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打算什麼時候舉辦?”孔秋柔問高鴻信道。
“明年晚些時候,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就辦!”高鴻信說道。
“條件允許?明年有什麼大事嗎?”孔秋柔問道。
高鴻信本打算先瞞著孔秋柔要出征的事情的,不過孔秋柔問起,便不在隱瞞,說道:“明年東南將成爲主戰場,清廷集結了打量的兵力圍剿東方平政和王聰兒,一個不好他們都有覆滅的下場,不管是出於道義,還是處於我們自身的利益考量,我們都要有所行動,從後方牽制清軍,而這次也是一個大行動,我準備年後親自出徵。”
孔秋柔聽後,沉默了一下,說道:“這麼快就又要出征了。”
“放心,我很快就會回來的。”高鴻信安慰孔秋柔道。
孔秋柔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她知道高鴻信出征完全沒有必要跟她解釋什麼,畢竟高鴻信身在其位,就註定了不可能總是與他長相廝守,聚少離多以後將成爲她生活的主流。
對於科舉,高鴻信既然想到了便馬上就著手開始安排,顯示找來了孔志尚與單秉鑑,然後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元帥,明年的戰事肯定也許會遷延日久,甚至明年都不一定能打完,如果元帥要出征,這招賢的大考還要不要進行。”孔志尚說出了自己的疑慮。
“如果我回不來的話,就有你們兩個主持吧,不過我會盡量趕回來的,而且前線也不是每天都有戰事,也許到時候能抽出些時間回襄陽一趟。”高鴻信知道他的說法根本很難事先,可是還是說道。
“而且我們的大考與清廷的正式科舉還是有區別的,要簡單的多。畢竟現在像投靠我們的還很少,我們能找到一些文人爲我們效力已經很不容易了,自然不能太嚴。並且我們要更注重實務人才,不能招攬一些書呆子,如果都是那種人的話,這個大考還不如不辦。”高鴻信接著說道。
孔志尚也是經歷過科舉的,自然知道科舉考試如何複雜繁瑣。
“如果想要簡化的話,則要好好的規劃一下了,畢竟這中間的分寸很難掌握。”單秉鑑說道。
“是呀,科舉傳承千年,制度早已定型,照搬自然最簡單,但是不符合我們現在的情勢。改進的話,則要把握住繁與簡的分寸。”孔志尚點頭說道。
高鴻信對科舉的具體細節不太瞭解,自然不會對這個關注太多,便說道:“這件事便交給來年各位大人了,你們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等研究好了上報與我嗎,然後我們再擇日進行自己的科舉。”
接著高鴻信補充說道:“還不算科舉,只能說大考。明年出征之後,這件事便要提到日程之上,如果可以最好明年能舉行。”
“清廷今年剛剛進行了科舉,明年進行正好,否則後年就要與清廷的科舉相沖突,必然會影響來參加我們大考的人數。”孔志尚說道。
“嗯,那這件事就這麼訂了。”高鴻信說道。
“連著舉行幾次這種考試的話,估計我們現在文官稀少的現狀估計會改善不少吧。”高鴻信接著又說道。
“元帥,既然我們已經準備舉行我們自己的科舉了,那是不是也要建一所類似國子監的機構,我們好自己培養文官。”單秉鑑說道。
高鴻信聽後眼前一亮,暗道自己怎麼沒想到,而且由此高鴻信還想到了武將的培養,如果光靠親衛軍,還是不太正規。
“嗯,單大人說的很對。但是我們不只要辦一所類似國子監的機構,就叫大學。還要辦一所專門培養基層武官的學堂,講武堂。”高鴻信說道。
“培養武官的學堂,這件事沒有先例,會不會導致武將做大?”孔志尚畢竟是文官,對大學沒有自然沒有什麼意見,但對於講武堂則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孔大人說的很有道理,自古以來武將做大都是亡國之道,元帥不可不防!”單秉鑑對孔志尚的說法也很贊同,附和道。
“兩位大人放心,講武堂是基層軍官的培訓學堂,基層軍官很重要,如果基層軍官人人都忠於主上的話,那麼即使軍事主官想要造反也沒有了生根的土壤,就像無根之水一樣,不可能會成功的。講武堂不僅僅教導軍事理論,還會對學院的思想進行校正,讓每個學員都明白自己爲什麼而戰,爲誰而戰。”高鴻信笑著說道。
孔志尚與單秉鑑對視一眼,均看出了對方的疑惑。自古以來都是實行愚兵之策,從來沒有人會可以的教導士兵學習,雖然高鴻信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不知怎麼的兩人都覺得這件事很不尋常。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就由孔大人負責創建這兩所學堂,等學堂建成之後,我親自擔任學正。”高鴻信自然知道兩人一時之間對講武堂還很難接受,可是高鴻信並不打算讓他們完全明白,直接便下了命令,獨裁便有這麼一個好處,便是什麼事情都是高鴻信一言而決,高鴻信也不需要對臣下解釋的太多,事情的效率也辦的快了起來。
單秉鑑與孔志尚聽後果然不再有什麼異議,說道:“是元帥!”
“元帥,還有一件事不知道當不當講。”單秉鑑接著說道。
“單大人,請講。”高鴻信看單秉鑑這麼慎重,知道肯定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心裡也慎重起來。
“元帥,現在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地盤,元帥是不是該換個名號了,‘元帥’這個稱呼怎麼都像只是一軍的主帥。”單秉鑑聽後說道。
“確實如此,‘元帥’這個成爲的確與現在我們的實力有些不符了。”孔志尚聽後也跟著說道。
高鴻信從來沒有想過這方面的事情,畢竟與響亮的名號相比,他更看重實力。不過仔細想想現在他的實力確實已經很大,而‘元帥’的稱謂則有些小家子氣了。並且他一直都是隻是元帥的話,那麼手下的衆多將領與官員也不好晉升。有的時候這些虛的榮譽還是很有**力的,長期沒有晉升的官員難保在心裡不會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