動,只是因爲要見到丈夫了不免有小女兒心態,著重打扮一番也是難免的。

但其他人就不響他這樣了,出了袁幼荷以前跟著孔秋柔經歷過之外,王雅莉、賀迎春等人都是首次經歷這種大事件,心中難免忐忑,害怕自己做錯什麼事情從而使得漢王討厭。

現在高鴻信的身份可不是她們剛嫁給他的時候了,以前高鴻信在天下人看來只是一個亂匪,不過實力很強罷了。

她們所在的鹽商家族將他們送過來,看好高鴻信是一方面,更多的還是因爲高鴻信攻打川南,大軍壓境不得已而而爲之。

說白了其實他們就是一顆棋子,如果高鴻信完蛋的話,那麼她們肯定會被犧牲掉。

而現在不一樣了,高鴻信不僅一舉佔據了四川幾乎所有的精華所在,還稱王了。

雖然高鴻信稱王之後的權利沒有任何改變,但是隻是有了這個“王”的頭銜立馬變得不一樣了。

她們幾個也都是讀過書的,對當下讀書人的心態還是有些瞭解的,如果高鴻信一直是義軍元帥的話,那麼也就永遠被人視作亂匪。

而高鴻信稱王之後,也算是在自己的統治地區建立了一個小型的國家,那便與亂匪有著天壤之別了。

當然這也要看實力,比方說一個只佔據一個城池的人稱王,與佔領一個省的人稱王也是有區別的。

如果你實力到了,而且也讓天下人認可了你的實力,並且還有相應的名號,那麼也就正式擺脫了亂匪的名號了。

當然不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可是在高鴻信統治之下的百姓起碼認同了,如今的漢王確實就是王,而不是匪。

只要百姓認同了,讀書人的轉變也就是隨之而來的事情。

並且這種轉變還會隨著高鴻信與清廷較量,逐漸的加深,知道有一天高鴻信的這個漢王成了大部分天下人認爲的正統了,那麼高鴻信也就該稱帝了。

由此可以看來,稱王、稱帝都是要看時機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否則都會遭人詬病還會淪爲笑柄。

如今天下有資格稱王的義軍在高鴻信看來也就兩個,自己和張漢朝,就連東方平政、王聰兒都還差一些。

如果這次東方平政、王聰兒能擊敗額勒登保的話,他們兩股勢力合爲一股地盤實力再得到擴張的話,稱王便足夠了。

至於其他的人稱王,在高鴻信看來都是一個笑話。

在高鴻信與張漢朝最初稱王的階段,有許多的人跟風,也跟著稱王了,高鴻信看了幾個這樣的情報之後,便對此置之不理了。

不過有一個勢力高鴻信還是很重視的,貴州的石柳鄧在鬆桃廳(今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稱苗王。

石柳鄧以前與高鴻信相隔很遠,因此高鴻信扶植了他對抗清軍,並且成功的將勒保還有他手下的大軍牽制在了貴州。

但是現在高鴻信已經佔領了川南,並且四川酉陽州與鬆桃廳緊鄰,高鴻信在繼續扶植他的話,只會爲自己進軍雲貴增加煩惱。

從情報來看,這次石柳鄧之所以能稱王還是得到了蕭平致的幫助,給了他足夠的武器,石柳鄧仗著熟悉地形打贏了一場與勒保的戰爭,成功將勒保趕出了鬆桃廳,實力膨脹起來的石柳鄧,又有著漢軍的支持纔敢稱王的。

高鴻信爲了以後考慮,得到石柳鄧稱王的消息之後,便給蕭平致下了命令,讓他以後不用在幫助石柳鄧了。

在高鴻信看來石柳鄧到底是苗族人,在高鴻信看來甚至還不如與滿族、蒙古族的關係親近,最親近的當然是漢族,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也不是說高鴻信就是大漢民族主義者,高鴻信也想要來個中華民族一家親,可是真正來到這個時代之後,才知道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這個時代的人們連民族的概念都很模糊,怎麼可能認同中華民族,要想推行中華民族的大民族概念,起碼要整個漢族的民族意識強烈到一定程度才能考慮。

現在的中國的士紳階層的認同不是通過血統,而是通過文化來的,你認同漢族的文化那麼你就是自己人,雖然增加了包容力,可是卻丟失了戰鬥力,也有一種自欺欺人的味道。

畢竟清朝以前的文化在大清入關之後已經被改變的不成樣子了,比方說清朝的辮子、還有服式,現在已經基本替代了漢族的傳統髮髻以及民族服飾。

高鴻信之所以在自己統治區域內採取文化復古,便是爲了重新巡迴人們對漢民族的歸屬感,與清廷區分開,並且爭取天下民意。

進而將文化認同引導到血統認同上來,高鴻信之所以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便是爲了實現這一點。

第6章 途中(上)第181章 保命符第326章 滿洲里第315章 談判目標第287章 沙俄與英吉利第272章 登基第100章 得償所願第21章 不甘心第175章 願聞其詳第302章 學堂第91章 刺殺第244章 落葉歸根第296章 軍艦第13章 圍城第96章 身孕第298章 臺灣第82章 萬萬不可第85章 事成第198章 定期第7章 途中(下)第312章 條約第22章 頤養天年第204章 無可奈何第24章 單家第111章 查帳第70章 協理6宮第72章 嘉慶元年的第1場雪第322章 掃蕩(二)第240章 發展第80章 宴會第201章 洞房花燭夜第265章 歸化城(二)第238章 格格不入第85章 事成第86章 事後第19章 對策第339章 進攻馬尼拉(二)第39章 城外之戰第8章 會師第125章 三個條件(下)第75章 疑點第244章 落葉歸根第135章 等一等第186章 瞿塘關第126章 昏迷第211章 計策第242章 體制第228章 中場休戰第78章 狐貍精第13章 圍城第326章 滿洲里第118章 宜昌、咸寧、武昌第342章 善後(二)第127章 團練第322章 掃蕩(二)第309章 古玩字畫與女人第85章 事成第276章 轉向第258章 收場第234章 作不出的詩詞第25章 危機第231章 調換第206章 小荷的抉擇第206章 小荷的抉擇第250章 城破(二)第330章 臨終請求第66章 王朝危局第7章 途中(下)第149章 淚水第330章 臨終請求第65章 改名第48章 **1刻值0金第298章 臺灣第332章 哈薩克汗國第210章 月夜第282章 西進第209章 定計出兵第233章 前景第40章 圍困第284章 發展第298章 臺灣第144章 西進?北上?第216章 被遺忘的科舉(上)第324章 婆羅洲土著第155章 負累第335章 調離第349章 朝鮮之戰(二)第281章 規劃天下第168章 處置第117章 高鴻信很糾結第326章 滿洲里第22章 頤養天年第24章 單家第174章 最後時刻第211章 計策第303章 蝦夷島第311章 離開第150章 額勒登保的擔憂第325章 皇子的教育第223章 分兵
第6章 途中(上)第181章 保命符第326章 滿洲里第315章 談判目標第287章 沙俄與英吉利第272章 登基第100章 得償所願第21章 不甘心第175章 願聞其詳第302章 學堂第91章 刺殺第244章 落葉歸根第296章 軍艦第13章 圍城第96章 身孕第298章 臺灣第82章 萬萬不可第85章 事成第198章 定期第7章 途中(下)第312章 條約第22章 頤養天年第204章 無可奈何第24章 單家第111章 查帳第70章 協理6宮第72章 嘉慶元年的第1場雪第322章 掃蕩(二)第240章 發展第80章 宴會第201章 洞房花燭夜第265章 歸化城(二)第238章 格格不入第85章 事成第86章 事後第19章 對策第339章 進攻馬尼拉(二)第39章 城外之戰第8章 會師第125章 三個條件(下)第75章 疑點第244章 落葉歸根第135章 等一等第186章 瞿塘關第126章 昏迷第211章 計策第242章 體制第228章 中場休戰第78章 狐貍精第13章 圍城第326章 滿洲里第118章 宜昌、咸寧、武昌第342章 善後(二)第127章 團練第322章 掃蕩(二)第309章 古玩字畫與女人第85章 事成第276章 轉向第258章 收場第234章 作不出的詩詞第25章 危機第231章 調換第206章 小荷的抉擇第206章 小荷的抉擇第250章 城破(二)第330章 臨終請求第66章 王朝危局第7章 途中(下)第149章 淚水第330章 臨終請求第65章 改名第48章 **1刻值0金第298章 臺灣第332章 哈薩克汗國第210章 月夜第282章 西進第209章 定計出兵第233章 前景第40章 圍困第284章 發展第298章 臺灣第144章 西進?北上?第216章 被遺忘的科舉(上)第324章 婆羅洲土著第155章 負累第335章 調離第349章 朝鮮之戰(二)第281章 規劃天下第168章 處置第117章 高鴻信很糾結第326章 滿洲里第22章 頤養天年第24章 單家第174章 最後時刻第211章 計策第303章 蝦夷島第311章 離開第150章 額勒登保的擔憂第325章 皇子的教育第223章 分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陵川县| 西吉县| 无锡市| 衡水市| 上思县| 都昌县| 阿拉尔市| 大足县| 庆阳市| 民权县| 民丰县| 汝城县| 临颍县| 富蕴县| 台东市| 射阳县| 绥江县| 锡林浩特市| 犍为县| 西城区| 海兴县| 镇宁| 澳门| 盘锦市| 德兴市| 乌什县| 仙桃市| 日土县| 五指山市| 扎兰屯市| 尼木县| 广昌县| 沈阳市| 天门市| 惠州市| 贵港市| 广州市| 安泽县| 延安市| 楚雄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