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2章 撤軍

收到消息,顧祝同也非常驚訝。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做爲旁觀者,顧祝同自然看得更清楚一些,因此他不大明白帝國海軍爲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在顧祝同看來,關鍵不是在海戰(zhàn)中敗北,而是這場海戰(zhàn)根本沒有打響的理由。

美國出兵紅俄有意義嗎?

至少在軍事上,美國此時出兵紅俄沒有半點意義。要知道,紅俄缺少的不僅是兵力,還有更多。更重要的是,美國的陸軍規(guī)模並不大,可以調(diào)遣的兵力並不是很多,對於瀕臨崩潰的紅俄來說這能算得上是杯水車薪。要知道,在德俄戰(zhàn)場與中俄戰(zhàn)場上,任何一場會戰(zhàn)的兵力投入量都在百萬以上。在一九四二年底的莫斯科反擊戰(zhàn)中,俄軍投入兩百多萬兵力,德軍也動用了一百多萬兵力。很明顯,就算五十萬美軍到了紅俄,也發(fā)揮不了太大的作用,更不可能力挽狂瀾。

當然,出兵的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真正的麻煩,在後勤保障上。

一九四三年初的紅俄,最缺的是作戰(zhàn)物資,特別是彈藥。五十萬美軍,即便沒有參與作戰(zhàn)行動,每天也要消耗數(shù)萬噸物資,而這些物資只能夠通過海運送抵紅俄,而美國爲紅俄提供的物資援助已到極限。此外,美軍的裝備體系與俄軍有很大的差別,特別是在彈藥的制式口徑上完全不一樣,俄軍的彈藥無法供美軍使用,而美軍的彈藥也無法供俄軍使用,需要爲五十萬美軍單獨建立一套後勤保障體系。代價極爲巨大。相對而言,直接爲紅俄提供物資援助更加合理一些。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美國參戰(zhàn)之後就沒有考慮過出兵紅俄。

顯然,只要稍微冷靜一點就能想到,羅斯福的聖誕節(jié)講話只是一個誘餌,目的就是要讓帝國海軍派公海艦隊出海。

當然,主要責任在德皇身上。

從一開始,雷德爾就反對派公海艦隊出海作戰(zhàn)。更反對讓公海艦隊去執(zhí)行破交任務,而德皇的堅持,讓他不得不做出讓步。

所幸的是,這場海戰(zhàn)造成的影響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巨大。

一月十日,在“印第安納”號回到斯卡帕灣之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就給羅斯福發(fā)了一封電報。表示本土艦隊在交戰(zhàn)中遭受重大損失。兩艘“南達科他”級戰(zhàn)列艦均遭到重創(chuàng),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zhàn)列艦受到中等程度損傷,而三艘“喬治五世”級戰(zhàn)列艦也需要進行短期維修,此外“前衛(wèi)”號的建造進度慢於預期,所以英國皇家海軍在短期之內(nèi),不可能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

有趣的是,羅斯福並沒有因此而指責丘吉爾言而無信。

關鍵就是。美國海軍也沒有能力派遣同等規(guī)模的艦隊前往西南太平洋,也就不可能指望英國皇家海軍獨自去擊敗中國海軍。

事實上,美國海軍的處境很不理想。

聖誕節(jié)剛過,中國海軍就在中國空軍的遠程航空兵配合下,發(fā)起了新一輪攻勢,第五艦隊的兩支戰(zhàn)鬥艦隊進入了塔斯曼海,切斷了從澳洲到新西蘭的航線,而中國空軍的遠程轟炸機開始重點轟炸澳洲東南部地區(qū)的主要城市與軍事基地。甚至出動重型轟炸機在悉尼港外面佈設水雷。

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軍隊即將攻打澳洲大陸。

當然。最主要的跡象不是中國艦隊的行動,而是在後方。即物資與地面部隊的調(diào)動與集結(jié)情況。

到一月初,進駐新喀里多尼亞的中國軍隊已經(jīng)達到了四十萬,而且在以平均每天一萬人的速度增加。當時,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亞的作戰(zhàn)飛機已經(jīng)超過了一千架,其中三分之二是遠程轟炸機。

更重要的是,在所羅門羣島,中國海軍至少集中了近五百艘登陸艦船。

這些登陸艦船能夠一次性的把三十個師的地面部隊、全部配套的重型裝備,以及供這些部隊消耗一個月之久的物資送上海灘。如果能夠奪取一座大型港口,中國海軍還能動用數(shù)百艘船隻向前線運送兵力與物資。

至於兵力,更加不是問題。

除了進駐新喀里多尼亞的四十萬部隊之外,在所羅門羣島還有大約五十萬兵力,而在更北面的新不列顛島上還有三十萬兵力。如果把部署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馬來亞的部隊全部算上,中國軍隊在西南太平洋上能夠動用的兵力在兩百萬左右,其中至少有一百二十萬的地面部隊。

顯然,在一個攻擊波次中投入三十個師,並不是什麼難事。

根據(jù)美國當局估計,最遲在三月底,中國軍隊就能做好攻打澳洲的準備工作,而最快將在二月初發(fā)起進攻。

顯然,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到兩個多月裡,美英根本不可能改變西南太平洋上的戰(zhàn)局。

說得簡單一些,就算英國首相肯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在其到達之前,中國軍隊恐怕已經(jīng)登上澳洲大陸了。

到時候,遠征艦隊還有什麼價值?

雖然在澳洲大陸上,還有上百萬美軍,以及規(guī)模更加龐大的澳洲軍隊,但是要想擊敗成功上岸的中國軍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別的不說,澳洲的美軍與澳軍就嚴重缺乏重型裝備,別說性能突出的坦克,連重炮都沒有多少,而中國陸軍經(jīng)歷了大陸戰(zhàn)爭的洗禮,在各方面都向德軍看齊,不但有大批重裝備,而且其主要裝備的性能都超過了美軍與澳軍,戰(zhàn)鬥力極爲強大。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美國陸軍還沒有參與過大規(guī)模機械化戰(zhàn)爭呢。

當然,關鍵還是制空權(quán)。

在西南太平洋上,中國空軍至少投入了四千架作戰(zhàn)飛機,其中有近兩千架是轟炸機,僅四發(fā)重型轟炸機就多達八百架(實際部署量更多,只是可用的在八百架左右),中國海軍的岸基航空兵也部署了兩千架作戰(zhàn)飛機,只不過大多是戰(zhàn)術飛機與海上巡邏機,沒有多少轟炸機。與之相比,美澳軍隊總共只有不到一千四百架的作戰(zhàn)飛機,其中戰(zhàn)鬥機的數(shù)量還不到六百架,且性能都較差。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有一支規(guī)模龐大的艦載航空兵。

當時,除了第五艦隊裡的六艘艦隊航母之外,中國海軍還在西南太平洋上部署了大約三十艘小型航母,其中有十二艘的排水量在一萬噸以上。也就是說,當時中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總規(guī)模就超過了一千二百架!

顯然,即便沒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持,僅艦載航空兵就能奪取制空權(quán)。

正是如此,在聖誕節(jié)之後,中國海軍纔會把第五艦隊派往塔斯曼海,執(zhí)行封鎖澳洲大陸的作戰(zhàn)行動。

沒有制空權(quán)、又沒有制海權(quán),美軍根本不可能阻止中國軍隊攻打澳洲大陸。

事實上,美國當局早就做出了相關安排。

聖誕節(jié)期間,美軍就動用了數(shù)十艘運輸船,從澳洲撤走了四十萬地面部隊,而且全部是美軍中的精銳。

進入一九四三年,在海上威脅增強的情況下,美軍不再把部隊撤往新西蘭,而是讓部隊前往澳洲西南的珀斯。也就是說,美軍將通過印度洋,先把部隊撤退到南非,然後經(jīng)大西洋撤回本土,或者派往其他戰(zhàn)場。

顯然,美國當局已經(jīng)決定放棄澳洲大陸。

在丘吉爾明確表示無法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之後,羅斯福就沒有什麼顧慮了,可以名正言順的下令撤軍。

一月十一日,羅斯福就簽署了撤軍令。

只是,撤軍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從澳洲到新西蘭的航線已被切斷,因此不可能把部隊撤往新西蘭,而在印度洋上,掌握著制海權(quán)的依然是中國海軍,即便中國海軍的第二艦隊主要在印度洋北部海域活動,也對經(jīng)南印度洋前往南非的航線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要向把澳洲的美軍撤走,就得設法引開中國海軍的第二艦隊。

顯然,這超出了美軍的能力範圍。

說白了,美國海軍根本沒有艦隊可派,也就不可能在印度洋上對付第二艦隊。

這個艱鉅的任務,自然而然的落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第二印度洋艦隊身上。

一月十一日夜間,羅斯福跟遠在大西洋對岸的丘吉爾通了電話,明確提到,既然英國皇家海軍不肯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那麼守住澳洲大陸的希望就徹底破滅了,美軍必須設法把部署在澳洲的部隊撤出來,以便增強其他戰(zhàn)場上的作戰(zhàn)能力,因此希望英國皇家海軍能夠設法牽制住中國海軍的第二艦隊,爲美軍從澳洲撤兵爭取時間與機會,不然撤軍行動肯定會以失敗收場。

爲了說服丘吉爾,羅斯福還答應,將把撤下來的軍隊用在歐洲戰(zhàn)場上,並且在反攻歐洲大陸的戰(zhàn)略計劃上向英國妥協(xié)。

事實上,丘吉爾沒有別的選擇。

美國陸軍的主要部隊就在澳洲大陸上,如果不能把這些部隊撤回來,別說儘快反攻歐洲大陸,能不能守住英國本土都是個問題。要知道,春天即將到來,紅俄離戰(zhàn)敗的日子已經(jīng)不遠了。未完待續(xù)。。

第32章 總統(tǒng)特權(quán)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436章 反擊第330章 戰(zhàn)略冒險第134章 首敗第512章 強攻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502章 最後一戰(zhàn)第132章 時機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50章 誰去誰留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321章 迷霧第80章 全速北上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85章 目的第588章 核技術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12章 危機浮現(xiàn)第221章 新賽場第134章 首敗第330章 戰(zhàn)略冒險第158章 不可不戰(zhàn)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8章 叔侄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31章 技術投入第51章 攻守同盟第40章 列強幹涉第437章 快節(jié)奏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106章 鬼鎮(zhèn)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128章 走向戰(zhàn)爭第95章 情報天才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54章 下一步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343章 惡仗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56章 利令智昏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372章 誘餌第9章 奇蹟第497章 苦戰(zhàn)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78章 新任務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7章 風波不歇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08章 備戰(zhàn)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31章 美國參戰(zhàn)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26章 變局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243章 消耗品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39章 朽木難雕第458章 激戰(zhàn)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126章 夾擊第91章 轉(zhuǎn)攻爲守第72章 聲東擊西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28章 皇儲給力第74章 僥倖第10章 無妄之災第29章 落荒而逃第101章 遠戰(zhàn)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56章 利令智昏第434章 攻擊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34章 首敗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512章 強攻第519章 市區(qū)混戰(zhàn)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90章 戰(zhàn)略關鍵點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69章 毅然決絕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501章 不堪用第158章 野心家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453章 次優(yōu)選擇第167章 前奏
第32章 總統(tǒng)特權(quán)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436章 反擊第330章 戰(zhàn)略冒險第134章 首敗第512章 強攻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502章 最後一戰(zhàn)第132章 時機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50章 誰去誰留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321章 迷霧第80章 全速北上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85章 目的第588章 核技術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12章 危機浮現(xiàn)第221章 新賽場第134章 首敗第330章 戰(zhàn)略冒險第158章 不可不戰(zhàn)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8章 叔侄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31章 技術投入第51章 攻守同盟第40章 列強幹涉第437章 快節(jié)奏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106章 鬼鎮(zhèn)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128章 走向戰(zhàn)爭第95章 情報天才第282章 臨陣磨槍第254章 下一步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343章 惡仗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56章 利令智昏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372章 誘餌第9章 奇蹟第497章 苦戰(zhàn)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78章 新任務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335章 一步之遙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7章 風波不歇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08章 備戰(zhàn)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31章 美國參戰(zhàn)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26章 變局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243章 消耗品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39章 朽木難雕第458章 激戰(zhàn)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126章 夾擊第91章 轉(zhuǎn)攻爲守第72章 聲東擊西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28章 皇儲給力第74章 僥倖第10章 無妄之災第29章 落荒而逃第101章 遠戰(zhàn)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56章 利令智昏第434章 攻擊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34章 首敗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512章 強攻第519章 市區(qū)混戰(zhàn)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90章 戰(zhàn)略關鍵點第198章 全力一搏第69章 毅然決絕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501章 不堪用第158章 野心家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453章 次優(yōu)選擇第167章 前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匀市| 南郑县| 涿州市| 尚志市| 延津县| 长沙县| 佳木斯市| 维西| 石阡县| 宿迁市| 石阡县| 屏南县| 苏州市| 阿拉善左旗| 呼伦贝尔市| 开江县| 会同县| 大同县| 栖霞市| 浮山县| 筠连县| 迭部县| 南平市| 鲁甸县| 富蕴县| 大安市| 精河县| 枞阳县| 濉溪县| 崇明县| 温宿县| 沭阳县| 铅山县| 兴宁市| 小金县| 旺苍县| 延长县| 玉屏| 蓝田县| 类乌齐县| 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