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潰敗

?經過一晚的權衡,鄂輝還是決定南下,否則的話,他與亂匪一仗未打便龜縮不出,到時候被御史參一本,畏敵不前的罪名可不小。

鄂輝率軍緩緩的開出了新野城,半天之後高均德也率軍開出了樊城,兩天以後兩支隊伍在呂堰南面平原不期而遇。

兩軍的都停止了前進的腳步,遙望著對面的敵人。

“啓稟元帥,韃子派來使者。”斥候來報。

高均德說道:“帶上來。”

來的是鄂輝的師爺祖高誼,祖高宜打量著高均德,過了一會兒笑著說道:“高元帥果然氣度不凡。”

高均德不置可否的說道:“你是何人?”

祖高誼答道:“我是鄂輝參領的師爺,在下祖高誼,是前來給高元帥送鄂參領的勸降信的。”

高均德笑著說道:“勸降信,我也不必看了,你拿回去吧。你告訴鄂輝,就說我們就在此地,一較高下。”

祖高誼彷彿對高均德並不意外,畢竟勸降只是例行,能成則好,不成的話繼續開仗便是了。

“那在下告辭了。”祖高誼說完轉身便離開了。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襄陽城中的高鴻信接到了高均德的信件,知道此時大軍已經北上,沒準現在已經與清軍開戰了。

“俊茂叔、同化叔,現在我們該幹什麼?”高鴻信問道。

高俊茂問道:“現在新兵招募與訓練的怎麼樣了?”

高鴻信說道:“新兵已經招募完成,由於時間倉促總共招到了兩萬五千士兵,已經開始訓練了。但是如果要上戰場的話恐怕不行,畢竟才訓練沒兩天。”

高俊茂說道:“那樣的話,我不建議你帶著這些新兵去前線,畢竟新兵去再多也於事無補。”

喬同化也說:“我覺的高將軍說的很對,另外我認爲我們在這裡比在前線要更好。”

高鴻信問道:“怎麼說?”

喬同化說道:“雖然清軍從北邊來了,但是難保南邊不會再來,有我們在襄陽坐鎮的話,可以消除後顧之憂。另外我們可以加緊訓練軍隊,如果前線要是有個萬一的話,有我們手裡的隊伍,我們便可以從容應對。”

高俊茂聽後也說道:“同化說的有理,我們還可以趁機往南攻略一些城鎮,即練兵又擴展地盤。”

高鴻信聽後,笑著說道:“那我們就這麼定,我這就給叔父寫信,告訴他我們的決定。”

高均德與鄂輝的軍隊已經開始了廝殺,這可能是清朝自三藩之亂在中原之地發生的最發規模的戰陣了。

傍晚時分,戰場之上到處都是鮮血與屍體殘肢,雖然這只是第一天試探性的戰鬥,但是由於是平原大會戰,死傷肯定不會少。

高均德說道:“沒想到死傷會這麼大,短短一天試探性的戰鬥都死傷了四千人。”

高均平說道:“是呀,這還是我們第一次組織這種戰鬥,沒想到會這麼慘烈。”

司夢星說道:“元帥、各位將軍,雖然今天我們傷亡很大,但是清軍的傷亡比我們只多不少。我覺得明天我們必須一股壓上,徹底打垮清軍。如果這一仗我們勝利的話,那以後就真是揚名天下了。”

高均德說道:“揚名天下不一定,在清軍那出名是肯定的,以後我們的麻煩不會少了。”

高均平說道:“人跑出名豬怕壯,但是我們不能畏懼,只能迎難而上,等什麼時候我們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就不用在懼怕任何人了。”

清軍大營,鄂輝正在皺著眉頭沉思,旁邊的師爺祖高誼在一邊看著,沒有打擾他。

“你認爲明天反賊可能會採取什麼策略?”鄂輝問祖高誼道。

祖高誼略一沉思,答道:“大人,小人覺得反賊的現在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不投降,要不硬拼。”

鄂輝說道:“投降已經不可能了,那隻剩下硬拼了?”

祖高誼說道:“只能如此,畢竟反賊與我們一樣,都是步兵。他們數萬人在一起要撤退的話,肯定會演化成潰逃。到時我們隨後掩殺,賊軍必敗無疑。他們肯定也清楚這點,所以只能硬拼。”

鄂輝聽後漠然,一會兒說道:“我們何嘗又不是呢,當真是騎虎難下呀,早知道就駐守新野城,稟報朝廷請求援軍後,再出兵一鼓作氣消滅反賊了。現在實力旗鼓相當,並且通過今天的試探,我覺的我軍之戰力還要遜色反賊一籌呢。”

祖高誼說道:“現在多說無益,明天只能與賊軍一決雌雄,我們別無退路。”

說完,鄂輝便沒有再接話,兩人均是沉默起來。

一晚無事,雙方都沒有偷襲對方,既然兩方都已經決定了,要在今天做一個了斷,便不會做無用功,平白浪費了養精蓄銳的時間。

朝陽映照下,兩軍的營帳遙遙相望,中間是一片平坦地帶,上面隱約可見片片鮮紅的血跡。

雙方吃完早飯後,便不約而同的列好了隊形。現在兩方的戰爭彷彿回到了上古時候的風格,明火執仗、沒有任何陰謀詭計,兩軍對壘以力獲勝。

隨著兩邊主帥的一聲令下,頭戴白巾的義軍,便於身著“兵”“勇”字樣混雜的清軍,撞在了一起。

士兵們都在忘情的廝殺這,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刀劍,以最狠辣的方式殺死眼前的敵人。鮮血飛濺,呼喊聲震天。

漸漸的清軍士兵有些抵禦不住了,開始有了逃跑的人。但是剛一轉身便有鄂輝的親兵執法隊,在後面將其斬殺,想要逃跑的清兵總算被遏制住了,清軍沒有因此而崩潰。

鄂輝很瞭解朝廷軍隊現在的狀況,況且他現在的隊伍既有少部分八旗兵,又有綠營兵勇,編制混亂、戰鬥力參差不齊。如果死傷過大,肯定會出現士兵轉身逃跑的現象。他提早便安排自己的親兵,在隊伍身後督戰,有人逃跑便殺無赦,終於避免了逃跑可能帶來的崩潰。

時間還在流逝,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死傷都很大,雙方也都有些著急了。

高均德便對著身後一直請戰的張修遠說道:“現在是時候了,你們的任務就是直插韃子大軍的腹心,讓鄂輝驚恐逃竄,那樣清軍就全局潰敗了。”

張修遠聽後頓時大喜,高均德一直沒有派親兵營出戰,張修遠看著其他人在戰場廝殺,而他們幾個只能冷眼旁觀,早就不舒服了,幾次向高均德請戰均是未被批準,都被高均德以“時機未到”爲由給拒絕了。

“末將領命。”張修遠領命道。

說完張修遠便對著身後的親兵營大喊:“親兵營的將士們,隨我殺呀!”

“殺呀!……”一片喊殺聲,一道洪流便朝清軍方向衝去。

高均德看著殺出去的親兵營,心裡不由提了起來。他之所以把親兵營放到最後,就是爲了最後破局用的。親兵營是高鴻信親自訓練的,在諸軍之中戰鬥力是最強的,如果親兵營能使清軍主帥陣地動搖,那勝利便屬於他們的了。而如果他們無功而返的話,那就勝負難料了。

張修遠、高光遠、張修哲、高鴻智都衝在了隊伍的最前面,他們一路披荊斬棘,好似一支離弦之箭一樣一往無前。

此時鄂輝的中軍處已經遙遙在望了,清軍也隨著他們的深入,開始了更大規模的逃跑,這時鄂輝的親兵營已經有些忙不過來了。

但是鄂輝並沒有緊張,他畢竟是經過大陣仗的人,他經歷過大學士阿桂定蘭州回亂的戰鬥,還是跟隨福康安將軍討滅臺灣亂民林爽文與廓爾喀,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戰鬥不計其數,不可能只被一個衝擊便嚇得失了方寸。

鄂輝只是淡淡的傳令道:“命令火器營出擊,阻擊衝營的亂匪。”

原來鄂輝南線特意從火器營抽調了一千五百名火器營的士兵,雖然滿清的火器與西洋人比起來已經有了些差距,但是火器在國內來說還是步戰的利器,畢竟亂匪沒有火器,也很少接觸火器,用的好的話就是一隻奇兵。

張修遠看到清軍的大營處,衝過來一隊士兵,他們有一千多人的樣子,他們手上沒有拿著刀劍等武器,而是拿著一根棍子型的東西。

張修遠猛一看到,還以爲清兵失心瘋了呢,但是他猛然想起高鴻信對他提起過的火槍,在聯想到眼前的清兵,便臉色不由大變。

張修遠一直最佩服高鴻信,對他說的話很是留心,上次高鴻信對他談到火器他便留心了。高鴻信對火器推崇備至,認爲火器必將取代刀劍成爲主要的兵器,並且對他講了火器的基本作用以及威力,那是高鴻信就說,純粹步戰的話,雙反沒有大炮等重型武器,使用火器的一方將佔據優勢。

張修遠趕忙對對著身後的士兵喊道:“大家都趴下!”

這時高鴻信交給張修遠的應對之法,但是衆人急切之間沒有反應過來,清軍的第一輪時機便死了很多人。張修遠沒有因此猶豫,在清兵的射擊間歇時間,便督促士兵死命的往前衝。

張修遠衝到火器營的隊伍當中時,他的身後此時只有幾百人的樣子,可見死傷是多麼慘重。

鄂輝見火器營也被衝散了,潰逃的清兵現在已經朝他的指揮中軍衝來,此時他已經無力迴天。

“參領大人,快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師爺祖高誼勸解道。

鄂輝看著越來越近的潰軍,恨恨的下領導,後軍變前軍,加速脫離戰場,返回新野固守待援。

第323章 移民與人口第249章 城破(一)第116章 束手第56章 孫女婿第42章 條陳第177章 暗流涌動第312章 條約第241章 胡思亂想第284章 發展第209章 定計出兵第77章 宴會前第173章 準備第57章 開城投降第70章 協理6宮第190章 勸降第347章 朝鮮的困局第32章 漢陽會戰(三)第148章 突如其來的求援第228章 中場休戰第303章 蝦夷島第91章 刺殺第233章 前景第173章 準備第118章 宜昌、咸寧、武昌第289章 子女第172章 寬慰第269章 趕路第61章 緩和第180章 震驚第90章 意外驚喜第284章 發展第175章 願聞其詳第13章 圍城第170章 後事第258章 收場第132章 計劃(上)第317章 蘭芳第161章 嘉慶二年的第一場雪第275章 背叛第198章 定期第188章 陪嫁第239章 出來了第29章 3路大軍第111章 查帳第341章 善後(一)第253章 僵持不下(中)第273章 突襲第230章 民族問題第292章 平蒙第164章 交換第275章 背叛第142章 出人意料的突圍第120章 無所畏懼第71章 保命符第32章 漢陽會戰(三)第205章 解釋第22章 頤養天年第122章 請帖第71章 保命符第179章 二十大罪第226章 軍功授銜晉升制第105章 兄妹初談第269章 趕路第295章 海軍初成第19章 對策第254章 僵持不下(下)第211章 計策第224章 搶時間第26章 訓練與聯姻第111章 查帳第61章 緩和第181章 保命符第267章 歸化城(四)第135章 等一等第224章 搶時間第96章 身孕第170章 後事第253章 僵持不下(中)第240章 發展第136章 首次顯威第240章 發展第42章 條陳第188章 陪嫁第39章 城外之戰第23章 哀榮第148章 突如其來的求援第203章 清廷的調整第233章 前景第239章 出來了第316章 陸續簽約第322章 掃蕩(二)第162章 明天!?第180章 震驚第246章 高於氏的關心第131章 皇后之位第218章 稱王之事(上)第86章 事後第45章 嘉慶選秀第268章 無奈第294章 姓氏
第323章 移民與人口第249章 城破(一)第116章 束手第56章 孫女婿第42章 條陳第177章 暗流涌動第312章 條約第241章 胡思亂想第284章 發展第209章 定計出兵第77章 宴會前第173章 準備第57章 開城投降第70章 協理6宮第190章 勸降第347章 朝鮮的困局第32章 漢陽會戰(三)第148章 突如其來的求援第228章 中場休戰第303章 蝦夷島第91章 刺殺第233章 前景第173章 準備第118章 宜昌、咸寧、武昌第289章 子女第172章 寬慰第269章 趕路第61章 緩和第180章 震驚第90章 意外驚喜第284章 發展第175章 願聞其詳第13章 圍城第170章 後事第258章 收場第132章 計劃(上)第317章 蘭芳第161章 嘉慶二年的第一場雪第275章 背叛第198章 定期第188章 陪嫁第239章 出來了第29章 3路大軍第111章 查帳第341章 善後(一)第253章 僵持不下(中)第273章 突襲第230章 民族問題第292章 平蒙第164章 交換第275章 背叛第142章 出人意料的突圍第120章 無所畏懼第71章 保命符第32章 漢陽會戰(三)第205章 解釋第22章 頤養天年第122章 請帖第71章 保命符第179章 二十大罪第226章 軍功授銜晉升制第105章 兄妹初談第269章 趕路第295章 海軍初成第19章 對策第254章 僵持不下(下)第211章 計策第224章 搶時間第26章 訓練與聯姻第111章 查帳第61章 緩和第181章 保命符第267章 歸化城(四)第135章 等一等第224章 搶時間第96章 身孕第170章 後事第253章 僵持不下(中)第240章 發展第136章 首次顯威第240章 發展第42章 條陳第188章 陪嫁第39章 城外之戰第23章 哀榮第148章 突如其來的求援第203章 清廷的調整第233章 前景第239章 出來了第316章 陸續簽約第322章 掃蕩(二)第162章 明天!?第180章 震驚第246章 高於氏的關心第131章 皇后之位第218章 稱王之事(上)第86章 事後第45章 嘉慶選秀第268章 無奈第294章 姓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敦煌市| 体育| 密山市| 漳平市| 太谷县| 青阳县| 社会| 湘乡市| 宜州市| 普定县| 双柏县| 密山市| 榆中县| 大渡口区| 浦北县| 高唐县| 日照市| 三穗县| 凉城县| 日土县| 吉木乃县| 大英县| 泸州市| 临沧市| 安西县| 沽源县| 镇康县| 阜阳市| 迁西县| 万年县| 金湖县| 崇礼县| 石渠县| 宜城市| 聂拉木县| 永嘉县| 新余市| 镇原县| 吴江市| 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