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3章 殺!

“倭寇來啦!鄉(xiāng)親們大家快跑啊!”

“孩子!可我的孩子……呃啊!”

“畜生我和你們拼了!”

噗呲。

慘叫聲,奔走聲,銳器撕裂肉體聲。

大約一個時辰後,一切歸於寂靜。

空蕩的海岸邊,只餘呼嘯的北風。

朝鮮半島南端,百濟國,順天府郊外。

倭人的軍隊在死寂的村莊裡掃蕩著,搜尋一切可資利用的物品。

村民的屍體被倭兵從村舍裡拖出來,就像木頭一樣,隨意地堆放在村口的空地上,堆成了一座小丘。

屍體的臉上,還掛著或恐懼、或憎恨的神情。

經(jīng)過一個上午的搜索之後,太陽升到了一天的最高點,氣溫開始熱起來了。

屍體堆蚊蠅飛舞,發(fā)出令人作嘔的腐臭。

倭兵拖著染血的竹槍,沮喪地走出了村舍,垂頭喪氣地向這支小隊的軍官報告:

“將軍,沒有找到什麼東西。吃的,用的,寶貝,都沒有……”

軍官騎在一匹比狗大不了多少的倭馬上,加上本人也是五短身材,看起來頗爲滑稽。

不過他身形雖“倭”,名頭卻不小。

他曾參加了今年皇子輕誅殺蘇我氏上位的“乙巳政變”,被正兒八經(jīng)地封爲了將軍。

西征大將軍聞言勃然大怒:

“蠢貨!連搜刮幾個農(nóng)民這種小事都做不好,怎麼報答天皇陛下的恩情!”

說完,一個耳光就扇了過去,把那瘦得和竹竿似的士兵扇得一個趔趄,眼冒金星。

抽完耳光,軍官還不解氣,補了一口唾沫。

“笨蛋!如果找不到一粒糧食,今天你們就別吃飯了!”

一通恐嚇,把倭兵又趕回了空蕩蕩的村子,繼續(xù)掘地三尺地尋找起來。

“韓人,狡猾狡猾滴。”

倭軍軍官朝著那對村民屍體齜牙。

有二極管倭酋珠玉在前,上樑不正下樑歪,整支倭軍的性格都在“溫良”和“暴躁”兩個極端左右橫跳。

而目前的這支倭軍,顯然就打在“暴躁”這個檔位上。

因爲戰(zhàn)爭的進展,和他們的預想有些小出入。

在藤原氏率特攻猛士潛入大陸,扒開黃河大堤,在中原造成史無前例的洪災以後。

倭王“輕”便根據(jù)既定計劃,派出手上能撒出去的全部戰(zhàn)船和軍隊,向新羅百濟進發(fā)。

彼時已入秋,天時地利,鯨海(今稱“日本海”)平靜無波。

倭軍渡過茫茫大海,順利登陸半島,一通大展拳腳。

然後不能說一無斬獲吧,也可以說是屁用沒有了。

半島人民在被倭人海寇霍霍的這幾年裡,早就鍛煉出了抗性——

那就是“堅壁清野”四個字。

衆(zhòng)所周知,倭國是個窮逼帝國主義。

他們渡海而來,打著什麼“膺懲驕韓”、“倭韓一體”、“開化西夷”之類堂而皇之的旗號,都只是說說而已。

他們大老遠跑過來,只爲一件事:

搶!

而要對付這夥強盜,新羅百濟的兩韓人民也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對策——

躲!

倭人能跨海把人送來,那能跨海運輸補給嗎?

不能吧?

那咱人一躲、糧食一藏,不就能餓死他們了嗎?

在這種戰(zhàn)術下,倭軍的進攻果然大大受挫。

後勤是基本沒有的,只能“因糧於敵”的。

敵沒有糧,那就只能餓肚子。

肚子餓久了,人也逐漸變態(tài)起來。

讓倭人本就捉急的軍紀更加雪上加霜。

燒殺搶掠、不留活口只是基礎入門。

真把他們餓極了,他們也是能“因糧於敵”的,字面意思。

倭軍指揮官看著堆積在村門口的屍體堆,喉嚨動了動。

糧食?這不都是糧食?

“將軍!”

士兵興高采烈地回報,把他的視線從屍山血海吸引了過來。

手下並沒有帶來吃的或別的什麼資源,而是兩個本地村民,活著的。

一個孕婦,一個小孩。

女人滿臉生無可戀,人都麻了。小孩則在那兒嗚嗚地哭,對接下來會發(fā)生什麼事情懵懂無知。

倭酋眼角一抽,朝不長眼的手下瞪了一眼。

敢情是請我吃刺身?

小兵渾身一哆嗦,不敢賣關子,趕緊彙報:

“將軍!這個村子不是沒有糧食和財寶,但都被狡猾的村民藏起來了!

“抓住了這兩人,他們可以給我們指路!”

哦?

帶路黨,這個可以有。

倭軍的首領從馬上探下腦袋來,用洋涇浜官話,問那孕婦:

“你滴,咪西咪西,哪裡滴有?”

孕婦不說心領神會吧,也可以說一竅不通了,傻傻地看著對方。

首領顯然沒有什麼耐心,朝一旁的小兵做了個手勢。

“是!”

面對上級一臉謙卑的士兵,面對手無寸鐵的百姓時頓時兇相畢露,操起竹槍,便向孕婦的肚子捅去。

窮逼帝國主義沒什麼正經(jīng)的武器裝備,甚至拿不出多少件鐵器,普通士兵只能拿削尖的竹子當燒火棍使。

這種東西又鈍又脆,在戰(zhàn)場上就是個唬人的樣子貨,完全破不了甲。

但正因如此,直接捅在人體上,這種比鈍刀子割肉更延宕的死法,只會給受害者帶來更大的痛苦。

孕婦的面容立刻扭曲起來,掙扎著倒在血泊之中。直到肚子裡的東西被外力生生硬擠出來時,她還沒有完全嚥氣,眼睛睜得大大的。

將軍哈哈笑了,對那小孩露出核藹的笑容。

“帶路?”

小孩兒都嚇傻了,木訥地點點頭。

在小小帶路黨的帶領下,倭人在一處山洞深處,尋見了村民隱藏的地窖。

裡面除了成堆的大米和穀物,甚至還有數(shù)量不少的肉乾、魚乾。

甚至還有幾件金銀首飾。

在給大明當狗這件事上,百濟人是認真的,全民養(yǎng)雞,硬是撐起了大明禽肉市場的半邊天。

而大明也投桃報李,把家犬養(yǎng)得肥肥壯壯。

“有吃的,有吃的!”

倭軍士兵發(fā)出陣陣歡呼。

“閉嘴!”

首領厲聲喝道。

大家立刻安靜了。

因爲他們的將軍,臉色很不好。

沒找到糧食時生氣,找到糧食後也生氣,將軍的空氣真難讀啊……

“韓人,歷代都是我們大和國的奴隸,居然能吃到銀舍利!”

倭軍的首領氣得渾身發(fā)抖

一個平平無奇的村莊,居然能吃到大米!

他這個號稱“將軍”的貴族,也只能一天兩頓喝稀的!

僭越!這是無恥的僭越!

這怎能不讓他嫉妒到扭曲!

他手起刀落,將小帶路黨的腦袋斬了下來。

孩子直到死,都是一臉的茫然。

“呀!”

洞窟的一塊石頭後面,傳來另一個孩子的驚呼。

那個聲音戛然而止,好像旁邊還有人,將她的嘴捂住了。

“哦?”

倭人嘴角一勾:

“看來,山洞裡還存著這個村莊別的一些寶貝啊。

“就是他們的孩子。”

士兵摩拳擦掌:

“要把他們都揪出來嗎?”

“不必。”首領搖了搖手,嘴角的笑容愈發(fā)施虐。

“既然他們這麼喜歡待在地洞裡。

“就讓他們永世待在裡面吧!”

…………

倭軍像一陣風似的離開了,留下熊熊燃燒的村舍,露天的屍堆,以及一個被巨石封死的山洞。

洞口隱約還能聽見孩童的啼哭聲。

覺得眼熟?這樣的場景在二韓沿岸到處都在發(fā)生。

村莊被屠,城鎮(zhèn)被焚燬。

十室九空,白骨露於野。百濟王都,泗沘城。

王宮內(nèi),國王扶余義慈苦惱地扶著額頭。

手裡是一封信。

倭酋“孝德天皇”送來的親筆信。

“咱家天皇陛下屈尊給你的信,奉勸你們韓人識相一點。

“我們大和勇士的英武之姿,相信已經(jīng)讓你們開眼了吧?

“這位西夷酋長,你也不希望你的王城發(fā)生什麼不好的事情吧?”——

送信使者的態(tài)度極其囂張,比傳說中的“漢使”有過之而無不及,弄得義慈王怒火攻心。

要不是內(nèi)臣佐平攔住,他幾乎把對方給砍了。

“可惡,那廝太囂張了!”

義慈王餘怒未消。

漢使有強大的國力做支持,有囂張的資本。

可倭國有什麼?

擅長偷雞的陰謀詭計嗎?

“四十餘村莊被毀,比谷城、望海城被焚,人民被屠戮過萬……”

百濟是小國,這些損失絕對稱得上傷筋動骨。

扶余義慈的心都在滴血,將倭人的來信擰成了一團。

又重新鋪開,忍著耐心,一字一句地看下去。

“日出之國天子向韓人之首致意,恭問安好。

“和、韓二族本是同根。朕的先祖便是從韓人舊土出海,橫跨鯨海,來到日之本國。

“而今兩國的所有隔閡,都是因爲明國從中作梗所致。

“現(xiàn)如今,明皇不修德,以致上天問罪,天降奇澇膺懲華民。

“這正是天賜良機。

“弟應拋棄過去的藩籬,和韓一體,和韓共榮。”

不得不承認,孝德天皇的漢學水平是相當在線的。

不但遣詞造句相當體面,謙遜之中暗含自大,讓人想打又找不準點,只能看著空生氣。

而且一手漢字也寫得相當漂亮。

只是書信寫得漂亮,事情卻做得極其下作。

“屠我百姓,毀我城邦……

“噁心啊,噁心!”

扶余義慈雙手捏著信的兩端,一發(fā)力,便要將這封包藏禍心的來信給撕碎。

可他頓了一頓,終究還是把手放下了。

惹不起,惹不起……

“陛下。”

百濟國的宰相,內(nèi)臣佐平扶余比流輕聲入內(nèi),稟告道:

“新羅女王的車駕進入王都了。”

…………

新羅真德女王,新羅國的統(tǒng)治者。

作爲二韓中的另一韓,新羅和百濟秉持著“吳越同舟”(字面意思)的精神,相愛相殺多年。

作爲大唐曾經(jīng)的部屬,新羅剛被大明天兵帶著百濟人胖揍過一頓。

不過,那都是過去時了。

女王如今已經(jīng)是大明的形狀了,和西邊的韓人同胞一起,感受著來自平壤城的溫暖——

唐州離他們兩國還是太遠了。

不過光是平壤的手指縫裡漏出來的些許資源,就能讓兩個小國吃得五飽六飽的。

在日益富足的生活之中,新羅和百濟兩國的關係也迅速平和了下來。

大家都是大明的翅膀,也就沒必要區(qū)分彼此了。

而真德女王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出訪泗沘城,自然不是來交流當狗……不是,做大明藩屬的經(jīng)驗的。

而是來和百濟同行探討倭患的。

因爲新羅在東邊,離倭島更近一些,所以倭人在那邊肆虐得更爲猖狂。

“女王殿下。” Wшw¤тт kǎn¤℃O

扶余義慈對過去的老對頭、今天的同路人報以體面的禮數(shù)。

女王則沒有這個功夫和他打官腔,單刀直入地問道:

“貴國向大明求助了嗎?”

她被倭患煩擾得快抓狂了,新羅四處都是戰(zhàn)火,這日子眼見得是沒發(fā)過了。

義慈王嘆一口氣,神情失落:

“那是自然,寡人求援數(shù)次,可大國卻只是回覆: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

當屬國,韓人果然有心得,出什麼事情一定及時向上彙報。

“可大明天兵遲遲不來,如之奈何?”

真德女王直視扶余義慈的雙眼。

扶余義慈下意識地躲開了視線。

對方的話外音並不難猜——

倭國又打不過,宗主國也不來救。

要不,投了?

真不想投降啊……

這和氣節(jié)、和什麼忠心無關。

單純是因爲,跟著大明有肉吃。

雖然只有短短幾個月,兩國已經(jīng)完全嵌套進了大明的經(jīng)濟生態(tài)之中。

失去了獨立性,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煩惱。

現(xiàn)在,讓他們放棄這個金主,跟著倭人混……

倭人那德行,他們已經(jīng)領教得夠夠的了。

扶余義慈斟酌片刻,看向一旁的宰相。

扶余比流微微搖頭。

義慈王便嘆息道:

“天朝遭遇天災,自身也很困難,並非見死不救。

“我等沐浴皇恩,豈可背信棄義?”

“可是,天朝遲遲沒有迴應。再這樣下去,我國就要被倭人夷爲平地了!”真德女王十分焦慮。

“再堅持一會兒。只要時機成熟,天朝會發(fā)動雷霆一擊的。”

“可時機什麼時候成熟?”

“……再等等吧。”

兩個藩屬的命運都不掌握在自己手裡,自然也談不出個所以然。

新羅女王悶悶不樂地回去了。

“唉……”

客人走後,百濟王徹底泄了氣。

他迷惘地詢問自己的宰相。

“叔父,你說……大明會不會顧不上我們了?

“聽說大陸水災挺嚴重的,已經(jīng)到了幾乎亡國的程度……”

雖然大明平壤與新羅、百濟的朝貢貿(mào)易一直沒有中斷。

但是,雙方的交往也僅限於貿(mào)易了。

對於藩屬國的求援,宗主一概已讀不回。

“他們現(xiàn)在在幹些什麼呢?準備出兵襄助,還是陷在天災的泥潭裡不能自拔呢?”

扶余義慈苦惱地以掌洗面。

扶余比流望向西方大海,那是大明的方向,嘴裡輕聲喃喃:

“快了,快了。”

…………

與此同時。

京城,唐州。

大明的社稷宗廟,門戶大開。

黎民百姓,不論身份,都可入內(nèi)。

這裡正在進行本朝立國以來,最大的祭祀活動。

哀悼在洪災中死難的同胞。

換句話說,哀悼死於倭人之手的同胞。

萬人縞素。

不但京城萬人空巷,全國各地的同胞也都不遠千里,雲(yún)集於此。

“尚饗!……”

老實說,主祭人在臺上嘰裡咕嚕說著什麼,大家聽不清,也不在乎。

然而,隨著祭祀活動的逐漸深入。

隨著洪水的原委被逐一講述。

隨著災區(qū)慘象的鮮明記憶被一再喚醒。

在每個人的心中,一個字慢慢清晰起來,逐漸佔據(jù)了腦海的中央:

殺!

第67章 侯君集的命運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第408章 君臣就是要齊齊整整第434章 大明官僚體系的完全形態(tài)第455章 永久性無害化第339章 打仗就是比誰耐耗第364章 好巧啊,老大,老九第290章 戰(zhàn)爭機器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第8章 逆子出息了240.第231章 先入長安者爲皇第334章 父類子第435章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第370章 父子局的前奏220.第211章 萬一陛下有個萬一第20章 太子駕到第45章 侯君集:分不清,我真的分不清啊第296章 這把父子局第322章 兄弟和你心連心,你和兄弟動腦筋204.第196章 房玄齡:我家少主不可能這麼腦洞大開第61章 消失的李明第67章 侯君集的命運第41章 學新聞學的260.第251章 真正的天兵192.第186章 你的大唐?不,是你的大唐第413章 殺人以刃與政第134章 怎麼會是他?齊王?!第126章 朕的好大兒反了?!第417章 都是百濟的陰謀!第375章 茶壺裡的風暴第444章 真正的軍隊第85章 我打長孫無忌?真的假的?第58章 別想和朕搶女婿第4章 沒想到狄仁傑你濃眉大眼209.第201章 監(jiān)國就是看家,只是這個家有點特殊第347章 李治的財務小妙招第92章 李世民怒簽不平等條約第438章 “難辦?難辦就別辦了!”第398章 這是你自找的151.第151章 開門!均田製!第126章 朕的好大兒反了?!第119章 劉刺史之死211.第203章 我去,版本陷阱!第139章 他們不管大唐,我管第425章 總不能海禁吧?第378章 打仗與打灰的辯證關係第356章 兩面包夾之勢196.第189章 第一次主政,怎麼裝作經(jīng)常主政的樣子第87章 臣請輔佐皇子明,若陛下不許,請殺臣!第391章 父皇,我能打服你嗎?第379章 看不見的戰(zhàn)線第75章 越來越濃的疑雲(yún)第396章 天下的君父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第333章 李世民應該打,但打李世民不大應該第455章 永久性無害化第387章 就爲了這碟醋才包的餃子第383章 山西園區(qū)第112章 高句麗!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129章 臣請討伐李明第286章 《“明”教》第373章 歷代先哲上我身第331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jīng)第287章 安內(nèi)先攘外251.第242章 玄學的盡頭是科學第149章 滿城盡是二五仔第277章 貨幣戰(zhàn)爭第50章 目標:李世民!173.第171章 李二:我的好大兒哇!第112章 高句麗!我到平州了,你人呢!第391章 父皇,我能打服你嗎?第406章 又舊又新的治國之法第62章 李明,危!第256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377章 我早就是大明的忠臣啦!第359章 我大明船堅炮利啊!第34章 我的前途無亮啊第399章 第一天當皇帝?第333章 李世民應該打,但打李世民不大應該220.第211章 萬一陛下有個萬一第349章 天策上將的戰(zhàn)法第338章 傾盡全力的大唐第434章 大明官僚體系的完全形態(tài)第152章 李二:我生了一個開國皇帝?!246.第237章 八王之亂第272章 只有父皇才擋得住他第348章 好一個兄友弟恭187.第181章 你們鬥你們的,別打擾我治國第114章 這孩子什麼來頭?!第387章 就爲了這碟醋才包的餃子192.第186章 你的大唐?不,是你的大唐第146章 高句麗疑似有點太城市化了219.第210章 魏王的野望第91章 大唐度使第80章 磨刀霍霍向唐皇205.第197章 我也想節(jié)制天下兵馬181.第178章 這只是意外,皇兄們千萬不要多想第337章 人比人得扔第281章 李世民:入關!第423章 海船一定要浮在海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兴和县| 揭阳市| 沙河市| 大港区| 曲松县| 荣昌县| 东山县| 大庆市| 吉首市| 通河县| 屏山县| 红原县| 清徐县| 谷城县| 砚山县| 景德镇市| 赞皇县| 城口县| 南木林县| 平凉市| 侯马市| 衡山县| 达尔| 吕梁市| 镇巴县| 德兴市| 吉首市| 新乡县| 阳西县| 冕宁县| 唐河县| 博兴县| 肥东县| 来安县| 雷州市| 正镶白旗| 阿巴嘎旗| 福泉市| 丘北县| 叶城县|