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打鬥

大夏,天下強國。地擁九州,軍民億兆。國姓周,創業之君諱光,本是前朝柱國大臣,後值天下騷亂,乃趁機奪鼎,國號大夏。傳承至今,已歷十二帝。

當今天子諱康,年號昇平。其人已經年過五十,常年幽居後宮,不問朝政,膝下原有四子,長子病逝後,他一直沒有再立儲。

大夏國共分九州,曰:齊、吳、越、楚、益、秦、晉、燕,中。

中州乃京畿之地,較其他八州略大,且人逾千萬,最是繁華。其餘諸州,自齊到燕,則是東南西北環繞中州,猶衆星拱辰。

大夏北境之外,有胡人之國,號大昆。大昆疆域不遜於夏國,但以大漠荒原居多,不適農耕。其國百姓多蓄牛羊,逐水草而居,是以其地雖廣,人口卻不及夏國百分之一。

昆國之人,生於窮山惡水,閒則爲民,戰則爲兵,世稱兇悍。昆夏交戰,夏人往往敗北,近世更是割地償金,言之不齒。

大夏西境外是無盡高山,其中也有一些番人,但部落分散,不成氣候。

大夏南境之外是莽莽森林,瘴氣瀰漫,蟲蛇出沒,不曾聽說有什麼人類。

夏國東面則是茫茫大海,傳說那海外有三座仙山,上有仙人居住,可惜從沒有人真的見過。

大夏國制,一州三府,一府五郡,一郡七縣,一縣九鎮,每鎮村莊若干。州、府、郡,縣由大到小各設城池,各駐守軍。縣以下不再設城,也無兵丁。

韓家所在的嘉縣,位於益、楚二州交界之處,地處西南,隸屬楚州南平府高陽郡。

經歷了大夏三百餘年的休養生息,嘉縣人口已不下二十萬。

縣城之內車水馬龍,商鋪林立,到處都是熙熙攘攘之態。縣城外的鄉鎮也年年風調雨順,安寧無事。

嘉縣地處平原,良田無數,佔盡天時地利,治下人民大都安居樂業。

但大夏的國境上,並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嘉縣這般幸運。

爲了抵禦北方胡人進犯,朝廷近世連年用兵。秦、晉、益三州由於離戰場最近,不僅城池守軍被抽調一空,大量的壯丁也被強徵戍邊,以致無數田地荒蕪,民生凋敝。最要命的是近幾年,秦、晉兩州接連大旱,滴雨不下,隨即又爆發蝗災。

無糧度日的千萬饑民們,眼巴巴地盼著朝廷救濟,但朝廷對此卻無所作爲。最終,各地饑民紛紛揭竿而起,衝擊官府,打殺士紳。

此時的朝廷,精兵都在北面抗敵,可謂分身乏力,好不容易頂著壓力派兵將秦晉兩州的局勢穩定下來,益州那邊卻又生出大亂。

益州有奸邪之徒,自稱神明降世,煽動暴民,一連攻破數郡。而朝廷此時已經無力再派大軍平亂,只能命各州各府自行籌兵守備。

那益州的反賊唯恐朝廷派大軍來剿,也不固守所佔之地,每破一城,便裹協著百姓四處流竄,實力不覺間已經愈來愈強,幾不可控。而先前穩定下來的秦晉兩州,則又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

外面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對於從小在爛桃村長大,連縣城都沒有去過幾次的韓元來說,無疑是非常陌生的。父親擔憂的那些燒殺搶掠的西賊,他也沒當一回事,反正和自己不相干。

每日得閒,他依舊掏鳥撈魚,要麼就帶著爛桃村的少年們到鄰村去惹是生非。

村中的少年們都喜歡跟韓元一塊玩耍,他可謂衆少年心中的老大。

一方面是因爲韓家在村裡的地位。二是因爲韓元念過書,知道許多他們不知道的東西。第三則是因爲他豪爽大方,容易相處,不像老二韓鹹那般斯文,叫人不易親近。第四卻是因爲他很能打,是村裡的打架王。

這天正午,驕陽似火,萬里晴空。二十多個皮膚黝黑的鄉村少年,年紀在十五六歲間,都伏在一片竹林下,手握棍棒,目視遠方。爲首的少年英氣勃勃,與衆不同,正是韓家老大韓元。

“來了來了。”不知哪個眼尖的少年悄悄說道。

衆人向竹林外看去,一條不大寬闊的山路上,此時陸陸續續來了一撥人,都是些與這邊年紀相近的少年,穿著芒鞋麻衣,揹著許多柴草。他們的人數比竹林中的衆人略少。

“都上!”

韓元一聲令下。

“衝啊!”

“打死他們!”

竹林中的衆人立刻吶喊著從林內衝出,手中的棍棒劈頭蓋臉地向山路上的少年們打去。

“啊!別打!別打!”

背柴的少年們猝不及防,被打得號陶痛呼。

他們跋山涉水去打柴,本就又累又餓,如今正打算趕回村子吃午飯,冷不丁地卻被人偷襲,一時間竟忘了反抗。許多人扔下柴就往回村的方向狂奔。

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

一個四肢粗健,面目兇惡的矮壯少年十分的勇猛。他手握一根木柴,左劈右擋,居然接連打退了七八個爛桃村的少年。衆人近他不得,只好將他團團圍住。

“韓哥,就是這蠢賊!上次在河邊把俺們捕的魚都搶走了。”

說話的是一個又黑又矮的瘦弱少年,名叫二毛。

“你就是馬莊的馬二憨?”

韓元打量著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傢伙,質問道:“上次二毛他們捉的魚,是你帶人搶的吧?”

那矮壯少年道:“是老子搶的又怎樣,誰叫你們這些爛崽到俺們馬莊來捉魚的。”

說罷,他吐了口唾沫,一臉輕蔑道:“狗雜種們,有種的就跟我單挑!”

爛桃村少年們聽了這話,氣得暴跳如雷,齊嚷著要動手揍這馬二憨。韓元卻擺擺手,示意大家勿躁。

“單挑麼,正合我意。”

韓元扭了扭脖子,不鹹不淡道。

第四十七章 決戰前夕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二章 戰勢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二十八章 對策(一)第一章 回鄉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二十九章 對策(二)第六章 升官第三章 驚變第十二章 婚約第十九章 意外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二十七章 出兵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八章 郡城破第五十七章 交心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三十六章 戰後第五十五章 拜訪第三十七章 陰謀第十二章 婚約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三章 驚變第十一章 賀壽第三十一章 守城(一)第六十五章 撤軍第六十七章 幹他孃的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三十四章 冬臨第四十三章 棋局第三十章 大風起兮第四十七章 決戰前夕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六十八章 出征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七章 裂痕第二十章 追擊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七章 交心第九章 休養第十一章 賀壽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五十八章 購鐲第六十二章 戰勢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四十二章 中州之變第六十七章 幹他孃的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一章 回鄉第三十六章 戰後第一章 回鄉第四章 活下去第十二章 婚約第三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三十三章 守城(三)第十二章 婚約第四十七章 決戰前夕第九章 休養第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二十八章 對策(一)第二十二章 出城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四十三章 決裂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一章 賀壽第十二章 婚約第五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六章 升官第十六章 戰起(一)第二十九章 對策(二)第四十章 亂象再起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三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三十七章 陰謀第四十一章 風雲初起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二十二章 出城第八章 郡城破第六十二章 戰勢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三十八章 陷阱第一章 回鄉第三十一章 守城(一)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六十一章 博弈雙方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六十二章 戰勢
第四十七章 決戰前夕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二章 戰勢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二十八章 對策(一)第一章 回鄉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二十九章 對策(二)第六章 升官第三章 驚變第十二章 婚約第十九章 意外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二十七章 出兵第二十四章 江府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八章 郡城破第五十七章 交心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三十六章 戰後第五十五章 拜訪第三十七章 陰謀第十二章 婚約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三章 驚變第十一章 賀壽第三十一章 守城(一)第六十五章 撤軍第六十七章 幹他孃的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三十四章 冬臨第四十三章 棋局第三十章 大風起兮第四十七章 決戰前夕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六十八章 出征第六十章 李氏父子第七章 裂痕第二十章 追擊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七章 交心第九章 休養第十一章 賀壽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五十八章 購鐲第六十二章 戰勢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四十五章 博弈第四十二章 中州之變第六十七章 幹他孃的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一章 回鄉第三十六章 戰後第一章 回鄉第四章 活下去第十二章 婚約第三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四十八章 決戰(一)第三十三章 守城(三)第十二章 婚約第四十七章 決戰前夕第九章 休養第二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一章 封賞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二十八章 對策(一)第二十二章 出城第五十一章 落幕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四十三章 決裂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十一章 賀壽第十二章 婚約第五十二章 雙喜臨門第六章 升官第十六章 戰起(一)第二十九章 對策(二)第四十章 亂象再起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三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三十七章 陰謀第四十一章 風雲初起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二十二章 出城第八章 郡城破第六十二章 戰勢第五十章 決戰(三)第三十八章 陷阱第一章 回鄉第三十一章 守城(一)第五十九章 烽煙欲起第六十一章 博弈雙方第三十五章 雲開月明第六十二章 戰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临沧市| 灵川县| 建德市| 灵台县| 西峡县| 灵寿县| 柏乡县| 黑山县| 陆川县| 汝城县| 万盛区| 张家川| 陇西县| 峨边| 二连浩特市| 大名县| 华坪县| 锡林郭勒盟| 咸阳市| 莲花县| 科技| 菏泽市| 怀安县| 四会市| 镇赉县| 贵港市| 合作市| 浮山县| 潍坊市| 广元市| 云龙县| 友谊县| 米易县| 隆化县| 砚山县| 临朐县| 渑池县| 金沙县| 广元市|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