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章 孫氏父子

天氣確乎是一天天冷了起來,雪也漸漸下得深了。這是一個憂鬱的季節,彷彿許多人的心情。

荊陽郡的郡城中擠滿了人。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州府,操著不同的方言,如同牛馬一般,茍活在荊陽城這座暗無天日的牢籠中。

因爲天寒,不時會有人在夜裡凍死。這些凍死的人,他們的屍體會在隔天被運出城去,扔到荒郊野嶺喂野獸。

荊陽城已被西賊佔據了。由於天氣寒冷,賊人們沒有繼續流竄,而是選擇窩在城裡過冬。

西賊從益州一路打到楚州,裹協的人口已經超過三十萬。其中能戰的丁口不下十萬,剩下的多是充當苦力的青壯和女眷。

西賊們如蝗蟲過境般席捲各地,搜刮的錢糧不可計量,按道理應該足夠這些人生存。不過,因爲西賊首領生性吝嗇,所以西賊之中,除了戰兵以外,其他人基本上吃不飽也穿不暖。

西賊首領姓孫名富,字光宗。

孫富是益州南山郡人,出身佃戶,祖上世代替人種田。到了他這代,由於年成不好,交不上租子,田地被地主收走了,一家人就此斷了生路。無田可種的孫富一狠心,拋下了妻兒老小,隻身到郡城闖蕩。

初進郡城的孫富,人生地不熟,非但沒有找到掙錢的行當,反而稀裡糊塗地加入了一個燒香拜神的名叫昇天教的地下教會。

孫富無處容身,索性便在昇天教中混日子。因爲他頭腦靈活,相貌英武,很受教衆喜歡,沒過多久,竟得到教主的青眼,將他收爲親傳弟子。

那教主年近六十,沒有子嗣,孫富又極討他喜歡,他便將孫富當成親兒子一般培養。

教主雖是個神棍,但確實有些本事。孫富在他手下,不但學到了一身武藝,還學會了讀書認字,以及如何裝神弄鬼,忽悠教徒。

又過了數年,那老教主嗚呼了,臨終前留下遺言,讓孫富繼承自己的衣鉢,做昇天教新任教主。彼時的孫富方三十出頭。

再之後,經過孫富的努力,昇天教愈發壯大,一時間南山郡各縣都有昇天教的壇口道場,教徒發展到了十幾萬。

昇天教的壯大讓南山郡官府感到了不妙。隨即,昇天教遭到了殘酷打擊,無數教衆或被捕或被殺。

孫富不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好不容易開創的局面被人硬生生地毀滅,一不做二不休,他乾脆扯起反旗,發動叛亂。

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匆匆起事的教衆們,竟然輕而易舉地攻佔了南山城,隨即一發不可收拾,在短短幾十天內陸續攻下了南山郡的其他七縣。

不過接二連三的勝利並沒有讓孫富膨脹,他雖然造了朝廷的反,骨子裡還是擺脫不了對朝廷的畏懼。

因爲害怕朝廷派大軍來剿,孫富沒有固守所佔城池,而是裹協著百姓,且行且戰,從益州一路打到楚州。

一路打來,所遇官兵的種種表現,讓孫富越來越懷疑,自己還要不要繼續流竄。如此不堪一擊的官府,自己究竟怕它什麼?

所以入冬以後,孫富終於決定在荊陽城歇一歇,或者,就從荊陽郡開始,慢慢蠶食這大夏的江山。

入夜,荊陽城內,一所富麗堂皇的宅院燈火通明。

一個約摸十七歲的少年,高近七尺,身形挺拔,生得劍眉星目,英武不凡。他頭頂束髮冠,一身寬袍,彷彿富家子弟,此刻正端坐在一張檀木桌前,安靜地聽先生講經。

少年名叫孫循。光從外表上,任誰也看不出,他竟是反賊孫富的兒子。

給孫循講課的先生有三位。一位是益州南山郡人,姓蘇名賦,年約五十。

蘇賦本是南山郡郡守的首席幕僚,郡城被攻破後,因爲全家都落到孫富手中,他只得屈身事賊。

說起來,他不但是孫循的老師,更是孫富的軍師。每當孫富遇到無法決斷的事,都會虛心地向他請教。因爲自己的命運已同反賊連爲一體,爲了自保,蘇賦不得不竭力爲孫富出謀劃策。

另一位先生叫黃素,年約而立,原是益州一個落第秀才。

此人與蘇賦不同,他是第一個主動來投孫富的讀書人。他投孫富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覺得自己空有一身才華而得不到施展,想跟著反賊們做出一番名堂,留名青史。

孫富不太信任黃素。他總覺得,一個讀書人放著太平日子不過,卻來投靠自己,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但孫富也不好冷落黃素,於是安排他做自己長子的先生。

最後一位先生是楚州高陽郡人,幾個月前才被孫富裹協到手下。

遠在陵縣的韓家兄弟也許不會想到,他們的父親還活著,如今正在給殺妻仇人的兒子當先生。

經歷了種種變故的韓桐,看起來憔悴了許多。他兩眼無神,如同行屍走肉。

西賊殺進爛桃村的當日,平時莊重威嚴的韓桐竟被嚇得六神無主,毫無反抗地便被抓走。

賊人們見他軟弱無能,知他是個讀書人,於是將他送到蘇賦手裡。蘇賦知曉他的經歷後,不禁可憐他,便向孫富推薦,讓他留在孫循身邊做先生。

妻子死了,兩個兒子生死不知。現在的韓桐可謂孑然一身,一無所有。他不止一次地想過自殺,可是每次都沒有足夠的勇氣。他怕死,所以選擇了茍活。

孫循是個非常聰明的少年。對此,教他的三個先生深有感受。

經史子集、兵法韜略,甚至詩詞歌賦,幾乎沒有孫循學不進的東西。孫循不但學得快,而且記憶力極強,誇張一點說,他有過目不忘之能。

最令先生們驚奇的是孫循的態度。他是真心將三個先生當做老師看待,故而一直禮節得體,謙虛受教,從不擺架子。

孫循的童年其實十分不幸,兩歲的時候,父親孫富拋下他和母親,隻身進城闖蕩。爲了活下去,母親只能帶著他改嫁給鄰村一個屠戶。

孫循稍大後便跟著繼父學殺豬,動輒被打得遍體鱗傷。那是他整個童年中最悲慘的經歷。

那時的孫循,最羨慕的便是到私塾唸書的地主家的兒子。

每次和繼父到鎮子裡賣肉,孫循都會偷偷跑到私塾底下聽先生講課,也許是天賦異稟,他竟然在這種情況下學會了讀書寫字。

後來,孫富在城中混出名堂了,派人將他母子二人接走,孫循才終於擺脫了豬狗不如的生活。

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三十章 大風起兮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六十五章 撤軍第六章 升官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三十二章 守城(二)第四十九章 決戰(二)第七章 裂痕第四十六章 暗流第十三章 新年第十二章 婚約第三章 驚變第五十三章 局勢第十三章 新年第六十一章 博弈雙方第四十三章 決裂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三章 驚變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三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六十八章 出征第七章 裂痕第二十五章 夜遊第十七章 戰起(二)第三十一章 守城(一)第十章 孫氏父子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九章 休養第九章 休養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四十六章 暗流第四十章 亂象再起第二十七章 出兵第十五章 備戰第十八章 戰起 (三)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四章 開春第六十七章 幹他孃的第三十二章 守城(二)第三十八章 陷阱第六十四章 轉機第四十三章 決裂第八章 郡城破第二十八章 對策(一)第五十六章 下山第五十七章 交心第二十三章 收心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四十一章 風雲初起第十一章 賀壽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九章 休養第十七章 戰起(二)第十二章 婚約第五十八章 購鐲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章 孫氏父子第十五章 備戰第六十八章 出征第二十八章 對策(一)第十三章 新年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六十五章 撤軍第十五章 備戰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三十章 大風起兮第三十四章 冬臨第四十章 亂象再起第四十章 亂象再起第十七章 戰起(二)第十三章 新年第十七章 戰起(二)第五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三章 收心第十六章 戰起(一)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五十七章 交心第十二章 婚約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二章 打鬥第七章 裂痕第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二章 打鬥第三十六章 戰後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六十七章 幹他孃的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十一章 賀壽
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三十章 大風起兮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六十五章 撤軍第六章 升官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三十二章 守城(二)第四十九章 決戰(二)第七章 裂痕第四十六章 暗流第十三章 新年第十二章 婚約第三章 驚變第五十三章 局勢第十三章 新年第六十一章 博弈雙方第四十三章 決裂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三章 驚變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三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五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六十八章 出征第七章 裂痕第二十五章 夜遊第十七章 戰起(二)第三十一章 守城(一)第十章 孫氏父子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九章 休養第九章 休養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四十六章 暗流第四十章 亂象再起第二十七章 出兵第十五章 備戰第十八章 戰起 (三)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四章 開春第六十七章 幹他孃的第三十二章 守城(二)第三十八章 陷阱第六十四章 轉機第四十三章 決裂第八章 郡城破第二十八章 對策(一)第五十六章 下山第五十七章 交心第二十三章 收心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四十一章 風雲初起第十一章 賀壽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九章 休養第十七章 戰起(二)第十二章 婚約第五十八章 購鐲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章 孫氏父子第十五章 備戰第六十八章 出征第二十八章 對策(一)第十三章 新年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六十五章 撤軍第十五章 備戰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三十章 大風起兮第三十四章 冬臨第四十章 亂象再起第四十章 亂象再起第十七章 戰起(二)第十三章 新年第十七章 戰起(二)第五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三章 收心第十六章 戰起(一)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五十七章 交心第十二章 婚約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二章 打鬥第七章 裂痕第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二章 打鬥第三十六章 戰後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六十七章 幹他孃的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十一章 賀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蒙山县| 红桥区| 舒兰市| 德令哈市| 宜川县| 卫辉市| 汤阴县| 铁岭县| 黎平县| 改则县| 伊川县| 富蕴县| 永城市| 谢通门县| 桂林市| 大安市| 阳山县| 隆尧县| 鹰潭市| 双牌县| 东兴市| 茂名市| 深圳市| 中宁县| 江城| 依兰县| 兴隆县| 彰化市| 屏东市| 洛宁县| 无锡市| 基隆市| 贵定县| 大丰市| 库车县| 舞阳县| 金山区| 哈巴河县| 丹巴县| 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