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將領動作整齊劃一,聲音一致,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
張漢邦看在眼裡,心中的震動更加強烈,也更加的想要弄清楚漢軍有什麼秘訣,讓這些軍官有著如此昂揚的鬥志。
因此,張漢邦等著所有人都出去之後,仍然沒有走。
“張將軍是還有什麼事情嗎?”高鴻信看到了等在一旁的張漢邦。
“漢王,剛纔我看貴軍將領鬥志昂揚,精神飽滿,並且不畏戰爭,反而期待戰爭。我有些好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請漢王解惑。”張漢邦也不客氣,他打定主意如果從高鴻信這裡得不到答案,再想其他的辦法打聽。
高鴻信沒有想到張漢邦會對這個感興趣,一般人都是震驚過後不了了之,而張漢邦就想要追根溯源。
“漢王,是卑職孟浪了,是不是不方便透漏?”張漢邦見高鴻信沉默不語,問道。
高鴻信聽後笑著說道:“沒關係,這件事情就算本王不說你早晚也會知道的,而且這件事也不再保密範圍之內,也是整個漢軍衆所周知的事情。”
高鴻信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將領們之所以有現在的這種變化,只要是我們漢軍採用了一種新的軍制。”
“新的軍制!?”張漢邦很驚訝,畢竟一種軍制的成熟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合與考驗,才能最終定型,而漢軍在這麼短的時間便應用了一種新的軍制他怎能不驚訝。
高鴻信對張漢邦的驚訝也不奇怪,要不是高鴻信有著朝前的知識,肯定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便創建一個軍制,並且大膽的應用起來。
接著高鴻信便將現在的軍功授銜晉升制向張漢邦詳細講了起來,當然高鴻信並不是毫無保留的,只是大概的將軍銜的概念說了出來,具體的一些信息還是有所保留的。
雙方處於兩個陣營,高鴻信也擔心以後楚軍也推行軍銜制度,如果跟漢軍一樣完善的話,戰鬥力肯定不弱。兩軍以後肯定有對陣的時候,到時候倒黴的還不是自己,高鴻信不會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情。
張漢邦本身就好奇,在聽了一些新軍制的事情之後,也越發的感興趣,並且也意識到了這種軍制的部分作用。
等聽完之後,張漢邦許久才虛了一口氣,行禮說道:“漢王真是大才,如此軍制堪稱完美,可以有效的激勵將官和士兵,還能提高軍隊的鬥志。”
“張將軍能這麼快便肯頭新軍制的優點已經很難得了,只是本王覺得任何軍制都不能說完美,任何制度都會有缺陷,沒有缺陷是不可能的,只是現在還沒有發現罷了,而我們要做的便是防微杜漸,及時的修正。”高鴻信說道。
“漢王說的是,只是現在的軍制已經很好了,有漏洞也是以後的事情,現在能提升整個軍隊的戰鬥力纔是最重要的。”張漢邦聽後說道。
“張將軍打算在楚軍中也推行這種制度?”高鴻信問道。
“我會向楚王提議的,只是不知道最終的結果如何。”張漢邦沒有隱藏說道。
“以楚王的才能,肯定會第一時間發現軍制的優點並同意的。”高鴻信笑著說道,不過在心裡對此也不大肯定,畢竟軍制的調整是最危險的事情,一個不小心就會引起譁變,不知道張漢朝有沒有這個膽量。
張漢邦對張漢朝的性格很瞭解,萬事求穩,對於張漢朝到底會不會同意心裡也沒有底。
“盡人事,聽天命吧!”張漢邦說道。
張漢邦回到楚軍大營之後,便下令大軍拔營朝著瀏陽方向趕去。
同時高鴻信也派遣了徐天壽率領兩萬大軍一同前往,而漢軍剩餘的不到兩萬大軍則留下五千防隨徐天培守善化城,其餘的一萬餘大軍則在高鴻信的率領之下返回常德府。
現在姜晟還佔據這武陵城,大軍轉戰江西糧道漫長,留著武陵城在背後的話肯定不是長久之計,這次高鴻信打算一舉攻佔武陵城,消除這個隱患。
武陵城,知府府衙之中,一陣咳嗽之聲傳來。
“巡撫大人,您還是休息一下吧,你已經這麼長時間沒有好好休息了,在這樣下去您的身體會被拖垮的。”旁邊的常德知府陳若霖開口說道。
陳若霖,字宗覲,號望坡,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螺洲人。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中式三甲進士,授庶吉士,入文淵閣參校《四庫全書》。
去年湖北徹底糜爛,整個湖南澧州陷落之後,常德府便暴漏在了漢軍的兵鋒之下。而常德知府又正好空缺,沒有人想要補這個缺,最後無奈吏部只能破格提拔了陳若霖當這個知府,陳若霖也是膽大,竟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裝病,而是接受了吏部的任命。吏部尚書自然高興,馬上便將此時上報了嘉慶皇帝,最後陳若霖便成了常德知府。
“宗覲,我們必須擊敗武陵城外的亂匪,否則等長沙被攻破之後,亂匪大軍折返,我們便徹底沒有辦法了。”姜晟開口說道。
陳若霖知道姜晟說的是實情,但是姜晟畢竟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了,就算正常情況下也沒有幾年了,如今又操勞過度,整個人都顯得蒼老了幾分。
“大人有什麼打算?”陳若霖問道。
“明天一早與城外亂匪展開決戰,徹底消滅城外亂匪。”姜晟說道。
“嗯,我這便去安排。”陳若霖對軍事不是很瞭解,他的任務便是處理好大軍的後勤。
姜晟雖然說的很有氣勢,可是他心裡也沒有底,雖然經過這麼長時間的對戰,他已經對漢軍的人數有了大概的估計,知道漢軍的人數並不多,可是漢軍的戰鬥力確實強悍,用不到兩萬大軍便抵擋住了他將近五萬大軍的攻勢,並且不落下風。
明天的戰事在姜晟看來勝算也就五成,不過時間不等人,姜晟如果再等下去,恐怕所有清軍都跑不掉。
現在姜晟有些後悔在漢軍分兵的時候便傾巢而出展開大戰了,當時爲了保存實力打算不斷消磨義軍的實力,可是沒有想到漢軍的實力會如此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